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優美文章

晚年生活的文章

欄目: 優美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1.64W

你有想過你的晚年生活要怎麼度過嗎?怎樣才能讓你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晚年生活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晚年生活的文章

晚年生活的文章一:晚年生活的思考

近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及身後之事。

按中國傳統文化,1953年出生的我,今年60歲,已經步入到人生的晚年階段。一年前,父親無疾而終,我完成了為二老送終的責任;子女靠技能謀生,自食其力,無需我再為其操勞。我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人生使命,到了安排晚年生活包括身後之事的時候了。

目力所及,中國老年人的生活大體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為子女忙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絕大多數國人總有一種為子女盡責的觀念。於是,晚年的他們仍在為子女的就業、住房、結婚······及隔代人的撫育而付出。有人説,這就是中國人。也有人説,這樣的老年人活得很累。

享受生活

隨着時代的進步,有一部分老年人懂得一個人固然有應負的責任,但晚年時也應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於是,這些人的晚年生活中注入了全新的內容,上網、學才藝、學車、旅遊·····將晚年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還有些老年人重新選擇了家園。他們來到鄉野山裏過,上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田園生活。

無需評價及指責哪種晚年生活的好與壞或對與錯。每個人的受教育和閲歷各異,經濟條件不一,自然便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人老心態不能老,晚年生活要有規律,要安排適量的運動,適度的保養,適時的醫療和適當的工作(包括幫助子女撫育下一代),這樣才能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忙則快樂,樂則增壽。如果進入老年後,無所事事,日為三餐,夜圖一宿的享“清福”,不僅得不到快樂,還會損害健康,影響生活質量和應有的壽命。要明白,父母健康和快樂是子女的一大幸福。

具體安排

一、日常生活

1、通過互聯網、電視、書刊等媒介瞭解時事、文化、歷史;關注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2、選擇適合自己的回報社會方式。

3、堅持户外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平和心態,粗茶淡飯,快樂度過每一天。

4、根據財力,尋訪人類文明遺蹟,歷史人文景觀,遊覽秀美山河,至身體健康不允許外出時止。

5、如子女確需幫助,可為其做任何力所能及之事。

二、人體器官捐獻

如遇意外死亡(諸如交通事故、人身傷害、自然災害等);患重大疾病;老衰至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質量明顯下降時,要求終止生命,不為子女和社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由紅十字會全權辦理遺體(器官)捐獻事宜,以此回報社會。

晚年生活的文章二:我的老年生活

很多東西在結束時最美麗,就像落葉、夕陽,只有人在結束時,最沒看頭。

人真的就這般脆弱嗎?人老珠黃,皺紋滿面,行動不便,這些都是老年人不可避免要經歷的歲月滄桑,沒有人會喜歡被歲月醜化了的自己,時尚的小姐忍受不了眼角一天天長起來的細尾紋,於是他們開始給自己化粧,可怎麼也掩蓋不了時間在她們臉上留下的痕跡,這是上天賜予她們的禮物啊。

上帝也有休息的時候,不少年輕人總會在心裏唸叨着:上帝保佑,阿門。這也許是年輕人的年幼無知,天真無邪,可如果同樣的話從老年人口中説出來呢?上帝會偏愛這些可愛的老人嗎?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老年人有自己的快樂,抱孫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看看報紙,爭取不讓自己被眾人淘汰,欣賞落葉、夕陽,收穫生存的快樂,幾個老朋友聚在一起,重拾年輕時的那份心情,人在結束時,有看頭,也有盼頭。

我個人不喜歡紙醉金迷,但我也曾多次渴望成為上流社會的成員之一。我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也喜歡與“底層百姓”打成一片,這需要冷靜的思考習慣和開朗的人生態度,一般人難以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老人們敢想,可想法來得太遲,我僅有十幾歲人的智商和情商,可我對我的老年生活充滿餓期待。

如今博客裏常來的好友是否還會來拜訪我?那時我的主頁背景是否已換了情調?十幾歲的照片該留給誰來回味?泡茶、修枝葉,澆花草是否成了我死前的必修課?文學之路的盡頭,我心中應該有了方向,周海亮的文章,我該看懂了吧。

我的老年生活,不孤單冷清,反而精彩。

人老了,會和落葉、夕陽一樣美麗。

愛上了我的老年生活,我搜尋着去那裏的、我夢中走過的足跡。

晚年生活的文章三:活到死 學到死

趙慕鶴1920xx年生,40歲時到中國台灣,66歲從高雄師範大學輔導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休。87歲時,由於孫子準備考大學,為了鼓勵晚輩,他決定與孫子一起報考,結果雙雙考上,4年後同時畢業。接着,他98歲時拿到了南華哲學研究所的碩士學位,成為台灣最老的碩士。

在讀研究生的3年裏,趙慕鶴改變了生活規律,他原先的生活作息是凌晨一兩點就寢,上午10點左右起牀。但讀研究生時,每週到校上課3天,為了從高雄趕往位於嘉義的學校,他硬是把作息時間改成早上6點起牀,搭6點10分的莒光號到嘉義大林,再搭8點20分的校車到學校。

雖然奔波勞苦,但讀研期間,趙老從不遲到早退,更沒翹過課,上課也沒打過瞌睡。

74歲時,他獨自到歐洲自助旅行了十個多月。不懂英文,也不會電腦,出國前又沒訂房。到底要住哪裏?他胸有成竹地説:“不用訂,每天下午5點,你看有年輕人在車站遊覽回來,跟着走,就找得到青年旅館,便宜啊!”他經常與揹包客同擠20人一間的青年旅館。

到了倫敦,他寄宿在以前的學生家中。白天學生夫婦上班,他就擦玻璃窗、掃地,打掃完畢出門旅遊,傍晚回家煮飯;他還取下廢棄木箱的木條,花一星期架起後院的籬笆,幫學生省下1000英鎊的工錢。“我腦筋動得很快,就是靠這腦筋活!”一趟歐洲玩下來,他只花了三萬多元。

現在,趙老為了方便買車票、看病掛號,開始自習上網;因為上網常需打英文,於是他在客廳牆上,貼了一排毛筆寫的常用英文字母,自學英文。前些時候,一位原高雄師範的同事來家裏拜訪,看到牆上的英文和桌上的電腦,脱口而出:“老趙,你都要死了,還學什麼電腦?”“可是,我現在還活着啊!”趙老説完,自己也笑了。

看着趙老在簽到簿上工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老師鄭玉梅説:“您真是大家的榜樣,活到老,學到老。”

趙老大笑:“學到老哪裏夠啊,人就是要一直學下去,活到死,學到死啊!”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