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神話故事

智慧民間故事

欄目: 神話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7.33K

民間故事是人類古老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各個民族的歷史和現在都具有一定的影響,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智慧民間故事。

智慧民間故事

智慧民間故事1:放下便是

我那天聽朋友説起他近來的一件事:他的鄰居不久前搬到縣城去住了,舊房子一時還沒有找到買主,所以就空在那裏,沒人管理的院子裏一兩個月的時間就長滿了荒草。最近連着下了兩場暴雨,鄰居的院牆由於地基塌陷一下子倒在了朋友這邊的院子裏,把朋友心愛的一棵石榴樹砸得殘枝斷葉面目全非。

那石榴樹是朋友結婚時栽下的,去年試花,今年上面掛滿了青綠色的小石榴,看上去很喜人,所以當朋友面臨這突然而來的“橫禍”時,心裏非常的惱火,就打電話給他的鄰居,讓他回來解決問題。他的鄰居在電話裏滿口答應回來,可誰知朋友在家等了一個星期也沒見到鄰居的影子,對此他很生氣,決定親自到縣城去找他的鄰居。當他從汽車下來步行到同輝路時,正好經過水雲寺,朋友是個親佛之人,不免要進去燒一束香。

朋友燒完香坐在迴廊的石桌邊,暗暗思忖去找他的鄰居該怎麼説,其實他的心裏也很矛盾,因為平時鄰里關係處得還是很好的,但是鄰居這種漠視態度又實在讓他高興不起來。

這時候他看到另一個石桌邊坐着一位年齡很大的師父,就上前去施了禮,把事情的經過對師父講了,希望師父能給他點開示。

師父問:“你現在心裏如何感覺?”

朋友説:“被這苦惱折磨得不得安寧。”

師父就説:“你一直把那棵石榴樹背在身上,當然不會安寧了。”

朋友説:“求師父指點迷津。”

師父微微一笑,説:“這不難,你放下便是。”

朋友一怔,然後便悟出這句話的真義所在,感激地向師父施禮而去。他回到家以後,就自己動手把壓倒石榴樹的殘牆斷壁清理乾淨,然後把那些磚頭整齊地碼在鄰居的院子裏,又找來工具把石榴樹的殘枝敗葉修剪掉,留下幾枝較整齊的主枝。要知道石榴樹的再生能力很強,要不了多久就會重新抽出新綠的。

又過了兩天,朋友的鄰居才急匆匆地從縣城趕回來,一見面就不住地給朋友道歉,説是他的單位突然有了點事情,所以脱不開身。朋友並沒有就此而責備他的鄰居,當他的鄰居掏出錢來要賠償他的損失時,朋友拒絕了,説沒有關係,石榴明年還會再結的。然後他又熱心地幫助鄰居一起修復了院牆。他的鄰居臨走前,緊緊地握住朋友的手,神態裏充滿了感激之情。

老師父的一句“放下便是”化解了一場鄰里間可能發生的衝突,也讓我深有感觸。當人在煩惱中時心裏總是很計較,很怨恨,也很痛苦,必然會因此而失去正確的行為方向,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放下”煩惱,唯有你心裏不計較了、不怨恨了,才不會痛苦,也才能走出煩惱的困境,尋找到光明的途徑。

倘若我們每個人在面臨着人生的種種不如意和利益紛爭的時候,都能夠常常想到這句“放下便是”,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定可以減少一些敵人而增加一些朋友,一定可以在行程中擁有更多快樂和從容的時刻。

智慧民間故事2:與佛相應的心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訪佛光禪師道:“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號時,好像不太一樣。”

佛光禪師問道:“有什麼不一樣呢?”

朱慈目道:“我過去在持佛號時,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覺得佛聲綿綿不斷,就是不想持,但那聲音仍像泉源,會自動流露出來。”

佛光禪師道:“這很好呀!表示你念佛已唸到淨念相繼,與佛相應,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朱慈目道:“謝謝禪師的讚歎,但我現在不行了,我現在很苦惱,因為我的真心不見了。”

佛光禪師道:“真心怎麼會不見呢?”

朱慈目道:“因為我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心中佛聲綿綿不斷的淨念相繼沒有了,要找也找不回來了。禪師!我為此好苦惱,請您告訴我,我到哪裏裏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禪師指示道:“尋找你的真心,你應該知道,真心並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道:“我為什麼不知道呢?”

佛光禪師道:“因為你一念不覺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離開你了。”

信徒朱慈目聽後,似有所悟。

真心沒有了,這就好像説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門。人為什麼會迷惑?總是因為虛妄蓋覆了真心,永嘉大師説:“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即此義。

智慧民間故事3:生活不會永遠虧待好人

人們在面對壞人得勢卻一直得不到懲罰的時候,會無可奈何地發出發出“好人不長命,禍害一千年”的慨歎。其實,不妨想想那句“不是不報,時候不到”的老話,世間凡事皆有因果,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都可以修行。

下面這個故事中,一位父親,就用一碗普普通通的荷包蛋麪條,讓孩子明白了很多。你,不妨也看看。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麪條。

一碗蛋卧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端上桌。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着碗説。

父親説:“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説:“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麪註冊了商標。

“不後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後一遍。

“不後悔!”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後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着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父親碗裏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着碗裏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兒子一臉無奈...

在一個週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麪條。情景再現,一碗蛋卧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説着,拿過了沒蛋的那碗。

“不後悔?”父親問。

“不後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着蛋説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第三次,已過數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

兒子平靜的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麪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現自己碗裏也藏着蛋。

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説:“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Tags: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