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兒童故事

國小生中國現代名人勵志故事【三篇】

欄目: 兒童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51W

篇一

國小生中國現代名人勵志故事【三篇】

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20公里競走的比賽中,中國軍團派上了陳定、蔡澤林和王鎮三位大將,這也是中國隊奪冠的大熱門項目。比賽開始,三位運動員馬上成為比賽的焦點,尤其是倫敦奧運會冠軍陳定。

比賽開始時,陳定以強者的姿態出現在比賽的“第一軍團”,一直處於領走的狀態。然而當他走到到13公里時,整個人就開始發軟,後又被隊友王鎮趕超上來,心裏有些緊張,但他越是緊張,身體越是不聽使喚。最後,陳定只排在了比賽的第9名,其他兩位隊友分別排在第2位和第5位。

陳定賽後也坦言:“之前總強調本屆世錦賽在家門口舉行,所以我一直想怎麼去比賽,壓力比較大,始終不能把壓力轉化成動力。比賽前也沒休息好,比賽時很緊張。還剩7公里時,感覺腿很酸,沒力氣,真是走不動了,都是在咬牙堅持。本來我的目標是進前三,比成這樣心裏很不舒服。”他也認為過往的成績和經歷會讓他背上包袱:“作為經歷過輝煌的老將,比賽時容易有很多想法,比如害怕失利,這樣就會讓自己感到很壓抑。現在這個成績反而讓我徹底解脱了”。

而本屆世錦賽男子20公里競走的冠軍洛佩茲之前一直採取的是跟走戰術,一開始甚至落後於中國軍團。比賽中途,蔡澤林出現嘔吐狀況,而中國軍團的對手、日本名將鈴木雄介因身體不適中途退出比賽,在很多選手在比賽中遭遇突發狀況的情況下,洛佩茲脱穎而出。隨後洛佩茲一直跟着後來居上的領走者、中國選手王鎮,王鎮也一度洛佩茲20秒。這是一個安全距離。但還剩4公里時,洛佩茲逐漸縮小與王鎮之間的距離,直到最後3公里,王鎮終於體力不支,被西班牙選手洛佩茲趕超。而比賽也終成定局,洛佩茲爆冷奪得冠軍。

這場比賽很好地詮釋了杜根效應,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屬於有信心的人。一個人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是否有信心,情緒是否穩定。

洛佩茲正是因為有着驚人的意志力、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戰勝對手的信心,才能抓住實力強大的陳定和王鎮的弱點,在與強者的較量中,最終取得勝利。

篇二

現在説起楊麗萍,都知道她是我國的舞蹈藝術家,她的《雀之靈》《孔雀公主》《兩棵樹》《雲南映象》《雲南的響聲》等享譽世界,成為舞蹈經典之作,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楊麗萍成名背後所經歷的辛苦,而她對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認識。在一次電視採訪節目中,楊麗萍為觀眾展示了她獨特的辛苦觀。

楊麗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過的,從小她父母離異,作為家中長女的楊麗萍,開始承擔很多家務活兒,還幫大人做繁重的農活兒,放牛、上山打柴、採茶、插秧、撿麥穗、舂年糕、織布,幾乎所有的農活兒,童年的楊麗萍都做過。聽楊麗萍微笑地談起童年,主持人詫異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美麗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時還做過這麼多農活兒。主持人問楊麗萍,那麼小,就做這些農活兒,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不苦啊,這是生活需要啊,認識到這一點,就一點也不覺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將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飯做熟,你就會很快樂的。

上世紀70年代,楊麗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團,成了一名舞蹈演員,開始了她美麗的舞蹈事業。從小沒有經過任何正規訓練的楊麗萍,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她的舞蹈基礎很薄弱,而一個舞蹈演員,需要身體的軟度,壓腿、練把杆,這都是最基礎,也是最艱苦的訓練。楊麗萍每天堅持練功到深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月只有7元錢伙食補助,經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幾滴油星。主持人問楊麗萍,生活條件那麼差,練功又那麼累,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説,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歡做的,是為你的舞蹈事業打基礎,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怎麼能叫苦呢?

為了原生態歌舞《藏謎》的創作,楊麗萍帶着她的舞蹈演員們,整整磨合排練了一年,在成都,她們終於第一次將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到達成都後,距離正式演出只有一個星期了,而節目的整合和走台還沒有完成,時間太緊了。為了不讓期待已久的觀眾失望,楊麗萍和她的舞蹈演員們抓緊時間進行走台練習,整整一個星期,楊麗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後的排練,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聽到這裏,主持人忍不住又問她,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不苦啊,這都是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覺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問苦不苦,楊麗萍都説不苦,並且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實質都是一樣,那就是苦的背後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上山砍柴不苦,是因為可以把飯做熟;練功不苦,那是為事業打基礎;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這些認識足見楊麗萍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一個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楊麗萍的苦是實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體會的;她的不苦是觀念中的、經過昇華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變了的。她將苦差事轉變成不苦的經歷,是源於她認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須辛苦,辛苦過後,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實則融入了大胸懷大智慧,令人欽佩。

篇三

撒貝寧剛進入央視主持《今日説法》時,由於善與人打交道,同事們就對他大有好感。有同事説:“一隻沒長毛的猴,特別精,逢人就叫老師,永遠咧着厚嘴脣笑。”同事們愛説他是“陽光少年”,為人乾淨、正氣。製片人朱海峯誇他:“奇怪,法制節目充滿灰暗,但撒貝寧沒有負能量,像個大孩子一樣。”

撒貝寧善與人交往,既有濃濃的學生氣,為人單純,也有成熟社會人的氣質。正因為如此,他很得人喜愛。在大媽眼中,撒貝寧是個“沒有名人架子還挺帥氣的孩子”;在大學生眼中,撒貝寧是個“自己的同班同學,多才多藝、才華出眾、咋咋呼呼”;在小朋友眼中,撒貝寧是個“可陪他們玩、陪他們鬧的大哥哥”。

撒貝寧善解人意,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因勢利導,為人打圓場,使參加他節目的人高興而來,歡快而歸。他心裏十分清楚,節目的所有挑戰始終建立在某種微妙的安全線上。關於節目的“安全線”問題,他這樣闡釋:“這麼説有點玄,但節目有它的氣場,一旦打破,要花很長的時間來修補。有點像氣功,有一種力量牽着你,你順着它,節奏合上了就好了。一旦節奏被打破,主持人就會覺得被捅了一刀。”

在一期《青年中國説》的錄製現場,撒貝寧差點“被捅了一刀”,幸好被他察覺及時、糾正及時,才穩住了節目錄制的節奏。當時,一位嘉賓冷不防地問勵志演説家陳州,目前每場演講的收入是多少。這是陳州的個人隱私,他很不情願回答這個問題。在台上的撒貝寧立馬察覺陳州的不適、不悦,即刻巧妙、委婉地把話題拐了個彎,把陳州從尷尬境遇中解脱出來,讓陳州和嘉賓都有話可説。陳州後來對撒貝寧很感激。事後,撒貝寧袒露心聲:“我不是刻意要擋掉,而是我不能讓別人尷尬。我天生就是個打圓場的人。”在主持節目時,撒貝寧還能適時地為嘉賓點贊,實事求是地誇他人幾句。這些讚美語、暖心話拉近了他與嘉賓的距離,密切了關係,因此博得了許多嘉賓對他的好感。

撒貝寧擅長圓場緣於他的強烈的羣體意識,他很難忽略周邊的每一個人。他本人要成為羣體中的一個角色,同時也不允許任何人被逐出羣體這種狀況的發生。他掏心窩子地説:“如果我在,大家不開心,我會覺得這是我的失敗,儘管跟我沒關係,我把所有責任都扛到身上。”

為他人圓場,現已成為撒貝寧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使他廣結善緣,與很多嘉賓結下了友誼。不過,他與他們的交往,可謂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他極少與頗有交情的嘉賓出來喝一杯。撒貝寧生性喜愛唱歌、演講與打籃球。打籃球是他的愛好,朋友圈固定是那幫打籃球的球友。他有一羣北大“死黨”,每逢週六,就一塊打籃球聊天喝啤酒。只要撒貝寧在,當晚就很high。他會像做拉麪一樣,把所有人的話揉在一塊,再撒出去。

撒貝寧善與人交往的本領是從小培養的。父親是部隊文工團的話劇演員,家就在部隊大院裏。那裏有很多孩子,撒貝寧每天領着一大幫孩子演戲,佈置虛擬環境,召開軍事會議,拯救世界。他扮演的是司令,琢磨着另一幫孩子搞什麼陰謀。他與大院裏的孩子們格外投緣,緣分很深。當父親轉業到武漢後,撒貝寧隨父母從廣東湛江遷到這裏。兩次轉學,他仍然憑着自己的才智和善交之道,當上了班幹部。五年級最後一次轉學,班主任把他向班上同學作了介紹,下課後,一羣小男孩圍了上來,其中一個揪他的衣服,説:“咦,有隻小企鵝。”撒貝寧不卑不亢,笑着説:“怎麼樣,好看嗎?”從此,他與同學關係就漸漸和諧起來。撒貝寧後來談起這件往事時,説:“當時,他們就看我經不經得起逗,我要一哭,完了,肯定生存不了了。”

如今,央視是撒貝寧職業生涯中最長久的舞台,他的主持人角色已廣為人知,廣為人喜愛。他説:“我要呈現的是美的價值觀,美好、温暖、乾淨。”台裏領導對他很器重,也很信任,幾乎不干涉他的講話內容。對此,撒貝寧感慨萬分地説:“領導對我太放心了,知道我會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