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合集7篇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2.45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合集7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1

《三國演義》講了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是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是一段撲忽迷離的歷史,《三國演義》-讀後感。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讀了它,令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義"。

《三國演義》中講了一個個可歌可泣、引人入勝的故事。先是桃園三結義;再是三英戰盧布;然後是煮酒論英雄;還有官渡、赤壁兩大以少勝多的戰役…留給我們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如:聰明的諸葛亮;俠義肝膽的關羽;器量狹隘的周瑜;庸主劉禪;無能之輩盧布;勇者張飛…無不各極其態。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是最講義的人,他是人與神的極致,他的忠肝義膽天地可見,衝鋒陷陣,他會衝在最前面,撤退回營,他甘願斷後護送,生命在他的戰場上只屬於國家,屬於他效忠的朝廷,無論功勞多大,他都不會居功自傲,獨領風騷。從桃園結義,到三國歸晉,他在任何時刻都對劉備一心不二。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對事不對人,為了劉備,他寧願幫曹操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心念舊恩,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毅然在華容道調轉馬頭,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這,才是真正的"義"。所以,我最佩服關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看三國讓我瞭解了過去輝煌的歷史,更讓我明白做人的原則,我喜歡《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2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孟德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孟德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孟德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孟德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孟德,雖然曹孟德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説,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孟德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奔劉表,駐在新野。曹孟德,請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引誘敵人,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孟德不甘心,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用空城計,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裏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裏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後一把火,火燒赤壁,曹孟德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軍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矗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第八回《關公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關羽接到了劉備的書信後,決定去找劉備,在過程中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共過了五個關卡殺了六個大將。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關羽,我欣賞他的武功,讚賞他的義氣,他身上的許多品質都是令我們學習的,我們應以他為榜樣,學習他身上的好處.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4

在寒假中,我讀的最有意思的書就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關羽、張飛、劉備三人結義為兄弟,然後投軍。他們本是在衞國,後來他們自創了蜀國軍,當時衞國曹操兵多將廣,而蜀國只有一千多人,吳國人也不多,他們只能合作攻打衞國。

我對其中的劉備印象最深刻,當時劉備以少勝多,非常厲害,還收了兩員大將,趙雲和諸葛亮。趙雲武藝高強,三進三出救阿斗,殺了數不清的曹軍大獎。諸葛亮神機妙算,我都被他的能力驚呆了。我很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的'任務都各自有自己的特點,他們身上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去學習。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它主要講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知道無論是什麼,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俞在赤壁之戰中也就難以少勝,到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上所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能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掙很多錢。同時,我也意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

在《三國演義》中,周愈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説過“既生俞,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使得一個有用的才華被浪費掉了。

還有一點,我意識到如果沒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是難以交到朋友的。《三國演義》中,是因為劉備的坦率,才收到張飛,關羽兩位大將。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被請出來,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英雄難得的才華,劉備哪有當時的強大?現在也是如此。一個擁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最重要的,嫉妒是有害的,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感受。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6

《三國演義》是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寫的通俗小説,是我國著名 的長篇歷史小説。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羣雄逐鹿中原。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權 術、計謀、武力、人心的爭鬥,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爭鬥

並沒有停止,魏、蜀、吳三方仍在保存自己實力的同時企圖消滅其他兩方,統一天下。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對曹操這個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起戲台上那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白臉奸 臣,在這裏,人們只是看到了曹操陰險、狡詐的一面,卻未看到他治國有方的另一 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試看,經過多年戰亂,農業生產遭到極其嚴重 的破壞,中原地區出現了 “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於是曹操積極推廣“屯田” 方針。屯田方針分“軍屯”和“民屯”兩種。“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

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穫時只交給國家四至五成的糧食;“軍屯”就是邊防戰士守邊種地,收穫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由於曹操此舉,才使中原農業得以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任也是很突出的一個優點。他打破了漢末以官位世襲的 傳統,宣佈重用那些出身低賤卻有專長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等雖然出身 寒門,但有一技之長,都被提拔成了大將。所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 多,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曹操的軍事才能也是極其突出的。〔作者沒有大篇幅描寫整本書中關於這個 人的內容,而是摘取了一些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真正做到了主次分明。〕在戰爭中他常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創造了許多以少勝 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如公元200年官渡之戰中,袁紹想以十萬大軍的優勢兵 力,直搗曹操的政治中心許昌,想一舉消滅曹操。當時曹操手下只有兩萬兵力,當 他得知袁紹要發動總攻時,便同謀士分析當時的形勢,利用袁紹優柔寡斷、內部意 見不統一的弱點,設計謀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

對我特別有啟發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我們班的班幹部人選 歷年來一直沒有什麼變動,一些組織能力差的同學仍連續幾年擔任班土部^而一些 有工作能力的同學卻不能在班上大顯身手。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借鑑曹操的用人方法 呢?於是我向老師請示,親自為班上主持了一次班幹部選舉大會I讓同學們投票選舉 自己心目中稱職的班幹部。經改選後的班委會,不久便使班裏的工作呈現出新的局 [(作者將書中主人公的品質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立足於實際,使整篇 讀後感更加充實飽滿。

通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使我全面地瞭解了曹操這個著名的歷史人 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對身為中隊長的我來 説,還提供了很多管理班級的好辦法呢!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7

我有許多喜歡的書,有《神祕島》、《百問百答》……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歷史小説,作者羅貫中。它裏面有近兩百位人物,有陰險狡詐的曹操、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有武藝高強的趙雲、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驍勇善戰的呂布……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桃園三結義中的劉備、關羽和張飛。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張角三兄弟領導農民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在這時相遇。三人從此互相照顧、同牀共枕,雖然並非親兄弟,但是似親兄弟。劉備雙耳過肩,雙手過膝,他是桃園三結義中的大哥,他誠心誠意,禮賢下士,毅力非凡,尊敬自己的祖國——蜀國;關羽身高2。05米,鬍子長達二尺,滿臉通紅,有一雙丹鳳眼、一對卧蠶眉,是劉備的結拜二弟。忠心耿耿,仗義行事的他跟着劉備打天下;張飛有一對豹子眼,滿臉絡腮鬍,桃園三結義中的小弟,與劉備和關羽一起為國出力。這三個人意氣相投,結拜為兄弟,共同謀化恢復漢室,保衞國家的計劃。

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桃園三結義,卻也有團結互助的精神。記得去年暑假,爸爸帶我一起去旅遊。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火熱的太陽炙烤着大地,這卻阻止不了大家前進的.步伐。我們隨當地導遊團隊一起下車步行至目的地。一位阿姨放慢了腳步,有氣無力地説:“我不舒服……”這下大家茫然了!忽然一位伯伯説:“別緊張,讓我看看!”大家紛紛讓出道來,讓伯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阿姨身邊!伯伯動作利索地檢查起來,接着説道,“是中暑了!”這時邊上開炸了,“我有霍香正氣水,”“我有人丹,”“我去買冰綠豆湯……”隨後,大家把阿姨攙扶到陰涼處,有人擦汗,有人遞水,有人揉背……此時此景把我感動了,我扯了扯爸爸的衣角,點點頭笑了。一羣來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識的團友,竟然如此地熱情,沒有一句怨言!這個臨時團隊酷似一個小家,你我相互幫助,相互攙扶,團結友愛。正如桃園三結義他們每個人之間互相友好,互相關愛,互相理解,真心相待。

《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人世間的許多真諦。歌德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三國演義》就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多少英雄人物在歷史的大浪中翻滾着,留給後人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