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勵志散文

欄目: 大學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與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與萎縮,那麼像這樣勵志大學生的大學生勵志散文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學生勵志散文吧。

大學生勵志散文

大學生勵志散文:也許我們不是強者

作者:楊爽

大多數的我們都不是強者,但也許都在用力地活着。

記憶中每個夏天都總會有很多郊外的瓜農帶着一車西瓜在街道上盤踞而坐,或吆喝或叫賣很是熱鬧。有一天和朋友出門經過,忽然下起大雨,朋友説下大雨賣瓜的人晚上可不好睡了。我之前不知道他們晚上都是睡馬路的,畢竟武漢的夏天很是炎熱又多蚊子,那時候我才反應過來他們都是等一車瓜賣完才回家;可能晚上就隨便找幾張報紙蓋着,也可能就乾坐着眯一會,我親眼見到到過一個大叔晚上就在坐在裝滿西瓜的三輪車上坐着熟睡了。

其實還有一種人和他們相似,在很多年前我常常在公園裏看到一大羣修樓房漏水的異鄉漂泊者,拖拉機車就是他們衣食住行的家,一般都是一家子在一起。後來不只是城管為了整治市容還是為何,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羣人了,他們可能開去了別的地方,他們好像這個城市的蟻族忙碌樂此不疲,用自己的方式生存為家裏奮鬥。無論城市裏多麼快節奏多麼擁擠,他們穿越人海依偎一起用自己的軌跡生活,這也是一種力度。

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力活着,用我們不知道的方式。

其實這個話題的文章經常看到很多人都寫過,很多我們身邊的人在默默隱忍生活的痛楚在你看不到的時候,你只看到常人眼中風光的一面就以為一切都很容易,其實不然。很多人都説過我不要過這種一眼望不到頭的日子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但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評判不了是非對錯,卻能衡量幸福的温熱,冷暖自知。

最近劉同在微博寫了一篇關於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的文章,現在人前眼裏已經如此成功的他。賦予優秀作家,光線事業部副總裁,職場達人多重身份;他曾説他寫了20xx年才成為一個作家。在轉型電視人的過程中也熬過了很多的苦,他曾經説過有一年他自己做一檔節目每天10點到三點半,老闆卻極為苛刻。在準備放棄的時候看到一封郵件説任何事情你想一定要堅持一年以上,他用一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辭職,他説感謝那一年,因為再沒有比那時候更苦的時候,那都是我們的財富。可是即使是現在這麼優秀的他,在拍電影的過程中也遇到特別多否定與不理解的聲音最後堅持着自我走出來。無論在多麼高的位置,都會有否定質疑和旁人看不到的辛酸。

我聽過一個清華博士的演講,他學歷工作都很優秀是在珠三角做水檢測的,可是説到母親的時候他説某段時間為了貼補家用,在家鄉的小鎮裏做工業花。一天做十幾個小時,可能才幾分錢一朵還很多人搶着做,都是些年邁的老人;於是工廠的的人變本加厲刻意壓低價格。武漢有個叫王陽的人是多家公司CEO,是中國第一女子跑團創始人,是形象設計師,是搜狐體育的撰稿人。她在分享自己經歷的時候説,27歲那年離婚帶着女兒淨身出户去了麗江,當時車費100多,女兒説想吃香腸,那個時候她在想36塊怎麼過一個星期,那個時候她一週打七份工時間排滿,也是一點點生活好起來到今天。

我們可能不會知道很多人小人物是如何不對生活妥協過着生活,也不會知道那些成功人士背後慢慢的汗水與不易,可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用力活着的方式,否定的背後也是很多的肯定。

現在我們身邊身邊很多年紀相仿的90後,80後,有的已經出去打拼三五年,有的可能已嫁做人妻。我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們就負擔起責任在社會闖蕩,我有朋友曾經在工廠裏很辛苦的做流水線,明明是很好年紀的女生,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傷到手,家裏稍有什麼需要就要作為頂樑柱。這樣的流水線也透支着她們的健康和青春以心的厚度,但對她們來説能為家裏坐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再苦再累都不算什麼,這是他們報答父母的方式,曾經努力的方式。

生活有太多的無奈,他們幾乎別無選擇,只能這樣用心的、用力地活着。

最近我遇到一個樂開懷姐姐,她是宜昌山區的土家族姑娘,她總是樂哈哈的。後來我才知道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一次聊天她説起自己因為家裏母親工傷了把上高中的機會讓給了妹妹,後來自己自學英語,在網吧摸索五筆打字一分鐘打幾百個。獨自一人來武漢創業,閒暇時她還在家泡菜,做鞋墊,做過十幾種工作包括裝卸工,老家的房子也是她一手設計裝修。如果不是聽她親口説不知道還還經歷過熟人拐賣2次,發現酒裏蒙汗藥等很多社會的陰暗面。旁人看來只覺得是個能幹的女子,其實背後也是她自己的執着堅持,我們完全可以把握好未來之前的每個當下,肉眼所不看不到的是苦楚堅強背後是堆砌的信念與行動。

●所以,在看不到的時候不要輕易小覷你身邊任何一個卑微的角色,也千萬不要小看你自己的能力,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所以我們也是幸福的,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社會的美好而不是隱藏着的醜陋,也能在父母的庇護下在該讀書年紀讀書且身體健康。

●所以你有什麼理由不滿足不滿意不幸福呢,這個世界每天有那麼多人都在努力都在拼搏用自己的方式贏得滿堂喝彩,也許沒人喝彩就自己為自己鼓勁繼續上路。

●所以,即使我們都不是強者,也要用力地活着。

大學生勵志散文:踩過昨天的廢墟

文/汪貴貴

“你是saya吧?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7月24日《中國好聲音》的舞台,當庾澄慶最先認出已經退隱娛樂圈九年的“saya”時,看得出來,全職媽媽張惠春的眼淚已經止不住在眼眶裏打轉了。

1997年以偶像團體出道,專輯曾在台灣賣出30萬張的好成績;20xx年,轉戰影視,憑藉電視劇《名揚四海》和言承旭主演偶像劇《白色巨塔》,兩次獲得台灣金鐘獎最佳女配角;20xx年,開始發個人專輯,獲得中國原創歌曲獎最具潛質歌手獎和東南勁爆榜最佳新人;20xx年,她出演電影《練習曲》女主角,這部電影入圍20xx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這是張惠春的演藝圈履歷,漂亮且實至名歸。

她從來不是靠姐姐的名氣而紅的,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張惠妹做得更好,比如轉戰影視。《練習曲》是20xx年唯一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片。為了出演《白色巨塔》,她不惜剃了光頭,足以可見她的事業心。

很巧的是,在看《中國好聲音》之前,我偶然聽到《想念你的歌》。這是20xx年底,張惠春的唱片主打歌。當年年底,她所在的BMG唱片公司被索尼唱片收購,張惠春得到了出唱片的機會。索尼很重視她。

當時的張惠春,身高160cm、體重45kg,活躍在音樂和影視兩個圈子。然而,她的履歷停留在了20xx年。20xx年年底,她與初戀男友豐偌暉結婚,淡出演藝圈,只偶爾為張惠妹親情站台。20xx年,她生下兒子,20xx年又生下女兒,更是完全放棄了工作、退出了演藝圈。

站在現在看以前,張惠春的心裏該是五味雜陳的。她在最高峯期隱退,為的是作為“初戀”的男人。張惠春的最後一張唱片《想念你的歌》隱隱有些“一語成讖”的味道。

“牆上時鐘停格/你説放開手才會快樂/用悲傷的脈搏寫成想念你的歌......想念常讓我無法負荷/常常只有一個念頭IMISSYOU”。

説放手很簡單,離婚也不難,難的是在以前的泥沼裏掙扎着爬出一個新的自己。

張惠春的家庭,開頭是童話式的美好。她的老公是豐偌暉,台灣著名棒球運動員,長相帥氣,事業有成。最重要的,兩個人是初戀。

“王子和公主結婚了,然後......”

“然後”就有些狗血,“然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做了9年全職媽媽、身材變形、早被觀眾甚至業內人遺忘的張惠春站在了舞台上,和90後、95後一起期待一個機會。

“為了生活,我不得不站在這裏。”那天的好聲音舞台確實有些戲劇化的效果,前面的95後小女孩連“夢想”都不屑於提,“未來我不知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下一個,就是38歲的張惠春“為生活、為孩子而戰”。

一身星光的她,放棄一切,為了愛的男人洗手作羹湯,照顧孩子和家庭,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媽媽原來曾經這麼厲害”。原以為就這樣平淡卻安穩地過一輩子,卻沒過幾年就夢碎。張惠春從來不願意在公共場合説離婚的事情,曾有媒體扒出是因為“性格不合”經常吵架。

性格不合?他們並不是互不瞭解的“閃婚”,而是青梅竹馬的“初戀”。

當愛的時候,做什麼都是合適的。不愛了,做什麼都不合適。

女人最怕的,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她在最美好的年華,在最高峯的時期放棄了自己,把未來和一個男人緊緊綁在一起。最後,男人飛了,她重頭再來,和小自己20歲的年輕人同台競爭。

不得不承認,張惠春的實力不復從前。還好,那英還是為她轉身。

38歲的她,面對這些過去,內心也是複雜的吧。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不過9年的時間,已經沒有觀眾認得她,甚至,連同在圈內的那英、庾澄慶等人都不太敢相信面前的人是她。

重新再來,可能只是一時的話題熱度提高她近幾年的走穴身價。要想做到以前,怕是永無機會。她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庾澄慶説得到位:“她不簡單,因為她要在自己的狀態下建立一個新的自己。”

看得出來,她很緊張,可能也暫時難以適應現在的演藝圈。她曾經的輝煌與不願提及的過去,都要被再挖出來一遍。這對一個受過傷的女人來説,也是一次撕傷疤,是血淋淋的代價。

她説,她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他們知道“原來媽媽這麼會唱歌”。她想以她自己的能力得到孩子們的認可。

庾澄慶説,一個媽媽,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境地,孩子總是她堅強的動力。

張惠春滿臉淚水,笑着認可點頭。台下,她的兒子和女兒緊緊牽起了手。

或許她也會想,結婚後沒有隱退會怎樣?天賦、名氣、努力、強大的公司加上正確的發展方向,如果一直那樣下去,她可能會成為兩岸的影、視、歌三棲明星。

或許會忙得心力交瘁,或許會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家庭,但,她是她自己。那樣的她,在孩子、老公面前,在家裏,也同樣會魅力四射,也許也不會走到現在的路。

一個女人最大的安全感,不應該是嫁給了一個多麼完美的老公——即使他是讓人安心的“初戀”,也不應該是他願意在房證、車證上加上你的名字,而應該是始終做自己,有自己的事業、圈子、生活。你給自己建了一座城,就不用怕他趕你出家門。

即使她是張惠妹的妹妹、曾經的明星,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面對變化太快的社會,沒有及時更新的知識,天賦和過去都成為歷史,“長江後浪”來勢洶洶,要自己做選擇,也要面對選擇所帶來的任何結果。

已然如此,後悔已無意義,那麼就勇敢地站起來,重建自己吧。

她打過無數次的退堂鼓,也害怕面對曾經熟悉的燈光。不能在過去裏沉淪,勇敢地站出來就是第一步。她的嗓音不復以前,可是導師們説得對:“年齡反而會給歌曲帶來不一樣的生命力。”

過去,是傷痕,也是禮物。九年全職媽媽的生活是一個繭,撕破它,踩過它,建立新的自己,會痛,但也很美。畢竟,未來的路,她要獨自帶着孩子走。

破了繭,成蝶就不遠了。

大學生勵志散文:只是他們的圈子裏沒你罷了

大學宿舍卧談會時我們討論過類似的問題,最後幾乎統一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優秀的人不合羣,只是在他們合羣的圈子裏沒有你罷了。

記得我高中那會兒,八個人一個宿舍,其中就有一位舍友就可以歸類為大家認為的那種“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羣”的那種人。

高一那會兒,我和大家的想法是差不多的,都覺得他太裝、和我們太玩不來了,不就是每次考試都能穩居全校前幾名嗎,不就是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數學競賽都得了一等獎嗎,不就是平時喜歡搗鼓點小玩意然後就很“不要臉”去參加什麼科技創新大賽得了一些獎嗎……

有什麼了不起的,對,當時我就是天真地這麼想的,其餘舍友也是這麼認為的,雖然平時在宿舍他和我們都客客氣氣,有什麼宿舍活動也會一起參加,但就是覺得他融不進我們這個小團體中來,説的話也最少。那時候我們都覺得他就是傲,恃才傲人。

高一那一整年,我們七個人都會有意無意故意刁難挖苦他。經常他到外面搗鼓一些小發明回宿舍晚了,我們就會怪聲怪氣似有似無地嘲諷他説:哎喲,大發明家終於回來了啊!今天又有什麼重大發明快拿來給我們瞧一瞧啊,下次也帶上我們唄;又或者某次月考他又是全班前幾,全校前十,我們又會説,哎喲,要是我們和你一樣那麼努力學習就好了,教教我們可好?

但每次我們這樣好像可以刁難他時,他都會説,好啊,下次我們一起去弄吧;好啊,以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的,好像他不會生我們氣似的。往往這時候我們都會覺得他好假,然後七個人陰陽怪氣大聲笑喊道:“記得下次叫上我們哦~~”。

他確實這樣做了,每次他去幹點什麼得時候,都會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去幹。但我們每次不是在打籃球踢足球就是在宿舍鬥地主,所以每次都會和他説,你去吧,下次再叫我們,沒看我們正玩着的嘛。

就這樣反反覆覆,即使每次他叫了我們和他一起去幹“一場偉大的事業”,也是因為我們自己貪玩找各種理由沒有去。但人就是那麼奇怪,每次他“幹完大事”回來我們一如既往地嘲笑挖苦他,但一年下來,他幾乎沒有生過氣,我以前覺得他這樣很假,現在想想卻覺得當時的我們是有多麼地不可理喻。

後來,文理科分班了,我們宿舍8個人分道揚鑣,各過各的剩下的那兩年高中時光去了。

在後來高中的兩年裏,他作為我們學校的風雲人物,我總能聽聞各種關於他的光榮事蹟,在高二一開始我還覺得他也就只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霸罷了。

但後來,我卻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在剩下的兩年高中時光裏,我經常在校園裏看到他和一羣朋友去打籃球、踢足球;早上和一羣人在學校的英語角上鍛鍊口語;在省小發明創新大賽中帶領他們的團隊給我們高中母校帶來一個個榮譽;甚至還在高三那年緊張的複習備考中帶領他們班級奪取了全校班級籃球賽第一名;然後代表學校參加市裏的比賽……

而且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説他真的很nice,也很幽默!那時候我有點懷疑自己高一那會是不是心底裏可以去針對刁難他了。現在想想確實是這樣子的。

如果你以為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那麼讓你失望了。

高三大學聯考那會發生了一件讓我們整個高中都為之沸騰的事情。作為帶着我們學校衝擊清華北大任務的他竟然頂着學校和他家裏的雙重壓力,放棄大學聯考。那時候我們都以為他沒得救了,但後來等我們都陸陸續續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們的市報登載了關於他的新聞:毅然放棄大學聯考,先順利被香港大學錄取,學費全免。(具體的標題內容有點忘記了,但意思是差不多的)

我知道有的人會説,那他以後的人生也不一定會成功。對,當然,以後的人生誰又知道呢。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從我高中這段經歷,我深刻地認識到“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個道理,當你認為某個人不合羣時,不管他是否優秀,可能其實並非他不合羣,只是在他們合羣的圈子裏沒有你罷了。所以,我們每個人,如果你沒有深入去了解一個人,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給別人貼標籤,因為等你成熟後你只會發現這樣的自己是有多麼的幼稚和可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