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夏朝歷史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5W

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便創造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歷史原本就是生動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夏朝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夏朝歷史故事

中國夏朝歷史故事篇一:少康中興的故事

少康中興的故事要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前期。這是一個關於夏朝第六代天子“少康”的故事。

從夏朝第二代天子太康起,天子無心朝政,朝綱廢弛,百姓民不聊生。有窮氏后羿乘機而起,篡奪了朝政,史稱“太康失國”。后羿在位八年,他的夏朝天子之位難以得到各諸侯的信服,飽受爭議。后羿將王位還給仲康,但以有窮國不納貢為交換條件。

然而,后羿被自己的妻子和好心收留的寒國君主伯明的堂侄韓浞一同設計謀劃,殺後烹之。從此,寒浞代夏,對夏國的勢力乘勝追擊。夏王仲康、相都死在韓浞的刺殺下。

而相的遺腹子少康成為了夏唯一的希望。少康在母親的國家有仍氏封地誕生,自小發憤圖強,長大後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為報國恨家仇,他開始謀劃復國。少康與逃亡的夏臣伯靡商討計策,聚集夏國族人,集聚軍事力量。少康派下臣女艾在澆處做間諜,將自己的兒子季杼派往誘殺豷,以弱勝強。寒浞的勢力節節敗退,自殺未遂,最終被伯靡凌遲處死。少康大獲全勝,夏朝光復。夏朝的天子之位再次回到了姒氏後人姒少康手中。

自小深知底層百姓疾苦的少康,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廣施德政,體恤民事,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曾經危在旦夕的夏朝得以復興,出現了“中興”之勢,一步步走向繁盛。這就是少康中興故事的來源。

中國夏朝歷史故事篇二: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誅,鯀一沒有瀆職,二沒有貪污治水資金,三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舜為什麼要殺他呢?治水沒有成功不是理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那樣低下,科學技術那樣低下,又沒有前人的治水經驗可以借鑑,只能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敗是正常的。要鼓勵探索,要允許失敗,以舜那樣的英明之主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其實,説穿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過是一個藉口,而殺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是政治鬥爭和權力角逐的必然結果。

據《史記》記載,禹的父親叫鯀,鯀是帝顓頊的兒子,顓頊是昌意的兒子,昌意是黃帝的兒子。可見鯀根正苗紅,又是帝王之後。當時的堯對鯀和舜都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而堯把治水的重任交給鯀,更表現出堯對鯀的看重。這樣,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於是,舜除了給鯀的治水製造障礙,還在堯面前説鯀的壞話。因為治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地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但是由於舜的讒言,堯和天下之人對鯀的治水能力還是產生了動搖。後來,舜一步一步騙取堯的信任,奪取了政權,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殺了自己的政治對手,結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説殺得對。

殺了鯀之後,舜當然還要斬草除根,要殺大禹。但是,苦於沒有正當的理由。那麼,還讓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還是不成,就有了正當的理由了。禹是一個聰明人,這一切他全看在眼裏,他深知自己處境的危險,所以,他必須保護好自己,必須治水成功,必須接受父親的教訓,必須贏得天下的信賴,使得舜不敢輕易下手才行。

大禹把殺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絲毫的流露。同時還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説自己對舜是如何地服從愛戴,舜是如何地英明偉大等等。為了討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黧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就是説,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實實,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贏得舜對他的信任,緩解舜對他的戒心,走路的時候緊緊跟隨在舜的後面,不越半步,大氣都不敢出,千方百計讓舜高興。其行為怎麼看都有點像當年的林副統帥。

同時,大禹還吸取了父親鯀的教訓,因為當年父親只知道低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不知道宣傳自己,以致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舜的手裏,舜説什麼,大家都相信,沒有很好地樹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大禹很注意宣傳自己,他不僅對舜宣傳自己怎樣兢兢業業忘我地工作,還經常地對當時負責宣傳工作的皋陶同志宣傳自己的事蹟,他説:“予娶塗山,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於五千裏,州十二師;處薄四海,鹹建五長,各道有功。”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説,我當時結婚娶了塗山氏,只在家裏住了三天,便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為舜的治水大業離開了家裏,後來孩子啟出生我都沒有時間看他一眼,一心一意在工地上忙碌,撇小家為大家,生怕辜負了舜和天下人民的期望。他的話,使得負責宣傳的皋陶感動得熱淚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則刑之。”就是説,皋陶非常敬重大禹的品德,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大禹學習,以大禹為榜樣,愛崗敬業,三過家門而不入。誰不學習,就收拾誰。大禹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子成了榜樣和英雄。於是,“禹德大明”,在全國很有影響力了,威信大增。

然而,這20xx年,真的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樣,孤身一人,一心治水?我還是不信。禹雖然20xx年沒有回家,雖然三過家門而不入,誰敢保證他沒有二奶,沒有小祕,沒有遊山玩水,沒有大吃大喝,沒有找小姐,沒有洗桑拿,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舜當時就不會對他提出警告:“毋若丹朱傲,維幔遊是好,毋水舟行,朋淫於家,用絕其也,予不能順是。”這段話是《史記》中司馬遷記下來的,那意思就是説,大禹啊,你不要像丹朱那樣傲慢無禮,不要只喜好怠惰遊樂,戲謔胡為,你不論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地作惡,在沒有水的地方,你還坐在船上,強迫民工為你推舟遊樂,你還和眾多的女子在屋裏放縱淫亂,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我決不會聽之任之。舜所説的,不會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吧。

只是大禹羽翼漸豐,得到四方諸侯的擁戴,舜也就無可奈何了。終於,大禹見時機成熟,便奪取了王位,放逐帝舜,最後舜慘死在南方蒼梧。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大家可以看中國最權威的辭書《辭海》,上面就是這樣寫的。

中國夏朝歷史故事篇三:夏朝與商朝的交戰

濟源有很多的湯帝廟,據不完全統計,就有大社、青多、原頭、逢石、南姚、王寨、神溝、王屋等村都有湯帝廟,要説湯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特別出名的人物,既沒有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又沒有救苦救難的行善功能,但是一個小小的縣市竟有如此多的擁蠆者,簡直不可思議。一定有它形成的特殊原因。

訪問當地的居民,也無人知曉這些湯帝廟最初建於何時,甚至連湯帝的生日,也眾説紛紜,連濟源境內也不統一。這些現象只能説明一種情況,湯帝非本地出生,濟源人對他並不十分了解,而他某一時期在濟源影響又很大,勢力涉足很廣。

既然我們在濟源本地找不到答案,只好把眼光放的遠一些,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錄上,在濟源附近包括河南山西地貌特徵文化古蹟上,查找關於湯帝及有關他在濟源附近的活動的記載。這也是考古發現常用的一種方法。

據歷史記載,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強盛起來,由夏的屬國演變為足以與之抗衡的對手。商湯即位並遷徙部族統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湯帝名曰商湯(?-約前1588年),子姓,名履,廟號太祖,為商太祖。商朝的創建者 ,是商朝開國皇帝。

夏朝末年,帝履癸橫徵暴斂,殘害忠良,朝朝遊宴,夜夜笙歌。在宮殿之上,模仿天的穹窿,建起來人造天空“寶蓋”,上嵌寶珠象徵日月星辰,由33個絕色美女主管,美其名曰“三十三天妃”;又在長夜宮裏鑄金柱,琢玉樑,建造地府,由72個妙齡美女主管,稱“七十二洞主”,酒池肉林也是他的首創,把反對他的人扔進滿是蛇蠍的池中活活折磨死。人們受不了他的殘暴統治,就作歌傳唱:“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表明夏的統治風雨飄搖,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史記·殷本紀》“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商湯率領軍隊又在鳴條決戰。(鳴條山一説今河南洛陽附近,一説今山西中條山,從歷史記錄和河南洛陽山西中條山濟源附近一帶大量的湯帝廟來看,戰爭發生在這一帶無疑) 在決戰中,商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並最後推翻了夏朝。這就從中國文化歷史記錄的角度,找到了商湯和夏桀在洛陽濟源山西一帶進行過戰爭的證明。

自從夏朝破壞禪讓制的官以民為本以來,官民之間成了領導與被領導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前朝與後朝也由禪讓的關係,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每次朝代更替,都會血流成河,無數生命財產被毀。夏朝是商朝的死對頭,不會給對方留下祭奠的印記。所以濟源雖然是夏朝古都,但在濟源的遺蹟很少。包括夏朝古都,也只有省文物保護單位在濟源火車站新樹立的“原城舊址”一個牌子。

仔細查找濟源古蹟,我們卻發現濟源西北三十里處,竟有一個夏神廟,訪問夏神廟居民得知,夏神廟村東有銀鴉寨,村西有南大寨,上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寨門,顯然是個兵家必爭之地。村中夏神廟幾經毀建,究竟初建於何時,無人知曉,只知村內原有一通古碑,上書“禹王下身處”,現已被鑿斷做水井蓋。

究竟湯帝是念大禹治水有功,還是因夏神廟地處濟源偏遠,而未毀滅夏朝遺蹟我們現在已無從知曉。只能斷定,濟源是夏朝和商朝皇帝都曾經涉足的地方。

濟源物產並不豐富,人口也不甚多,也並非商朝古城,湯帝在濟源有如此大規模影響如此深遠的活動,除了戰爭,不能解釋這種活動的意義。

我們知道夏桀是湯帝戰爭的對手,那麼湯帝與之戰爭的唯有是夏朝。由此我們可以推論,湯帝在濟源曾經和夏桀進行過較長時間的戰爭。雖然這一推論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但僅從濟源及濟源周圍有如此眾多的湯帝遺蹟來看,從中華民族的朝代歷史來看,湯帝和夏桀在濟源進行過長期的戰爭的猜想應該是事實。

Tags:夏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