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論語

【熱】論語的讀後感

欄目: 論語 / 發佈於: / 人氣:2.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1

前一段時間,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論語》。

早就聽説它的大名,講的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孔子的言行。

其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説:“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為了幫助孩子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為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説:“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是的,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童話裏的天才不會有,就算有,也不會是天天無所事事的.你。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旁人通過學習光耀門楣,而我卻仍然事事靠老師,靠家長,總希望別人推着自己前進。現在我明白了,我以後要自己努力學習。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知錯就改,自我控制,努力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的讀後感2

在這個假期裏,老師又上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後人稱他為“聖人”,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孔聖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後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後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閲讀!

論語的讀後感3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並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人生之道。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後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並在內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論語的讀後感4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列位子所著。

初讀《論語》,我感到無比乏味,因為我領會不到其中的奧妙所在。但隨着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我漸漸領悟到了——

《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教我們做“真人”的。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想治天下,就一定要學會做“真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讓百姓擁戴的明君。俗話説的好:“禮讓孝為先”《論語》十分注重孝道有些關於“孝”家喻户曉的説法: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願``````由此可見,孔子也是一位孝子。

《論語》崇尚做“真人”,做孝子,做君子。我對君子的理解是處處行俠義,不易生氣,不易與別人爭論,鬥嘴``````孔子對君子的理解是君子擁有高尚的道德,遠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

《論語》教會我許多東西,教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教我做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紅領巾,教我做一個道德高尚、胸懷寬廣、視野開闊的國小生,它更教會我做一個遵紀守法、愛護祖國、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中國人!

論語的讀後感5

其次,我們要同正直的人、信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諂媚的人、背後毀謗的人和誇誇其談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公冶長)我將孔子這六類人的對舉看作是對第一條標準的具體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線。我覺得以上這兩條標準非常符合孔子對“仁”的追求。從“恭、寬、信、敏、惠”這些“仁”的細目來看,“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質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實踐“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滲入了他的這一標準。直、諒和多聞分別從立身、對人和學識三個方面對選擇朋友提出了一個簡明而又完備的要求。

論語的讀後感6

在十則裏,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孔子説過的:“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意思是,教給你知與不知的學習態度!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聰明智慧的。我喜歡這一則的`原因是他既強調了我們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也告訴我們思想品德的修養。

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與孔子説的這一句話一致,在學習中,我們學過的知識,知道我們就是學會去運用它,而沒學懂,不知道,我們就不能裝懂,要去認真學。有的人,老師交給他的知識並沒有學懂,因為怕老師或同學笑話而去裝懂。其實在生活中老師也多次提醒我們,沒有學懂的知識,我們不能裝懂,我們必須大膽提出來,學會,弄明白,這樣我們才是聰明的,如果你去裝懂我們既沒有弄明白也害了自己,老師也不知道我們學習的情況,所以要成為一個智慧的人,不知道,沒學懂,一定要問,不要怕別人笑話。

在十則中,不僅僅是這一條,每一條都值得我們去學,去讀,還值得我們去發揚,讓更多的人知道。

論語的讀後感7

《論語》是一部偉大的思想總集,它記錄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後人瞭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資料。

《論語》一書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也是孔子學説的核心,儒家學派的主導思想。書中從各個角度來論述仁義道德,內容豐富,舉凡思想修養、行為舉止、風俗禮儀、國家治理,可以説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過閲讀《論語》一書,讓我初步瞭解了孔子的思想。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説:學了又時常温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

《論語》流傳兩千多年而經久不衰的'事實向後人證實了它擁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相信大家通過閲讀這本書後,也一定會為它的魅力所折服。

論語的讀後感8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脱,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説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

此話又説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説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裏,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裏,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裏,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説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説,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裏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論語的讀後感9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説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裏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論語的讀後感10

作為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脱俗,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因此,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希望她會從中有所啟發。《論語》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閲讀的第一本。

我以前沒有系統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起讀時才發現,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原來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依據。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閲讀過《論語》,更希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願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

孔子的學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闢的經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我不認為女兒學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為聖人,學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了“學而時習之”就能學會學習,她的領悟需要時間,閲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啟蒙。

論語的讀後感11

我從三年級開始讀論語,到現在會背好多了。裏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讓我最受益非淺的還是那句話,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意思是學完新東西后一定要去温習,每次温習就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體會,説是這麼説,可日常生活裏的我並不是那麼做的。記得有一 次,我去上奧數課,在課堂上老師講的一個新知識我聽的不是太懂,下課時也沒有去問老師。一回到家就跑去和妹妹玩了,早就把這件事情拋到九霄雲外了。現在想 想的確不應該這樣,從此以後遇到不懂的就問,有時間的話我還會把三年級地題拿來複習,每一次我都會更深地理解,偶爾還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知識。從 這一點,我就認識到了複習的重要性。

論語中不單是這一條,還有許多其它對我有益的知識,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要去克服它。

論語的讀後感12

作為對於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説;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於本書的讀者來説,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李澤厚認為,《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佈、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諺語、活動中了。它已成為規範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並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僅極大地支配和影響了人們的思想、理解答認識,而且也作用於人們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孔子和《論語》所代表的儒學,在塑建、構造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首屈一指的嚴重作用。

因為重要,李澤厚重新譯註了《論語》,並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寫下了自己的評論、札記和解説,統稱為“記”。它們長短不一,品類不齊;或講本文,或談哲學;或發議論,或表牢騷;或就事論理,或借題發揮;並無定規,不一而足。

論語的讀後感13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説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的讀後感14

這本書讓我感動,讓我知道了古時候的人學習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如何孝順父母。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東西,他們真的太有智慧了。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個意思是:學習了東西后,要常常複習,才會很愉快。有朋友來這裏,是不是也很愉快的'啊。而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能炫耀自己的才華,這樣才算得上是君子。這就是古人想要告訴我們後輩對於學習和朋友的交往中應注意態度。

還有這樣一句話是講孝。“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是要告訴我們真正對待父母,不止是照顧,而是要尊敬父母。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下百善孝為先。

這本書現在我還只能簡單的懂得這些道理,要真正的理解裏面的深奧,還得多下功夫。在這裏面更讓我知道了幾百年前聖人們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15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率性而為、追尋自我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孔子是勇敢的,他敢於直言不誨,他放任精神在天地間自由馳騁,他將小我融入大千世界,於是他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方平天下“的道理。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屬於孔子的時代,孔子該是驕傲的,他有一個民族的追隨者,這世間不會有一個明星可以做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