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3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故事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1

《狐狸和烏鴉》這個故事説明了善於阿諛奉承的人,往往是別有用心的。切莫上當受騙。

《狐狸和葡萄》這個故事説明了能力小,做不成事,就找藉口辯解。

《狐狸和老狼》這個故事説明了説別人壞話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狐狸分肉》這個故事説明了對於狡猾、虛偽的人,要看清他們的真面目,才不至於上當受騙。

《落井的狐狸和公山羊》這個故事説明了聰明的人應當是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再去做。

《吹牛的運動員》這個故事説明了不要吹牛,吹牛會被別人嘲笑。

《蟬和狐狸》這個故事説明了聰明的人,懂得從別人的不幸中吸取教訓。

《狼和小羊》這個故事説明了幹壞事總是要找藉口的。

《斷了尾巴的狐狸》這個故事説明了有一種人,他們勸別人做某件事,不是出於好心,而是為了自己。對這種人,要提防。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2

今天,我又拿起這本《中華語言故事》書。這本書裏面有好多我喜歡的故事。現在就把我喜歡的幾個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張良敬老》這個故事,我看了三遍。張良無意之中碰見一個老人幫助老人把鞋從河裏拾起來並替他穿上。老人和他約定五天後在這個地方見面,五天後因為張良來晚了,老人很生氣,讓他五天後再來。張良五天後半夜就起來,老人覺得張良孺子可教,就送給他一本書。最後,張良細心鑽研。成了東漢三傑之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心懷善良,不怕困難。

《百步穿楊》這個故事,我最喜歡。這個人能夠在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功夫好厲害。後來有一個老人告訴他要保住自己的名氣,他聽完老人的道理後就背上箭回家了。

這本故事我很喜歡,它不僅讓我學習了很多的成語,更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3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裏面有很多寓言,其中我最愛看的寓言是《不食盜食》。

古時候有個人叫書生。讀了不少聖賢書。有一天出發到外地去,路上他用完了錢糧。餓得昏倒在地上。正好有一個強盜,眼見書生就要餓死了,就回去取來了湯飯,再一口一口地送進了他的嘴裏。餵了三遍以後,書生就可以睜開眼睛能看東西了,一看到了強盜就問:“你是什麼人”

強盜看見他甦醒過來,十分高興地回答:“我是強盜啊!”書生聽了,就不吃強盜送的飯,餓死了。書生只知道照着書本上説的去做:不要吃強盜給的東西。這個人知道自己快餓死了,腦子還不轉彎,死得一點價值都沒有。

這本寓言故事書有很多寓言,讓我們懂得了各種各樣做人的道理。我要把這本書帶到學校去,讓同學們看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4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為《伊索寓言》。這本書中有許多小寓言故事,通過這些小故事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狐狸和葡萄。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一隻狐狸路過一個果園,它想吃長得高高的葡萄,可是它跳了幾次都沒辦法碰到葡萄,最後它放棄了,並且還昂起頭説:“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説:“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了準備摘葡萄的長頸鹿,長頸鹿就沒有摘葡萄,而且告訴了樹上的猴子,猴子説:“我才不信呢,我中的葡萄我不知道嗎肯定是甜的。”最後發現原來葡萄是甜的。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要因為利益的損失而欺騙自己。而且我們做事情不能夠完全相信別人,別人説什麼都信,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自己嘗試一下,這樣才會知道是不是真的,要勇於實踐。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都隱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這則故事講的是:宋國有個農民,他的地中有棵樹樁。天,只跑得飛快的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死。從此,那個農民捨棄了他的農具,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結果,兔沒等到,他卻成了宋國的笑柄。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着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的人。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其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6

這是一本很薄的書,但它存在的意義卻非常大,它講了許許多多極短的故事,但每個故事告訴我的道理卻不一樣。

我還記着其中一則寓言,題目是:"一報還一報"這則寓言講的是:狐狸和鶴是好朋友,有一次,狐狸請鶴到家裏做客,為了不讓自己吃虧,做了一盤碎米粥,鶴用又長又尖的嘴怎麼啄也啄不到,而狐狸卻舔了幾下就嚥下了肚,臨走前,鶴説:"明天你到我家做客。第二天,狐狸真的來了,狐狸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一個高高的瓶子,鶴説:"請吃啊,老兄!"狐狸舔了起來,卻怎麼也舔不到,而鶴呢,把又長又間的嘴伸進瓶子裏,一下就吃完了裏面的菜,從那天起,它們的友誼就結束了,這一切,都是狐狸自找的,要不是它,它們一定會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告訴我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7

上個月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裏的故事篇幅不長,但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歡《魚目混珠》這個故事。《魚目混珠》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叫滿願的人得到了一顆大珍珠,他的鄰居壽量非常羨慕他,就把魚眼當成珍珠收藏起來,後來他們兩個生病了,醫生需要珍珠粉來治病,他們兩個人都分別把自己收藏的珍珠取了出來,可是醫生説滿願的是珍珠,而壽量的是魚眼,不能治病。這下真珍珠救了滿願的命,而假珍珠卻發揮不了作用,騙人的壽量只能卧病不起。

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弄虛作假,否則到頭來害了自己。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每次讀都會收穫新的知識。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書中的道理,讓我一生受用!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了古希臘作家伊索寫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每個故事都藴含着極為深刻的道理,就拿《狼來了》這則寓言來説吧:一個牧童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大叫:"狼來了,狼來了。"而那些村民每次趕來的時候,都只能看到牧童哈哈大笑的臉。一次又一次,他們已經認為牧童的話是不可相信的,與此同時,狼真的來了,牧童連忙大喊:"狼來了,狼真的來了!"可在這個時候,哪裏有人再聽牧童的話,沒有人再次浪費體力大老遠的去抓"狼"了,就這樣,牧童喊破了嗓子,也沒有人去抓狼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貫説謊的人就算説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伊索寓言》,它有着千古不朽的藝術魅力,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它都有辦法滿足任何時代的任何人。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9

有一則寓言,講農夫有一顆蘋果樹,多年不結果實,於是農夫決定砍掉。棲息在樹上的鳥兒和昆蟲們懇求他不要砍,他不為所動。砍了幾下之後,他發現了樹中隱藏的蜂窩,可帶來甘甜的蜂蜜,於是很欣喜的停止砍樹。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很多人做事只會考慮自身的利益,而很少為他人着想。一件事情,若是對自己有利,則會毫不猶豫;若只是對他人有好處,那麼多半不會做。

這故事很短小,卻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能為他人着想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卻未必完全沒有。比如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數年如一日地照顧和教導我們,不管自己辛苦,一心只想着我們的成長和進步。這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從心底裏感激和敬佩。

其次,如果大多數人都習慣於從自身利益考慮,那麼我們在和他們溝通,尤其是要説服他們時,就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看到“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不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就會更加有效。

寓言故事的讀後感10

今天,我們學了《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亡羊補牢》主要講的是一個人在犯了錯誤時,能聽從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就為時不晚。《南轅北轍》講一個人走錯了方向,在朋友的再三勸説下,仍然固執己見不思悔改。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常會犯一些錯誤。比如在去年的考詞時,我把等待的“待”寫成“侍”,但是,我只看了一眼,沒把它從大腦的記憶中徹底糾正,結果在期末考試中吃了虧,被扣了分。從此,我認真對待每一個錯字,讓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起到了亡羊補牢的效果。南轅北轍的事情也數不勝數。

呼籲保護環境的人無數,可是人們往往充耳不聞,毫不在意。看,滿街飄舞的塑料袋和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瓶瓶罐罐,污染了我們的環境,這就是我們的行動和想法背道而馳了。在生活中我們要言行一致,從我做起。我相信美好的環境一定會成為現實。

我們要學習亡羊補牢的那個人,知錯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