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優秀散文

兔兒爺·春餅

欄目: 優秀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W
兔兒爺·春餅

兔兒爺

兔兒爺,是老北京一種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倍兒受歡迎的兒童玩具,至今猶有印象。在我的記憶中,舊時的兒歌,除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另一首印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關於兔兒爺的唱詞兒。獻醜了,不妨錄以下,大家一樂吧:
“兔兒爺爺兔奶奶上北海,兔兒爺爺揹着那兔兒奶奶,兔兒奶奶丟了那三百塊,兔兒爺爺打了她三煙袋。兔兒奶奶一生氣跳進北海,兔兒爺爺也跟着跳下去上不來。”
這裏提到兔兒爺了,就不能不聊聊跟它密切相關的中秋節了。
中秋節,又名八月半、仲秋節、團圓節。中秋賞月在唐代就已十分流行,到了宋代,定名於中秋節。中秋節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全家人一起吃象徵團圓的月餅。此外,對小孩子們來説,另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等着“老家兒(大人)”給自己送特色玩具兔兒爺了。
説到兔兒爺,是有來歷的。在古人的傳説與想象中,最早飛上月宮的,除了舒廣袖的寂寞嫦娥和時刻都在砍桂花樹的吳剛以外,還有一個用玉杵搗藥的小白兔。這白兔,十分可愛,便是舊時中秋時分老北京街面兒上擺賣的“兔兒爺”的原型。據説,某年,天下鬧瘟疫,月宮的玉兔來到人間,為勞苦大眾治療,人們為紀念它,就把它作為吉祥的象徵,於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祭月時,就有了祭月的泥偶兔兒爺了。到了清代,則漸漸衍化成了大眾化的兒童玩具。
聽老輩兒人介紹兔兒爺,這種泥偶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當然,也有手工捏製的。但隨着時間的流轉,兔兒爺除了頭頂上那對誇張的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尚留有兔子的特徵外,其基本造型和作派,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人的成分。您看,無論是它的身體、臉形還是姿態,基本上都是人的模樣。比較常見的兔爺兒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的身段造型十分神氣,臉譜穿戴格外光鮮,十分擬人,但見它身着金甲紅袍,端坐於蓮花塘上,威武得很。後者則更加平民化,也更趨於社會時尚,有市井中的剃頭師傅,有縫鞋的、賣餛鈍、賣茶湯的……可以説,以兔兒爺為造型的社會羣相應有盡有。
記得上國小時,能得到家長或鄰居在中秋節給你一個兔兒爺,是一件十分榮耀的大事兒。孩子們彼此互相比着,炫耀着,看誰的兔兒爺個兒大,誰的兔兒爺好看,甚至由此而此昇華到誰是好孩子有兔兒爺,誰是壞孩子,連個兔兒爺也沒有。
現在,兔兒爺已經不多見,可謂稀罕物兒了。平時,僅在廠甸、後海以及少數幾個大商場的工藝店裏還能偶爾一睹其容。但每年的廟會上,特別是北京龍潭啦地壇啦等幾個比較大的廟會,你若是有心人,還是能找到幾個賣兔兒爺的攤位的。不過,説起來有點可憐,這些賣兔兒爺的攤位淹沒於人聲鼎沸之中,掩影於燒烤炊煙之下,不顯山不露水的。唉,真擔心,這老北京的兔兒爺會漸漸地在風行的“流氓兔”之類時髦玩具的衝擊下不久於世。
年前,為了體味有關老北京的魅力,長點知識,曾兩次去北京的首都博物館掃片。很欣喜,在那裏,不僅看到了久違的成系列的泥制兔兒爺,而且還平生第一次見識了紙製的兔兒爺。只是都罩在光亮的玻璃罩內,拍得不理想。這裏,就貼一張前兩天在東岳廟廟會拍的兔兒爺,大家湊合看吧。沒別的意思,只是愛好而已,為自己今後的《追憶老北京》這個專題集點資料。


 春餅
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日,北京人講究吃什麼?那還用説,春餅唄!
所謂春餅,就是一種燙麪的小薄餅,中間捲了菜和肉,卷好了,下邊再一折,就跟吃烤鴨一樣。用淨手捏了,一大口春餅,再抿口二鍋頭,這滋潤!
春餅卷的菜包括生菜、熟菜和炒菜。先説生菜,香葱、蘿蔔絲兒是主打。再説熟菜,也叫合子菜,指的是合子鋪的肉(舊時説的合子鋪就是醬肉鋪),有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炒菜也叫做炒和菜,就是要再配上幾種家常炒菜,大多是時令細菜,豆芽兒、韭黃、菠菜啦等等,統統切絲。得,行了,您説這春餅的味道能不好嗎?
吃春餅不叫吃,叫“咬春”,意思是人們希望能夠把春天留住。立春這天,據北京晚報説,凡是與春餅相關的食品均熱銷,特別是綠豆芽兒不少地方脱銷,韭菜蘿蔔等也賣的非常快。天福號的醬肘子一大早就被排隊搶光了。
立春吃春餅是北京人很悠久的的飲食習慣了。據説吃春餅主要是為了防病迎春,春餅裏的蘿蔔就是用來治牙疼的,“立春吃春餅,一年不牙疼”。呵呵,可見這吃也是一種文化。什麼時候吃什麼,在北京是蠻上講究的。
這張片子攝於初五北京的某廟會。當然,時值中午了,拍完了這兩個買春餅的老外,自己也湊了過去:“來兩張!”甭説,味道雖沒家裏的春餅好,但也挺香的,哦,原來掃了一上午的片,早就餓了!

兔兒爺

兔兒爺,是老北京一種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倍兒受歡迎的兒童玩具,至今猶有印象。在我的記憶中,舊時的兒歌,除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另一首印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關於兔兒爺的唱詞兒。獻醜了,不妨錄以下,大家一樂吧:
“兔兒爺爺兔奶奶上北海,兔兒爺爺揹着那兔兒奶奶,兔兒奶奶丟了那三百塊,兔兒爺爺打了她三煙袋。兔兒奶奶一生氣跳進北海,兔兒爺爺也跟着跳下去上不來。”
這裏提到兔兒爺了,就不能不聊聊跟它密切相關的中秋節了。
中秋節,又名八月半、仲秋節、團圓節。中秋賞月在唐代就已十分流行,到了宋代,定名於中秋節。中秋節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全家人一起吃象徵團圓的月餅。此外,對小孩子們來説,另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等着“老家兒(大人)”給自己送特色玩具兔兒爺了。
説到兔兒爺,是有來歷的。在古人的傳説與想象中,最早飛上月宮的,除了舒廣袖的寂寞嫦娥和時刻都在砍桂花樹的吳剛以外,還有一個用玉杵搗藥的小白兔。這白兔,十分可愛,便是舊時中秋時分老北京街面兒上擺賣的“兔兒爺”的原型。據説,某年,天下鬧瘟疫,月宮的玉兔來到人間,為勞苦大眾治療,人們為紀念它,就把它作為吉祥的象徵,於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祭月時,就有了祭月的泥偶兔兒爺了。到了清代,則漸漸衍化成了大眾化的兒童玩具。
聽老輩兒人介紹兔兒爺,這種泥偶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當然,也有手工捏製的。但隨着時間的流轉,兔兒爺除了頭頂上那對誇張的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尚留有兔子的特徵外,其基本造型和作派,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人的成分。您看,無論是它的身體、臉形還是姿態,基本上都是人的模樣。比較常見的兔爺兒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的身段造型十分神氣,臉譜穿戴格外光鮮,十分擬人,但見它身着金甲紅袍,端坐於蓮花塘上,威武得很。後者則更加平民化,也更趨於社會時尚,有市井中的剃頭師傅,有縫鞋的、賣餛鈍、賣茶湯的……可以説,以兔兒爺為造型的社會羣相應有盡有。
記得上國小時,能得到家長或鄰居在中秋節給你一個兔兒爺,是一件十分榮耀的大事兒。孩子們彼此互相比着,炫耀着,看誰的兔兒爺個兒大,誰的兔兒爺好看,甚至由此而此昇華到誰是好孩子有兔兒爺,誰是壞孩子,連個兔兒爺也沒有。
現在,兔兒爺已經不多見,可謂稀罕物兒了。平時,僅在廠甸、後海以及少數幾個大商場的工藝店裏還能偶爾一睹其容。但每年的廟會上,特別是北京龍潭啦地壇啦等幾個比較大的廟會,你若是有心人,還是能找到幾個賣兔兒爺的攤位的。不過,説起來有點可憐,這些賣兔兒爺的攤位淹沒於人聲鼎沸之中,掩影於燒烤炊煙之下,不顯山不露水的。唉,真擔心,這老北京的兔兒爺會漸漸地在風行的“流氓兔”之類時髦玩具的衝擊下不久於世。
年前,為了體味有關老北京的魅力,長點知識,曾兩次去北京的首都博物館掃片。很欣喜,在那裏,不僅看到了久違的成系列的泥制兔兒爺,而且還平生第一次見識了紙製的兔兒爺。只是都罩在光亮的玻璃罩內,拍得不理想。這裏,就貼一張前兩天在東嶽廟廟會拍的兔兒爺,大家湊合看吧。沒別的意思,只是愛好而已,為自己今後的《追憶老北京》這個專題集點資料。


 春餅
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日,北京人講究吃什麼?那還用説,春餅唄!
所謂春餅,就是一種燙麪的小薄餅,中間捲了菜和肉,卷好了,下邊再一折,就跟吃烤鴨一樣。用淨手捏了,一大口春餅,再抿口二鍋頭,這滋潤!
春餅卷的菜包括生菜、熟菜和炒菜。先説生菜,香葱、蘿蔔絲兒是主打。再説熟菜,也叫合子菜,指的是合子鋪的肉(舊時説的合子鋪就是醬肉鋪),有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炒菜也叫做炒和菜,就是要再配上幾種家常炒菜,大多是時令細菜,豆芽兒、韭黃、菠菜啦等等,統統切絲。得,行了,您説這春餅的味道能不好嗎?

Tags:春餅 兔兒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