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神話故事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_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

欄目: 神話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也許是因為石頭到處可見,所以有很多神話和民間傳説乾脆拿它來做主角!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_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精衞填海

傳説,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女娃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美麗非凡,炎帝十分喜歡她。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趴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女娃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壞了,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説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女娃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女娃面前説:“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女娃説:“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乾。”

龍王的兒子説:“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閒事。”説着動手就打。女娃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女娃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女娃説:那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強地説:“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女娃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女娃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永遠不回來了。

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隻小鳥,名叫“精衞”。精衞長着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

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鳥兒,算了吧,就算你幹上百萬年,也別想將我填平!”

但是翱翔在高空的精衞堅決地回答説:“就算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將你填平!”

“你為什麼恨我這樣深呢?”

“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

“傻鳥兒,那麼你就幹吧——幹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衞在高空悲嘯着:“我要乾的!我要乾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

她飛翔着,嘯叫着,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直到今天她還在做着這種工作。

“精衞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捨精神的神話故事。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姚縣令審石頭

“清末年間,滕縣有個名叫姚詩志的縣令。他清正廉明,愛民如子。這位縣令很有學問,寫得一手好字。據説他是坐着二把手①來滕縣上任的。車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書籍和字帖什麼的。

滕縣南門裏有家賣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頭,兩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擺攤兒賣粥。不巧,被一塊大石頭絆倒,摔爛了粥缸子和賣粥用的碗。小本營生,這一下,去了半個家當,兩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這天早晨,縣令姚詩志,出了公館,準備到南門外城河涯逛遊逛遊,正好碰上賣粥的兩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潑得滿地的粥和碎缸,又問了問賣粥的家境,就對賣粥的兩口子説:“這樣辦吧,你倆把這塊石頭抬到衙門裏去,老爺我要審問這塊石頭,叫他賠你的粥缸子。”

賣粥的心裏話:俺這就夠倒黴的啦,您這位大老爺還開個什麼玩笑?!可不抬不行啊,縣太爺的命令,誰敢不聽!沒法,兩口子就順起扁擔,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塊石頭,朝縣衙門走去。

人們見賣粥的兩口子抬着塊石頭,跟在縣太爺後面,朝衙門裏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説:“八成大老爺要審石頭,這一嘰咕,一街兩巷的人都跟着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擠滿了大堂前的院子。

縣太爺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門口,只許進,不許出。然後,他就站在大堂前開了腔:“鄉親們,今天本縣令遇上這塊石頭絆了人,砸破了缸。害得賣粥的兩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審審這塊頑石,估計它不會開口。可它畢竟引來了眾鄉親,這算它將功補過吧。沒説的,請大夥湊個份子,最少一文錢,多者不限,算是大夥賙濟賣粥的夫婦吧。”

聽了縣太爺這番活,看熱鬧的人,紛紛掏錢捐獻,功夫不大,就湊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銅錢。縣大爺讓看熱鬧的人走了以後,自己又拿來五兩散碎銀子,連同二十多吊銅錢,一起交給了賣粥的。説:“這足夠你的粥和粥缸子錢啦,回家去吧。”賣粥的千恩萬謝回了家。

從那,姚縣令為小民分憂的事,一直傳到今天。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扔石頭的故事

從前有個富人,他有一幢大房子,房子周圍是一座美麗的花園。為了美化他的住宅,僕人們從花園裏掘出不少石頭,富翁就叫他們把石頭扔到牆外的路上去。每天都是這樣。僕人們掘出來的石頭,統統扔到牆外人們經過的路上了。

一天,富翁站在大門口,僕人們又和往常一樣扔石頭。附近村裏的一個老人從這兒走過,他停下來對富翁提出抗議。

“你為什麼把石頭從不是你的地方扔到你的地方去?”他問。

“你説些什麼呀?”富翁説,“你不知道這幢大房子和周圍的園子都是我的嗎?我的土地一直伸展到這垛牆為止。牆外的路跟我毫不相干。”

鄰村的老頭搖搖頭。

“上帝對你太好了,以致你看不到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老人説完就走了,讓富翁去思索他的話的意思。但富翁並沒有思索多久,他馬上又在他的僕人們中間走動着,鼓勵他們從花園裏清除更多的石頭,扔到牆外去。

一年年過去了。花園裏的石頭已清除得一乾二淨。不知怎的,富翁的運氣開始變了,他漸漸失去了他的財富。過了一個時期,他不得不把他珍貴的花園賣掉一部分。這樣,一次一次地出賣,最後,他把房子也賣了。他變得衣衫襤褸,窮困不堪,和那些最不幸、最悲慘的乞丐們並沒什麼兩樣。

現在他已經老了,有一天,他從那幢曾經是他的大房子前面走過時,路上的石頭絆倒了他,並扎傷了他的光腳。

他站住了,站在那道他記得很清楚的圍牆外面。他在路旁坐下來,歇歇他那又疼又酸的腳,這時,他記起了那個鄰村老人很久以前説過的話:“你為什麼把石頭從不是你的地方扔到你的地方去?”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羅成巧布石頭陣

1在明光市東大陸門澗溪鎮南有一座蜿蜒七八里的大山,叫清明山,山不高,海拔只有170米,山雖不險但三面上基本上是1比1的陡坡。此山十分有名氣,早在隋朝末期,隋兵上下大都傳説此山是仙山,有山神把守,萬兵近不得山腳,可在老百姓中卻廣為流傳着當年瓦崗寨英雄、隋唐美男子羅成在這裏布過石頭陣,擊退數千隋兵圍攻的故事。

相傳,瓦崗寨起義軍首領程咬金,派羅成率領一隊人馬前往柳州城(今女山湖鎮)西南的蘇巷陳堆寨去聯絡義弟殷雷、殷電二位英雄,順路打探一下盱眙隋兵虛實。

羅成帶領五十快騎日夜兼程,不幾日來到陳堆寨。此時陳堆寨兵強馬壯。羅成遞上程咬金的書信,殷氏二兄弟看後熱情將五十將士迎進寨內,殺雞宰羊盛情款待。當羅成詳細介紹了程咬金及瓦崗寨眾英雄相聚起義事後,殷氏二兄弟一陣摩豢擦掌,主動提出要帶領人馬投靠。羅成傳達了程咬金的意見,要其先修書稟明歷陽(今安徽和縣)杜伏威杜總管。殷雷道:"沒事,杜總管平日敬仰程大哥,我們帶兵投靠瓦崗寨,杜總管知道後説不定他也會把兵馬帶過去呢。"殷電是讀過幾本書的人,做事較沉穩,接過殷雷的話茬説:"羅成兄弟剛來也不急着去,我們可修收一封派快馬送往歷陽,稟明杜總管,今且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羅成忙説:"程咬金也派人前往歷陽聯絡杜總管,只是比我遲去兩日,就是留時間讓二位稟明杜總管。這兩日我正好要前往盱眙打探那裏的情況。"

第二天羅成扮作書生,只帶一人扮着書童,主僕二人前往盱眙。在盱眙城裏住了兩日,就知城內隋兵守將叫陳位,手下有朱大、馬二、牛三、楊四四員猛將,四猛將各有三千精兵,小小一個盱眙城固若金湯。羅成想試一下盱眙隋兵的戰鬥力是否有傳的那麼神。返回時一路琢磨着如何戲弄陳位一下,一是要試探一下隋兵的戰鬥力,二是想趁機在殷氏二兄弟面前顯露一下本事。當走近澗溪鎮時,一座大山闖進眼簾,羅成想能不能利用一下這山打個伏擊。於是帶書童上山查看,這一查看心中猛生一計。山上遍地都是"狗頭石"。羅成心想殷氏二兄弟只有3000兵馬,而且大都是陳堆附近的農民,怎能敵過訓練有素的一萬多隋兵呢?要是將這石頭利用起來,以石代兵,那就不一樣了。

羅成離開陳堆寨去盱眙的當天,派往歷陽的快馬便趕了回來。帶回了杜總管的五個字:"百川匯大海",殷雷看不明白,殷電心裏清楚,他説:"只等羅成兄弟回來,便可擇日帶兵馬出發投奔瓦崗寨。"第二天中午還不見羅成回來,殷氏二兄弟有點急了,他們怕羅成出事。下午殷氏二兄弟開始討論是否派人前往盱眙接應查找,衞兵飛馬來報羅成回來了。

羅成進了寨,把盱眙城的情況向殷氏二兄弟一一説明,殷雷搶關説:"先讓他們神氣幾日,有朝一日我剁了那朱馬牛楊的頭來。"羅成説:"二位英雄,我不能白來,我想打他們一下再走。"殷雷忙接上話茬説:"好!好!把我們的三千兵馬全帶上,幹他一下。"羅成擺擺手道:"不用那麼多,我只需一千人馬。"殷雷把眼睛瞪得老大:"拿一千人馬去幹人家那一萬多人?"羅成點點頭。殷雷急忙問:"羅成兄弟,不是開玩笑吧?那些傢伙可不是泥捏的。"羅成笑笑説:"這我知道。"殷雷還要説什麼,殷電擺手示意,打斷哥哥的話道:"羅成兄弟已胸有成竹,不妨説説讓愚兄見識見識。"羅成把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細説了一遍,殷電頻頻點頭,可殷雷還是不放心地説:"羅成兄弟,萬一有個閃失,我兄弟如何向程大哥交待呢?"羅成説:"萬無一失,隋兵中朱、馬、牛、楊四大將從來未打過敗仗,平日裏專橫跋扈,目空一切,我帶幾百人馬裝着路過,四大將知道後定帶人出城砍殺,我調頭逃跑,派一副將在後喊我姓名,他們一定窮追不捨。這時我逃上山,他們會圍山攻打,那時伏兵如此這般,定能取勝。"

羅成帶領一千人馬,直奔清明山。羅成指揮士兵搬狗

頭石碼堆,十步一堆,一堆不得少於500塊,二十步一排,從半山腰開始碼堆,連碼三排。每六堆中間留一人,每人用丹紅或鍋臍灰把臉抹花。每十人為一組,統一指揮,一齊呼應。因清明山到處都是"狗頭石",只半天清明山入口處的半個山全都布齊了石堆。

羅成帶領500騎兵向盱眙城進發,隋兵哨兵早快馬報告了消息,陳位和四大將不知來頭,緊閉城門,登上城門樓觀看動靜。陳位見一隊人馬挑着瓦崗大旗,見城不進向揚州方向進發,再看後面沒有繼兵。陳位想,這不過是小股過路起義軍,於是下令,打開城門派朱馬牛楊四大將各帶一千人馬圍剿。羅成一看城門大開,塵土飛揚,殺聲震天,心中暗喜,帶領500人馬調頭往回跑,跑在最後的一員副將見隋兵已近,高聲大喊:"羅成兄弟,快來救我,羅成兄弟,等等我!"追在前面的是楊四,楊四一聽説前面是羅成,回頭大喊:"大哥、二哥、三哥,前面是羅成。"隋兵諸將聽説是羅成都想立功,喊殺聲更響了,馬跑得也更快了。

羅成來安縣工商局水口工商所人馬在前面拼命逃,隋兵大隊人馬在後面死命的追,義軍中也有馬跑得慢的,被隋兵追上揮刀砍殺。隋兵四大將一心要活捉羅成,對其他義軍追上後格殺勿論,因坡較陡,馬不能上,義兵棄馬逃上清明山,隋兵追至山下,眼看就要活捉羅成,但馬不能上山,只得傳令下馬聚齊四千追兵,一路喊殺震耳,向清明山攻去。當隋兵離碼放的石頭陳還有二三十步遠時,忽然從石堆後竄出一個兩丈多高半邊臉黑半邊臉紅的巨人,高聲喊道:"哪裏來的賊人攪了山神的好夢,找死!"隋兵追至半山腰,被這忽然出現的巨人嚇得愣了神,還沒反應過來,只見世人一揮手,無數石頭飛將過來,就聽"媽呀!媽呀!"一陣陣慘叫,許多隋兵頭破血流,有的腦漿都被砸了出來。隋兵中有人在喊:"快逃命呀!山神動怒了!"直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連滾帶爬沒命地往山下逃,無數狗頭石如暴雨一般傾瀉,鉻頭石大都是圓形,順坡向下滾得飛快,跑在後面的隋兵被砸死了許多,那慘叫聲和呼救聲比先前喊殺聲更響。加上塗了花臉的義兵"咿呀歐唷"的怪叫聲,沒被砸傷的隋兵三魂嚇掉了兩魂半,下了山上馬逃命去了。這兵敗如山倒,朱、馬、牛、楊四大將沒來得及弄清怎麼回事就調轉馬頭跑回了盱眙。

石頭陣顯了神威,砸死砸傷隋兵近千名,羅成大獲全勝,陳堆寨將士個個敬佩羅成足智多謀。陳位和他手下四大將日後知道中了羅成的圈套,一個個氣得咬牙切齒。

清明山的石頭陣,只用了第一排石堆,就大獲全勝了,那第二排、第三排的石堆經過一千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直到現在還有一堆堆的碼放在清明山腰。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點金的石頭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年青人,聽説在很遠很遠的山上有許多許多金子,他決心把那些金子找來,分給窮人。

村裏人都説,以前有那麼多人去找過,都空着手回來了,難道他能找到?

青年人不管別人怎麼説,毅然踏上了尋找金子的道路。

開始,他順着山間的羊腸小道走,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只見眼前羣山高聳,到處是奇形怪狀的石頭,沒有一條可以走的路,也看不到金子在哪裏。

青年人仍然堅定不移地向上爬。他不知走了多長時間,走了多少路程,只知道從花兒含苞欲放,走到了滿山樹葉金黃,從雪花飄飄走到小草冒出了新芽。

這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的山頂,忽然看見一位白鬍子老人迎面走來,微笑着站在他的面前。

小夥子驚奇地想:“在這崇山峻嶺之上,莫非我遇到了神仙?”

白鬍子老人果然是個神仙,他就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小夥子,你一個人到這深山裏來幹什麼?”

“找金子。”

“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裏的人。”白鬍子老人讚許地説,“中國有句古語,‘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不怕艱難,百折不撓的人,才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小夥子,你看!”白鬍子老人隨手拿起一塊石頭,用手指頭一點,石頭立刻變成了金子。

白鬍子老人把金子送到青年面前,青年人又驚又喜,但他想了想卻説:“我不要。”

老人又拿起塊大石頭,點成黃金,送給小夥子。小夥子仍然搖搖頭。

老人一連點了好幾次,整個山頭都被金光照亮了。小夥子還是微笑着搖搖頭。

白鬍子老人很奇怪,他歷盡艱辛來找金子,給他金子為什麼倒不要了呢?

老人問:“你究竟想要什麼?”

小夥子明確地回答:“我要學會用指點金的方法,造福大眾。”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都是石頭惹的禍

神話傳説,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善良的女媧去補天,用了999塊石頭,剩下了一塊,女媧遺棄到人間。一塊神意的石頭,彷彿降落在愚公家門前。讓愚公帶領兒孫去挖那塊石頭,世世代代勞筋骨,苦心志,結果石頭還在。然而,斗轉星移,挖那塊石頭的老愚公精神卻感動了一代歷史偉人,他寫下了《愚公移山》,號召人民挖山不止,艱苦創業。這是一塊雷人的神話石頭。

我們這裏的石頭太多了,七溝八嶺都是石頭。地理概念稱謂是愚公的故鄉——太行山。太行山的石頭,是最殘酷,最不幸的石頭。傳説,當年二郎擔着兩座山趕太陽,一座王屋山,一座太行山。太行山太沉重了,二郎撂挑子,不偏不倚把太行山撂在我們家門口。未曾料到,高大的石頭把涓涓流淌的漳河水逼得滾滾東逝不回首,我們這裏成了有石無水的乾旱區。

都是石頭惹的禍。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想把石頭搬掉,讓漳河水重返故鄉為人類造福,但終究是夢。夢呀夢,水永遠存活在我們乾渴的夢中。然而,也有圓夢者。明朝林慮縣令謝公,他是個食人間煙火的人,並不及神話裏的二郎。但,他是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於是他帶領山裏農民修了十幾里長的石頭渠,解決了幾個村子人畜用水。這件事在歷史上,成為山區引水的先河。為民辦件好事,人們就世世代代把他敬奉為神,他的事蹟世代相傳就成了神話。如今,謝公渠遺蹟猶存,那裏每塊石頭都有傳説,每塊石頭都記載着一個縣令的神話故事。今天,謝公寺廟前人潮湧動,香火氤氲。

簡簡單單的一條石頭渠,怎能澆灌太行山區千萬頃的土地呢?貧窮、落後、痛苦、逃荒……旱魔仍然困擾着這裏求生追夢的人們。但是,謝公渠的經典神話,以它特有的意境攜同中華文化傳統基因,滲透到每個山區人的血液裏,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

引漳河水入林縣

常言説,夜長夢多。但,夜罄黎明近。那是20世紀60年代,太行山的百姓們要動真格的,引漳河水入林縣,即在太行山腰修一條水渠,命名“紅旗渠”。動工前夕,在縣城簡易劇院召開了一個誓師動員大會,會上準備去修渠的民工衝上台,用激動亢奮的語氣演講,一副告別家鄉親人的模樣。那一個個要與石頭拼搏的民工的眼神裏面,藴含着千言萬語,那含笑的、堅毅的目光放射出熱烈的、灼人的光芒。

為什麼神話裏二郎要撂了石頭?我想,這山的石頭太沉重了,二郎肩頭一根扁擔怎麼能挑得動?火頁巖的石頭硬度極高,鋼釺、鎬頭一撞擊,就噴岀火星,彷彿是八仙爐裏烈火高温鍊金時的光芒,但也給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論石頭的大小,有“十里崎嶇半里平,一峯才送一峯迎”,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 千山鳥飛絕,萬徑石上流”的感覺。古人的詩句來描繪今天太行山石頭的崢嶸容貌,並不顯得多辭贅語,而是高山安可仰的敬畏與震撼。

太行山上的石頭,得耐着性子一點點地去摳。億萬年聚凝起來的,豈能動輒讓人挖掉?當年,正遭遇三年自然災害,人們飢腸轆轆,用籮筐,鍬,鐝,麻繩,馬燈,小推車,自制炸藥等原始農耕器械開工了。實踐證明,懷揣信仰與夢想的修渠人,一旦有了熱情,沖天幹勁就如同火山噴發一般,驚天動地。用五金學的觀點來解釋人們當年的激情,眼前那塊石頭是鐵,人的激情是火,火克金,石頭怎能不熔化呢?人摳一點它只會少一點,太行山就會低一點,這種思維辯證是合乎哲理的。

修渠人熱情極高

當年,修渠人熱情極高。這讓我想起耳熟能詳的神話——嫦娥奔月。其實嫦娥奔的是一塊寂寞的遙遠的石頭——月亮。紅旗渠也是一塊石頭,當年也有女青年為修渠引水,寧願捨棄了伴侶,捨棄了温暖,奔向了這塊石頭。這裏的石頭勝似月亮石頭,因為這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嫦娥私奔月亮,貪圖享受天堂生活;而我們的女青年投奔水利建設大軍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為子孫後代造福,她們非常樂觀,值得人們敬佩。

每逢夏天,我喜歡在夜晚仰望星空,看看織女星、牛郎星,總期盼着七月七日早一天到來,讓織女與牛郎在銀河鵲橋上多温存一會兒,多訴説一下衷腸。然而,當年在紅旗渠工地上,也有織女與牛郎,他們沒有捨近求遠,雙雙去修石渠。他們參加了鐵姑娘組或雷鋒班,見面的機會要比神話故事裏織女牛郎多得多,他們每天都會在漳河簡易的木橋上見面,會在歇息時到漳河沙灘上,卿卿我我、相濡以沫。這一經典的畫面留在了我的腦海裏。

我讀《西遊記》,從不為書裏描寫的白骨洞、水簾洞、蓮花洞、無底洞、芭蕉洞、火雲洞等洞穴而驚歎。因為這些山洞皆是天然的溶洞,只是因孫悟空在山洞裏擒妖捉怪,被吳承恩寫進了名著。在紅旗渠乾渠上,有個聞名的人工開鑿的洞——青年洞。那是200多位青年在飢餓年代提着馬燈,一錘一釺鑿了1年半才把石頭鑿透。石洞623米,高5米,寬6.2米,挖石19800立方米,中國大文豪郭沫若命名這石洞為“青年洞”, 是中國青年實幹的象徵。

千錘萬鑿紅旗渠

我曾在渠線石匠組鍛石頭。經我的手觸摸過的石頭,會變成整齊有條紋的成品石,然後鑲嵌在渠線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紅旗渠像一件雕刻的工藝品,漸漸呈現出廬山真面目。每延伸一段石渠,我們總要在石頭渠岸上豎立一塊小石碑,上面刻上馬家山村的名字。當我撫摸着這塊石碑,總會詩意地想象,我手中的錘和鑿是語言,千錘萬鑿之聲是文字,我們劈山斬嶺的每一個動作,都彷彿是在書寫一篇文章,一頁又一頁,水滴石穿的石頁最終壘成了一部厚書。

我遊歷過萬里長城。當我爬上長城的最高處“天下第一石”時,心情難以抑止的感歎:長城確實存在,那是秦始皇傾全國之力,在北方邊境修的一條御外侵略的城牆,成就了千古驕傲。然而,他耗盡了國家人力與物力,激起百姓怨恨。我又聯想到故鄉的紅旗渠,它是十萬太行兒女用自己的心血和力量鑄造的一條石頭渠,石渠全長300裏,動用土石2225萬方。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如若把這些石頭圍在地球上,那將是地球的項鍊,我們從宇宙的角度看,地球就像多了一道絢麗多彩的光環。

也許是因為石頭到處可見,所以有很多神話和民間傳説乾脆拿它來做主角!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石頭的神話故事:精衞填海

傳説,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女娃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美麗非凡,炎帝十分喜歡她。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趴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女娃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壞了,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説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女娃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女娃面前説:“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女娃説:“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乾。”

龍王的兒子説:“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閒事。”説着動手就打。女娃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女娃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女娃説:那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強地説:“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女娃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女娃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永遠不回來了。

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隻小鳥,名叫“精衞”。精衞長着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

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鳥兒,算了吧,就算你幹上百萬年,也別想將我填平!”

但是翱翔在高空的精衞堅決地回答説:“就算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將你填平!”

“你為什麼恨我這樣深呢?”

“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

“傻鳥兒,那麼你就幹吧——幹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衞在高空悲嘯着:“我要乾的!我要乾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

她飛翔着,嘯叫着,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直到今天她還在做着這種工作。

“精衞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捨精神的神話故事。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姚縣令審石頭

“清末年間,滕縣有個名叫姚詩志的縣令。他清正廉明,愛民如子。這位縣令很有學問,寫得一手好字。據説他是坐着二把手①來滕縣上任的。車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書籍和字帖什麼的。

滕縣南門裏有家賣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頭,兩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擺攤兒賣粥。不巧,被一塊大石頭絆倒,摔爛了粥缸子和賣粥用的碗。小本營生,這一下,去了半個家當,兩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這天早晨,縣令姚詩志,出了公館,準備到南門外城河涯逛遊逛遊,正好碰上賣粥的兩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潑得滿地的粥和碎缸,又問了問賣粥的家境,就對賣粥的兩口子説:“這樣辦吧,你倆把這塊石頭抬到衙門裏去,老爺我要審問這塊石頭,叫他賠你的粥缸子。”

賣粥的心裏話:俺這就夠倒黴的啦,您這位大老爺還開個什麼玩笑?!可不抬不行啊,縣太爺的命令,誰敢不聽!沒法,兩口子就順起扁擔,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塊石頭,朝縣衙門走去。

人們見賣粥的兩口子抬着塊石頭,跟在縣太爺後面,朝衙門裏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説:“八成大老爺要審石頭,這一嘰咕,一街兩巷的人都跟着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擠滿了大堂前的院子。

縣太爺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門口,只許進,不許出。然後,他就站在大堂前開了腔:“鄉親們,今天本縣令遇上這塊石頭絆了人,砸破了缸。害得賣粥的兩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審審這塊頑石,估計它不會開口。可它畢竟引來了眾鄉親,這算它將功補過吧。沒説的,請大夥湊個份子,最少一文錢,多者不限,算是大夥賙濟賣粥的夫婦吧。”

聽了縣太爺這番活,看熱鬧的人,紛紛掏錢捐獻,功夫不大,就湊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銅錢。縣大爺讓看熱鬧的人走了以後,自己又拿來五兩散碎銀子,連同二十多吊銅錢,一起交給了賣粥的。説:“這足夠你的粥和粥缸子錢啦,回家去吧。”賣粥的千恩萬謝回了家。

從那,姚縣令為小民分憂的事,一直傳到今天。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扔石頭的故事

從前有個富人,他有一幢大房子,房子周圍是一座美麗的花園。為了美化他的住宅,僕人們從花園裏掘出不少石頭,富翁就叫他們把石頭扔到牆外的路上去。每天都是這樣。僕人們掘出來的石頭,統統扔到牆外人們經過的路上了。

一天,富翁站在大門口,僕人們又和往常一樣扔石頭。附近村裏的一個老人從這兒走過,他停下來對富翁提出抗議。

“你為什麼把石頭從不是你的地方扔到你的地方去?”他問。

“你説些什麼呀?”富翁説,“你不知道這幢大房子和周圍的園子都是我的嗎?我的土地一直伸展到這垛牆為止。牆外的路跟我毫不相干。”

鄰村的老頭搖搖頭。

“上帝對你太好了,以致你看不到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老人説完就走了,讓富翁去思索他的話的意思。但富翁並沒有思索多久,他馬上又在他的僕人們中間走動着,鼓勵他們從花園裏清除更多的石頭,扔到牆外去。

一年年過去了。花園裏的石頭已清除得一乾二淨。不知怎的,富翁的運氣開始變了,他漸漸失去了他的財富。過了一個時期,他不得不把他珍貴的花園賣掉一部分。這樣,一次一次地出賣,最後,他把房子也賣了。他變得衣衫襤褸,窮困不堪,和那些最不幸、最悲慘的乞丐們並沒什麼兩樣。

現在他已經老了,有一天,他從那幢曾經是他的大房子前面走過時,路上的石頭絆倒了他,並扎傷了他的光腳。

他站住了,站在那道他記得很清楚的圍牆外面。他在路旁坐下來,歇歇他那又疼又酸的腳,這時,他記起了那個鄰村老人很久以前説過的話:“你為什麼把石頭從不是你的地方扔到你的地方去?”

關於石頭的民間故事:羅成巧布石頭陣

1在明光市東大陸門澗溪鎮南有一座蜿蜒七八里的大山,叫清明山,山不高,海拔只有170米,山雖不險但三面上基本上是1比1的陡坡。此山十分有名氣,早在隋朝末期,隋兵上下大都傳説此山是仙山,有山神把守,萬兵近不得山腳,可在老百姓中卻廣為流傳着當年瓦崗寨英雄、隋唐美男子羅成在這裏布過石頭陣,擊退數千隋兵圍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