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人物

夢想成功的事例

欄目: 勵志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人不但要有夢想,而且要展開夢想的翅膀,風雨無阻地盡力騰飛,才能快速取得成功。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夢想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夢想成功的事例

夢想成功的事例篇1:夢想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個普通的窮人家庭,在山區里長大。小時候,她發現每次哥哥從山上回來,籃子裏的果果都比其他夥伴多。她問哥哥為什麼,哥哥用衣角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告訴她:“我在樹上摘的和其他人的差不多,但下樹後,其他人急着回家,而我會把樹下、草裏的每一個果果撿起來,這樣就會得到更多一些了。撿起每一個小果果,拾到籃裏的才是自己的。”她用清水洗去山果上的泥土,放進嘴裏,真脆,真甜。“撿起每一個小果果,拾到籃裏的才是自己的。”這句話從此種到了她幼小的心靈中,慢慢向上吐芽,向下紮根。

1994年,國中畢業的她,考入福州師範藝術學校幼師美術班。在學校裏,她努力地學好每一門課,她覺得這些課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個個小果果。幼師畢業後,她的心中有了更大的夢想,毅然辭去幼兒教師的工作,選擇了北漂。她租住在由潮濕的防空洞改成的地下室裏。有時晚上下大雨,早上起來,鞋子就在水上漂着。最窘迫時,她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麪,餓得直髮暈。無論多麼苦,她都沒有哭過,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清楚地懂得,所有的苦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那個夢想:進入演藝圈,成為一個演員或導演。每一天,她都在為這個目標默默地努力。困窘中的她沒有想過放棄,始終有堅定的信念在內心,夢想不滅,希望無垠。

天道酬勤,憑藉紮實的根基和不懈的努力,她縱身一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除了用心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外,她還經常去旁聽表演系的課程,表演課、形體課、台詞課,還有語文、政治、外語等必修的文化課,每一節課她都當成是一個個甜滋滋的山果果撿起來。為了學好英語,她一到暑假就去北京新東方英語學校苦學英語,她相信外語也是一個小果果,不管以後做什麼,學好它,終究會用得着。

一有機會,她就去參與演戲,鍛鍊自己。不管角色大小、台詞多寡,她都全心投入,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她覺得能演戲是命運的垂青,於是對每一個到手的角色都兢兢業業,這為她贏來了許多意外的加分和機會。命運之神終於將更多的青睞給了那個準備最充分的她。20xx年11月2日,她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行字:命運讓我和“姐姐”狹路相逢,我終於踩着點兒了。這一年,她主演了著名導演顧長衞執導的影片《孔雀》。在《孔雀》裏,她的角色是內心安靜淡定卻又為了愛情熱烈奔跑的痴情“姐姐”。這部影片在參加柏林電影節時,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語接受多家國外媒體的採訪,無需翻譯,毫不怯場。媒體興奮地評價她為“章子怡之後又一個具有國際明星潛質的女孩”,有人甚至開始叫她“小章子怡”。她微笑處之,她知道出色的談吐只不過是原來努力撿起來的一個果果對自己的回報而已。

一次次準備,一步步努力,撿起成功路上的一個個小果果,她開始成為大銀幕上炙手可熱的演員。她是《七劍》裏灰頭土臉的村姑,是《花腰新娘》裏媚惑的彝族姑娘鳳美,是《紫玉金砂》裏的曾家大小姐,是《門徒》裏鬼魅一般的吸毒者,是《證人》裏能説一口流利粵語的律師,是《紅河》裏的智障少女小桃……

她就是張靜初,這個而立之年的女子,外表雖然嬌柔,內心卻異常堅強,有夢想,肯堅持。談到成功,張靜七年級臉微笑:“成功沒有捷徑,我只不過是在恰當的時間,及時將每一個果果撿起而已。對我來説,夢想才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夢想成功的事例篇2:夢想比知識更重要

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農場裏,有一位牧羊人辛苦地幫別人放羊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牧羊人雖然很辛苦,可是他卻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更讓牧羊人開心的是他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一天,牧羊人帶着兩個孩子去牧羊,這時一羣大雁從他們頭頂飛過,漸漸地消失在了遠方。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兒飛呀?”

“它們要去一個温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明年它們還會飛回來的。”牧羊人説。大兒子羨慕地説:“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多好,那樣我們就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説:“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聽了兩個兒子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説道:“只要你們想飛,你們也可以像大雁一樣飛起來。”牧羊人的兩個兒子聽了,都把胳膊當做翅膀模仿大雁飛,可是並沒有飛起來,相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牧羊人説:“你們飛的姿勢不對,讓我飛給你們看。”牧羊人也模仿大雁飛,可是牧羊人同樣沒有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對兩個兒子説:“我是因為年紀大了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他們相信自己一定會飛起來的。在以後的日子裏,雖然他們家境貧寒,沒有讀多少書,可是他們卻始終記着飛起來的這個夢想。

兄弟兩個長大了,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飛了起來,他們就是萊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的發明者。

萊特兄弟能成功地發明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是與他們從小就種下的夢想分不開的。萊特兄弟也許沒有多少飛行的專業知識,可是他們卻有着飛行的夢想,夢想最終促使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

有一個調查小組曾經對美國哈佛大學的一羣智力、學歷、環境條件相差無幾的畢業生做過調查,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前,對他們做了一次關於夢想的調查。結果是這樣:

27%的人,沒有夢想;

60%的人,夢想模糊;

10%的人,有着明確的夢想;

3%的人,有着長遠而明確的夢想。

這個調查小組對這羣學生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20xx年後的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幾乎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社會精英和行業領袖;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而那60%的人則安穩地工作與生活,衣食無憂;剩下的27%的人則整日為生計奔波着,抱怨社會、抱怨他人。

這羣哈佛的畢業生除了夢想,各方面都相差無幾,可是最後的結局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區別即在於有無夢想。

夢想成功的事例篇3:展開夢想的翅膀

15歲上大學,22歲碩士畢業,26歲被聘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研究員,28歲成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劉清惓的彪悍青春,讓無數年輕人驚呼、羨慕、膜拜。

劉清惓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5歲那年就纏着父母學習負數。由於從幼兒園上完的時候,劉清惓就已經學完國小三年級之前的全部課程,於是通過跳級考試,最終直接邁進四年級。

從讀到愛迪生的故事起,劉清惓就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對發明創造的濃厚興趣,讓他捨不得拿零用錢買東西吃,他的錢幾乎都用來買科技書籍和雜誌,口渴或者飢餓的時候,就喝自來水。

劉清惓從小就清楚,如果不把課程學習好,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就很難有機會實現自己當發明家的夢想。因此,為了夢想而努力,無論如何吃苦,他也心甘情願。

升入高中,知道美國武器的先進關鍵在於微電子技術,劉清惓下定決心以後要從事微電子領域的研究,並且要去美國讀博士。只要到寒暑假,他就找來大學微電子專業的資料埋頭學習,還兩次獲得江蘇省青少年發明獎。

高二暑假,劉清惓在家裏背託福單詞,以為自己比其他同學優秀。讓劉清惓沒有想到的是,開學後他的英語成績竟然是全班最差的。發現自己落後的時刻,沉重的壓力讓他從小到大的優越感瞬間蕩然無存。

可貴的是,劉清惓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提醒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怨天尤人,需要杜絕失敗者心態,朝着目標繼續努力,才會取得勝利。接下來的日子,劉清惓咬緊牙關、耐住寂寞刻苦學習,兩個月之後,他的成績終於取得進步。

從清江中學畢業,劉清惓考入東南大學強化班。從進入大學開始,差不多每天晚上熄燈以後,劉清惓就和班上很多同學從教室搬着板凳,來到樓梯間的路燈下學習。他們不僅學習GRE、背俞敏洪的紅寶書,還會背字典。

劉清惓不擅長考試,天生記憶力比較差,獲得同樣的考分,他可能要比天資好的同學多付出兩三倍的努力。為了學好英語口語,劉清惓開始練習英文Rap,即使搓洗衣服的時候,他也在唱Rap。

在看美劇時,只要聽完一句英語,劉清惓就馬上暫停,自己先讀一遍,然後和原聲進行比較,從中尋找差別,隨即糾正自己的發音。有時他還要把自己的讀音錄下來,以便以後進行對比,力爭做到每個發音都聽不出和原聲的差別。

經過兩年鍥而不捨的堅持,劉清惓不知不覺中就超越了自己當初的目標,尤其是他的英語口語,竟然能夠以假亂真,很多外國人都認為,他肯定在美國生活過。

大二的時候,面對來強化班宣傳吸引優秀學生的東南大學無線電系教授,劉清惓好奇地問道,你們研究的這些微波、通信系統,裏面的芯片是從哪裏得來的?

教授回答,是進口的。這個回答深深地刺痛劉清惓,在中國電子信息領域實力最強的院系裏,居然最優秀的教授都要依賴進口芯片來搭建系統!他確定選擇學習電子工程系的微電子專業,盼望將來研製出給中國人爭氣的芯片。

在讀碩士期間,劉清惓設計出幾種芯片,並發表10多篇論文,其中部分論文被幾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專利引用。從東南大學碩士畢業後,劉清惓獲得全額獎學金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剛到美國留學時,劉清惓感到壓力很大。與出類拔萃的師兄師姐相比,他才知道自己的動手能力相當差。美國同學超強的動手能力,讓劉清惓既羨慕不已,也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

劉清惓只得加倍學習,準備趕上甚至超過同學。兩年之後,他不僅在科研上的動手能力逐步追上了美國同學,而且掌握了許多汽車維修、改裝和用特殊技術駕駛的技巧,還利用課餘時間,把自己的車進行了改裝。

儘管在傳感器大家族裏,氣象傳感器微乎其微,但是對氣象監測來説非常重要。不過,中國的高端氣象傳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亟待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

因而,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拋來橄欖枝時,從事氣象傳感器研發的劉清惓毫不猶豫地接過,並踏上回國的路,到南京擔任教授。他的奮鬥目標,就是要填補中國氣象傳感器研發的空白。

學校的優越條件,讓劉清惓如魚得水。他每天帶着研究團隊,在2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裏奮戰,經常工作到深夜。他們研發的氣象傳感器芯片,性能達到甚至於超過國外的最高端產品。

從劉清惓奮發圖強的經歷中,我們可以輕易看出來,人不但要有夢想,而且要展開夢想的翅膀,風雨無阻地盡力騰飛,才能快速取得成功。

Tags: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