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曆代皇帝故事600字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哪個階級,在人類歷史發展的記憶中,故事都是傳承歷史的重要媒介,是陳述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曆代皇帝故事6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曆代皇帝故事600字

中國曆代皇帝故事篇一:兩個謀士的廢立之謀

曹操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兒子曹昂,二兒子曹鑠,一個戰死,一個早夭,三子曹丕勤奮聽話,各方面還不錯,按長幼順序當然應立曹丕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深得他的寵愛,立哪個為太子,曹操舉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獨留下賈詡,曹操先是長歎一聲,説出自己的心事,然後問賈詡有什麼建議。賈詡站在旁邊,眼望帳外發呆。

曹操又問了一遍,賈詡還是沒有聽見。曹操大聲喝道:“文和!”

賈詡這才反應過來,轉頭作揖,面無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滿地説:“我和你説話呢,你為什麼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才沒理你。”

“你想什麼呢,説來聽聽。”

“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啊。”(袁紹臨終前立了三子袁尚為太子,後導致自相殘殺,造成袁紹勢力的最後瓦解。劉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老半天,突然大笑起來,不再提此事。公元220xx年,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曹丕即位後,封賈詡為太尉、魏壽亭侯,幾年後賈詡病逝,享年77歲。

幾十年後晉武帝司馬炎一心想讓自己的傻太子登上皇位,傻太子司馬衷發表了雷倒眾生的話語“饑民們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太子的老師衞瓘認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憂,一直伺機勸告晉武帝改換太子。

一日,晉武帝大宴羣臣,衞瓘假裝喝醉,倒在晉武帝的御座面前,他用手撫摸着座位,嘴裏含含糊糊地説:

“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司馬炎馬上懂得了他説的是什麼意思,但是假裝聽不懂,説:“你在胡説些什麼,準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從把衞瓘扶起來送走。

司馬炎一直沒有改換太子,公元290年,司馬炎病死,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即位後,皇后賈南風以“廢立之謀”的罪名,將衞瓘及全家斬殺,衞瓘享年72歲。

作為著名謀士,賈詡與衞瓘都以智謀著稱,衞瓘被稱為三國後期第一謀士,至於賈詡,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這樣評價:“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在太子人選的表達上,兩人都運用自己的機智,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見二人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個是謀士裝傻,一個是皇帝裝傻,謀士裝傻是為了保全自己,皇帝裝傻那就沒治了。

中國曆代皇帝故事篇二:乾隆皇帝和大姑娘坐轎

早先,不論是大家閨秀出閣,還是小家碧玉出嫁,都不坐轎,而是騎着毛驢去夫家成親。大姑娘出嫁坐花轎的習俗,是清朝乾隆二十年後的事了。乾隆皇帝巡視河南中牟縣留下了“大姑娘坐轎頭一回”的千古美談。

清朝乾隆二十年,因巡視黃河的築堤情況,乾隆皇帝來到了河南。在鄭州市東面的中牟縣,乾隆滿面春風,信步而行,他在這裏拜謁先賢勝蹟,賞覽民間風情,體察鄉野民風,興致很高。

這天,乾隆佇立在中牟縣衙外面的一個池塘前面,看着池塘裏荷花盈盈,荷葉田田,清香瀰漫,池塘旁邊又有垂柳依依,清風細細,不覺心醉神馳,就隨口吟誦起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吟詠西湖的詩:“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杭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説來也巧,就在乾隆沉醉在詩情畫意中的時候,正好迎面走來一支迎親隊伍,吹吹打打,鞭炮響亮,披紅掛綵,笑聲不斷,熱鬧非凡。

原來,今天是縣城裏有名的才女劉若蓮小姐出嫁的日子,正好從縣衙門前經過,還正好遇到了乾隆皇帝。因為有皇上在此停留,是不能冒犯的,所以,衙役命令迎親的隊伍讓路,若蓮坐在毛驢上一聽讓自己讓路,堅決不答應。衙役大聲説:“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讓路。”若蓮十分平靜而又理直氣壯地説:“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當今皇上,俺也不會讓路的!”

乾隆皇帝聞聽這些話,心裏暗暗稱奇,他沒有想到小小的中牟縣竟然有如此有個性的女子,就走上前去,只見毛驢上坐着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嫵媚多姿,俏麗動人。

乾隆看了若蓮一會兒,笑了,説:“你不讓路也可以,但我有個條件。”若蓮問:“什麼條件?”乾隆説:“我出一副上聯,你對一副下聯,對完下聯之後,你再作一首詩。如果你下聯對得好,詩又作得好,我不僅不治你冒犯君王之罪,還讓你坐我的轎子送你到夫家成親,你看怎麼樣?”若蓮聽了乾隆的話,微微一笑:“一言為定,請出上聯。”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説道:“這上聯是:塘中荷花,瘋蝶硬要採。”

若蓮聽了上聯,立刻對道:“畫上仙女,狂生卻難求。”乾隆一聽,拍手讚賞説:“對得好!對得好!小姐,再請你以黃河岸邊卧着的那個鐵水牛為題,作一首詩如何?”

若蓮出生在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吟詩作畫十分擅長。所以,她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詩:“康熙令鑄一鐵牛,置堤鎮水幾十秋。狂風拂拂無毛動,細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難進口,無繩勒索卻昂頭。牧童有力牽不去,千年萬載永駐留。”

乾隆一聽這首詩,大喜過望,他大聲説:“小姐不僅容貌嫻雅,氣質超羣,而且才思敏捷,詩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後,乾隆親自為若蓮掀起轎簾,請她上轎,並御筆親書“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幾個大字,賞給若蓮,以示褒獎。

從此以後,大姑娘出嫁就開始坐轎了。

中國曆代皇帝故事篇三:帽子上的貂蟬

過去有一種叫“侍中”的官兒,級別很高,相當於皇帝的顧問,其工作任務呢,就是幫皇帝出出點子,陪皇帝聊聊天,以及給皇帝做做心理輔導什麼的。一聽這工作任務,您就知道這做侍中的人肯定很聰明,很有學問。

不過也有那很笨的侍中。舉個例子,漢桓帝在位的時候,有個侍中叫皇權,漢桓帝問他:“皇侍中,這貂蟬是怎麼回事兒啊?”皇權撓撓頭,回答不出來。漢桓帝又問:“皇侍中,你説地震可怕不可怕?”皇權想了想説:“地震不可怕。”漢桓帝大怒,降了他的官,讓他做議郎去了。

在漢朝,侍中是大官,每月能領100石糧食;議郎呢,是小官,每月只領70石糧食。皇權回答問題回答得不好,薪水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

您會説:當時要是我來回答這倆問題該多好。地震可怕不可怕?當然可怕,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塌了多少房,這不現成的例子嘛。貂蟬是怎麼回事兒?貂蟬就是《三國演義》裏司徒王允家的歌妓啊,此歌妓長得好看,貌比天仙,連董卓父子都為她爭風吃醋,自相殘殺……

打住,打住,您回答得是比皇權好一些,但是也不全對。地震可怕,這個不消説了;貂蟬可未必就是《三國演義》裏那位歌妓。要知道,《三國演義》裏的貂蟬只是個虛構人物,歷史上沒有這個人,即使有,漢桓帝在位的時候她還沒有出生呢。事實上,漢桓帝問的貂蟬,不是一個人,是一套飾品:貂指貂尾,蟬指附蟬。

貂尾做飾品,由來已久。戰國時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曾讓麾下大將把貂尾縫在頭盔上。到了秦朝,秦始皇延續了這個傳統,不僅讓將軍在頭盔上縫貂尾,而且讓謀士在帽子上縫貂尾。除了縫貂尾,秦始皇還要求縫“附蟬”,就是用白玉或者金箔或者別的什麼材料做成蟬的樣子,縫在頭頂。這樣一來,秦朝的將軍和謀士頭上就各有一條貂尾和幾隻附蟬,合稱“貂蟬”。

到了漢朝,又延續了秦朝的傳統,侍中頭上得有貂蟬,中常侍頭上也得有貂蟬。侍中就是皇帝的高級顧問,這個前面已經説了;中常侍呢,就是皇帝的貼身太監。當時漢桓帝問皇權“貂蟬是怎麼回事兒”,很可能就是瞧見了皇權頭上的貂蟬,或者瞧見了某個貼身太監頭上的貂蟬,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天天戴着這麼一套玩意兒,於是隨口一問,結果皇權不明白貂蟬的來歷,慘遭貶官。

趙武靈王讓大將把貂尾縫在頭盔上,很可能只是模仿模仿少數民族,沒有別的深意。秦始皇弄出貂蟬這一套飾品,卻是大有文化內涵的。據三國時期袁紹的謀士應劭分析,貂聰明伶俐,敏捷精悍,蟬呢,站在高枝之上,喝露水度日,這兩樣東西分別寓意“辦事精幹”和“品行高潔”,所以秦始皇往大將和謀士頭上放這兩樣東西,是希望他們能像貂一樣聰明伶俐,能像蟬一樣品行高潔。不用説,漢代繼續使用貂蟬做頭飾,也是這個意思。

從漢代往後數,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兩宋,貂蟬一直都是部分高官頭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比如宋朝,宰相和親王出席大型活動,一般都要戴進賢冠,進賢冠上一般都會縫貂蟬。什麼是進賢冠?底下是一桶狀的帽子,帽子上罩一拱形的外殼。如果在這拱形外殼前額正中縫一隻很大的玉蟬或者玳瑁蟬,兩側各縫三隻很小的金蟬,腦後再橫插一隻長長的貂尾,好了,這就叫“貂蟬進賢冠”,簡稱“貂蟬冠”。以後誰要問您什麼是貂蟬冠,您如果説是貂蟬戴的冠,那就錯了,應該是縫有貂蟬的冠。

最後説説《三國演義》裏面那位歌妓為什麼會叫貂蟬。您知道,貂蟬的主人是王允,王允的官職是司徒,漢末司徒級別雖高,論實權卻遠遠比不上頭戴貂蟬的侍中和中常侍,這王允大概是希望哪天自己的官帽上也能多一套貂蟬出來,所以就給家裏某個歌妓取名叫貂蟬。他沒別的意思,只是圖個好彩頭。

Tags:歷代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