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2.42W

藏族是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藏族流傳了很多傳説和故事,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

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一:大金山何老墳的傳

明光市司巷北有一座山叫大金山(今屬五河縣),在大金山的東山坡處有片墳地,其中有兩座較大的墓葬,一座是何老太爺之墓,另一座是何家老太太之墓。這何老太爺是光緒皇帝的眾多老師之一。這皇師怎麼會在死後從千里之外的北京將靈柩送來此安葬的呢?這裏有許多蹊蹺的故事。

據説,甲午戰爭以後,一批着書立説的學子,變法維新的思潮,迅速形成具有一羣眾性的變法維新政治運動。1888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當時正值中法戰爭結束不久,他痛感民族危機深重,滿懷愛國熱情,寫了五千餘字的上皇帝書,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項建議。1895年5月康有為又邀請十八省舉人在鬆場庵集會,宣傳由他起草的上皇帝萬言書,在萬言書上簽名的有1300多人。萬言書上遞到都察院,這就是着名的"公車上書"。同年5月6日,康有為又連續兩次上書光緒皇帝。光緒皇帝讀到了第三次上書,感到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對挽救清朝統治危機十分有用,非常重視,命令抄送慈禧太后、軍機處和各省督撫。從此,維新派開始取得皇帝的支持;同時也受到了清廷保守派的抵制與打擊。維新派和守舊派的鬥爭十分激烈,最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將光緒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訓政"並下令搜捕維新派。戊戍維新運動失敗了。大批參與維新運動的人士被逮捕、殺頭、坐牢、免官。在這些人中有一位何老先生,他曾遠洋留英,對改革君王制方面有一些較先進的主張。光緒帝在百日維新之始將何老先生招進宮,拜何為師。短短百日維新失敗,何老先生遭受牽連,被打入囚牢,當時被關押在蕪湖官牢。小精靈兒童資訊站出品

何老先生被關押期間,因光緒帝只是被軟禁,所以蕪湖官牢的牢頭和牢卒對光緒帝的先生也不敢得罪,因説不定哪天又得勢了呢?這何家當時也是京城知名富商,開有洋火廠(火柴廠)、洋胰子廠(肥皂廠)等數間大工廠和幾間較大的洋貨商行,日進金以斗量。何先生被關押在蕪湖,何家子弟少不了上下花錢打點。牢中上下因都收到何家的好處,對何先生也特別的關照。一日牢頭與何先生飲酒時,給出了個主意,讓何家花錢找一和老先生相貌相似的人代為坐牢。經牢頭這一點撥,何先生之子人稱何扁頭,便下功夫四處尋找。這日,何扁頭從蕪湖探獄返京,在鳳陽府臨淮關遇一酒鬼因在飯店飲酒後無錢付帳,正和店小二撕扯爭吵。何扁頭見此人身高、胖瘦、面貌均和父親有點相像。於是何扁頭代付了所欠酒錢,並拉他到一旁詳細詢問。原來此人叫陳子衡,五河縣司巷(今明光司巷)人,因做小生意虧了本,回家又怕家人奚落,已流浪多日。何扁頭把自己的想法詳細和陳子衡一説,誰知陳子衡滿口答應。於是陳子衡成了何先生,入了蕪湖大牢。

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二:獼猴與羅剎女的故事

神話;在遠古時期,有一隻獼猴,生活在山南澤當一帶的山林中,享受着天人般的快樂時光。後來受觀世音菩薩的悲力加持和戒律,到雅隆河谷的山洞中,開始潛心修持慈悲菩提心。

一天,山洞中突然來了一個女魔,施盡淫蕩之計,用女色和情慾來引誘,並且露骨地對獼猴説:“我倆結合吧!讓你我享受七情六慾,給你帶來快樂!”獼猴一心想修成正果,回絕道;“我乃觀音菩薩的弟子,是受命前來修行的,若與你結合,豈不前功盡棄,你快走吧,莫要擾亂了我的佛心。”

羅剎女答:“你若不與我結合,日後我會成為妖魔的伴侶,到那時,一天將傷害上萬個生靈,一夜將吃掉成千的眾生,再生下無數的魔子妖孫,雪域之境將成為魔怪的世界。所以,懇求你發善心,答應我做你的妻子。”

因獼猴是菩薩降世,自有一幅悲善心腸,聽了魔女一番話,不禁心中念道:我若與她結成夫妻,就得破我戒行,若不與她結合,將造成極大罪孽,這可如何是好。”想到此,獼猴一個跟頭,來到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前,請求賜予鑑察。

觀音菩薩道:“你可以作巖魔女的丈夫”。聖者併為神猴和巖靡賜予加持,使其成為夫婦,不久,這對夫妻生下六隻小猴,因六隻小猴是六道眾生死後前來投胎,所以秉性各不相同。由地獄界來投生的,面目黧黑,能吃苦耐勞;由餓鬼界來投生者,容貌醜陋,對飲食貪婪;自牲畜界來投生的,愚蠢冥頑,形色惡劣;由人界來投生者,聰俊慧敏,內心慈善;由阿修羅界來投生者,粗獷兇暴,且多妒忌。由天界來投生的,温良和藹,心向善品。

父猴將這六隻小猴送到果林中.讓他們各自尋食生活。三年後,待父猴前去探視時,眾小猴已繁衍成五百隻了。可這時樹林中的果實已經吃盡,又無其它食物可取,嚴重威脅着猴羣的生存。眾小猴見老猴到來,紛紛圍上來攤着雙手道:“果子沒有了,我們吃什麼?我們該怎樣生活下去?”模樣十分悽慘。

老獼猴見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他想:“我與羅剎女結合,是遵守聖言,今天有了這麼多後裔,又沒有食物,為何不去請示菩薩呢?”

想到此,他又一跟頭迅即來到觀音菩薩御前,叩拜後稟報了情況。

菩薩道:“你的後代由我撫育。”説着便站起來,從須彌山縫隙中,取出青稞、小麥、豌豆、蕎子、大麥,播於大地上。自此,大地長滿不種自生之穀物。於是父猴將眾猴帶至那裏,將不種自生的五穀授與眾猴,讓他們食用。眾猴因得到充足的食物,身毛逐漸變短,尾巴也與日萎縮,而且能夠直立行走,更能言語,逐漸變成了人,這就是雪域藏區的先民。

這些雪域人種,因其父為獼猴,其母為巖羅剎女,所以分為兩類種性:父猴菩薩所成的種性,性情馴良、信心堅定、心地善良、出語和藹、勤奮精進、善於言辭。這些是父猴的特性,母巖魔女所成的種性,貪婪強烈、從事商賈、貪求營利、仇心極盛,喜於譏笑、強健勇敢、行不堅定、思慮煩多、動作敏捷、五毒熾盛、喜窺人過、輕易惱怒。這些是母羅剎的特性。當時,山野佈滿了森林,江河洪水泛流,他們開溝引水,種植莊稼,營建房屋。後來,即有了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從此開始出君臣與民眾之區別。

藏族的傳説和神話故事三:吳棠的故事

吳棠,字仲宣,號棣華,明光三界人。先祖於明代中葉由徽遷滁,始卜居於三界。世代以來耕讀相守。吳棠自幼勤於學,艱苦自力,家境貧寒,常在月光下苦讀。少年時考中秀才,後中道光20xx年(1835年)江南鄉試中為舉人。先後五次赴説會考,均名落孫山。道光20xx年(1844 年)經"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為清河(今淮陰)知縣,從此步入仕途。

吳棠為貧苦人家出身,一生耿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愛戴,但貪官污吏,豪紳富賈視之為仇敵,這就使吳棠一生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下面蒐集整理的兩則小故事是在明光一帶民間流傳較廣泛的。

相傳吳棠在任清河知縣前,在安慶候職,當時懿貴妃的父親惠徵是安徽省候補道員,在徽州候缺已九年之久,尚未能實授官職,生計艱難,吳棠十分同情惠徵,常送些錢物接濟。棠調補清河知縣空缺。一日吳棠正在縣衙批閲公文,有衙來報:"河岸邊停一奔喪船,弔喪人説與大人是好友,船經此地想與大人相見敍舊,因有孝在身不便進衙拜訪,特請大人上船暢飲。"

吳棠轎至岸邊,喪船上的人早在岸邊恭候,來到近前,原來是少時同窗好友。吳棠得知同窗好友的父親去世,因這位老人曾接濟過少年時的吳棠,今老人去世,吳棠心裏打算贈送奠儀紋銀三百兩作為喪葬之資。可手邊沒有那麼多的現銀。他鄉遇故知,少不了把盞論情。兩人邊敍邊談,邊談邊飲,你一杯、我一杯直到夜深。兩人都有九分醉意,方才你送我,我送你又來回拉了一回鋸,吳棠方上轎回府。

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吳棠一骨碌爬起來急令人取三百兩銀子送往河邊,一再囑咐是條喪船。

差人揣着三百兩銀子一路小跑來到河邊。無巧不成書,河邊一條喪船,船家正和僱主為船錢僵持不願再走。船頭一位披麻戴孝的美貌小姑娘苦苦哀求船家,到達地點一定多補點銀兩,岸邊已有許多圍觀者,紛紛指責船家認錢不認人,過世者孬好也是個候補道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了地點還能缺你船錢。船家紅着臉辯解道:"諸位有所不知,一船十幾人到達地點,光吃喝少説也得五十兩銀,眼下我也是倉中無糧,墊不起這筆錢呀。"説完眉毛鼻子皺成一把,蹲在船頭直歎氣。差人看到這般情景很是生氣,撥開眾人跳上船頭大聲説:"船家莫怕,我家老爺已差小的把這三百兩銀子送來了。"説着從懷裏掏出銀子送給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姑娘雙手接過銀子問那差人:"你家大人尊姓大名?"差人答:"清河縣令吳棠,吳大人。""是幾年前在安慶候職的吳棠大人嗎?"差人點點頭:"正是。"那姑娘感激涕零説:"聽爹爹説吳大人幾年前 就接濟過我家,今正逢困境,吳大人又送銀接濟,玉蘭我有朝一日定當厚報,葉赫那拉氏族一定會永遠記住這位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