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薦】《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是一個皇權更替的年代,這裏湧現出無數馳騁四方的兒郎,這裏孕育着無數足智多謀的英才,這裏有舌戰羣儒的智慧,這裏有割須斷袍的狼狽,這裏是爾虞我詐和赤膽忠心匯聚的世界,這就是——三國。無數英雄豪傑,幾多愛恨情仇,血與火的戰歌,笑與淚的絕唱,共同匯成了這部千古流傳聲名遠揚的經典名著,這本凝聚無數人畢生心血與追求的不朽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並稱“四大名著”。泱泱華夏,歷經上下五千年風風雨雨,古老文化源遠流長,多少不朽的著作流傳至今,而《三國演義》能從中脱穎而出,其本身必然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同時作為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説,在我國文壇也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代的`羅貫中,其記載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期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劇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而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和鞭撻。

《三國演義》中對智慧和勇武精神做了十分詳盡的描寫。武有關羽“温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文有諸葛亮“巧布八陣圖”、陸遜“營燒七百里”。其中不少章節都寫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尤其是對各種大小戰爭場面的描寫,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千變萬化,各具特點,很少雷同。

《三國演義》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各種英雄人物的粉墨登場。作者對三國人物都有細膩的描寫,運用恰當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喜好、特點等各個方面。作者用藝術手法向世人描繪出一幅幅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三國人物圖。

在無數英雄人物中,深受大家喜愛的想必一定有蜀國五虎上將之一的常勝將軍趙子龍罷。《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是:趙子龍,名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通讀此書,趙子龍的英勇形象便躍然紙上。

身為蜀國大將的他,武藝高強,膽識過人,手持一柄長槍名為“龍膽”,率領手下白馬義從,馳騁沙場,所向披靡,為主公匡扶漢室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我喜歡看書,我喜歡看幽默的笑話書,也喜歡看有優美文章的作文書,但是我更喜歡看激勵我努力學習、勇敢向前的書,它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記錄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對於這些我不太感興趣,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書中的各式人物了,裏面的人物都非常有魅力,如:大方的曹操、武功高強的關公、作戰勇猛的趙羽、即奸詐又講義氣的劉備、心胸狹窄的周瑜……裏面的人物形象豐滿、栩栩如生,讓人一翻開就會被吸引住。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要數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又神機妙算:他還在許多事件中體現了他的聰明,比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等,諸葛亮為蜀國盡心盡力,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好軍師。

我最討厭的人物莫過於周瑜了,因為他不但心胸狹窄,而且奸詐,就像有一句歇後語寫的一樣: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際上,周瑜打黃蓋,都是周瑜的設計的苦肉計,打黃蓋,讓黃蓋去投奔曹操,然後亂謀。我們不要做一個像周瑜那樣的奸詐小人。

雖然我沒有諸葛亮那麼足智多少謀,但是如果我努力學習、堅持不懈,那麼總有一天,我也能有自己的`一番作為!

讀《三國演義》有感350字

三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文章的第一句話,也是這句話引出了一部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歷史長篇小説《三國演義》。文章講述了蜀,魏,吳**共同爭奪霸主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更有仁慈的劉備,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狡猾的曹操,武功蓋世的張飛,關羽等人點綴,更為故事情節增添了幾分精彩。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三顧茅廬》了。劉備為了表示尊敬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時他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也還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待,半天過去了諸葛亮才有然醒來,劉備趕緊快步走進草堂與他見面。劉備的誠心誠意感動了諸葛亮,並最終得到了人才。,我想想自己。有一次我被一道數學題給難住了,一會兒就沒了耐心不想做了。此時,我想到了劉備三顧茅廬也是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做下去,並最終成功了。再想想古今中外有哪個名人沒遇到過困難但他們也沒有放棄。比如:愛因斯坦他設計電話也是失敗了很多次但他也沒有放棄並最終成功了。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此話果真不假。正是因為三國演義我才知道了遇到挫折不放棄的道理。三國演義是我在書海里的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我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3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也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敍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之間互相爭鬥以及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歷史故事。在介紹漢末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的同時,作者也為我們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如有勇無謀、反覆無常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忠肝義膽而又侍勇自矜的"義絕"關羽,粗獷暴躁而又能敵萬人的虎將張飛,忠心耿耿而又足智多謀的"忠絕"諸葛亮以及智勇雙全、忠心為主的勇將趙雲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關羽。

關羽的`身上具有着忠、義、勇等三種優秀的精神品質,讓我對他十分欽佩。故事前期,劉、關、張立根不穩,頻繁投奔各地勢力,所得領地亦幾得幾失。在徐州失散後,關羽被迫留在曹營,曹操對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送其錦緞金銀、戰袍髯囊及赤兔馬等,想要收買他,為己所用。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始終心念劉備,想着昔日與劉備同發的共興漢室的誓言,而早在張遼勸降他之時,他便已與曹操約定"但知皇叔信息,雖遠必往".其忠劉忠漢之心由此可見。

關羽受曹操深恩厚惠,雖然因忠劉而沒有留下來為曹操效力,但是對於曹操的大恩,他始終銘記在心,以致在後來的赤壁大戰之中,於華容道違背軍令狀放走落敗的曹操。x其義薄雲天之精神由此可見。

而《三國演義》之中關於關羽之勇早在討伐董卓之時便有所體現。在敵將華雄擊敗討伐聯軍數將的情況下,關羽奮然請求出戰,迎戰前曹操為其斟酒壯行,而關羽未飲,道是凱旋再飲。當他擊敗華雄歸來時,壯行之酒依然温熱。其藝勇技高由此可見。然而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之勇不僅僅體現在這一情節之上。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等故事情節均生動地表現出了關羽之勇。

感悟到了《三國演義》之中關羽的以上優秀品質,我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學習、生活之上,個人都應該向關羽學習。學習其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學習其義,處事講求道理,講求法律,合乎正義;學習其勇,在學習上,面對困難,能夠迎難直上,不為所懼。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自從上學期學了《三顧茅廬》後,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暑假期間,我連着讀了兩遍。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口才又好。

諸葛亮的妙計很多,很會“掐指一算”,懂天文地理。我最喜歡的要算“草船借箭”和“借東風”了。孫權他們故意為難諸葛亮,要他在三日內製箭十萬枚,若不成功便斬首示眾。要知道,劉備是沒這個生產實力的。面對這個不可能任務,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應了下來。到了第三天,在大家的擔心中,一場大霧從天而降,諸葛亮命人“備船十餘艇,草人四十餘個”,開往曹營,並不停地擊鼓,假意進攻,曹操用了“三千弓弩軍”來迎敵,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十萬餘枚箭。原來,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後來的`第四十九回中,《七星壇諸葛祭風》,周瑜想放火燒曹操的船,無奈老是刮西北風,會傷到自己,急出了病。諸葛亮答應幫他喚出東風。於是建祭壇,行法事,擺出了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陣,召喚出東南風,幫了周瑜。書中説這是諸葛亮善用“六丁六甲之術”,我想一定是他通曉天文地理,預先測出了天氣的變化。

諸葛亮的口才很好。當劉備陷入窘境,為了能讓孫權出兵相幫,諸葛亮舌戰羣儒,曉以利害。他先説了劉備的仁慈,再拍了孫權的馬屁,説在江東不怕曹操,又説了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有三分之二的地盤也不得人心,最後説劉備被打敗後,吳國也會滅亡。最終説服了孫權和劉備聯手抗曹。在面對王朗時,諸葛亮説:“汝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王朗聽罷,“氣滿胸懷,大叫一聲,撞於馬下”。可謂是“兵馬出西秦,雄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後來,諸葛亮實現了他所説的“三分天下”,然而,蜀國還是被滅了。真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説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一部宏偉的歷史小説,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著作。我在領略了三國時期那些亂世英雄的豪邁、勇猛、謀略之後,可謂是頗有感觸。而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辱罵和唾棄。起初看到他説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時,我也曾一度認為他是一個狂妄、狠毒、陰險的奸詐小人。但在我深入閲讀後,我改變了對曹操的看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寫的《龜雖壽》裏的兩句話,這,其實就是曹操的價值觀。從這篇作品中我們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個擁有鴻鵠之志的人。儘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職,但他並沒有活在當下,安於現狀,而是有着偉大的.理想,招兵買馬,討伐董卓,統一北方。一個有着博大胸懷,心中有着高遠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邁大氣。

人們誤解曹操的,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曹操誤以為有人要暗殺他,所以殺害了縣令陳宮的朋友——呂伯奢一家。但我認為,那也是曹操的一種無奈啊!在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誰能分辨出,誰是忠心耿耿的人,誰又是心懷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們應該去理解他,而不是罵他惡毒。畢竟曹操那會兒是身處在那樣一個人心叵測的時代。

説曹操奸詐的,更是荒誕。曹操的謀略才能在“官渡之戰”裏展現得淋漓盡致!袁紹軍隊聲勢浩大,而曹操才七萬人馬,換作他人,恐怕早已嚇得不戰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靜,截去了袁紹的糧草,大敗紹軍。而我們稱曹操此舉為奸詐,難道不過分嗎?軍事上本來就有“兵不厭詐”一説,更何況曹操只是略施小計而已!

當然,作者羅貫中的確是將曹操作為一個“亂世奸雄”來寫的,難免會有些地方將曹操描寫得負面了一些,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為某人的個別行為舉動,就否定了整個人。根據自身的喜好,將過多的自身情緒,帶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很傻的作法。

我們應該從曹操身上學習:學習他的志存高遠,學習他對人才的愛惜,學習他對百姓的愛憐之心,學習他的文采超羣。

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而不是盯着別人的缺點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們要全面客觀地看待事情。

以上是我讀三國對曹操的見解。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部書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這部書主要故事情節是: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朽,引發了黃巾軍起義,各地諸侯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乘勢而起,形成了許多割據勢力,在羣雄紛爭的局面中,魏、蜀、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這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其中我影響最深的諸葛亮和周瑜。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出山。正是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劉備立足於蜀漢、結好東吳、共抗曹操。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聰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為東吳的大都督,他儀表英俊,聰明過人。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火燒赤壁,為東吳求得安寧。但周瑜心胸狹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諸葛亮,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他死時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中,我們體會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畢竟是一名英雄,年輕有為,值得我學習。

在讀《三國演義》時,我深深的體會到人民對於和平的嚮往。由此,我也聯想到我們當今的社會多好啊!沒有動亂、沒有戰爭,各國之間和平相處,人們在幸福美滿的生活着,真希望永遠都能這樣!,這部書給我的感觸很深。

這部書主要故事情節是: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朽,引發了黃巾軍起義,各地諸侯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乘勢而起,形成了許多割據勢力,在羣雄紛爭的局面中,魏、蜀、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這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其中我影響最深的諸葛亮和周瑜。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出山。正是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劉備立足於蜀漢、結好東吳、共抗曹操。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聰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為東吳的大都督,他儀表英俊,聰明過人。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火燒赤壁,為東吳求得安寧。但周瑜心胸狹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諸葛亮,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他死時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中,我們體會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畢竟是一名英雄,年輕有為,值得我學習。

在讀《三國演義》時,我深深的體會到人民對於和平的嚮往。由此,我也聯想到我們當今的社會多好啊!沒有動亂、沒有戰爭,各國之間和平相處,人們在幸福美滿的生活着,真希望永遠都能這樣!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在閲讀《三國演義》時,我與作者羅貫中一樣,都是“親劉貶曹”。所以曾經也為蜀國後主劉禪的昏庸深惡痛疾。他親近宦官,被俘虜後又樂不思蜀,實在讓人覺得痛心。但我在重温此書時,卻發現,作為蜀漢頂樑柱的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因受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在人才培養方面,諸葛亮還是有不足之處。

其實劉禪17歲登基時,便展現出了他的英明之處。劉備初亡,魏國趁機派兵攻打蜀國,此時劉禪並不是急急忙忙地去找相父,而是: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后“,見到諸葛亮後,並不是心急火燎地詢問退敵之策,而是徐徐説道:“丞相安樂否?”言語中暗有責備之意。這樣的從容有分寸,與之後的軟弱無能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諸葛亮能從一開始就精心指導,他本來是可成為一代明君的。

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從全局謀劃到具體指揮,從糧草的'籌集和調運,功過賞罰甚至杖責二十都要親自查看。如此包攬一切事物導致了身邊的年輕人缺少鍛鍊機會。如馬謖就因此痛失街亭,而劉禪則一手導致蜀漢滅亡。

我覺得諸葛亮大可給劉禪發揮才能的空間,應該把大權逐漸交還給他。而且諸葛亮曾經在一封奏摺上説劉禪“不識朱紫”,而且從《出師表》中也可看出諸葛亮對劉禪智商的貶低。像諸葛亮這般不給孩子實踐機會,而且還不停打擊其自信心,那孩子才會自暴自棄,沒有出息。此外,諸葛亮死後,劉禪還曾一度拒絕給他立祠堂,後又廢除丞相制,可見他對相父的不滿之情。

“接聽相父處置”的危害性很大,在育才的過程中往往阻礙了被教育對象的先天才智,埋沒了他們自身的能量。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説白了就是思想品質的教育,應該讓孩子走向社會,而“皆聽”在當今家庭教育中仍佔據着主導地位。家長們包辦孩子一切的事物,不給孩子們自主發展的空間。而且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家長往往會顯得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且我們和其他人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如此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也導致瞭如今內向的孩子特別多。如何走出這些誤區,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