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帝王故事:被人稱作怪物的好色皇帝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導讀:李勢(?―361年),字子仁,成漢昭文帝李壽長子,母李氏,十六國時期成漢最後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壽去世,李勢即位,改元太和。李勢在位時,驕狂吝嗇,貪財好色,殺人奪妻,不理國事,殘害大臣,濫用刑法,當時人人自危。

帝王故事:被人稱作怪物的好色皇帝

若説長相的怪異,“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通鑑》)的前趙皇帝劉曜,恐怕無人出其左右。但若論形體上的怪異,成漢國的末帝李勢,則是當之無愧的重量級人物。他那如怪物史萊克般肥胖渾圓的體型,絕對驚爆常人眼球。李勢的五官長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成漢的第二任皇帝幽公李期,卻因“愛勢姿貌”(《晉書》),就是看他挺順眼的,拜封他為翊軍將軍、漢王世子,從這一點來看,李勢長得即使不太樂觀,估計也差不到哪去,最起碼他有讓人待見和欣賞的地方。但一説到這位的形體,乖乖,實在不敢恭維。

李勢的體型,大概屬於球形的。單看其“身長七尺九寸,腰帶十四圍”(《晉書》),兩個數字已然很能説明問題。東晉時的一尺,約合現在的24.公分,七尺九寸,便是一米八、九的個頭。也不是很高,看和誰比,與“身長九尺三寸”的劉曜相比,還矮了近兩個頭,就是擱現在也是平常個兒。我倒不是説他身高多佔優勢,關鍵是這位先生的寬度,他那碩大無朋的腰,橫着無人能比。圍是個表示長度的量詞,字典裏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兩手姆指和食指合攏的那個長度,就是圍成圈的周長;二是兩臂合攏的長度。後者多形容古樹、煙囱、高塔什麼的,李勢的腰再粗也不可能比塔粗,所以不能按這個。就是按前一種,“腰帶十四圍”,也是乖乖不得了。

我們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按一般人的手,姆指與食指合圍,直徑按10公分算,周長大概就有30幾公分,14圍就是400多公分,4米多,12尺,如此腰圍,可謂世間罕有。比他稍晚點的,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就已經相當彪悍粗壯了。李勢還要比他粗上三分之一,差不多真是個怪物了。不知道這裏面有沒有誇張的成分,橫着差不多趕上身高了,基本就是個橢圓體。而且這主兒還有個習慣性動作,“善於俯仰”,就是腦袋總喜歡抬頭低頭的來回動,也不知是不是頸椎落什麼毛病了。長的如此渾圓之人,定然也有着碩大的腦袋,不斷做着上下襬動的往復動作,很有些漫畫效果,所以“時人異之”(《晉書》),也就不奇怪了。

李勢是成漢國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成漢,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由巴氐李氏一族,在今天的四川一地建立起來的一個具有流民性質的政權,也就是將那些流民聚攏起來建立的一個國家。成漢的國都定在成都,國號一共有兩個,前期叫成,後期叫漢,所以習慣上稱其為成漢。漢本是李勢的父親李壽的封號,後來漢王李壽廢殺了幽公李期(就是被降為小縣公上吊自殺的那位),才將國號改為漢,公元343年,李壽病死,李勢即位。

確切的説,成漢從開國皇帝李雄死後,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到李勢即位時,成漢已毫無生機可言。偏偏李勢又是個心胸狹窄之人,“性多忌害”,這個性格讓他失去人心不算,也讓成漢國變得更加衰敗。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莫過於皇位繼承權產生的糾葛。李勢沒有子嗣,所以誰來繼承皇位就成了問題,李勢的弟弟,大將軍、漢王李廣“求為太弟”,主動提出當接班人的想法,大臣馬當和解思明也“固勸許之”,堅決支持李廣。這就引來李勢的疑心,幹嘛啊你們這是,想謀反不成,不由分説就把馬當和解思明殺了,還斬草除根的“夷其三族”,手段夠狠夠辣,隨後李勢又派太保李奕去攻打李廣,逼得李廣自殺。兄弟相殘,自然弄得人心惶惶,況且馬當和解思明都是當時朝中的權威人士,有謀略,也很有人緣。如此勞苦功高之人説殺就殺,一時朝中“人懷危懼”(《晉書》),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皇帝是一個國家的主心骨,在路衞兵看來,皇帝的行為做派,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着國家的興亡。而皇帝荒淫,無疑是一個國家或王朝走向衰敗的催化劑。按説皇帝好色本也不算什麼,但是若成為了職業性的,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李勢的好色就有些職業化,簡直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只要他看上了誰的妻子,就“殺人而取其妻”,把人家老公殺了搶過來,弄得朝中上下無不惶恐,不知道災難何時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李勢“又常居內,少見公卿”,每天只顧在後宮享樂,不理朝政。再加上“親任左右小人”,如此一來就弄得上下離心,就連李奕後來都反了,一時“蜀人多有從奕者,眾至數萬” (《晉書》),響應的人很多。等李勢平定叛亂,國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內亂如此,便給外部以可乘之機。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本來生活在山區,看到成漢內亂,便慢慢向內地滲透,在犍為(今四川省樂山境內)、梓潼(今四川綿陽東北)一線,“布在山谷,十餘萬落”,人數很可觀,蔓延之勢不可阻擋,這些人又“大為百姓之患”(《晉書》),引發了不少的社會矛盾。當時成漢國內形勢,便成了“夷獠叛亂,軍守離缺,境宇日蹙”的尷尬局面,內憂外患,國勢頓衰。當年武帝李雄開創的“百姓富貴,閭門不閉”(《晉書》)的太平盛世,至此已是蕩然無存。在這種情況下,東晉來攻,成漢便毫無懸念的迅速敗亡了。

事實上,東晉也一直想滅掉成漢,當時北方的後趙想和成漢結盟,以便對東晉形成半包圍之勢,共同剿滅東晉。為了快速打掉這種可能到來的結盟,滅掉成漢便成為東晉的首要任務。因為相比較而言,後趙的實力要強盛的多,滅掉後趙,東晉還沒有那個能力。於是大將桓温揮師西指,水陸並進,晉軍勢如破竹,很快打到成都。

整日在温柔鄉中的人,就像現在的一些憤青,除了説幾句聽來豪情萬丈的大話之外,決然不會有什麼為國捐軀的氣節,李勢便是如此。他見大勢已去,便“送降文於温”,請求保全性命。投降書寫的言辭切切,很是感人,説“略陽李勢叩頭死罪”,觸犯了你們大晉的天威,晉軍勇武,自己“仰慚俯愧,精魂飛散”,並自比“窮池之魚”,而“待命漏刻”。仰慚俯愧,在路衞兵看來,容易讓人聯想起他“善於俯仰”的標誌性動作,悠然心會,博人一笑。李勢“輿櫬面縛軍門”,用車拉着棺材,綁着自己到城門受降,成漢自此滅亡。自公元320xx年李雄稱成都王,至李勢347年出城投降,成漢國共存世44年。桓温將李勢押解建康後,東晉對他還算不錯,封他為歸義侯,又過了20xx年的安穩日子,最後病死於建康。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總是有着驚人的相似。同樣的一幕,就在30年前,也曾在北方上演過。西晉被漢趙滅國,晉愍帝司馬鄴“肉袒銜壁,輿櫬出降”(《晉書》),幾乎和30年後的李勢出降如出一轍。而那時的李氏王朝,正是最為風光最為輝煌的時刻。當遠在巴蜀正在歌舞昇平的李氏皇族聽到這個消息之時,也許不過是會心的一笑。他們斷然不會想到,未來的某天,同樣情形也會發生在自己的子孫後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