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詩經

《詩經》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欄目: 詩經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詩經》讀後感 1

砌壺清茶,點支香煙,捧一本《詩經》陪伴着窗外皎皎的月光,心,已隨着不羈的思緒飛越千山萬水、踏盡關山疊嶂。從報國從軍的壯志,建功立業的希翼,金戈鐵馬的雄姿,醉卧沙場的豪情,到月下的“佼人”,逾牆的“仲子”,牆偶的“靜女”,在水一方的“伊人”……在淚水與歡笑相伴、怨恨與幸福交織的遠古的愛情世界裏,他們的嗔笑怒罵、喜怒哀樂,演繹着的一個個故事,或郎情妾意,或纏綿悱惻,或心傷欲絕,或望穿秋水……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令我感動。

從見而傾心、愛而求之,到相攜遊樂、相親相愛,經過不知多少次的悲歡離合,多少回的輾轉反側,詩人有情人在最後終是成了眷屬。“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曲《國風關雎》道出了千百年來天下男子追求異性的心聲:對雍容華貴的愛情追求和對理想幸福婚姻的渴望。即使追求時因“求之不得”而“輾轉反側”,卻還是滿懷希翼地“琴瑟友之”再“鐘鼓樂之”,為博伊人一笑,傾家蕩產又何妨?為成大好姻緣,失去江山亦甘心!

男女最初的相悦往往緣於一次偶然的相遇,在一定的環境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甚至驚鴻一瞥,電光火花的瞬間愛的種子便萌生了;《鄭風》中的《野有蔓草》描繪出了一青年男子在郊野邂逅一位請清純秀麗女子,因其“清揚婉兮”的雙眸而“與子皆臧”的故事,當中,綠意濃濃、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詩人邂逅相遇的喜悦交相輝映,人類至純至真的原始情感在這裏徹底的爆發了;《溱洧》中的情調更是爛漫十分:綠草如茵、百花齊放的春日,在廣闊無垠的郊外,清流潺潺的溱洧水邊,成雙入對的青年男女,在一起遊戲,在一起戲水,他們打情罵俏,他們嬉戲追逐,到處都是開懷的笑聲,到處都是青春的笑靨……以心相許是愛的昇華,以身相報是愛的高潮,而對於這些青年男女來説,臨別是以一根根的芍藥相贈便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了。在這裏,最簡單最原始的示愛成了最爛漫最感人的玫瑰色的故事,成了永恆的歲月流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寂寞清秋的早晨,在煙波浩淼的湖畔,詩人獨自徘徊、往返尋覓,心中的“伊人”卻遠隔秋水,而“伊人”的身影容顏更是似有若無、隱約飄渺,所實在的,唯有掛滿露珠在風中搖曳的.蘆葦。一種淡淡地憂愁包在空中瀰漫,彷彿中,哪片蘆葦和秋水之外的伊人正緩緩地向我走來,我慢慢地伸出雙手……

在遙遠漫長的歲月裏,周王朝自他崛起的那一刻便不斷與周邊的國家進行着大大小小的戰爭,於是,有了戰士馳騁沙場、浴血殺敵,便有了思婦翹首引頸、望穿秋水,一個個悽美悲涼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不停的演繹着、流傳着。從征夫們披上戎裝的那一刻起,家中便有了形單影隻的妻子在為他們祈禱盼望他們歸來,到了乍暖還寒的早春,過了驕陽如火的酷暑,悽風蕭瑟的深秋、雪花飛舞的寒冬轉瞬又過了,“願言思伯”使她們“首如飛蓬”(《衞風伯兮》)。女為悦己者容,然而,所愛的人不在面前,梳粧打扮還有什麼意義呢?“首如飛蓬”痴情女子“未見君子,憂心靡樂”(《秦風晨風》),而她們所能做的只是為遠方的征夫祈禱和向蒼天發問“道之雲遠,曷雲能來?”(《鄴風雄雉》)。秋水望穿,空悲愴,獨惆悵。

“生死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我看來,這便是世間最為悲涼的詩,生與死,離與別,碌碌如我輩的人又如何能去支配它呢?德國詩人席勒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絕望的!這種絕望,是一種無法躲避、無法克服的命運。但是,站在茫茫的人海里默默地凝視最久遠的時間、最遙遠的國度,我看到的卻是雅典娜的微笑和丘比特的神箭。我想,倘若真正的愛是絕望的,那麼,愛情會因絕望而美麗,絕望也會因愛情而更加神聖。

《詩經》讀後感 2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源頭,它積澱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了中國詩歌關懷現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普通民眾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後世詩歌藝術表現的基本法則。

餘冠英先生註譯的《詩經選》,是《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106首,今譯明白曉暢,註釋簡潔,且保留了詩歌的韻味。餘先生在選編時以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準確、生動、優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註,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於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悦。

在讀餘冠英先生註譯的《詩經選》後,我深深感受到《詩經》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內容上的豐富,還有藝術手法的燦爛。

《詩經》讀後感 3

中華經典——《詩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詩經》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詩經》所藴含的寶貴哲理,可以成為我們一生的文化資產。

今天,我讀了詩經中的名篇《碩鼠》。《碩鼠》是一首政治諷喻詩。這首詩運用比擬手法把壓榨人民的統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發誓要離開它,表現出了無比憤慨的階級對立情緒。這個比喻把剝削階級貪婪、殘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識反映得淋漓盡致。同時,作者又加以誇張,突出了“碩鼠”由於貪吃而體態肥碩,藉以突出了剝削階級的貪得無厭,使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這首詩共分三章,每章八行。各章均重疊“碩鼠”,把剝削階級醜惡的面目揭露無餘,也強烈地抒發了被剝削者切齒痛恨他們的仇視情緒。令我為之感慨萬千。

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詩每章的末兩句“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表達了一種嚮往、追求沒有剝削、壓迫,充滿歡樂的人間樂土的社會理想。這就是人們抗拒階級壓迫和剝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會的思想感情。後世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正是這樣一片樂土。

是啊!這些不勞而獲的人不種不獵,卻佔有大量財富,過着寄生的生活,而勞動者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太不公平了!

勞動最光榮!我鄙視那些不勞而獲、巧取豪奪的人!!

《詩經》讀後感 4

《詩經》是我國第一步詩歌總集,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間詩歌305篇。談到它,我們都不會陌生。首先想到的會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樣的純情詩句。它廣為流傳,並非沒有原因的,因為它講了一個恆古不變的真理。漂亮好的女孩,誰不想追求呢?但是這句話,真正解讀起來呢,又有什麼樣的不同體會呢?雎鳩是離愛情最近的鳥,近到它的“關關”叫聲,在那思慕男子的女子聽來,也是在呼喚自己的愛人。古代傳説雎鳩雌雄形影不離。指其一遞一聲的相和而鳴。雎鳩被説成是貞鳥,是愛情忠貞的象徵。但是!其實據考證,雎鳩不是斑鳩,而是魚鷹,《關雎》並非雌雄和鳴,而是以魚鷹在河州求魚象徵男子向女子求愛。

這就是解讀之後的詩經。可能與你臆想當中的情景不一樣,但是這確實事實。人們總是趨向於完美,把東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從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靈魂營養,我感覺這就足夠了,不用非得在乎講的事實,你自己認定的事實、對你有所啟發有所幫助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由於詩經中所涉及到的.詩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讀。我總結了一下他們的特點,發現詩經中以女性為主角的詩有兩多,棄婦詩多,思婦詩多。棄婦詩又多以悲情見多。我讀這樣的詩,總是感覺讀不下去,讀着讀着心裏就來氣。一個女人,被男人拋棄了,那個男人固然不對,固然應該受到社會的唾棄。但是你被拋棄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還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絲毫沒有振作的跡象。看到這裏,心裏真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不就是一個男人嗎?沒了他至於這樣要死要活的嗎?如果那個男的回過頭來看你那樣眼淚一把鼻涕一把,本來想和好的心,瞬間又會蹦碎的。也許我現在是以現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環境不一樣,心態自然也就不一樣。但是這樣一個形象,描寫在書裏,會對多少中國女性產生影響呢?不過幸好我發現,現在這種影響越來越小了,現在的女人們,似乎都看得開,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麼一個。反而覺得男人越來越變得跟詩經中描述的怨婦似的,動不動就為情跳樓自殺,甚至前幾天看網上一男的為了求女友不要分手,竟然當眾下跪!可恥啊!我真想上去甩他兩個耳光,告訴他像個男人!沒想到幾千年的怨婦形象竟然出現在了當今的我們男人身上,悲哀。

相比之下思婦詩就好很多。有人説思念是青色藤蔓上開出白色的花,縱然糾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豔。像天暗下來獨自點亮的一盞燈火,雨後天空出現的彩虹,憂傷而美。我深有感觸。在詩經中有這樣幾首是寫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一個女子在思念他遠役的丈夫,思念使她無心勞作,在路邊採蒼耳,很長時間也採不滿一小筐,到最後,她索性將筐放下,在大路邊張望,惦記着遠方的他。我看完之後,心理非常糾結,感到了一絲温暖,卻很快又被悲涼所代替。哎,相愛的人們啊,為什麼不能在一起,非要將他們分開拿思念折磨他們。是啊,想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是無心做別的東西,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體會。這種思念,帶給人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兩個人見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麼的強烈!説道這裏,我不禁又想到了異地戀,這個深重的話題,哎,還是不要説了,當局者迷啊。還有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詩《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我不得不説,詩經其實是一部女人內心解讀祕笈,戀愛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雖然那幾千年過去,但是女人們那柔軟的內心卻是沒有變化的。從詩中我們解讀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實就是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限於矜持,所以男生要主動解讀。!!怎麼説到這裏了呢,好像有點跑題了,但是這是我讀詩經切身感受到的,也會是我的一份財產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錢了。

《詩經》博大精深,我讀懂的,也許只是表面內容,其實他還有更加深厚的內涵在裏面。就像人們説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詩經》也是這樣。它帶給人們的不是死的刻板的東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們不同的人,從中獲取的也不同,但是隻要找到了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詩經》讀後感 5

《詩經》是民歌,之所以現在這樣高高在上,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除了語言和社會變遷之外,還有詩歌本身發展的因素。每每想讀詩經,但每每我又止步於它枯澀難懂的文字。這個國慶節,我開始閲讀《詩經》。人與書的邂逅,大抵總是這樣,涼爽的天氣,泡一杯清茶,輕輕念出書中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於是這枯澀的文字和着杯中迷濛的水霧,莫名便叫人心安。這卷叫做《詩經》的古書,其實卻不是詩,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們,哼過吟過唱過的民歌,猶如帶着晨露的桃花,無比質樸卻又悽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襯着你明豔的臉龐,盈盈地笑。孔子亦被這句子打動過吧——“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也許是古代社會沒有當今世界紛亂複雜,也許是古人心中有一絲的純美,彷彿什麼也無須遮掩,沒有粉飾,沒有忸怩,沒有故作姿態……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顆顆袒蕩於天地之間的赤子之心,可以幫助你尋回那個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和傷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純潔、甜美地微笑着。

讀着這些深澀難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聽從自己的心靈隨着那些句子浮想聯翩。恍惚間,我覺得自己連這身體,都被這清新之風浸潤得輕靈起來,或許連《牡丹亭》裏的杜麗娘聽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清雅温潤的言語,也會步出閨閣羞怯張望,看看那園子裏的嫵媚春光。

這樣的`一卷書,念着念着,彷彿回到兒時心境,內心有如頭頂湛藍的天空,廣闊遼遠,深邃不可觸摸。此時人不再徘徊糾纏於俗事之中,時光可以這樣從紙頁間流過,就很幸福。

遇見《詩經》,是這秋天裏最美的邂逅。因為無論是唐詩的華麗,還是宋詞的精緻,在我看來都抵不過《關睢》《蒹葭》《子衿》給我的震撼。那種質樸,那種清新,那種深沉,直抵心間,無可比擬。

遇見《詩經》,是這十月天裏,最美的邂逅。詩是對生活的歌唱、吟詠,在創作與歌詠間享受了美感,昇華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詩經》裏我親見了《桃夭》的繁華,《出車》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遙遠的古代。

《詩經》讀後感 6

與時下的國學熱無關,我小時侯是最頭疼上古文課的。

我討厭老師枯燥的,討厭那些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記,心理很強,老師越是我我就乾脆不背,讓老師轟出教室。

我喜歡詩,但是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開始閲讀自己從前很厭煩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因為厭煩而學習這些古典作品。

我是怎樣喜歡詩經的呢/

原因很古怪,不是因為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是在我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自己有幸來到了詩經中那些作品產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裏住了一些時日,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古典作品的可愛。

這本書裏有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失去的淳樸與自然,與鄉土和的聯繫,也象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裏面有愛情的美妙詩篇,這些風裏的詩歌,比雅與頌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與真,詩經與離騷的區別就是與士大夫階層的區別。詩經裏也有對現實的不滿與揭露,但那是淳樸的,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悲傷,而不是離騷中高高在上的哀民生。

文人的詩歌固然在藝術技巧與格律上更為工整和雅緻,但是期間畢竟少了幾分純真,多了點個人的自憐。實際上,真正的大眾很少自憐,他們總忍即反,很少做無謂的思考,也敢於行動。在中國,能夠真正的成就實事的總是農民,他們空談和,要求的是要麼接受要麼。因為在他們那裏有一種非常樸素的觀念,對現實也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接觸的那些普通的工人和農人,都很少抱怨,絕對不會腸斷。

有時候,看多了複雜的東西,人們就嚮往單純。

詩經中的大部分詩歌都起源於中原地帶,黃河文明的中心。

是樸實的單散發着田野和炊煙氣息,豪爽而真摯,我以為要讀那些詩歌,最好要到真正的田野中去,而不是蹲在書齋裏搖晃腦袋,就象真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好在户外進行,才可以體現人的美。

詩歌是最接近自然,也是最接近人的靈魂的藝術題材,在詩歌中有真和美,一切壯麗的文學作品都具有詩歌的特性,也具有音樂的特性,詩歌最接近於音樂,而音樂能直達人的靈魂。

起源於中原田野的風,洋溢着熱情與單純,具有全世界性可以理解的主題,但是對他們的介紹還是太少太不夠,這是我們的恥辱。

我記得自己在學校的時候---我只讀到90初期的國中,學的幾乎都是後代文人的作品,好象只有一首碩鼠,那些作品都是一種文人知識的理想,沒有學過民間的詩歌,後來我總是納悶,想道,這是否因為編纂者本身害怕那種來自田野的野性呢,或者在經過文人的註解,貶低其中的直率的愛情的呢,害怕學生們去談戀愛不成?

詩經蒹葭讀後感其實詩經的風裏最好的詩篇都是愛情的`。

那直白的表述,大膽的追求與幸福的熱情,正是一種被漢以後的者極力抹殺與曲解的,文人説那些愛情詩歌是淑女與君子之間的兩情相悦,我更願意理解為農村青年的談情説愛。讀了這些詩歌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在我們的文化裏畢竟還有這樣清新質樸,大膽熱烈的感情,而不僅僅是唐詩宋詞裏傷感悲涼的文人情懷。因此,詩經中的風,是現實主義的,也是古典主義的,而後代的文人詩歌大凡是浪漫主義的,浪漫主義從來是屬於貴族的。

10年以前,我曾經在那裏漫步,我忽然懂得了岳飛的還我河山的意思,我也懂得了為什麼在詩經裏散發着那種樸實無華的氣質,那正是一個農業民族的特有的感情表達方式,對土地的熱愛,對家的眷念,對人的温情,而這種質樸是我在課堂上永遠無法懂得的,學不到的,我有點慶幸了。

那裏的春天,和真正的北方是不同的,和煦的微風,半陰的天空,有點南方的濕潤的感覺了。

在那裏一座殘破的小橋旁邊,打開這本書,和着那吹過耳畔的風兒,我才真正的覺得明白了一些從前我無解的事,懂得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儘管還是膚淺的,

那邊,老人們在唱豫劇,我想這比任何高深的學者都讓我讀懂了這本書,自己的根。

《詩經》讀後感 7

《詩經》我每一次品味,讀過之後,頌過之後,咀嚼過之後,一次次發現它的美好永遠是那樣甘甜爽口彷彿是巍峨山泉聖水,《詩經》她恰如萬年的醖釀,仍然有一種清澈凜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詩經》表達的那種和諧,那種執著,那種崇高,那種聖潔詩歌文字裏的純淨所感動吸引!如是帶着新鮮、好奇的心情,我都會為書中氤氲着的靈秀之氣所傾倒,漫步於《詩經》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靜,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飄逸之美;輕頌《詩經》,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賞的曲調,遠離塵世喧囂之後洗淨鉛華,如此的無與倫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詩經》慾望總會佔領人心的某些領域,毫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她能讓你懂得如何把今後人生歲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讀後,我都要拿起筆做筆記,因為詩經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與智慧。每次讀後,我總會潸然落淚……輕輕咀嚼書中那不可言狀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雲流水般浮現在我眼前,縈繞在我耳邊。《詩經》中的詩歌沒有刻意的雕鑿,都只是用平實的筆寫下一些平實的事與情感,然而卻彷彿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説:“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以前老師説過《詩經》是各地民歌彙集而成,當時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樣如同仙露瓊漿般的藝術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興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令人敬佩。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是他們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傳唱不息的歌聲,是他們給我們開創瞭如此令人回味不盡的精神泉源,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愛祖先留下來的如此豐厚的精神財富呢?

説《詩經》就定然不能不説《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詩經經典了,在我們青澀的年華里,多少人曾經為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字句篇章。事實上,《關雎》還是《詩經》的第一篇,少時學《關雎》,記得老師只是不停地給大家講解着其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賦比興之類云云,今時今日,那些修辭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記,然而誦讀詩文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同學們懵懵懂懂的笑聲,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每次讀到這句,胸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無止境的輪迴吧。詩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思緒紛繁,百感交集。那些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我們呢?我們經歷過一些事,看過一張張面孔,一次次遇見,同時也一次次擦肩而過,雖與征夫殊途,實際上我們同歸。在未來的日子裏,或許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隻要自己覺得沒有遺憾,生活應該都是完美的。

靜靜地讀着悠揚的詩詞,飽含着的是哀婉與悽豔,“考磐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勿諼”,記得當初是因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才得知有這麼一句的,郭襄對多年前的楊過難以忘懷,心中早已是一灘死水,然而在少林寺與何足道萍水相逢時卻因為這一句和那琴聲而心中頓起漣漪,不能不説是詩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獨宿,永矢勿告”,她留下這樣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沒有下文的露水情緣,然而這段我看很多遍還是無法完全明瞭箇中真意,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吧。

當然,詩經中所有的不只是關於愛情關於生活的句子,還有對國家的忠志之誓和對人民的憐惜之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你聽,這是戰士上陣殺敵前發出的吼聲;“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這是勞動人民對剝削壓迫者的怒目睥睨。連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和揮汗如雨的伐木場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誰敢説生活中不能有藝術呢?今天我們過着一天天豐富多彩的日子,卻在不停地喊着無聊乏味,只能從一些低俗且毫無意義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別人嚼過無數次的笑料,這也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我們只有認真探究生活的本質,才能獲得生活的樂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陣陣機械的笑聲中糊塗地過完一生,而絲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樂呵些什麼。

記得去年在網上看見一個關於“七月流火”説法的笑話,説的是某位大學領導引用七月流火這句本是《詩經》中描寫天氣轉涼的句子來描述當時極度炎熱的天氣,這件事一直為世人所笑話,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領導錯用,我們應該反思,錯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遺忘,是忽視,對傳統文化的漠然,對過去的拋棄,不只是這位領導,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在一次次地犯着類似的錯誤,大家正在慢慢忘記我們的經典,拋棄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寶珠璣,我覺得這才是最可怕的。

為了喚起大家對這塊寶藏的重視,我覺得有必要再次介紹一下《詩經》,雖然在國中高中我們不止一次地學過。為保證無誤,我在網上搜索了一通,結果如下:“《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於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在我們説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頌’是用於宗廟祭的樂歌。”

《詩經》像一盞清茶、一杯淡酒無聲地滋潤着我們乾涸的心田,當你彷徨的時候,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助的時候,也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法找到自己人生座標的時候,《詩經》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圍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無所不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詩經》,她是一本讓人受益終身的良書,這本書裏記錄着許許多寂寞和不捨之情,人世間的背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叩問自己的“心”,人來世間為了什麼,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詩經她能讓人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並得到永恆!真心希望我們中國人都能讀詩經、傳頌詩經,學習詩經這本代表了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她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我們才不會丟失自己的民族魂。我們只有瞭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繼往開來展望明天,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才會有希望,我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純真乾淨的《詩經》怎叫人不愛,她宛如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是生長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長成的少女,那麼的自然。留下永恆的芬芳。

《詩經》讀後感 8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並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並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後澱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餘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於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如在情人節,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裏的人很難看到的蘆葦。蘆花輕揚,隨風搖曳。啊,親愛的,先別忙着皺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韌的草莖處,應該會有一張寫了字的紙:“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蘆花就是那最著名的愛情草。這草在花店裏是買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難發現它的影子。兩千多年的那個痴情男子早就告訴我們了,那是生長在河岸旁的一種迷離的植物,如同生長在愛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給他一個微笑吧,哪怕你也如水之湄的那個女子,雖然並不一定愛,但在他的追求中你自有了不同尋常的美。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它可以讓所有平凡的事物煥發神采,如同讓一株蘆葦變成古往今來最風致最耐人尋味的植物,只要我們是以愛的名義。“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兩個字的發音是那麼平靜淡然,但有了後面的蒼蒼,悽悽,瞬間把感情渲染得一片水意氤氲,山高水長。這個男子似乎不同於《詩經》中其他人,他是詩意的理想的,那水中央的夢中伊人比之具體的愛戀對象,更象心中的一個美好境界。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鹿鳴》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中還有其他主題,在此就比一一舉例列舉。《詩經》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歷史、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孔子曾經説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把,《詩經》中更多的詩歌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從國小習,讓他們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