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0篇

欄目: 唐詩三百首 / 發佈於: / 人氣:1.1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0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

唐詩,發出它無限的光芒,見證着中國文明。每一首詩都很簡樸,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卻很優美,富有一種讓人用多優美的語言都表達不出來的美好情感。

唐詩,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總會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讓我們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讓我們懂得珍惜。每一首詩跟詩人一樣,有自己的光彩、風格。雖然詩人不在了,但是唐詩卻永遠存在!

唐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去品讀,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一生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人們對中國文明的`夢想,我們做為一個現代人,一定不能辜負古人的願望,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單是為了祖國,還為了自己。

最後,推薦大家看《唐詩三百首》,也要養成閲讀的好習慣,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探索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2

在暑假的幾十天,我每天背一首古詩,媽媽知道我喜歡詩詞,就在手機上給我報了一個“《唐詩三百首》古詩打卡”的課程。每天早晨,我就會在詩聲中醒來。

其實,古詩就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字,就像青蓮居士——李白。李白的詩自由豪放,想象豐富,語言通俗易懂。讀完《將進酒》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李白和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的.情景,李白邊唱邊説:“岑夫子,丹丘生盡情的喝吧!杯子別停下,但願長醉不復醒……”李白自由豪放的性格在《將進酒》這首詩裏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學習的還有香山居士——白居易寫的詩,白居易的詩故事生動,形象鮮明,語言質樸。我學習了他寫的《池上》,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娃娃划着船去蓮池偷蓮蓬的畫面,那麼生動,那麼自然。

以後我會堅持愛古詩詞,學古詩詞,用古詩詞,體會詩詞的樂趣,感受詩詞的美好,領悟詩詞的意境,做一個有詩意的人。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3

讀了唐詩三百首後,我感書裏的詩茖茖都非常的好。

比如侑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詩意是:終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遠遠望去,高峻的嶺頂尙,那些未化的.厚厚積雪,似乎是流動着的白雲,飄浮在天邊。雪後初晴的陽光,微微地灑在積雪尙,銀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樹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臨,晚冬的陣陣寒氣,向城中襲來,城裏的人也覺得傍晚確實侑一些寒意了。還侑一首詩也很好,是這樣寫的: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去尙,便引詩情碧霄。詩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秋天只覺得萬木蕭條,不免感悲傷。

我説秋天比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騰雲直尙的白鶴多麼矯健凌厲,把我們的詩情也帶藍天尙。這首詩衝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令人精神振奮。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4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深藏着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還有不同姓名的人寫得不同的詩。《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我對它的評價只有三個字“忠、義、孝”。

忠就是忠心,這能表達出詩人對國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國的“詩聖”杜甫作的詩都是慷慨激昂、憂國憂民的詩,體現了詩人的一種愛國精神。如他寫的《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這些都是寫詩人對國家的熱情。有些詩人以讚美江山來表現出他愛國,如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他就是以讚美江山來表現愛國精神的!

義就是義氣,這是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比如説高適寫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李白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些詩都是寫對朋友的深情厚誼,不忍朋友離去。表現了對朋友依依不捨之情。

孝就是孝心,尊老愛幼,如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表達了對母親的孝心,也表達出母親的一番苦心,母親的恩情子女無法報答。

《唐詩三百首》有許多經典名句,讓人讀了是回味無窮,感人肺腑。我喜歡讀《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5

讀了唐詩三百首後,我感到書裏的詩個個都十分的好。比如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白雲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詩意是:天平山白去泉邊是那樣清幽靜謐,天上的白去隨風飄蕩,舒捲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從容自得。我問泉水,你既然在那裏如此閒適,何必要奔向山下,給原本紛擾多事的人間推波助瀾?還有一首詩也很好,是這樣寫的: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到秋天只覺得萬木蕭條,不免感到悲傷。我説秋天比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騰雲直上的白鶴多麼矯健凌厲,把我們的詩情也帶到藍天上。這首詩衝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令人精神振奮。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6

看了《唐詩三百首》,我真是覺得受益匪淺。

讀了《江南春》這首詩,我好像來到了春天的江南:千里江南,鶯歌燕舞,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空氣裏瀰漫着酒香花香……美極了!

讀了《池上》這首詩,我眼前又彷彿浮現出小孩子不懂事,撐着一隻小船偷偷採白蓮的情景,那快樂的心情、被發現後的'害羞的神情,全部湧入我的腦海裏,好像我就是那個小孩!

走在田野裏,看見大片大片的油菜田,不禁想起了詩人楊萬里的名詩《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彷彿面前出現了那個追黃蝶的小孩,沒有追到心愛的蝴蝶,正傷心呢!

春天的小河邊,小橋流水,花枝招展,蝴蝶飛舞,蜜蜂歌唱……又讓人想起了《春日偶成》的“雲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多麼美呀!

啊!古詩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愛古詩!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7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發出它萬丈光芒。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發的精神力量。《唐詩三百首》中,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如海上的照明燈,照亮了我們,如風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哲理。古詩,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和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詩,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國小生,為了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而努力的學習。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8

今天的“誦千古華章做少年君子”詩詞吟誦會讓我感慨萬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讀了千萬次的書——《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書,但每回讀,總是感覺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詩歌,豐富,風格鮮明,讓人愛不釋手。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許多詩歌的思想卻穿越時空,從遙遠的古代向我們款款走來,並且將一直走下去,就像一條長河奔流不息滋潤它流經的每個生命。在這條浩瀚的文明大河中,有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被稱為“詩聖”的杜甫……

唐詩的那種大氣與蒼涼帶給我們的心靈許多震撼,讓許多人心嚮往之。古人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領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襲,但可以借鑑;古人的人生不可以複製,但可以創造。

讀這本書,能提高我們的詩歌鑑賞能力和文學素養,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讓我們用一顆詩意的心去看待生活,體驗人生。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9

讀到第一百零七首詩時,不經意間想到八月十五將近,便憶起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總是中秋主題中的經典。

喜歡詩詞,所以喜歡詩人。當然,我沒説,我更喜歡柳永

柳永是一個寂寥沒落的'詞人,卻更是一個稟賦浪漫的詞人。

他的詞言近意遠,運筆行雲流水毫無人工銜接之痕。若飄若離,雖隱卻現,情景融合為飄緲之畫,字字為珠,句句為玉,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創造了獨具深情,久盛不衰的意境,又以“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寫盡落魄詞人的慘淡人生。

不用豪邁,依然可以用婉麗纖柔,悽美動人寫就華章。

每個人都是痛苦的,你尤甚。

就像我們用自己的憂傷讀你的悽婉,讀你的斷腸。

想你不是一瞬間的事。我的詩人。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0

我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裏面有寫愛國的詩,有寫想念家鄉的詩,有寫美麗風景的詩……而我喜歡《遊子吟》這首詩。

《遊子吟》寫的是慈母拿着針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服,直到兒子要走的時候,她才停下手中的活。這首詩的焦點就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誰説兒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吃的,穿的,住的……父母是世界上比較偉大的人。

看到這裏,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這天晚上我和朋友在外面玩,忽然我暈倒了,媽媽聽説急忙跑過來。她連忙揹着我往醫院跑。到了醫院,醫生説要去更大的醫院,媽媽這下都要急哭了。

媽媽跑到車站去等車,一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八分鐘過去了……媽媽急得直跺腳,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輛車。因為天已經晚了,媽媽上台階的時候不小心崴到腳了,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慢慢爬起來,一瘸一拐地跑向醫院,直到醫生説我沒什麼大問題,媽媽才放下心。

《遊子吟》這首詩給我的啟發是: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做兒女的不要頂撞父母,要愛他們,要好好孝順他們,報答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