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7篇

欄目: 唐詩三百首 / 發佈於: / 人氣:6.71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7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

小時候聽到這麼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代表了中國詩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千錘百煉的不朽碩果,更是愉悦我們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詩對於現代人來説是再熟悉不過的,上至鬢鬢老者,下到黃髮孩提,基本都能達到耳熟能詳的境界。《唐詩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內容都是包羅萬象,盡涵人生百態,世間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詩,我們彷佛進入了一個浩瀚無邊的天地,不斷領略着人生的真諦,我們本一貧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斷接受着衝擊,在洗禮中得到充實。

讀《唐詩三百首》裏的每一首詩,彷佛都是在閲讀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從充滿詩情畫意的字裏行間裏我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朋友情、母子情、思鄉情、愛國情以及鬱郁不得志的無奈亦或是豪情壯志的抒懷。下面摘錄一些人們朗朗上口的語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讀到李白的《贈汪倫》,我的內心都會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種天真自然,全無矯飾的朋友情誼所觸及,朋友間的離別雖苦,但有了你依依不捨的送別,有了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勸慰,我一定會懷揣着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雖有絲絲不捨,但內心不在茫然。正是書中的教導,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麼難能可貴,而自己觸手可及朋友是多麼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每讀到孟郊的《遊子吟》時,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親,都會為偉大的母愛所觸及心靈,在媽媽給你打點的行裝裏,在媽媽給你的電話中,充滿着媽媽多少揪心的淚、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茁壯成長到成家立業,哪一刻哪一時都離不開母親的哺育、照料和叮囑。當我們生病時,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醫問藥,憂心如焚;當我們犯錯時,她苦口婆心,諄諄教誨,不厭其煩,深怕我們受到一丁點委屈。隨着我們不食不語,母親也懶言少飯。而我們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會令母親眉舒目展、喜形於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們頂撞過她、傷害過她,而母親對我們的愛始終不變。正是書中的教導,使我銘記: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懂事的兒子回報母親和所有親人的大愛。

——思鄉情。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2

孔老夫子言:“詩,能夠興,能夠觀,能夠羣,能夠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託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遊山中,心裏十分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衝擊,帶着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於先入之見構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着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進取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於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遊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於發現身邊的完美,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絃。

裏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最好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鍾,終身潦倒,鬱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佔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餘眾人峯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佔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感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絃他以往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終以杯具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3

孔老夫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託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遊山中,心裏非常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衝擊,帶着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於先入之見形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着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積極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於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遊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於發現身邊的美好,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絃。

裏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鍾,終身潦倒,鬱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佔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餘眾人峯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佔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愛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絃?他曾經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後以悲劇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愛情。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4

還記得幾百年前有一個這樣的朝代,它經濟發達,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昌盛。唐詩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被創造出來的,繪盡了盛唐繁華色。

唐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詩歌能夠作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為籌光交錯的閒談之語。

且聽風雨幾許,看一半往事入斜陽。手不釋卷,幾盞昏燈,幾杯薄酒,一彎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詩勾勒的美的醉人,遠不止這些,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夜裏,吟唱着詩文的詩人更是這部書的主角。

《長安古意》裏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壯麗輝煌,市井倡家的輕歌曼舞,其繁華濃豔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極致。而這背後對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的諷刺,對當時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的刻畫。也難怪如聞一多先生所説:“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得後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盧照鄰也不負寫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詩裏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從小時候就開始背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如今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浪漫,他的放蕩不羈全部都揮灑在這盛唐的詩篇中。他永遠活得像個孩子,永遠的`舉酒暢飲,而後“誘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還有王右丞,王維。被人熟知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別忘了“渭城朝雨絕塵”中送別的他;唱着“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隻。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他。王維登得朝廷,下得塵世。可謂“廟堂有夢,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願與其共飲月色,賞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復繁榮鼎盛,潘鎮割據,戰亂四起,昏君當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間便損了容顏,凋了花瓣,徒留滿腔悲憤與無奈給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還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憤恨與同情,亦或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都與國之沉浮相關。他這一生,看過繁華,遇過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國,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夢,少不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少不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李商隱。他們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榮華,或潦倒,但這都不礙於他們的才華橫溢。

温酒一杯淺唱,美夢一場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後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涼的晚唐。那個朝代,男兒風流倜儻,女子恣意嬌美,不管是胸懷大志還是紙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長安酒意裏,唯願夢不醒,再讀大唐夢。唐詩三百首,歌盡天下繁華夢。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5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在我們小的時候老師都要求背過,尤其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的詩詞更是讓人們回味無窮,這一作為中華傳統優秀經典文學作品,有這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我讀後有感而發,想要分享一下讀後之感。

在唐朝近三百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在唐代詩歌最多可以達到5萬餘首,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導致許多文學作品大量丟失,最後保留下來的唐詩不過300餘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這311首作品中代表作家主要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文學大家為主,如果我們談到李白,這位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仙道,意氣凌然,尤其在讀了他寫的詩後,更是有一種蒼穹豪邁之感,他的詩作格主要是浪漫主義,清新脱俗,大氣豪邁為主,這與他的歷史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比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體現作者豪邁之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不捨留念之感,總之對於愛好旅遊,喜歡當官來完成自己一生所願,卻只能在後期顛沛流離的李白來説,她的文學情感詩複雜的,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談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杜甫,與李白合稱為大李杜,杜甫這一生更是悲慘,仕途不得志,在後期的安史之亂中也備受折磨,所以説杜甫它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最後在飢寒交迫中顛沛流離,病死餓死,下場比較悲慘,比如像杜甫的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思鄉和憂國之感,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傷感與哀歎之情。也有“何時眼前突先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可憐天下和他一樣的世人也能住上好的屋子,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他的一生寫滿了悲傷,但卻一直憂國憂,和岳陽樓記中表達的`情感有些許相似,最後再來説説白居易,他給我的感覺是寫的大部分詩可以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一定的批判,就比如觀刈中看到一位老婦人抱這孩子在田中撿穗吃,而自己不需要勞累就可以獲得糧,令他自己感到慚愧,並且對當時的社會制度人勞動不過所交的税,可他也是位為人着想的偉大詩人,並且他的詩作很通俗易懂,也給人看,也容易和百姓形成共鳴。

唐代的詩人有很多,但是以上三人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詩人之所以寫詩,其一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為一些抑鬱不得志的情感,其二為了替天下百姓表達生活困苦,對朝廷制度的不滿,唐詩三百首中正是表達的這些情感正如以上舉例,其實不僅僅是唐詩,任何朝代的詩歌都可以表達出這些情感,我們應該去閲讀這些傳統經典文學去體會去感受古代人的情感以前人之鑑不斷完善自己。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6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7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的一個高峯。在唐代優秀詩人大批湧現,超過了中國曆的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詩約為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使浩如煙海的唐詩迸發出最美的光彩。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唐詩呢?

第一,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力。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讓詩歌飛翔的.是想象。比如讀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的時候,我彷彿看到鄉間的小溪邊,長長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見底,一羣美麗的白鵝悠閒地遊着,仰起脖子,彷彿唱起最動聽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讀一首古詩,我的腦子感覺都在“放電影”,那美麗的景象彷彿就在眼前、銘刻在心中,讓我如痴如醉。當我和爸爸媽媽登臨黃鶴樓的時候,望着滾滾長江,我的腦子裏只有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三,能更好抒發自己感情。當你看到落日那壯觀景象的時候,不是:“哇,有好多鳥!”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當你看到一池荷花時,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麼,我是如何學習唐詩的:

第一,因為喜歡所以學習。讀詩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樂的人聆聽音樂一樣,能從中獲得快樂。詩歌是一塊精美蛋糕,我們把它送口中,只是為了品嚐它的香甜,不是為了某天向別人炫耀我吃過蛋糕,背誦是為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尋找理解的鑰匙。古詩中的關鍵詞,往往點明瞭詩的主要內容,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這就是我們理解古詩的金鑰匙。比如杜甫的《春雨》,這首詩就是圍繞關鍵詞“好雨”來寫作的。這場雨好像知道農民的需要,應時而來,大小合適,滋潤萬物,這不是好雨嗎?而且,這場雨夜晚悄無聲息地下,不妨礙人們的勞動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聯繫實際學習。古詩中的很多詩句,如果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春天,你會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楊柳風”;夏日,走近荷花池邊,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註解;秋季,火紅的楓葉,你會覺得“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描寫是多麼恰當!冬天,一場大雪過後,眼前不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嗎?結合實際發揮想象,理解古詩自然輕鬆自如。

我相信,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將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