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

欄目: 大學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想必很多大學生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有關勵志大學生的短文來看,那麼大學生勵志小短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到了大學

曾經優秀的我們,心憂天下、自我覺醒,可到了大學,言必談體制,言必談世家,這是在不斷優秀中走向平庸嗎?

到了大學,“心憂天下”不再是一種可以獲得社會認同感的行為,真正有立場有思想的人被孤立,被當成異類,他們的腳步太踏實,踏實到我們以為他們胸無大志;而社交廣泛、名企實習、花前月下、遠渡重洋等更能獲得他人的矚目;於是我們這些高中時代的佼佼者在這些現實標準下,為了延續獲得他人的矚目,變得“平庸”起來。

高中時代的我們,儘管很優秀,儘管有寬廣的知識,有很高的心氣。但是,有一道檻,我們卻始終沒有邁過去,這使得日後的“平庸”成為必然。這道檻,就是沒有逃脱他人認同感的誘惑與限制。我們沒有樹立起一個堅強的內核,一個由自我認同所構築的堅強內核。當缺少可以讓內心安穩下來的獨立標準時,我們只能因環境而隨波逐流。

可是,珠玉一定不在那些喧囂的地方,而是藏於深處。在社會認同感下生活,我們雖然可能變得“成功”,但必定歸於平庸。而只有忠於內心獨立的標準,追尋自己的信仰,才能讓我們與眾不同,卓然而立。

牛逼之人從不做尋常之事,逃脱獻媚於他人的牢籠,才能真正獲得自由,才能避免一步步邁向平庸。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大學裏,交際和學習哪個更重要?

到了大學,很多人説大學裏面學的東西沒用,很多人將來從事的專業都不是大學裏面學的專業,所以大學裏面更重要的是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人脈才是王道。大學裏面,學習真的不重要嗎?或者我想知道交際和學習哪個更重要?

編者: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多大學生的困惑,我也不例外。大學快畢業了,我似乎明白了,在一所不是很牛逼的學校,交際重要,但是學習更重要;如果在一所牛逼的學校,比如清華,這要根據自己的發展定位來看,你想搞科研,那學習更重要,你想從政、經商等重社交的工作,社交重要些,説不定哪天你的同學、朋友就是xx呢。個人之言,僅供參考。我們來看一看其他過來人的説法。

尹益恩 説:

你不牛逼,誰跟你社交;

你不牛逼,誰挎着根本沒有交集的圈子來理你;

事實是:多少人憑着社交的藉口,不去學習,不想充實自己,結果呢,還是兩者都沒得到。

陳然 説:

無論是想做哪個,哪怕非常極端,只搞學習或者只搞交際,其他一點都不顧;或者兩者兼得,各取自己覺得有用的。可以過的非常好,非常成功。

所以這些一點都不關鍵,你覺得哪個重要,你即會發現其重要的理由,也會發現其不重要的理由,一點定論都沒有,哪邊都有無數的論據。你覺得是怎麼樣,其實就是怎麼樣。別人的意見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但,關鍵還是,你是不是在認真地做每一件事。你是不是真的用心了,盡力了。不論是學習、社交、還是兩者的balance。

陸虢 説:

畢業將近5年了,回想當初,只覺得自己學習不夠努力,沒能為現今奠定基礎。

如果能重回學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減少社交活動。

如果不是那種特別能社交的類型,還是好好學習吧,要麼出國,要麼去更好的學校繼續深造,要麼把最實用最能賺錢的證書或技能拿到手。

郭雲飛 説:

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弄明白交際與學習的目的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兩者的目的應該都是為了畢業以後能更好的發展。並且客觀上兩者的確都能促進今後的發展,但由於我們的精力、時間有限,由於所在學校的限制,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有個側重。

如果只是為了處理人際,我們大可不必來大學,在社會上應該能接觸更多各色各樣的人,能更好的培養交際能力。可能有人會説,在大學裏拓展的人脈和在社會上拓展的人脈有很大不同,大學裏的人脈更有發展潛力,我贊成這個觀點,但是讓我們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大學生都一心想着去拓展人脈而忽略了學習,那我們能有什麼發展潛力?所以,不要刻意的想着怎麼去拓展人脈與結交朋友,我們需要的是專注於學習,如果我們學到了足夠的知識,掌握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會有人主動與你結交。我在這裏所説的專注於學習並不是讓咱們一味的埋頭死讀書,正常的交際能力還是需要的。

還有一點,雖然有一段時間我對這個問題也很困惑,但我感覺這個問題不是太重要,因為過了大一剛入校的新鮮感之後,我的大學生活裏並沒有太多的人脈等着我去拓展。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非名校畢業,怎麼辦?

某大學生説:

回想自己沒有進入一個好的本科對自己將來求職的影響還是很大,即使你很努力,周圍的氛圍、機遇還是和一流名校有很大差距,現在即使意識到一些東西想拼似乎有晚了點。

進了大學也知道不能荒廢,也知道需要規劃,但是畢竟那個時候還不夠成熟思考也不夠縝密,基於當時的狀況作出的決定後來發現很大程度上是信息閉塞所導致的。其實看來如果不是家庭背景很牛,能夠找到較好的豐富自己經歷的機會(如有價值的實習,項目),只能指望進入一所一流大學從而獲取更多的信息。當很多畢業名校的畢業生進入名企得到更好地培訓鍛鍊,或進入國外名校時,你不得不感歎馬太效應的可怕。

確實應該看長遠,看積累,但是兩個人平台都不一樣怎麼積累實力競爭,甚至一定程度上需要犧牲家庭生活。現在覺得不甘心但是又無能為力。

編者説:其實,這也是很多大學生的困惑,既然事實已經這樣,我們就應該去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而我要説,當你意識到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是最早的時候,一切都不晚。只要你去努力,去做、去行動!

大部分時候,我們努力的程度,壓根就沒到拼爹、拼天賦的時候。

下面再來看一些過來人的意見。

回答者:張亮,Ventreprenuer

我挺討厭這種自卑感的,因為你不止是自卑,你還因為自卑,對自己身邊的一切都產生偏見乃至敵意。名校不名校的,真的是很小的事,我也懶的在這裏論證。關鍵是,你自己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正視自己那種非常無聊的自卑感,不去幹點正事,而沉浸其中。

任何一個人,只要在任何一件事上持續不斷的努力,不停的前進,總會累積下來一定的自信。看你的論述,顯然是過去幾年什麼一無所成,還把原因歸咎於環境不好,還打着無能為力的旗號,我覺得好扯啊。

原諒我説一句稍微刻薄的實話:你去不了好公司工作,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你本事不夠,有時間怨天怨地,還不如求諸自己呢。

回答者:徐強

以國內的教育體制,所謂名校和非名校的差別,大多數時候就是5毛錢的鈔票,和1毛錢的鈔票的差異。

之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糾結於名校,其實歸根到底,是自己連比5毛更大的鈔票都拿不出來,皮夾子裏面空空如也。可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100元、1000元甚至更大面值的鈔票,何必盯着那個5毛不放。做到了又有多大差別呢?

公司招人又不是為了培養鍛鍊員工,而是讓員工創造價值。每一家公司都有無數的問題,如果抱着怎麼幫助公司/他人解決問題/做的更好的角度,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機會。

舉個例子,昨天剛剛參加了一個獵頭行業聚會,有獵頭談到缺乏自信的問題。一位資深獵頭説:”我調查了大概20位HR,問他們有沒有自己感到滿意的供應商,所有人都説沒有...所以,其實大家應該看到,這裏充滿了機會。重點是你去幫助客户更好,而不是求他們給你機會。”

以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大多數人抱怨的背後是,他們總是期望廉價的成功,期望花上2塊錢就可以中上兩千萬,期望投上幾十份簡歷就可以得到錢多事少離家近名氣響的工作。憑什麼呀!

所以對於覺得現狀很不滿意的人,我建議做的一件事情是:寫下來過去1年裏,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切實的改變現狀上。你花了多少錢,在切實的改變現狀上。

注意是切實的改變,例如銷售,你是不是找到了一個新的方法,每個月多開發3個客户;比如服務,你是不是讓客户第一次電話,就願意跟你分享他的真實想法;比如技術,你是不是把開發效率提高了30%甚至100%;如果你是新人,你是不是從0到有了第一個銷售。

我覺得導致一個人改變,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動機。衡量一個人動機,最明顯的就是衡量他的投入:時間和錢。

採用這個方法的人,通常會告訴我:他們發現自己努力非常不夠。Oh,更多的人不願意做這件事情,那我也無話可説,禮貌的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