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不龜手藥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08W

不龜手藥比喻微才薄技。那麼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不龜手藥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四字成語故事-不龜手藥成語故事

不龜手藥成語故事

宋國有一個人善於製作使手在嚴冬也不破裂的藥物,因為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綿為業,所以祖上有祕傳之方。

有個客人聽説了這件事,認為這藥方完全可以派上更大的用途,或許還可以成為自己建功立業的本錢,因此他請求用高價買下藥方。宋人一家商議了此事,認為他們世代漂洗絲綿,賺錢很少,如果賣掉藥方,可以得到一大筆錢,於是將藥方賣與客人。

客人得到藥方後,便到吳王那裏去遊説。吳王聽他説得有理,便令他為將率軍與越國的軍隊作戰。那時正值數九嚴冬,寒風如刀,傷人肌骨。加上常在水中作戰,越軍將士人人手足皸(jūn)裂,疼痛難忍。而吳國的軍隊使用了不龜手之藥,手腳沒有開裂,動作靈活,士氣大振,將越軍打得大敗。客人於是立下了戰功,吳王給了他封地賞賜。

同樣是一種藥,用途卻不一樣,有人靠它立下大功,獲得重賞;有人卻只用於漂洗絲綿,獲利甚薄。用處不一樣,其效果真是有天壤之別呵!

含義及用法:後以“不龜手藥”的典故形容雖是平常之物,使用得法便可發揮巨大作用;也用以形容有用之才未受到應有的重用。

注:龜,同“皸”,皮膚因寒冷或乾燥而破裂。

不食周粟成語故事

殷朝末年,孤竹國國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伯夷,小兒子叔齊。國君在位時,有意讓叔齊繼承王位。國君死後,叔齊覺得自己比伯夷小,就讓給伯夷。伯夷説:“立你為國君,是父親的意思,我怎麼能接受呢?”兩人相互推讓,都不願立為國君,最後,兩人棄位逃往西部周文王處。

剛好走到半路,伯夷、叔齊碰上週武王的部隊。原來周文王已死,武王繼承了王位。還來不及埋葬父親,他就用車載着周文王的雕像,往東討伐紂王。

伯夷、叔齊攔住周武王的馬頭苦苦勸諫説:“父親死後不埋葬,反而興兵討伐,説得上孝道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王,説得上仁慈嗎?”武王手下的士兵見了,想殺死他倆。姜太公説:“他們是仁義之人。”就叫士兵把他倆扶開。

周武王平定殷朝之後,天下都屬於周朝。為此,伯夷、叔齊感到恥辱,堅決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中靠採摘蕨(jué)菜度日。

不久,伯夷、叔齊都餓死在首陽山中。

含義及用法:後世用“不食周粟”的典故比喻堅決反對某種行為或主張。

注:粟,糧食。蕨菜:野生植物,嫩葉可吃。

月攘一雞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戴盈對孟子説:“税率減去十分之一,免去關卡和商品的税收。今年還不能完全免這些賦税,只能設法先減去一點,等到明年,再完全免掉它,怎樣?”

孟子説:“現在有這樣一個人,他每天偷鄰居的一隻雞。有人告誡他説:‘這不是正派人應該乾的事,’他卻説:‘請讓我減少一些吧,以後每月偷一隻雞,到了明年,我就完全不偷雞了。”如果已經知道這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就應該立即停止,為什麼還要等到來年呢?"

故事見《孟子·滕天公下》,原文説宋國有一種不合理的賦税,本該廢除,宋大夫卻預備只能減輕點,來年才免掉它。為諫止這種做法,孟子講了一個鑲雞的故事:“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加以嘲諷。後來用以比喻明錯了卻不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