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成功勵志

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

欄目: 成功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天底下每一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渴望自己的兒女長大能夠成才。尤其在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日見分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也更為重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

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篇1: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將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溶化"在正在發育的大腦裏。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效仿。所以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説:"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平時,我們在馬路上、院落中、樓道里,見到吹鬍子瞪眼、唾沫星子亂冒的"訓子"場面,並不少見。這些家長自以為"訓"是為人之父的特權,更有甚者,還以拳打腳踢相伴。"訓"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除給孩子增加牴觸情緒外,別無所獲。"身教勝於言教" "訓"不是家長的特權,身教與言教並舉才是做家長的責任。所以,對小孩子來説,需要的不是批評家,而是榜樣。

在河南省的一個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繼成了博士研究生。他們來自農民家庭,家境貧困。他們成功的祕訣在哪裏呢?在於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林氏夫婦在3個兒子入學前和求學歷程中,用自己好學的行為來影響他們,兩代人每天挑燈共學的讀書氛圍一直延續到3個兒子都上大學。更為高明的是:他們當年那麼窮困,卻長期訂閲文學雜誌和傳習世界名著,使3個兒子不僅讀了數遍,還討論了數回;在他們一貧如洗的四壁上,貼滿了各種紙條,上面寫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個兒子就是在這樣貧困,然而格調高尚的氛圍中長大了。這對他們的文化修養、人生感悟、人格昇華,都產生了極其深刻深遠的影響。

林氏夫婦教子的感人之處,並非是培養出3個博士,而是其在貧困中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感染每一個兒子,鑄就了他們不缺不撓的性格,促進他們奮發向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

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篇2:讓孩子學會怎樣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家長,也培養不出懂得孝敬長輩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國之棟樑、社會精英。

許多家長考慮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謂"有用"的人這一點點內容,就像軍閥混戰年月裏的那些大權在握的老粗,這種家長僅僅在知識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勁用功,根本不會在品質和性格方面主動施加影響和進行教育,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實在跟戰場上的炮灰沒什麼兩樣,對誰日後也都無足輕重,根本佩不上是這個世界的主人翁。須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礎。只有具備終生不變的優秀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連其自身生命將來都要去任人隨意擺佈的炮灰或缺乏靈魂的機械人。那種背離現代文明被成批生產出來的"螺絲釘",事實上等同於毫無獨立思想、沒有創造才能的行屍走肉,對社會的進步發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滿幸福十分不利,重智輕德害死人了。

中央電視台"大風車"欄目小記者馬宇歌,是一名網上一搜,不見重名的品學兼優國小生,名揚四海,享譽國內外。在她的成長道路上,她的爸爸馬弘毅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馬弘毅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認真負責,無論分內分外之事,凡是對社會有益的,馬弘毅都很關心,兢兢業業忘我無私。他認為: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掃教室時,不小心受了重傷,躺在牀上動彈不得,一連5天,沒有一個人主動來看她。她多麼希望同學來看她,和自己説説話呀。父親最懂女兒的心思了,他告訴女兒:"咱們不應計較別人對自己的回報,我們不是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為了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父親的諄諄教誨,那意境、那胸懷多麼寬廣啊!

馬弘毅的"德"的教育,在有些急於求成的家長看來,是"中看不中吃"的,實則不然。不少人都以為21世紀面臨的是"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可是恰在此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卻提出了21世紀人們面臨的"首先是道德和倫理的挑戰"。這個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廣泛調查結果為依據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一流專家總結分析為結論。

並且現代西方教育家,還從另一角度,業已發現美德對人事業成功的直接影響:

1、 你為別人有所奉獻,別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為別人所接受,使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懷寬廣、豁達樂觀。因為他們考慮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緒 也比較少,而這種積極的情緒很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3、樂於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為他們從幫助別人得到的回報中,也獲得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這種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進劑。像馬弘毅那樣,真正教會孩子如何做人,並非是捨近求遠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馬宇歌的情況後來如何呢?有心的家長不妨到網上去搜搜這個學生的名字,看看有關她的一系列特別是最近的成長實況介紹,結果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頓然有悟的。。可以説,馬弘毅創造了我們時代家庭教育,情商培養不次於智商培養的最成功案例,且資料完整,親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識形態的愚昧藩籬,遠離開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見,顯得很平實、很可靠、很偉大、很成功、很難得、很有生命力。

成功的家庭案例分析篇3:促孩子素質全面發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長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陽光、和養料。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社會、家庭都應依據教育方針,全面培養青少年一代,促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我們正處於21世紀,孩子們面對的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他們不但需要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壯的體魄。更積極的創新精神和更強的實踐能力。而這一切,需要從小就加以培養。

張弛,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年僅22歲。他的成長和培養,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親張明山談到對兒子的家庭教育時,一連説了幾個"要"和"不要":"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給學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養,不要讓孩子一味依賴父母的指導,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因此。他在實踐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孩子學習情感的培養;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及愛心的培養;

獨立意識的培養;

與孩子平等溝通、"面與面"的交流;

對孩子實行積極暗示;

適時適度誇獎和欣賞孩子;

培養自信;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吃苦精神、刻苦學習;

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

家校實施教育一致。

該家庭的實踐經驗和結果證明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的一句話"人的成功,智商指數只佔20%,而情商等因素佔80%"。

Tags:案例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