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情感散文

潛江人舊著滄桑

欄目: 情感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55K
潛江人舊著滄桑

潛江末科進士甘鵬雲編著的《潛江書徵》,收錄了明清兩朝112名潛江人的262種著作。毛道海先生的地方文史專著《潛江風情錄續》(武漢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書中,寫有一篇《潛江人著作知多少》。指出“即使是甘鵬雲先生這樣的大方誌學家也難免‘掛萬漏一’”。比如康熙歲貢朱載震的《京華集》、乾隆貢生黃永綸的《分類詩腋》就未被收錄。毛先生根據《潛江書徵》的註釋,對這262種書中仍有館藏及曾為何種全國性全省性史書、權威目錄書所著錄,作過一番核對後,稱讚“潛江人的著作既有數量,又有質量。”書海滄桑,潛江人舊著,經過時代變遷,歲月考驗,是否仍能在浩如煙海的現存典籍中閃耀其奪目的光芒?筆者謹擷取數例,以作印證。
首先,我們關注一下中醫古籍《本草述》。作者劉若金,字雲密,明末清初潛江人,明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後見明政權下移,知事不可為,堅決辭官歸裏,杜門謝客,自號蠡園逸叟,他涉獵很廣,尤其喜好醫學,用三十年時間寫成《本草述》三十二卷。對劉若金生平及其編著《本草述》的事蹟,毛道海先生在兩篇“潛江風情繫列”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其一是《大宦大醫劉若金》、其二是《大醫藥學家劉若金》,此不贅述。在劉若金書成人逝三十餘年後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次子劉湜任湖南漣水知縣,將《本草述》初次刊刻傳世。此書在《清史稿•藝文三•醫家類》中有著錄。全書約七十八萬字,分為水、火、土、金等三十一部,收載藥物六百九十種。每藥首列正名,次列氣味、主治、附方、修治,繼以劉氏本人以“愚按”撰寫的按語,主要闡發藥物理論。精選每種藥的傳統論述及各家學説,注重總結前人臨牀實踐,文字簡練,且多駢語,朗朗上口,頗益後學,在歷代本草理論著作中具有相當影響,有多種清刻本和石印本存世。2005年元月,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過校勘和註釋的《本草述》簡體校注本,書名《本草述校注》,是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出版”的書目之一。立項支持整理此書的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前言》中認為,《本草述》是一部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本草學專著。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簡約性、實用性、規整性、科學性和探索性。通過對劉若金及其學術思想的初步研究,專家們認為“劉若金所撰《本草述》是清代眾多本草學專著中很有價值的一種,應該通過系統的研究還原其在中藥學史上的學術地位。”並且提出了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採用傳統文獻整理的模式,還利用電子計算機手段,對《本草述》進行研究,為中醫藥科研、醫療、教學等工作提供文獻依據。劉若金的《本草述》,以其璀燦的學術光芒,閃耀在今人的面前!
在當今電子信息時代,一些現存古籍又多了一種以數字化形式保存和傳世的方式。潛江人的一些存世舊著,也因此得以更方便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使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更好地開發利用。歐陽東鳳是《明史》有傳的潛江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曾有多種著作。他在常州知府任上編撰的《晉陵先賢傳》,內容輯歷代常州名人傳記,起周延陵季子,止於明黃正邑。每傳註明所據之書,篇末各附以頌。他在常州知府任上,以德政為名宦。是編之舉,尤為邑人稱譽。今天的常州圖書館就有藏。並在“常州圖書館網站”的“地方文獻專欄”以數字化形式,推出這一珍貴地方文獻的高保真圖像版,方便讀者檢索查閲。此書放在以數字化形式展示的其他部分館藏文獻之首,可見這本地方人物誌,在今天仍受到當地文獻專家和史志學者的高度重視和推崇!為家鄉和後人留下珍貴地方文獻《康熙潛江縣誌》的朱載震,曾北上京城,拜在康熙年間“一代詩宗”王士禛(禎)(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曾任刑部尚書)門下學詩。其文才詩藝在當時南北文人中廣有所聞。刊刻過不少詩集,但大多散佚無存。朱載震《京華集》在四庫未收書目錄輯刊《四庫原典•集部•別集類》中記錄為“《京華集》一卷(清)朱載震撰,清康熙刻本”。其原典至今仍有館藏。並且包含《京華集》在內的一些原典現已製成高保真的電子圖像版文獻資料,山東省圖書館徐泳先生負責的學術網站“中國古典文獻網”可以為專家學者無償提供此類原文服務,方便人們研究。《京華集》是領略朱載震詩才最有力的見證。並且是探討清詩中興、研究朱載震和包括其老師王士禛(禎)在內的諸多文朋詩友交遊作詩活動的珍貴原創詩集。
清末至民國著名的潛江籍方誌學家、藏書家甘鵬雲(1862—1941),一生著述頗豐。著作可分為校刻、編訂、纂述、著述、詩歌等多種形式,不少於50種。新中國成立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以及建設小康社會的二十一世紀初期,他的一些著作都仍有重新出版。這充分説明了世人對這位潛江人豐富、淵博學識的肯定。他曾長期從事地方誌的研究和編寫,善於吸取前人在修志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勇於探索創新,1932年4月被聘為湖北省通志館籌備處副主任,此期間寫完了展示其修志理論和方法的《方誌商》一書。由崇雅堂聚珍版1938年刊行。該書系撰者參與編修《湖北通志》的經驗總結。他主張方誌為一方之史,應合文獻、政治、社會為一書。認為方誌應“於民事加詳,民主,國民為重也”。並詳述了修通志工作的五個步驟,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作用。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全國興起纂修新方誌的熱潮。方誌學界將甘鵬雲的《方誌商》,和另一位湖南籍著名方誌學家黎錦熙的《方誌今議》,合編為《方誌學兩種》,於1984年1月由嶽麓書社出版發行。為纂修新方誌提供體例擬選、類目設置、材料來源和纂修方法等方面的參考。《方誌商》至今仍是方誌學家研究並經常引用的文獻書籍。在我國高等教育方誌學專業中,《方誌商》也列入師生教學的必讀重要參考書目。甘鵬雲同時主修《湖北文徵》,輯錄湖北地區元、明、清三代鄉賢遺作,卷冊浩繁。因時值抗日救國時期,加之出版資費過大,久未刊行。建國後,董必武、李書城等諸多湖北籍政要名人都曾關心或資助過此書的整理工作。直到1994年,組成以蘇曉雲副省長為主任委員的出版工作委員會,全面負責領導出版工作。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湖北省博物館專家學者負責校刊審訂。2000年,《湖北文徵》全集共十三冊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屬於“湖北地方古籍文獻叢書”,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出版”。此書卷首“編纂略歷”中,甘鵬雲及其小傳列於13位編纂人之首。有甘鵬雲所撰《湖北文徵例言》,敍述了此書編纂緣由和選錄方式。在《湖北文徵》出版工作委員會的《出版説明》中,盛讚此書“存一方文獻,作史學偏師”,“為各科學術研究提供豐富資料,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必將發揮應有作用。”甘鵬雲所著《潛江舊聞錄》,也列入“湖北地方古籍文獻叢書”,由湖北省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整理校訂,於2002年5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書記載了宋元明清關於潛江的舊聞軼事,是瞭解和研究潛江、江漢平原及漢江等古代歷史淵源的珍貴史料。此書的出版,屬於“國家古籍整理九五規劃項目”,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

這些潛江人存世舊著,尤其是在當今仍受到學術界和出版界高度重視和高規格“待遇”的再版著作,不僅是潛江後人的驕傲,更是有待於人們深入研究的寶貴文化遺產!

潛江末科進士甘鵬雲編著的《潛江書徵》,收錄了明清兩朝112名潛江人的262種著作。毛道海先生的地方文史專著《潛江風情錄續》(武漢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書中,寫有一篇《潛江人著作知多少》。指出“即使是甘鵬雲先生這樣的大方誌學家也難免‘掛萬漏一’”。比如康熙歲貢朱載震的《京華集》、乾隆貢生黃永綸的《分類詩腋》就未被收錄。毛先生根據《潛江書徵》的註釋,對這262種書中仍有館藏及曾為何種全國性全省性史書、權威目錄書所著錄,作過一番核對後,稱讚“潛江人的著作既有數量,又有質量。”書海滄桑,潛江人舊著,經過時代變遷,歲月考驗,是否仍能在浩如煙海的現存典籍中閃耀其奪目的光芒?筆者謹擷取數例,以作印證。
首先,我們關注一下中醫古籍《本草述》。作者劉若金,字雲密,明末清初潛江人,明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後見明政權下移,知事不可為,堅決辭官歸裏,杜門謝客,自號蠡園逸叟,他涉獵很廣,尤其喜好醫學,用三十年時間寫成《本草述》三十二卷。對劉若金生平及其編著《本草述》的事蹟,毛道海先生在兩篇“潛江風情繫列”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其一是《大宦大醫劉若金》、其二是《大醫藥學家劉若金》,此不贅述。在劉若金書成人逝三十餘年後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次子劉湜任湖南漣水知縣,將《本草述》初次刊刻傳世。此書在《清史稿•藝文三•醫家類》中有著錄。全書約七十八萬字,分為水、火、土、金等三十一部,收載藥物六百九十種。每藥首列正名,次列氣味、主治、附方、修治,繼以劉氏本人以“愚按”撰寫的按語,主要闡發藥物理論。精選每種藥的傳統論述及各家學説,注重總結前人臨牀實踐,文字簡練,且多駢語,朗朗上口,頗益後學,在歷代本草理論著作中具有相當影響,有多種清刻本和石印本存世。2005年元月,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過校勘和註釋的《本草述》簡體校注本,書名《本草述校注》,是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出版”的書目之一。立項支持整理此書的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前言》中認為,《本草述》是一部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本草學專著。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簡約性、實用性、規整性、科學性和探索性。通過對劉若金及其學術思想的初步研究,專家們認為“劉若金所撰《本草述》是清代眾多本草學專著中很有價值的一種,應該通過系統的研究還原其在中藥學史上的學術地位。”並且提出了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採用傳統文獻整理的模式,還利用電子計算機手段,對《本草述》進行研究,為中醫藥科研、醫療、教學等工作提供文獻依據。劉若金的《本草述》,以其璀燦的學術光芒,閃耀在今人的面前!
在當今電子信息時代,一些現存古籍又多了一種以數字化形式保存和傳世的方式。潛江人的一些存世舊著,也因此得以更方便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使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更好地開發利用。歐陽東鳳是《明史》有傳的潛江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曾有多種著作。他在常州知府任上編撰的《晉陵先賢傳》,內容輯歷代常州名人傳記,起周延陵季子,止於明黃正邑。每傳註明所據之書,篇末各附以頌。他在常州知府任上,以德政為名宦。是編之舉,尤為邑人稱譽。今天的常州圖書館就有藏。並在“常州圖書館網站”的“地方文獻專欄”以數字化形式,推出這一珍貴地方文獻的高保真圖像版,方便讀者檢索查閲。此書放在以數字化形式展示的其他部分館藏文獻之首,可見這本地方人物誌,在今天仍受到當地文獻專家和史志學者的高度重視和推崇!為家鄉和後人留下珍貴地方文獻《康熙潛江縣誌》的朱載震,曾北上京城,拜在康熙年間“一代詩宗”王士禛(禎)(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曾任刑部尚書)門下學詩。其文才詩藝在當時南北文人中廣有所聞。刊刻過不少詩集,但大多散佚無存。朱載震《京華集》在四庫未收書目錄輯刊《四庫原典•集部•別集類》中記錄為“《京華集》一卷(清)朱載震撰,清康熙刻本”。其原典至今仍有館藏。並且包含《京華集》在內的一些原典現已製成高保真的電子圖像版文獻資料,山東省圖書館徐泳先生負責的學術網站“中國古典文獻網”可以為專家學者無償提供此類原文服務,方便人們研究。《京華集》是領略朱載震詩才最有力的見證。並且是探討清詩中興、研究朱載震和包括其老師王士禛(禎)在內的諸多文朋詩友交遊作詩活動的珍貴原創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