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萬曆皇帝因臨幸宮女引發的一場風波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94K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因此被稱為萬曆皇帝。他曾因為臨幸宮女引發的一場風波。我們一起來看看!

萬曆皇帝因臨幸宮女引發的一場風波

萬曆皇帝臨幸宮女引發的一場風波

孤獨的皇帝需要精神上的慰籍,宮內的女人除了鄭妃,別人不能提供這些。其他女性只是仰望皇帝的性工具,而鄭妃有點皇帝紅顏知己的意思。因此萬曆帝終其一生,都寵愛鄭妃。

一天,萬曆皇帝去母親慈聖皇后所居的慈寧宮請安,碰到了一個宮女王氏,這個宮女長得很普通。美女充下陳的後宮,只有一個成年男性萬歲爺,這樣的宮女要得到雨露沾潤何等困難。可萬曆帝那天不知道怎麼對這個普通的宮女突然有了性趣,匆匆臨幸一把。--所有的宮女都是屬於皇帝的性資源,就如猴王霸佔猴山所有的母猴一樣,皇帝這樣做很正常。而世上中大獎的總是那些偶然花小錢買一張彩票的人,那些想通過彩票發大財的人卻往往血本無歸。好些嬪妃長門望斷,用各種方式取悦皇帝,向送子觀音祈福,都沒有作用。

宮女王氏,想不到被皇帝臨幸一次,竟然懷孕了。這種皇宮內的"小人物中大獎"的傳奇,不止發生一次。當年憲宗被年長自己十五歲的萬貴妃控制,和其他妃子懷上孩子後都被萬貴妃想辦法打掉。一次他偶然去宮內某個倉庫,碰到一個來自廣西的瑤族宮女紀氏在看守倉庫,他興致來了,臨幸一把,意外地懷孕,上上下下的太監宮女瞞着飛揚跋扈的萬娘娘,生下了一個皇子,便是後來的明孝宗。

萬曆帝知道宮女懷孕後,覺得是件很丟人的事情,因為母親對他要求十分嚴格,而自己卻偷偷地把母親身邊的服務員肚皮搞大了。於是他叮囑左右不要説出去,可太后李氏是何等厲害的角色?自己的身邊發生這麼大的事她能不知道?有一天,萬曆帝陪太后吃飯,太后問起此事,萬曆帝矢口否認,太后於是拿出皇帝的起居注。- -上面詳細地注有何年何月皇帝臨幸某人,這當然不是宮內有無聊的八卦記者,如此做是對帝系血統純正負責,否則的話有可能讓龍子鳳孫湮沒於眾人中間。如此看來,皇帝這個世上最大的公眾人物,絲毫不可能有什麼個人隱私。白紙黑字,無可抵賴。萬曆帝見此很是害怕,以為老媽要責怪自己。可天下的老媽一個樣,不希望兒子胡鬧,但如果兒子胡鬧出孫子來,自家添丁,卻又很高興。太后説:我已經老了,還沒有能抱孫子。如果懷上的是男孩,那就是祖宗社稷的福分。然後又説了句:母以子貴,哪用得着分什麼差別等級?--太后對懷上朱家血脈的宮女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因為她也是宮女出身。以後,她一直充當着王氏和皇長子的保護神。

於是,十年四月,王氏被晉封為恭妃,四個月後,皇長子出生。

王氏儘管意外生子,但萬曆帝並不喜歡她,萬曆帝寵愛的是鄭妃。鄭妃小萬曆四歲,長相漂亮自不用説,但這不是她受寵最主要的原因。皇帝富有四海,光靠美色是拴不住皇帝的心,何況再美麗的容貌也有年長色衰的一年。皇帝是天子,在宮內有絕對的主宰權,大多數嬪妃對他戰戰兢兢,生怕龍顏大怒。站在巔峯上的皇帝每天面對這樣的嬪妃、宮女和太監,難免寂寞孤獨。而鄭妃不一樣,她活潑而善解人意,而且能陪着皇帝一起讀書,敢和皇帝開玩笑。孤獨的皇帝需要精神上的慰籍,宮內的女人除了鄭妃,別人不能提供這些。其他女性只是仰望皇帝的性工具,而鄭妃有點皇帝紅顏知己的意思。因此萬曆帝終其一生,都寵愛鄭妃。

萬曆十四年二月,鄭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其得君專寵的地位自然更鞏固了。但滿朝文臣,特別是申時行、王錫爵登大學士,看到的不止是這些,他們洞察了皇帝的內心,看到了皇位繼承的變數。--這當然是帝制時代最大的政治問題。

前文説道,皇長子朱常洛是萬曆帝和宮女"一夜情"意外所生,他並不很喜歡。對這點,老辣的首輔申時行洞若觀火,就在皇帝所寵愛的鄭貴妃懷上孩子還沒分娩時,害怕夜長夢多的申時行上疏皇上,請冊立東宮。如果此時冊立東宮,只能是皇長子。

萬曆帝心中另有算盤,説皇長子還太小,此事不用着急。當時皇長子已經五歲,萬曆帝大概忘記了,自己也是在五歲時,被父親隆慶帝冊立為東宮的。所謂年幼只是託辭,壓根兒他就不喜歡這位大兒子。

十四年(1586)二月,皇帝寵愛的鄭妃剛生下皇三子常洵,就立馬被冊封為皇貴妃。這太不尋常了,因為皇貴妃地位在後宮僅次於皇后,而王氏生育了皇長子已經五年了,還是恭妃,地位在皇貴妃之下,按理説為皇帝生育長子的功勞最大。皇帝如此行為,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顯失公平。

由母親的待遇,大臣們就自然聯想到他們的兒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家為皇長子擔憂。今天看來皇帝讓誰當皇帝是家事,但在當時是最大的國事,因為繞過長子把皇位傳給其他的兒子,那是對祖宗成法最大的破壞,以捍衞禮制為己任的文臣們當然不能坐視。他們要防患於未然,給皇帝一點壓力,使皇帝不能大膽妄為。

户部給事中姜應麟(字泰符,浙江慈溪人)上疏指出皇帝偏心。他説:"禮貴別嫌,事當慎始。貴妃所生皇帝的第三子卻列在後宮第二位,恭妃誕育元嗣,反而讓她位居貴妃之下。如此以倫理論之則不順,用人心來度之則不安,流傳到天下萬世則名不正。請收回成命,先封恭妃,然後再封鄭妃。這樣做既不違反禮法也不傷害感情。"而且進一步發揮道:"陛下如果真的想定名分,避嫌疑,分主次,莫若聽從閣臣的請求,冊立長子為東宮儲君,以定天下的根本,那麼臣民得到了慰籍,宗社之福也就長久了。"顯然,姜應麟的奏疏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真的為恭妃抱不平,而是直指皇位繼承這第一大事。

這些話句句戳痛了萬曆帝的心窩,申時行冊立長子為東宮的建議雖然令他不愉快,但人家好歹是內閣首輔,不便發作,現在一個小小的七品言官也來指責自己。於是勃然大怒,把奏疏扔到地上,召見大太監,用手拍着桌子大叫:"冊立貴妃,並不是為冊立東宮做準備,科道官為什麼要詆譭朕?!"嚇得太監搗蒜似地請皇帝息怒,皇帝過後一想,人家説的有道理,不能太把這個硬骨頭諫官怎樣,只好降旨為自己辯解:"貴妃事奉朕恭敬勤勞,故特別加封。立皇儲自有長幼。姜應麟疑君賣直,可降到邊遠地區擔任雜職。"

疑君賣直、訕君沽名是皇帝指責科道官最常用的詞。到了明朝中期後,敢直白地罵皇帝,確實很容易成為海瑞那樣的英雄人物。

於是,姜應麟被貶到大同府廣昌縣做典史。知縣是正七品,往下是正八品的縣丞,再往下是正九品的主簿。典史在主簿之下,不入流。

但貶官嚇不住文臣們,大明朝多的是不怕貶官甚至廷杖、殺頭的一根筋官員,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繼續上疏説這事兒,被懲罰。北、南兩京數十人為兩人求情,皇帝都不理睬,此後上書爭論這事的蜂擁而至。

但這只是國本之爭的開始,熱鬧還在後面。

萬曆帝開始消極怠工

明朝的文臣上疏諫君,擺出的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言必稱孔孟,稱祖制,説江山社稷,理由一個比一個充分。皇帝自然辨不過他們,利用皇權硬生生處罰他們,輿論上自己處於劣勢,而且滿朝有的是不怕處罰的人。你皇帝怎麼辦?換一撥人他們還是這樣。

可以説,明朝雖然也有嚴嵩那樣的一味奉承皇帝的佞臣,但通過成熟的文官制度,已經培養了一個有着相同價值觀的職業共同體。大多數文臣只有行事方法的差別,在核心價值觀上是一致的,比如申時行,有人指責他柔媚事君,那是和王家屏等人比較而言,在立儲君的原則性問題上他同樣不向皇帝讓步,而是想辦法斡旋。

因此,萬曆帝很痛苦。他明明知道讓自己喜歡的皇三子繼承皇位,是冒天下大不韙,沒法向祖宗和臣民交待,但又不願意痛痛快快地立皇長子為儲君。而這件事還不像他爺爺嘉靖帝在位的"大禮議"。嘉靖尊本生父親為皇帝,生母為太后,儘管惹起朝野非議。但畢竟有張璁、桂萼這樣的文臣,從另一個角度幫皇帝解釋。比如説為人君者不能將母親當成臣子對待,因此還活着的生母應當有太后的名號,否則"臣母"同樣違背禮法人倫。也就是説嘉靖帝那樣做還能找到理論根據,哪怕有些牽強。而萬曆帝如果想將皇位給第三子,一丁點理論根據都找不到,因為這樣,所以滿朝文臣,沒有一個敢明確奉承皇帝,提議立皇三子為皇儲。

萬曆帝感到空前的孤獨無助,而文臣們還在不依不饒地爭國本。於是,他突然厭煩了這些讓滿口正義自己無法反駁的文臣。

惹不起你們朕還躲不起你們?曾有過短暫勵精圖治的萬曆帝突然開始躲進深宮,消極怠工。

究竟萬曆帝從哪一天開始變懶,史無明載。但應該是鄭妃生了皇三子,眾臣催促皇帝儘快冊立長子為東宮後,萬曆帝懶得繼續和眾臣解釋、周旋,開始了怠工。《明通鑑》記載,禮部主事盧洪春在十四年十月,上疏勸皇帝勤政被廷杖。那麼可以斷定,萬曆帝最晚在十四年四月已經開始怠工。張居正是十年六月去世的,也就是説當了四十八年皇帝的萬曆,真正自己勤政的日子只有四年。可見,明實亡於萬曆這句話不是平白無故説的。

萬曆開始還找理由,説自己身體虛弱,頭暈目眩,免掉了上朝、日講和祭祖。盧洪春上疏説:"禮儀莫重於祭祀,疾病莫甚於虛弱,陛下春秋鼎盛,怎麼可能得這樣的疾病?臣下所聞,有些不一樣。先前二十六日傳旨免朝,説是騎馬傷了額頭,然後託病而諱言受傷。若真如此,陛下因為一時的馳騁之樂而忽略愛惜身體;如果像聖諭所説的虛弱原因,那就是陛下貪圖之牀笫歡而不愛惜身體,危害更深。請陛下明示廷臣:若真有疾病,則當以祖宗社稷為重,不要貪圖享樂埋下禍患;若不是因為疾病,就當下旨説明,不要矯飾引起猜疑。"

人吃五穀雜糧,都可能生病。萬曆帝也許是以生病為託詞,但臣子這樣説也太傷自尊了,不是説皇帝裝病就是説皇帝貪圖女色危害身體,簡直就是父母教訓一個裝病不去上學的小孩一樣。皇上焉能不怒,下詔為自己辯護説是真的病了,將盧洪春廷杖六十削職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