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堅守夢想成功的故事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74K

為了夢想,我們拼搏努力,但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只有做到“肯吃苦有毅力有信心”才能披荊斬棘,摘得夢想的桂冠。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堅守夢想成功的故事,歡迎閲讀!

堅守夢想成功的故事

堅守夢想成功的故事1:

1987年3月30日晚上,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在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舉行。這天,燈火輝煌、座無虛席的錢德勒大廳被人們的熱情緊緊包圍着,在觀眾們熱切企盼中,主持人宣佈:“最佳女主角獎由在《上帝的孩子》中表現出色的瑪麗·馬特林獲得。”全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在眾人的祝賀中,瑪麗·馬特林輕盈地走上舞台,從上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了奧斯卡金像。

捧着象徵着崇高榮譽的奧斯卡金像,瑪麗·馬特林激動不已。她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大家説,但是人們並沒有聽到她的聲音,最後人們看到瑪麗·馬特林在向觀眾們打手語説道:“其實,我並沒有準備發言,此時此刻,我要感謝電影藝術科學院、感謝這個劇組的全體同事……”

原來,瑪麗·馬特林是一個聾啞人。

瑪麗·馬特林出生後18個月時,在一次高燒中失去了聽説能力。但是,瑪麗·馬特林並沒有被命運擊垮,她仍然對生活充滿了激情。

瑪麗·馬特林從小就熱愛表演,當8歲時,她加入了伊利諾伊州的聾啞兒童劇院,一年之後,瑪麗·馬特林就在《盎司魔術師》中飾演了多蘿西這個角色。但是,命運並沒有因為瑪麗·馬特林的頑強而放棄了對她的折磨。16歲那年,瑪麗·馬特林被迫離開了聾啞兒童劇院,幸運的是,瑪麗·馬特林常常接到一些邀請她用手語表演的角色。在這些表演中,瑪麗·馬特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瑪麗·馬特林充分利用這些演出機會,提高自己的演技。1985年,瑪麗·馬特林參加舞台劇《上帝的孩子》的演出,瑪麗·馬特林在其中飾演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不久之後,一位名叫蘭達·海恩斯的導演決定,將這部舞台劇拍成電影。

可是,蘭達·海恩斯導演在為女主角薩拉尋找飾演者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她花了半年的時間先後來到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挑選女演員,然而大費周折也未能找到適合出演薩拉一角的人。有些失落的蘭達·海恩斯回到美國,重新觀看舞台劇《上帝的孩子》的錄像,發現了演技高超的瑪麗·馬特林,立即決定邀請馬特林加入劇組,飾演薩拉一角。

在這部電影中,瑪麗·馬特林沒有一句台詞,但是瑪麗·馬特林卻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她嚴謹地對待每一個鏡頭,憑藉豐富且傳神的眼神、表情和動作,將劇中人薩拉的自卑與不屈、喜悦與懊喪、孤獨與多情、消沉與奮進的內心世界完美地表現出來。由此,瑪麗·馬特林正式走上大銀幕,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人影后。

瑪麗·馬特林常説:她的成功,對每個人都是一種激勵。的確如此,一個人在一生中最難擁有的就是一顆堅韌的心,如果在奮鬥的征程中擁有一顆堅韌的心,那麼必然能夠在眾多坎坷的牽絆中優雅地遊走。能夠堅韌地面對挫折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勇氣,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固守一顆堅韌的心,相信自己最終會創造奇蹟。

在成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陷阱,我們要時時堅守自己的一顆心,不為外物所動;時刻提醒自己心懷理想,不輕易被困難打倒;堅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會創造奇蹟。

從心理學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所有人與事,都以我們自己為中心在旋轉。的確如此,沉下心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你是否是堅強的,是否相信自己,是否勇於改變,是否真正地努力生活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評判皆來自於它,我們的行為方式皆取決於它,我們最終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決定於它。“它”有多大,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就會有多大。

相信自己,這個世界上唯一能給你帶來奇蹟的,就是你自己。

堅守夢想成功的故事2:

人們都向往自己成為天才或偉人,但是,偉人只是人類中極少的一部分,他們的偉大是相對於平凡而言的。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只侷限在一定的活動範圍之內,從人羣中脱穎而出,成為偉人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做一個正直誠實、光明磊落的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體現自身的價值,這是人人平等的。平凡的崗位,也可以體現出人生的意義,真誠、公正、正直和忠厚是不可缺少的。這樣,可以使每個人在自己的平凡位置上實現自身的價值。

人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實際能力與水平,腳踏實地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應該投機取巧、心存僥倖。自古以來都是三種人的身邊常有禍事:包藏禍心,損害別人利益者,會反受其害;過分嫉妒,容不得他人的人,不被他人所容;喜愛虛名,並且不擇手段去竊取他人成就的人,早晚會被別人識破揭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著名的美國將領——巴頓的成功祕訣就是:着眼於目標,矢志不渝。

1920xx年6月,巴頓實現了童年時期就夢寐以求的願望,成為著名的西點軍校學員。

學員時期的巴頓,的確非常引人注目,在他所學習的每個課題中,他都要力爭第一;他極其注意軍容風紀、外表儀態,他的軍服上裝有墊肩,不僅完全合體,而且每天洗燙,從不間斷;他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有軍人氣概;所有的體育項目以及他下功夫的其他各項活動,他都是輸不起的,絲毫不能忍受被擊敗;在軍事技術方面,則更是追求完全成功。

第一學年時,他全力以赴於列隊操練,苦練基本功,並做到所有動作完美無缺。當時隊列操練在畢業成績中只記十五分,而數學卻佔二百分,但在巴頓看來,努力爭取隊列訓練的優秀成績,是成為軍人的第一步,所以他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隊列操練上。到學年結束時,他的隊列考試成績雖名列第二,但數學成績卻位居榜尾,這使他留了級。做一名優秀軍人是他兒時的夢,不能順利通過考試,令他十分傷心。考試失敗沒有使他退縮,更激起了他強烈的追求。在重修一年級時,他沒有再將其全部時間用在隊列操練上,除了猛攻數學外,還悉心閲讀了大量軍事史、戰略、戰術等方面的書籍。他從初期受挫中深知,一個人除品格外,知識尤為重要。信心和果斷建立在知識之上,只有對軍事專業的博學,才能成為優秀將領,否則只能是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

這一年,巴頓通過不懈努力,終於如願以償:他的課程全部合格,隊列操練仍是他在班上賴以出人頭地的科目,他成為學員中公認的佼佼者。

巴頓曾對密友談起過他想在軍校達到的三個目標:在軍列訓練中奪冠;到第四年級時升為學員副官;在田徑運動項目上打破學院紀錄而達到A級運動員標準。他説到做到:二年級時,他升為上士學員,第三學年升為軍士(此二者都是二、三年級學員中最高的軍階),第四學年真的升為學員副官。畢業時,他的隊列訓練第一,刷新了幾項學校田徑賽紀錄。

拿破崙在學校讀書時,簡直笨得出奇。不論是法語還是其他外語,他都不能正確地書寫,成績一塌糊塗。而且,少年的拿破崙還十分任性、野蠻。不僅如此,拿破崙還襲擊比他大的孩子,臉色蒼白、體態瘦弱的拿破崙卻常讓他的對手不寒而慄。他家裏的人都罵他是蠢才,人們都稱他“小惡棍”。在他的自傳中,曾這樣寫道:“我是一個固執、魯莽、不認輸、誰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裏所有的人都感到恐懼。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罵他,在他未清醒過來時,我又像狼一樣瘋狂地向他撲去。”

可是,在這個遭人白眼的孩子的心中,信念的力量悄然地滋長着。他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他還未真正地認識自己。而且,他心中有一種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要歸自己所有。一天天長大的拿破崙開始更理智更成熟地關注自己。他常沉溺於同齡人所無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瘋狂地迷戀着各種複雜的計算,他已學會了用冷靜而徹底計算過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他驚奇地看到自己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認識了自己。他的行動變得果敢而敏捷,富於抗爭精神。一種嶄新的渴望點燃了他生命的熱情,終有一天,他明確無誤地告訴自己:“是的,我具有最出色的軍事家的素質,權力就是我要得到的東西!”清醒的自我意識一旦形成,便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拿破崙在成功之路上連戰連捷,勢如破竹。35歲時便登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

愛默生説過:“偏見常常扼殺很有希望的幼苗。”為了避免自己被“扼殺”,只要看準了,就要充滿自信,敢於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守心中的那一份執着與信念,在不違背道義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夢想需要堅持信念,堅持紮實的深耕,才會源源不斷地獲得幸福......

Tags: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