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97W

關於慈溪太后,她在世的時候就眾説紛紜,死後隨葬夜明珠勾起了人對夜明珠的好奇,不知道真的是什麼東西;康熙大帝平三番到底是為了什麼,採取到了什麼樣的手段做到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相信讀者讀完後對這些事情已經會有所瞭解了。

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

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為何物

慈禧太后死後葬於定東陵。她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依然奢華無比,陪葬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傳説,慈禧臨終時,嘴裏被塞進了一顆夜明珠,據説可保屍骨不化。

1920xx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率軍隊炸開了定東陵,將陵墓內的稀世珍寶盜搶一空。慈禧口含的那顆夜明珠也未能倖免。據説,盜匪們打開慈禧的棺槨時,見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覺一樣。孫殿英回憶説:“這是因為她的口中含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這珠分開是兩快,合攏起來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盜匪用刺刀撬開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清皇室在重新安葬慈禧時,注意到慈禧嘴脣有破痕,似乎是盜竊案墓者取珠所致。盜墓案發後,孫殿英用盜來的珠寶四處行賄,以逃脱罪責。據説,他將這顆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此後這顆世間罕見的珠寶就不知所終了。

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的故事已經家喻户曉。它究竟是怎樣一件珍寶?有人猜測,它可能是一顆大珍珠或螢石球,但是,始終沒有得出定論,人們只能從孫殿英的描述中自己想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顆夜明珠越發顯得撲朔迷離。筆者通過綜合科學研究,終於在20xx年解開了這一謎團。

撥開層層迷霧

謎題之一:傳説還是事實?

清代正史並沒有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的記錄。由李蓮英的侄子李成武撰寫的《愛月軒筆記》中也沒有記載。這顆夜明珠是否是一個傳説呢?

最早關於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的記錄出現在南海胤子1920xx年所編的《盜陵案》中:“第五十一號夜明珠,重四兩二錢七分,值一千另八十萬兩”。經筆者考證,南海胤子確有其人,他1920xx年還著有《安福國記》,1920xx年著有《安福痛史》。《盜陵案》中記載的夜明珠與其後歷史上的記載與民間傳説基本相符,但是孫殿英説夜明珠可分為兩塊則沒有相應的佐證,是不科學的。

此外,1920xx年英國駐華記者濮蘭德和白克好司曾經轉述,慈禧死後“口張而不閉”,這可視為慈禧隨葬夜明珠的旁證。1988年意大利導演貝託魯奇執導的中我上合拍影片《末代皇帝》、央視國際20xx年4月1日的國寶檔案欄目《清定東陵》都以電影手法表現了慈禧太后大殮時嘴裏被塞進大顆作明珠的情節。

謎題之二:夜明珠有多大?

南海胤子為我們記下了這顆夜明珠的質量是“四兩二錢七分”。清朝對於金衡實行庫平制,1斤是590克,略大於現在的500克。據此推算,慈禧夜明珠的質量就是78.28克拉。

《盜陵案》、盜陵案發後國民政府的調查報告以及盜匪們的回憶錄都告訴我們,隨葬的夜明珠大約充滿了慈禧的口腔,以至於盜匪非得要撬破她的牙牀才能把它取出來。

我們可以做個用口竅包含不同大小球體的實驗,也可以去測量一下人體的口竅直徑,來感受一下這顆夜明珠的大小,其直徑應該可以達到4.5釐米左右。設定該夜明珠為一個理想球體,我們可以在其質量的基礎上進行理想球體直徑的計算,得出金剛石、螢石和珍珠理想球體的直徑分別為4.41-4.40釐米、4.64-4.52釐米和4.87-4.75釐米。

後兩組數據顯然偏大,人體口竅可能無法承受這樣大小的球體;而計算出的金剛石理想球體的直徑數據與前述直覺經驗得出的4.5釐米大小非常吻合。

謎題之三:夜光從何而來?

民國政府的調查報告、盜匪的回憶錄以有孫殿英等關於夜明珠夜光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寒光”,或者可以“透出一道綠色寒光”,而且“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

這些盜匪可不是科學家,他們的描述顯然不具有科學性。筆者認為,這道“寒光”是盜匪們進入陰冷黑暗的墓室後,夜明珠在火把光或者電筒光下呈現的光學效果。而且,這種特別的光學效果是其他珠寶所無法比擬的。“寒光”其實是強烈刺眼的白色反射光,容易讓人誤認為是綠光。

火把人或者電筒光的顏色偏紅橙。根據礦物學基本知識,在這種低能量興線的照射下,任何礦物都不會發出明顯的熒光或者磷光。因此,可以斷定,夜明珠的夜光不是礦物熒光或者磷光,而是巨粒金剛石在自然狀態下的出火現象。

謎題之四:價值幾何?

1920xx年夜明珠的估價為1080萬兩白銀。以筆者完成慈禧太后夜明珠科學發現當天(20xx年11月17日)的倫敦市場白銀價格計算,1920xx年夜明珠的白銀估價相當於現代的976萬美元。

1920xx年,白銀價格為黃金的三十分之一,而在20xx年11月17日,白銀價格相對黃金明顯貶值,僅為黃金的六十分之一。所以,如果以歷史幣值更為穩定的黃金價格為依據,1920xx年夜明珠的白銀估價相當於現代1.95億美元!

如果以升值趨勢更為明顯的鑽石價格來衡量,1920xx年夜明珠的白銀估價相當於現代鑽石價格,應該大於1.95億美元!這個數值應當是當代國際鑽石商對於一顆787.28克拉的世界級大鑽的基本估價。這反過來也證明,1920xx年人們給出的估價是何等的準確。

應該説明的是,這個估價只可能屬於巨粒金剛石。從南海胤子《盜陵案》我們知道:“第五十四號,鑲鑽石花盆底繡鞋,上有大珠三兩者二顆、二兩者四顆、鑽石一千二百五十四粒,值八百九十萬一千兩”,這麼多超大珍珠和碎鑽加在一起的總估都趕不上那顆夜明珠,説明同質量珍珠的價格實際上不到夜明珠價格的十分之一,即價格相差超過一個數量級。這從經濟學角度徹底否定了夜明珠是大塊珍珠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隨葬於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塊具有近似球形形態、質量約787.28克拉的金剛石。由於這一科學發現屬於國際科學史上的首次,筆者依照國際科學命名發現屬於國際科學史上的首次,筆者依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將這顆金剛石命名為“國英(中國之星)[Guoying(Star of China)],以紀念國英科技基金對於筆者科學事業的慷慨捐助。”

而且,這顆金剛石與印度莫卧兒王朝中出現的、迄今丟失近350年之久的一顆超級金剛石的質量(900拉迪,約合787.5克拉)在誤差範圍內驚人地一致!由此可以想見,慈禧太后夜明珠還可能牽涉到350年前印度莫卧兒王朝的一個大祕密。

“國英(中國之星)”金剛石是歐亞大陸有史以來(至少1020xx年以來)發現的最大的金剛石;是1893年南非“高貴無比金剛石”面世前(至少1020xx年以來)全世界最大的金剛石;也是中國有史以來(至少1020xx年以來)擁有過的最貴重的珠寶!

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康熙皇帝平三藩

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滅亡的那年,順治帝已經病死,他的兒子玄燁(音yè)即位,這就是清聖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八歲。按照順治帝的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有個叫鰲拜(鰲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權,又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清王朝進關後,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鰲拜掌權以後,仗勢擴大佔地,還用差地強換別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對。鰲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把反對他的三名地方官處死了。

康熙帝滿十四歲的時候,親自執政。這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鰲拜發生爭執。鰲拜懷恨在心,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鰲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後來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頭,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氣,但是一想鰲拜勢力不小,只好暫時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打那以後,康熙帝決心除掉鰲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衞,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

鰲拜進宮去,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裏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着玩,一點不在意。

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羣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鰲拜被抓進大牢,康熙帝馬上要大臣調查鰲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

康熙帝從寬發落,把鰲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鰲拜,朝廷上下都很高興。一些原來比較驕橫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當時,南明政權雖然已經滅亡。但是南方有三個藩王卻叫康熙帝十分擔心。

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進關的吳三桂,一個叫尚可喜,一個叫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數吳三桂最強。吳三桂當上藩王之後,十分驕橫,不但掌握地方兵權,還控制財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裏。

康熙帝知道要統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礙,一定得找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遼東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讓他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留在廣東。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讓他兒子接替平南王爵位。這一來,觸動了吳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他們想試探一下康熙帝的態度,假惺惺地主動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請求。

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鉅商議。許多大巨認為吳三桂他們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們的請求,吳三桂一定會造反。

康熙帝果斷地説:“吳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遲早也要反。不如來個先發制人。”接着,就下詔答覆吳三桂,同意他撤藩。詔令一下,吳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為是清朝開國老臣,現在年紀輕輕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權,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為了籠絡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換上明朝將軍的盔甲,在永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説是要替明王朝報仇雪恨。但是,人們都記得很清楚,把清兵請進中原來的是吳三桂;最後殺死永曆帝的,還是吳三桂。現在他居然打起恢復明朝的旗號來,還能欺騙誰呢?

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大,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聯繫,約他們一起叛變。這兩個藩王有吳三桂撐腰,也反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做“三藩之亂”。

三藩一亂,整個南方都被叛軍佔領。康熙帝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面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二桂;一面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些勝仗,後來清兵越來越多,越打越強,吳三桂的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八年戰爭,他自己知道支撐不下去,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斷了氣。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清軍最後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慶祝平定叛亂勝利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的消息,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邊境上面去。

中國歷史小故事大全精選:“完璧歸趙”到底是誰的勝利

完璧歸趙,讓藺相如好不風光,官職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但藺相如上任後卻既無富國之舉,亦無強兵之策,只是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直到亡國,恐怕趙惠文王的子孫們也不明白,為何有先王培養的如此良相也敵不過秦。竊以為,完璧歸趙乃是秦王設計的一個圈套,故意成全藺相如,使趙國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首先,當時秦根本沒有攻趙的計劃,只是找法子試探一下情況。“藺相如者,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在趙王遇到麻煩時,藺相如受人之薦憑勇氣“奉璧西入秦”。後來的結果,趙王儘管很有面子,但有一個很明顯的漏洞沒有引起重視。藺相如完璧歸趙使用的是下三爛手段,他叫手下人化了裝,抄小路偷偷把和氏璧退回趙國,這樣不僅沒有解決趙國原來面臨的危機,反而把矛盾激化了。趙本懼秦,擔心懷璧而遭兵禍,藺相如哄騙秦王説璧有毛病,並以碎璧相要挾,再騙秦王齋戒五日,要舉行隆重的典禮才肯獻璧。秦王何等人,能看不出他的拙劣演技,而一再受騙卻不發兵攻趙?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秦本無意因璧攻趙,趙枉作杞人之憂了。趙以璧為寶,秦以天下為寶。説以城換璧,只不過藉此考察趙國國情。秦王沒有怒殺藺相如,更説明他志不在璧而在天下。這是他在玩外交遊戲。而對這些,趙王只是沉醉在完璧的喜悦之中,根本沒有往深處去想。

其次,秦王有意讓藺相如成功,來滅趙的實力。秦王志在天下,豈可因一璧而失十五城?天下一統,區區一璧何患不入秦?得民心者得天下,秦若為一璧而棄十五城子民,必會失去民心。民心失,天下失,一塊和氏璧又如何保得住?秦若奪一璧而激怒趙,趙必然舉國相抗,秦王焉能不知其中利害?從事情發展的始末看,秦並無奪璧之意,猶如下棋閒處落子,看看對方的反應而已。而秦所懼者,廉頗也。藺相如不過機鋒之能,算不上雄才大略。秦王助他成功,就是閒處落子,造成其才能勝過廉頗的假相,達到趙相秦用的目的。

最後,在秦王的設計下,藺相如官至相國,而趙走向衰亡。可以設想,如果將澠池會與荊軻刺秦時的環境相比較,藺相如能夠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他卻成功了,其中肯定另有原因。史載,在秦王的宮殿裏,連衞士都是列於階下,不奉詔不準上殿,以荊軻之勇尚且血濺朝堂,而澠池會上戒備森嚴,藺相如以死相拼,竟能斥退環列的武士,難免令人生疑。藺相如兩次成功都用了玩命的手段,這在談笑間殺人數萬的霸主眼裏,可謂關公面前耍大刀。何況,六國皆稱秦為虎狼之國,秦王豈會被一個文官嚇倒?這就可以看出秦王是有意成全其功。很快,秦王的預想逐步成為現實,第一步是趙“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而廉頗則認為“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造成將相失和。廉頗者,趙之良將,拜為上卿,以勇氣聞幹諸侯,遇到藺相如,無奈也得負荊請罪,此後終不見用,只好老死鄉野。第二步就是誘導趙王看重口舌之才。4年後,趙惠文王死,孝成王立,在用人失察上也越走越遠。孝成王不聽眾人勸説,而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終使秦達到目的,加速了滅亡的進程。

完璧歸趙,讓秦暫時丟了一點面子,卻為順利滅趙,進而一統天下鋪平了道路,可謂良計。

Tags:精選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