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

欄目: 大學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像這樣能夠勵志大學生的大學生勵志小短文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為您整理的大學生勵志小短文吧。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是誰扼殺了你的夢想

美國一羣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天才實驗,他們到一所國小去找天才,事先請學生通知家長到學校來,要測驗小孩是不是天才。

實驗當天,心理學家把考卷發下去,半個鐘頭後收卷,然後一起到旁邊的老師休息室改考卷。結果這些教授並沒有坐下來認真地改考卷,而只是坐在那兒抽煙喝茶聊天,好像忘了有考卷的存在。

半個鐘頭之後,他們從一大疊考卷當中隨便抽出五份試卷,然後就煞有其事地走到十分緊張焦慮的家長及學生面前,宣佈誰是天才。當宣佈到第五位後,那些沒有被宣佈為天才的家長臉色凝重地看着自己的小孩,好像孩子犯了大錯一樣。

20xx年後,這羣心理學家追蹤了所有當初做過天才測試的學生,結果令人驚訝,那五個無緣無故被冠上“天才”的學生,20xx年後的表現明顯強過那些被宣佈不是天才的學生。而當初那只是一個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讚美。

是一句話改寫了這五個人的命運,也改寫了其他人的命運!

為這個實驗做註解的,還有一個從小練習跳芭蕾舞的女孩。她想考取正規院校進行訓練,很想搞清楚自己是否有這個天賦。於是,當一個芭蕾舞團來到女孩所居住的城市時,她跑去求見該團團長。

“你跳一段舞給我看看。”團長説。

五分鐘後,團長打斷了女孩搖了搖頭説:“不,你沒這個條件。”

女孩傷心地回到家,把舞鞋扔到箱底後再也沒穿上。

後來,她結婚生子,當了超市的服務員。

幾年後,她去看芭蕾舞演出,在劇院門口又碰到了那個團長。想起了當時的對話,聊起現在的生活。

她説:“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您怎麼那麼快就知道我沒有當舞蹈家的天分呢?”

“哦,你跳舞時我幾乎沒怎麼看,我只是對你説了對其他所有人都會説的話。”

“這真是不可饒恕!”她叫道:“您的這句話毀掉了我的人生,我原本可能成為最出色的舞蹈演員的!”

“我不這麼認為。”團長反駁説,“如果你真的渴望成為一名舞蹈家,你是不會在意我對你説的話的。”

每個人的降生,都是從億萬競爭對手中激烈拼殺、脱穎而出的結果。從這一意義上來説,人人都是佼佼者,人人面前都有寬廣的道路和無限的可能。可為什麼有的人路越走越寬,夢越做越大,而有的人卻漸漸地走投無路、萬念俱灰?其中固然有現實的種種限制,有數不清的打擊、挫折與考驗等原因,但當你把這一切都歸罪於外部環境,而怨天尤人、感歎上天不公時,你可曾想過:自己為夢想做過怎樣的堅守?又為此付出多少心力?

周國平説:“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一種軟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種淺薄的追求,它證明了目標的有限。”

是的,沒有人能扼殺掉你的夢想,也沒有什麼力量能阻礙你前行的步伐,除非你自行放棄、甘願屈服。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唯有忘記不可能,才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去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總喜歡説“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之人。

法國的一位小男孩在七歲時創辦了一個專門提供玩具信息的網站。當時,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裏,沒有一家同類的公司與之為敵,也沒有哪家行業公司會來找他簽訂行業約束條款。

他們認為,那個網站只是一個孩子的遊戲,成不了什麼氣候。誰知結果卻出人意料,這位小男孩不僅把網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歲時,就通過廣告收人,成了法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在孩子的眼裏,沒有可能與不可能,喜歡,便做了。若是換成大人,大概便要瞻前顧後,細心推敲,最後多半也是放棄。因為一個提供玩具信息的網站,在大人的眼裏大概也是毫無前途可言的。

然而,我們認為的不可能,往往不是事情本身的不可能,而是因為思維的侷限而變成了不可能。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1954年,羅傑·班尼斯特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帶給了其他的運動員巨大的影響,在隨後的一年裏有37個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裏更高達三百人之多。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的時候,其實便已經不存在所謂的不可能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去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總喜歡説“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之人。

因為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失敗的後果,根本沒有勇氣去設想成功的喜悦。這樣,他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尋找各種困難作為放棄的理由,直至將本來有可能的事情,變得完全沒有可能。

“不可能”只是我們欺騙自己的一個藉口,是我們取得成功的絆腳石,只有克服了“不可能”這種心理因素,才能將奮鬥付諸行動,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標前進。

大學生勵志小短文:如何對待逐漸疏遠的朋友

文/匡靖

放逐,聽起來是很悲觀的一個做法,卻是最實際的做法。

曾經我以為友情和愛情一樣,友情比愛情甚至更堅貞,友情像手裏摩挲的盤珠,硬,越盤越通透,越摸搓越亮,時間,就是友情至美至硬的法寶。

以前,我以為好朋友放在真實生活裏就應該像歌裏傳唱的,一定是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一杯酒,陳浩南狠狠地講出兄弟是做一輩子的時候,我也不是沒有過動容。

這樣的朋友有嗎,我是信的,總有那麼一個或幾個人,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年紀和友誼一起瘋長,到了後來,即使是不同的人生軌跡,平日也互不聯繫,再聚時碼上幾盞薄酒,三言兩語之後,依然覺得陳酒香,舊識好。

但有一種境況可能更接近像我這種平凡人的現實。

那就是一路走下來,有朋友還是會散,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明明從尿褲襠時玩到大的朋友,説不聯繫就不聯繫了,無論你怎麼追昔當年,對方依舊毫無興趣的樣子。明明有過熱血的校園回憶,畢業後也漸行漸遠,再見也是偷看誰更鮮衣怒馬,笑誰更膀大臀圓。

還有些相隨了很久的人,結了婚,出了國,鮮有聯繫,再想起她,頗有着檀香木珠盤玩着,盤玩着,卻突然斷掉的意味,珠子沒法一顆顆重遺,腦門裏空留一些檀香味兒旋走了,是可惜。

殘酷嗎,不殘酷,只是在我們身處這個社會時,變得越來越理解這個社會,也應當越來越明白友誼長青很難,關係背後依附着很多東西。在我看來,兩個人相好時就是出於同一個波段,有着共同的頻率,如果頻率出現不一致,將導致倆人無法感知彼此,而影響震動頻率的,就是成長過程裏的各自的追求、人生觀,還有波折和際遇。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你來的信寫的越來越客氣,高曉鬆寫地這一曲,我覺得真實地寫照了我們每一個人。

其實讀書,畢業,再往後,你會發現朋友總是出現在不同的節點上,好的朋友走散了,又有新人進來,社交圈大了又小,明瞭又暗,友情的頻率一直在變,漸漸地我懶散了,漸漸地我無話可説,漸漸地你結婚了我不便打擾,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你我他都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前行。

堅持和脱離了較遠的朋友去聯繫去挽回,就好比我放着自己的車道不走,我侵佔了下別人的車道,發現他朝着異處駛去了,而我原本也不是這個方向,別不彆扭?

有許多個橫截面組成了我們的一輩子,少不經事的時候,蠢的時候,懂事的時候,明白人情世故的時候,你是分階段在成長,朋友也會分階段相交,對於每一個階段性的朋友,放行是對那一陣階段性陪伴的歲月予以最大的感謝。

所以現在,友情還是當如手裏摩挲的盤珠,硬,越盤越通透,越摸搓越亮,留到最後的人,我倆的關係,像盤珠一樣至美又至硬,只是後來我還明白一點——哪天萬一它斷了,有幾顆找不到了,我會想,算了,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