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苗族的神話傳説故事故事關於蚩尤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2.39W

蚩尤,中國神話傳説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驍勇善戰,是兵器的發明者,始祖。下面小編介紹的是苗族的其中一個傳説故事——蚩尤的傳説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苗族的神話傳説故事故事關於蚩尤

  苗族祖先“蚩尤”的傳説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居住在很遠很遠的地方,那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牛羊成羣,人民生活富庶。蚩尤不僅治國有方體恤臣民,還特別地英勇善戰。

蚩尤還有一件十分了得的祕密武器——“勁多寶劍”。此寶劍不但鋒利無比,而且威力無窮,哪怕千軍萬馬強敵如林,只要揮動“勁多寶劍”,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多麼數倍於我,都會成片地倒在它的威力之下。

因此,蚩尤名聲顯赫。人民愛戴他,其他的族長也紛紛朝貢與他簽署友好條約,有的還主動與他聯姻結成聯盟。

由於蚩尤的威信和地位一天天的擴大,有人就一心想打垮他,好侵佔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黃帝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打垮蚩尤,黃帝假惺惺地去和蚩尤套近乎,還把自己一個長得如花似玉的女兒辛女許配給蚩尤為妾。目的是想讓辛女充當“間諜”,好刺探蚩尤的軍事情報並竊取蚩尤祕密武器——“勁多寶劍”。

辛女嫁給蚩尤以後,表面上十分温順勤勞,暗地裏卻一心麻痺蚩尤,細細觀察蚩尤存放寶劍的地方。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辛女始終找不到蚩尤藏劍所在。

又三年過去了,他們生育了一個小男孩。一天,蚩尤有事外出,家裏只剩下辛女和孩子。這小男孩整天的哭鬧,任憑怎麼哄,小孩小手就是不停地指着天花板哭鬧。

辛女覺得奇怪,上樓一看,原來蚩尤“劍多寶劍”就藏在這裏。大喜過望的辛女,迅速取出寶劍,用狗血和女人的尿潑灑在上面(民間傳説,狗血和女人尿能使神力失去靈驗),然後又悄悄地把它放回原處。做好了這一切,辛女就千方百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她父王,好讓黃帝帶兵來攻打。

但路這麼遠,如何將信送出去呢?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即把信放在鞋底的夾層中,夾層上還安了一顆針,穿起鞋來就刺腳。做好這一切後,辛女託人把鞋帶給了她的父王。

黃帝收到鞋後馬上穿在腳上,走起路來針不住的刺腳,覺得奇怪,就把鞋打開。打開鞋,看到了夾層裏的信。於是,帶着大批軍隊前來攻打蚩尤。

當衞兵急匆匆地報告蚩尤:黃帝主力打過來了。蚩尤自以為有“勁多寶劍”在手,就胸有成竹地説:“不怕,等他們靠近了再説。” 黃帝的軍隊越來越近了,蚩尤拿出了勁多寶劍,可是不管他怎麼使勁的揮舞,敵人卻一個也沒有倒下,就這樣,蚩尤敗了......

蚩尤傳説故事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説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他的八十一個兄弟,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傳説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着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另一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長江流域有一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攻打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佔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塗地。炎帝沒辦法,逃到黃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請求幫助。黃帝早就想殺掉蚩尤,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蚩尤的相關傳説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武戰神。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説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説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説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説。 第一説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説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第三説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儘管各説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魚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説黃帝藉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的結局,傳説多稱兵敗被殺,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國傳説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儘管未必公允。後來,蚩尤逐漸惡俗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

蚩尤的歷史考證

1.蚩尤與炎帝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説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

2.蚩尤與黃帝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另外,蚩尤與黃帝的除敵對關係外,還可能有過臣屬關係。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屬冶煉,輔佐少昊。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則把蚩尤説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戰國時代的韓非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更具神話色彩。

3.蚩尤與九黎、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議。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註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三苗和當代的苗族無關。《六韜》説:“堯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呂氏春秋·召類》則説為“堯戰丹水以服南蠻”。大量學者認為古書中的三苗本在北方,與後世的南方少數民族無關。近代有學者如王桐齡、梁啟超、聞一多、胡適等認為,現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後裔,但章太炎、呂思勉等學者與此看法不同,認為現代的苗族與三苗無論從歷史資料還是其他都無關。

4.蚩尤與東夷

今人常稱蚩尤是東夷部落的首領。其實“東夷”是商、周時代“華夷五方”格局形成後的稱呼,時代較蚩尤晚得多,或曰東夷乃蚩尤之後,更為恰當。

5.後世子孫

蚩尤敗於黃帝,族人四散。後世可能與之相關的民族有漢族、苗族、瑤族、羌族等。

①漢族:蚩尤敗後,大部分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部落的祖先來源,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②苗族:根據近代附和的苗族史詩、歌謠、傳説,蚩仡佬是苗族的祖先。民國以來學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時代本來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被黃帝部落(華夏族)所敗,被迫遷徙至今天的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

③羌族:根據漢代的書籍《後漢書·西羌傳》,蚩尤部分族人向西遷徙,與古羌族有關,注:古羌族不等於今天的羌族。

蚩尤的地區文化

1.漢族地區

蚩尤雖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神話傳説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秦始皇親祭蚩尤,為八神之一的戰神,後世帝王、武將出徵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

傳説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亦有民祭祀。山東省鉅野縣還在20xx年斥資重建蚩尤墓並修建了“蚩尤廣場”。

根據蚩尤為黃帝六相,首管天時,故成為某種星相名稱,稱為“蚩尤旗”。根據《呂氏春秋》《史記》《隋書》等文獻的描述,蚩尤旗應指某種彗星,是戰伐的徵兆。

2.苗族地區

苗族長期以來以蚩尤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區,流傳有“格蚩爺老”的傳説。“格蚩爺老”又譯“格蚩尤老”(苗語滇東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意為爺爺、老人,“爺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很大的爭論,很多苗族學者就認為這是近代的苗族史學家的附和然後被漢族文人引用。

論文:苗族和蚩尤的關係

《尚書·呂刑》的這一段話,只是將蚩尤與苗民相提並論而已,並沒有指出他們有血緣上的淵源承襲關係。作者從“這裏把蚩尤與苗民聯繫起來敍述的”便推論出了“二者有前後承襲的關係。”“三苗之君習九黎之惡”與“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這兩個句子如果不結合上下文語境來解讀,我們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何為“習”,何為“復”?是承襲還是學習、重複?前者意味着兩者有族羣的血緣的承襲關係,而後者僅僅是一個族羣效仿了另一個族羣的習俗,並非一定指他們具有淵源關係。

最早將三苗與蚩尤的關係明朗化的是東漢人鄭玄,他第一次提出了“苗民,即九黎之後”的觀點。他是在註解《五帝本紀》的時候提出這種觀點的。這種觀點後來得到了很多學者的承襲,並發展到目前這個狀況。

可見,在古文獻中並沒有發現蚩尤與三苗、苗民的關係的直接記載,恰恰相反,

《尚書·呂刑》中明確説明了“苗民”這個羣體已經被滅絕了:“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意思是説皇帝憐憫被殺戮民眾之無辜,對施暴政的人報以威罰,滅絕行虐的苗民,使他們沒有後代留在世間。《尚書·呂刑》在另一處重複了這一觀點:“上帝不蠲,降咎於苗。苗民無辭於罰,乃絕厥世。”這是説上帝不能赦免他們,降災禍於苗民,苗民沒有理由解除懲罰,因而他們的後代沒有一個留在世上。當然,《尚書·呂刑》的這一條文只是周穆王的話,不是歷史之實錄。這裏只是想説明,周穆王並不認為苗民還存在於世間,也就是説,他並不認為被滅絕的“苗民”與西周當時的任何族羣有什麼關係,“苗民”是一個西周時候就已經不存在了的人羣。

蚩尤的著名戰役

由於原始社會階段,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自春秋戰國以來以致如今,中國的歷史典籍,都只是根據歷史傳説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公社階段的黃帝時期。在我國曆來的官方正統史中,一直把黃帝,炎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始君。

在原始社會末期,在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遠古的時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類;他們經過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過艱苦的勞動,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叫做“九黎”,以蚩尤為首領。《國語·夢語》注中説:“九黎,蚩尤之徒也”。《書呂刑釋文》、《呂氏春秋·蕩兵》、《戰國策·秦》高誘注,都説蚩尤是九黎之君。他們藉助優越的地理條件,不斷地辛勤開拓,使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一躍而成為雄踞東方的強大部落,並且最早進入中原。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同志寫道:傳説中的中國遠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統被稱為‘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進入中部地區。九黎當是九個部落的聯盟,每個部落又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是以猛獸為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在九黎部落進入中原之後,炎帝族也自西方牧進入中部地區,與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的衝突。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後業,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在涿鹿展開了原始社會末期規模空前的部落大戰——涿鹿大戰。在戰爭初期,黃帝由於兵力不足,又對地形氣候不瞭解和不習慣,因而“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後來黃帝族創制了指南車以識別方向;並大大增添實力,才轉敗為勝。最後雙方決戰於涿鹿,九黎被打敗,其首領蚩尤也被擒殺。

九黎戰敗以後,其勢大衰,但他們還據有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闊地區。到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這就是史書上説的“三苗”,又稱為“有苗”或“苗民”,三苗這種部落羣體的發展,最後形成了部落酋長國。范文瀾寫道:“苗族被禹戰敗後,退出黃河流域,據戰國時人(吳起)説,三苗國的地點大致在長江流域內一塊狹窄的地方,這種説法是否可信無從考證,因為戰國時代離三苗時代已經過去近20xx年,而且吳起之前,大多把三苗作為中原地區的部落。從古籍(尚書)的記載來看,三苗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在堯舜禹時期遭到了徹底的毀滅,其遺部被遷往西北。

三苗與後來荊蠻是否有關係,已經無從考證,它們的地點並不對應,雖然都在長江流域,但荊蠻的地點大致在長江上游的漢水流域,而三苗的地點,無嚴格考證,如果根據吳起的話,大致在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兩省交界的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的狹窄區域,在時間上更不對應,相隔了一千多年。

三苗與後來的苗族,更不存在對應關係,“苗族”這個稱呼是宋代才有的,與三苗時代隔了三千多年,而且苗並非苗族的自稱,是宋人對南方少數民族的共同通稱。

從考古來看,如果三苗確實存在,應該與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有關,但這兩種文化都具有強烈的藏緬民族特色,以虎為圖騰,而從苗族文化無法找到與之有明確對應關係的證明。

可見三苗、荊蠻、苗族,並不存在任何對應關係,它們是不同時代三個不同族羣。

但是九黎和三苗還是有一定關係,《周書·呂刑》的“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國語·鄭注》的“有苗復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後也”,等記載,就已經顯出“九黎”和“三苗”的親緣關係。《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説,“有苗、九黎之後……居於西裔者三苗”等語,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後裔。宋代以後,一些人將苗族和三苗聯繫起來,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紅苗蟠據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遺種也”[9]。但是這些書大都是一些遊記、縣誌之類,不具權威。

《後漢書·西羌傳》説:“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這就是説,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後裔是姜姓的別支。據史料記載,姜姓就是西北一帶原來的姜族,後來稱為羌,以後逐漸南遷和西遷。所以,北至今天的青海,西至今天的西藏,南至今天的四川、貴州、雲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遷到西藏的人自稱為“烏斯藏”,烏斯就是烏氏,藏就是羌,烏斯藏就是烏氏羌的統稱。他們又稱為“西藏”,實際上西藏就是西羌。這就可以證明,今天的藏族,也是羌族和烏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青族融合後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遷到貴州、雲南。如今貴州西部的羌族,他們的公開族號為羌,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雲南的羌族,其來源與貴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開的族號為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由此可見,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後裔,作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當是羌族的先祖。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承認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傑出人物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許多多歷史人物。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和歷史傳説,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歷史人物當是黃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説黃帝、炎帝、蚩尤是中國人民長期懷念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的歷史人物。關於中國人民懷念黃帝、炎帝的情況,已有許多論、著的文章作了闡述,而對中國人民懷念蚩尤的情況則論述得很少。因此,我們在這裏着重談談中國人民長期懷念蚩尤的情況。

首先,在蚩尤死後,黃帝及其後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神”來崇敬和緬懷。《路史·後紀四·蚩尤傳》説“後世聖人著其‘像於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龍魚河圖》説:“靈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由此可見,蚩尤在九黎部落聯盟戰略被擒殺而死以後,黃帝及其族人們就將蚩尤的形象用來威嚇天下八方,從而將蚩尤變成了自己的保護神,並對蚩尤加以崇敬和緬懷。

其次,近代以來苗族人民較普遍地將蚩尤視為自己的先祖,長期地懷念和祭祀。湘西、黔東北的苗族祭祀時,須殺豬供奉“剖尤”,並傳説“剖尤”是遠古時代一位勇敢善戰的領袖。“剖”,按湘西苗語意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苗族人民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裝扮“楓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這位令人敬畏的“楓神”就是蚩尤的化身,這與《山海經·大荒南經》所記載的“蚩尤所棄其桎梏進為楓木”的傳説有關。黔東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楓木歌》,歌中唱詞的含義也是把蚩作為苗族的始祖來看待和懷念。川南、黔西北一帶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有相當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長期懷念着蚩尤。民間傳説,一直在説蚩尤是一位長期受人懷念的歷史人物。《蘇氏演義》説:“冀州人把蚩尤稱為神,民間人常作戲;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漢武帝時,太原人還為蚩尤立祠;。如今,河北省涿鹿縣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廟等,深綬當地人民的懷念和祭祀。

蚩尤,中國神話傳説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驍勇善戰,是兵器的發明者,始祖。下面小編介紹的是苗族的其中一個傳説故事——蚩尤的傳説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苗族祖先“蚩尤”的傳説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居住在很遠很遠的地方,那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牛羊成羣,人民生活富庶。蚩尤不僅治國有方體恤臣民,還特別地英勇善戰。

蚩尤還有一件十分了得的祕密武器——“勁多寶劍”。此寶劍不但鋒利無比,而且威力無窮,哪怕千軍萬馬強敵如林,只要揮動“勁多寶劍”,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多麼數倍於我,都會成片地倒在它的威力之下。

因此,蚩尤名聲顯赫。人民愛戴他,其他的族長也紛紛朝貢與他簽署友好條約,有的還主動與他聯姻結成聯盟。

由於蚩尤的威信和地位一天天的擴大,有人就一心想打垮他,好侵佔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黃帝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打垮蚩尤,黃帝假惺惺地去和蚩尤套近乎,還把自己一個長得如花似玉的女兒辛女許配給蚩尤為妾。目的是想讓辛女充當“間諜”,好刺探蚩尤的軍事情報並竊取蚩尤祕密武器——“勁多寶劍”。

辛女嫁給蚩尤以後,表面上十分温順勤勞,暗地裏卻一心麻痺蚩尤,細細觀察蚩尤存放寶劍的地方。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辛女始終找不到蚩尤藏劍所在。

又三年過去了,他們生育了一個小男孩。一天,蚩尤有事外出,家裏只剩下辛女和孩子。這小男孩整天的哭鬧,任憑怎麼哄,小孩小手就是不停地指着天花板哭鬧。

辛女覺得奇怪,上樓一看,原來蚩尤“劍多寶劍”就藏在這裏。大喜過望的辛女,迅速取出寶劍,用狗血和女人的尿潑灑在上面(民間傳説,狗血和女人尿能使神力失去靈驗),然後又悄悄地把它放回原處。做好了這一切,辛女就千方百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她父王,好讓黃帝帶兵來攻打。

但路這麼遠,如何將信送出去呢?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即把信放在鞋底的夾層中,夾層上還安了一顆針,穿起鞋來就刺腳。做好這一切後,辛女託人把鞋帶給了她的父王。

黃帝收到鞋後馬上穿在腳上,走起路來針不住的刺腳,覺得奇怪,就把鞋打開。打開鞋,看到了夾層裏的信。於是,帶着大批軍隊前來攻打蚩尤。

當衞兵急匆匆地報告蚩尤:黃帝主力打過來了。蚩尤自以為有“勁多寶劍”在手,就胸有成竹地説:“不怕,等他們靠近了再説。” 黃帝的軍隊越來越近了,蚩尤拿出了勁多寶劍,可是不管他怎麼使勁的揮舞,敵人卻一個也沒有倒下,就這樣,蚩尤敗了......

蚩尤傳説故事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説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他的八十一個兄弟,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傳説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着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另一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長江流域有一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攻打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佔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塗地。炎帝沒辦法,逃到黃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請求幫助。黃帝早就想殺掉蚩尤,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蚩尤的相關傳説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武戰神。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説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説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説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説。 第一説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説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第三説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儘管各説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魚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説黃帝藉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的結局,傳説多稱兵敗被殺,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國傳説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儘管未必公允。後來,蚩尤逐漸惡俗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

蚩尤的歷史考證

1.蚩尤與炎帝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説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

2.蚩尤與黃帝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另外,蚩尤與黃帝的除敵對關係外,還可能有過臣屬關係。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屬冶煉,輔佐少昊。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則把蚩尤説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戰國時代的韓非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更具神話色彩。

3.蚩尤與九黎、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議。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註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三苗和當代的苗族無關。《六韜》説:“堯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呂氏春秋·召類》則説為“堯戰丹水以服南蠻”。大量學者認為古書中的三苗本在北方,與後世的南方少數民族無關。近代有學者如王桐齡、梁啟超、聞一多、胡適等認為,現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後裔,但章太炎、呂思勉等學者與此看法不同,認為現代的苗族與三苗無論從歷史資料還是其他都無關。

4.蚩尤與東夷

今人常稱蚩尤是東夷部落的首領。其實“東夷”是商、周時代“華夷五方”格局形成後的稱呼,時代較蚩尤晚得多,或曰東夷乃蚩尤之後,更為恰當。

5.後世子孫

蚩尤敗於黃帝,族人四散。後世可能與之相關的民族有漢族、苗族、瑤族、羌族等。

①漢族:蚩尤敗後,大部分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部落的祖先來源,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②苗族:根據近代附和的苗族史詩、歌謠、傳説,蚩仡佬是苗族的祖先。民國以來學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時代本來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被黃帝部落(華夏族)所敗,被迫遷徙至今天的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

③羌族:根據漢代的書籍《後漢書·西羌傳》,蚩尤部分族人向西遷徙,與古羌族有關,注:古羌族不等於今天的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