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漢語的成語因其具有短小精悍,內涵豐富,表達生動的特點,是漢族人們喜聞樂見也喜歡使用的詞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

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篇一:擢髮難數的故事

戰國中期,魏國有個很有才學的人,名叫範睢(jū)。儘管他學就匡世治國之才,卻得不到重用。一次,魏國派“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也叫範睢加入隨員隊伍,以壯聲勢。

誰知到了齊國後,齊襄王久慕範睢的大名,就派人賜他十斤黃金,還有牛酒,但被範睢委婉地拒絕了;而齊襄王對須賈等人則遲遲不予接見。為此,須賈妒而生疑,以為范雎與齊國有私通。回國後,就在國相魏齊面前,説了範睢的壞話。魏齊信以為真,便以裏通外國罪,將範睢打得奄奄一息,范雎慘遭一頓毒打後裝死,結果被扔進廁所裏。范雎央求看守使計得以逃脱,更名為張祿,逃往秦國。

不久,范雎的才能便得到秦昭王的重用,秦昭王四十一年被封應侯,任相國。

後來,魏王聽聞秦國將東伐韓國、魏國,惶恐不安,便派須賈出使秦國,向秦昭王求和。範睢獲悉消息後,便約須賈私下見面,須賈見到范雎大驚失色,他以為范雎早已死去,沒想到他在秦國活得有模有樣的,便送東西給範睢,希望在範睢的引薦下,見秦相張祿一面。

范雎為使須賈弄清真相,爽快地答應了。須賈來到秦相府後,才發現範睢就是張祿。於是,驚恐萬狀,敞開衣服,爬行到范雎面前,一個勁兒地磕頭謝罪説:“擢(zhuó)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説,將我的頭髮都拔下來計算我的罪過,都還不夠數的。

範睢當面歷數須賈三大罪狀,然後報告給秦昭王,秦昭王下令將須賈趕走了。

【解釋】 擢:拔。拔下全部頭髮,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篇二:休慼相關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族人晉厲公的排擠,不能留在國內,而客居到周地洛陽,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單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請到自己家裏,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招待他。周子雖然年紀輕輕,卻表現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時候穩穩當當,毫無輕浮的舉動;看書的時候全神貫注,目不斜視,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很有禮貌;自己説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可是聽説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麼災難時就憂心忡忡;聽説到晉國有什麼喜慶的事情時就非常高興。所有這些表現,單襄公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因此,單襄公對周子更加關心、愛護。不久,晉國國內果然發生了內亂,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於是,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把周子接了回去,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

【解釋】 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古代成語典故和解釋的精選篇三:腳踏實地的故事

北宋名臣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是當時着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

司馬光從小便喜歡學習,看過很多書,並且特別喜歡讀史書。那時他就立下宏偉志向,長大後要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向人們傳播歷史經驗。宋英宗的時候,司馬光終於有修史的機會,奉天子之命編撰《資治通鑑》。

在劉恕、範祖禹等史學家的幫助下,司馬光用了十九年的時光,終於編撰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編年史——《資治通鑑》。這部書上起戰國,下訖五代,將1362年間的大事講述得清清楚楚,史學價值很強。

全書共三百多萬字,內容極其豐富,稱得上浩如煙海。

司馬光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刻苦鑽研,為辨明真偽,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牀休息。他怕睡眠時間過長會耽誤工作,特意做了個圓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腦袋就會從“警枕”上滑落下來,人也就甦醒過來。這種措施,使他睡覺不得安穩,以便把時間都用在工作上。

據説,《資治通鑑》在洛陽存放的廢稿、殘稿,將兩間屋子堆得滿滿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工作的嚴謹。

人們對司馬光的治學態度非常欣賞。有一次,司馬光問哲學家邵雍:“邵公,您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邵雍笑笑説道:“你這個人,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Tags:成語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