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名人故事 愛因斯坦的情感往事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1.48W

我們這次名人故事的主角是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20xx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

名人故事 愛因斯坦的情感往事

名人故事 愛因斯坦的情感往事

愛因斯坦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天才其實是一個花花公子。20xx年5月,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公開了愛因斯坦生前寫的1300多封信,其內容顯示愛因斯坦不僅情人眾多,而且還毫不保留地把風流韻事告訴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他的表姐愛爾莎。1920xx年,愛因斯坦堅決拋棄了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娶了深愛多年的愛爾莎。在當時,他們的婚姻可謂驚世駭俗,輿論和宗教的壓力漫天蓋地。但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更多關於背叛的痛苦在等待着愛爾莎……

青梅竹馬漢河相望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北部烏爾姆城的一個猶太家庭。童年的他在常人眼中顯得寂寞而古怪。他整日悶頭悶腦地鑽研些奇怪的事情,所以幾乎沒有朋友,兒時唯一能玩到一塊的夥伴是大他3歲的表姐愛爾莎。愛爾莎的性格與愛因斯坦正好相反,她聰明活潑,愛説愛笑,並且在15歲的時候就慧眼識才地告訴家人,説愛因斯坦是個天才,將來定然有一番偉大的成就。沒人把愛爾莎的話當真,不過大人們打趣地戲言説:“你這麼喜歡、崇拜這個表弟,不如長大嫁給他!”玩笑始終是玩笑,愛因斯坦和愛爾莎的母親是親姐妹,他們有同一個外公。在猶太教,近親是不允許結婚的,他們是不可能的。

1896年,17歲的愛因斯坦考入瑞士的蘇黎世大學。愛因斯坦離開了德國,離開了從小玩到大的漂亮表姐愛爾莎。大學期間,他們只能通信來往,信件頻繁到有時兩天寫一封。

大學幾乎是男生們的天地,在當時的19世紀末很多女孩是不能讀大學的,但愛因斯坦所在的班有物理系唯一的一名女生,她叫米列娃·馬里克。米列娃顯示出不亞於任何男生的才智讓蘇黎世大學破格錄取了她。

米列娃很快便吸引了無數男生的青睞和追求,自恃智商卓越的愛因斯坦也被米列娃吸引,他尋找着一切機會同米列娃接近。愛因斯坦在物理領域獨特的見解很快吸引了米列娃,倆人變成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終於,米列娃撇開了所有追求者,向愛因斯坦表達了她的崇拜和愛意。此時,愛因斯坦反倒猶豫着是否要接受,因為他心中有另一根情絲在糾纏牽扯着,那份情感比他對米列娃的還要厚重。他第一時間用通信的方式試探並諮詢表姐的意見。

愛因斯坦以為表姐會讓他拒絕,卻不料愛爾莎卻讓他放開懷抱,大膽地擁抱愛情。並且愛因斯坦從信中得知,愛爾莎也談戀愛了,對方是一名德國的軍官。有很長一段時間愛因斯坦因此事鬱鬱寡歡,他雖然接受了米列娃,但在米列娃面前卻提不起興致來。大學畢業後,愛因斯坦沒有隨米列娃留在瑞士,而是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德國。

愛爾莎在火車站接愛因斯坦,奔騰的火車呼嘯着駛過,人頭攢動的月台沒人了,倆人擁抱在一起的身影成了天地間唯一靜止恆久的畫面。“如果我們倆不是表親該多好,我們定然是這世上最令人豔羨的情侶!”愛因斯坦情難自控地表白。愛爾莎則理智地拒絕:“因為姐弟的親緣,我們才能相遇,我們也只能是姐弟!”

愛爾莎從小就像蜜糖般優雅漂亮,四年未見,愛因斯坦覺得她更有風韻了,就像一朵在春日綻放的玫瑰,惹人採摘。可惜這朵玫瑰卻不能屬於他。每次看到愛爾莎跟那個德國軍官成雙入對的身影,愛因斯坦便醋意大發,痛入心扉。

知道愛因斯坦飽受愛而不能的痛苦折磨,愛爾莎便鼓勵他多跟米列娃交往。也許移情是從這段不倫戀中解脱的最好辦法,愛因斯坦給遠在匈牙利的名義女友米列娃寫信並求婚:“如果要把相對運動課題做成功,只有你能幫助我。你願意嫁給我嗎?”米列娃興奮地答應了。

妻子情人角色更換

1920xx年,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婚後定居瑞士。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工作,為了支持愛因斯坦的事業,米列娃做了全職家庭主婦。

平日裏,米列娃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同愛因斯坦一起討論量子論、電勢差、相對論原理等等,但這種機會簡直屈指可數。因為現實婚姻的瑣屑已經把這個有機會成為科學家的女人磨成了平庸世故又斤斤計較的家庭主婦,她包攬了一切家務,為了掙錢補貼家用,還辦了一個大學生家庭旅店,管理起幾十個大學生的吃喝拉撒。米列娃相繼生了三個孩子,不幸的是,她的大女兒出生一年後就夭折,她的二兒子繼承了她家族的精神疾病,終生是個精神病人。米列娃像大多數的妻子和母親一樣,圍着丈夫、孩子的日常料理永無盡頭地打轉。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逐漸站穩腳根,相對論的提出讓他在學術上享有盛譽。但愛因斯坦卻陷入家庭生活的巨大煩惱中,他覺得跟米列娃簡直找不到共同話題,現在的米列娃,眼裏只剩下庸俗的瑣事。如果他想分享他的快樂或煩惱,那麼只能寫信給表姐愛爾莎。愛爾莎才是他靈魂的棲居地。

由於愛爾莎的男友是個好戰分子,1920xx年,男友捨棄了愛爾莎加入了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倆人分手。愛因斯坦一得知這個消息,便不顧所有家人和朋友的阻撓,遷回德國定居,儘管此時的德國是戰爭的發源地。米列娃只得帶着孩子們陪同前往。

失戀後重歸單身的愛爾莎精緻優雅,談吐不凡。表姐弟倆走動頻繁,只是每次米列娃一出現,愛因斯坦和愛爾莎之間愉快的氛圍就戛然而止。和愛爾莎日夜相守的強烈慾望促使愛因斯坦幾次向米列娃提出離婚。米列娃堅決不同意,她不想兩個兒子失去父親。

氣惱的愛因斯坦專門寫了一個婚姻條約,條約中規定:米列娃繼續為他洗衣服、收拾房間,每天做好的三餐飯都要送入書房給他吃。同時要求米列娃不要幻想能夠與他親密相處,他在家時不會與妻子同座同房,更不會與她外出或旅遊,他若要求妻子閉嘴或離開房間,她都必須照做,並且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他。

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米列娃還是同意了,但幾個月後她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或許分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想通了的米列娃帶着兩個兒子搬走了。1920xx年,這對曾經志同道合的夫妻終以離婚的方式收場。米列娃同愛因斯坦離婚一個月後,終於知道了他反覆要求離婚的真正原因:前夫驚世駭俗地娶了自己的表姐!並且在離婚之前倆人就經常偷歡。

為了防止別人阻止他們的婚姻,愛因斯坦和愛爾莎沒有舉行任何結婚儀式,只到政府的相關部門登記註冊。但是作為歐洲矚目的大學教授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再婚的消息還是讓小報記者們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