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結構固定的特殊詞彙。它具有完整的意義和固定的結構,語法功能與一般詞彙大致相同,書卷氣息濃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

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姬僑(?—公元前520xx年),春秋時期鄭國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姬姓,氏公孫,名僑,字子產,號成子。出身於鄭國貴族,鄭簡公十二年(前554)為卿,二十三年執政,相鄭簡公、鄭定公20餘年,卒於鄭定公八年。

根據《史記·鄭世家》:“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則,“聲公五年”即前496年。

子產執政,既維護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貴族的特權,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頓田制,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將農户按什伍加以編制,對私田按地畝課税;作丘賦,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鑄刑書,修訂並公佈了成文法;實行學而後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毀鄉校,願聞庶人議政,有控制地開放言路。

子產的政治經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但並不徹底,對勞動人民的反抗則採取鎮壓措施。在世界觀方面,子產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他認為天體運行的軌道與人事遵行的法則互不相干,否定占星術能預測人事。但子產仍保留靈魂不死觀念,認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厲。這是中國哲學史上對形神關係的初步探討。他還提出了人性觀念,認為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探討人性問題的開端。

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的典故

子產,即公孫僑,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逝世,晉平公藉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晉平公得知這一消息,吃了一驚,派大夫士文伯到賓館責問子產。士文伯説:“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築起厚厚的圍牆。現在你們把圍牆拆了,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怎麼辦呢?我國國君想知道你們拆圍牆的意圖是什麼。”

子產回答説:“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大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了從本國蒐羅來的財產前來朝會,偏偏遇上你們的國君沒有空,既見不到,也不知道進見日期。我聽説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已住的宮室是低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又高又大。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慼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裏地面,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確切的日期。我們不能進去,如果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圍牆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紿了豐厚的回贈,並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賓至如歸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bīn zhì rú guī

【解釋】形容客人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形容招待客人親切周到。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壞晉館垣》

【簡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壞晉館垣》:“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形容客人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形容招待客人親切周到。

【近義詞】無微不至,滿腔熱忱、親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