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三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三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理解並掌握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尺子、長方形紙片、照片、長方形框。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條玩具褲子3元,買兩件衣服兩條褲子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思考,得出三種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強調第三種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兩套,所以要乘2。

二、談話導入。

1、我拍了許多照片,其中有一張老師特別喜歡,想給它加個框保存起來。可是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不知道該鋸多長的木條才能剛好做個框,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引導學生説出要求木條的長度,其實就是求長方形照片的周長。

3、師:在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比如給禮盒加一圈花邊,要算花邊的長度,用綵帶佈置教室,要算綵帶的長度,這些都要用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長方形的周長的知識來解決。

4、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三、探究新知。

(一)、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

1、向學生介紹在長方形中較長的邊叫長,較短的邊叫寬。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

通過改變長方形的擺放位置,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它所處的位置無關,與長短有關。

2、讓學生輪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另一個同學判斷對錯。

(二)、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1、讓學生量出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它的周長。

2、集體彙報交流,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①6+4+6+4=20(釐米)

②6×2+4×2=20(釐米)

③(6+4)×2=20(釐米)

第三種方法中6+4表示什麼?為什麼要乘2?

通過與課前準備中的題目的.類比,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相當與衣服,寬相當與褲子,一條長加一條寬就相當與一套衣服,我們可以説是一套長和寬,有這樣的兩套,所以最後要乘2。

3、對比這三種方法,從中擇出最優的方法,並歸納出: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課本P44第1題的第一個圖形。

3、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有一面靠牆,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過看圖理解題意,讓學生自己得出靠牆的那邊不需要圍籬笆,所以只要算兩條寬和一條長,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計算這個圖形的周長。

同桌交流,通過移補,讓學生明確可以把這個圖形看做長方形來計算。

五、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後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要靈活運用,這樣既能節省材料又避免不夠時反工。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六、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西遊記》的故事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同時播放背景音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沒想到,他倆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豬八戒實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這個西瓜,可是倆個人該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導學生經歷分數“從整體知識到分數

知識”的數學化過程。

(1) 學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讓學生説一説該如何分西瓜,怎樣知道是“一半”, 然後通過折圓形紙片的一半,強調平均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為下一步理解分數的的意義打下基礎。

(2)發揮想象,創造符號,表達“一半”

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過畫圖、寫字或者寫數字等方式創造出表示一半的符號。

學生自由活動,小組交流,展示,讓學生説出理由。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着重針對畫圖的學生作品講解。

在小結中總結三個共同特點,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兩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師邊説邊板書—,2,1),引出在數學上,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數學上把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齊讀分數。

(3)進一步理解1的意義: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

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銜接,深入認識分數

(1)就在豬八戒和沙僧準備分西瓜的時候,孫悟空從天而降,批評了他們,八戒只好求饒,説西瓜四個人一塊吃,你能幫他們再分一分嗎?通過故事的發展,自然引出對1/4的認識。

(2)動手操作,創造1/4.

通過折長方形紙片的1/4,加深對此分數的理解。

(3)利用圖形,探索其他分數

①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②繼續創造幾分之幾

我們知道豬八戒是最饞嘴的,我們幫他們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豬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兩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學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點理解:裏面有幾個?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 基礎練習:讓學生辨別圖中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嗎?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2、 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學以致用。

3、 拓展練習:一條長1米的繩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讀作:二分之一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教科書(實驗本)《數學》第五冊第146—147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教學目的: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過程:

師:我們已經學過面積和麪積單位。現在複習,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師:什麼是1平方釐米?

生: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師: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

師:[掛出小黑板,上面畫有一個長方形。教師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出來的。

師:假如有一個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場,要想知道它的面積,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量麻煩嗎?

生:麻煩。

師:假如有一個長方形的養魚池,要想知道它的佔地面積,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量嗎?[邊説邊用抽拉幻燈片演示水面波動的養魚池]

生:不能。

師:這説明用面積單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僅麻煩,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一種計算面積的好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好方法,愛學嗎?

生:愛學!

[出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首先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長方形紙板,這是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紙板。請你們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學生操作完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清楚,我把這個長方形放大了[貼在黑板上]。

師:這個長方形長5釐米,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學生説,教師擺]

師:寬3釐米,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3排。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見圖14)

師:很好!想一想,一排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了這樣的'3排,一共有多少平方釐米呢?

生:一共有15平方釐米。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5×3=15(平方釐米)

師:對,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

[教師又出示一個長方形](見圖15)

師:[看圖]誰知道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師:你沒有擺,怎麼知道能擺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

師:對!

師: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兩排。

師:你沒有擺,怎麼知道能擺兩排呢?

生:因為寬是2釐米。

師: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怎樣列式?

生:面積是12平方釐米。6×2=12(平方釐米)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題目是《統計》,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説:

一、説教材。

先來説説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課程第(三)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教材為了便於學生掌握,為學生的學習新知作了精心的設計。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統計喜歡的動物卡片、統計學生喜歡看的比賽,喜歡的玩具等等。本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作好鋪墊。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進一步吐豔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我認為是(選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內容,並且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程標準的理念出發,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2、在學生填寫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具和學具上需要準備的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練習紙等)。

二、説説教法學法。

“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是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着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學法上是這樣設想的.:

首先説説教法的設想:本課時的學習是在學生一年級原有的基礎之上來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將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數學建模和學習經驗,選擇和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學習過程中儘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從而感受統計的意義,形成統計的觀念。

再來説説學法的設想:《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分析、研究,留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實踐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驗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全情參與中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發展能力。

三、説説教學程序的設計

《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課堂生活化,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努力做到“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良好的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特地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節:

1、情景激趣,揭示課題。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班級“迎新大聯歡”的情景,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進行活動,準備了虎、狗、兔、烏龜動物圖片貼於黑板之上,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在題卡上打“radic;”。教師提問,老師該如何準備這些頭飾,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統計。這樣設計,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為新課的探究準備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養能力。

A、探究整格的塗法。

(1)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然後彙報數據記錄情況,教師提問,你們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統計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各種統計的方法,可能會有正字法,“畫△”等方法,這樣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並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1個單位,最多數量為10

)中表示出每種頭飾的數量,在答題紙卡上完成。教師提供的統計圖只有10個格子,比如小兔有16個時,學生們肯定會有不少意見,認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上無法再繼續,這是老師抓住機會,問“小兔有16個,畫16個格子不夠了怎麼辦”,小組內進行第一次的討論,交流,動腦筋、想辦法,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瞭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反饋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邊一欄中繼續畫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多媒體上出示。③當有學生想到把1格分成兩小格,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的媒體展示,問問學生怎麼一分為二就夠了,1格表示幾個,多請兩個學生講講為什麼一格表示兩個單位之後,小兔的數量16能科學的表示。

對於以上反饋的三種方法,學生先獨立觀察比較並思考,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再進行第二次的小組交流,然後統一看法:當數據較大時,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可以用“表示一格3個、5個。。。。。。甚至更大的單位。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從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中去,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自己提出問題,並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在一次一次的討論、交流、傾聽中深刻理解了統計意義和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上,學生把每種動物頭飾的數量表示出來。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教師提問:如16個頭飾為什麼只塗8格?4個頭飾在剛才的統計圖上塗了4格,現在為什麼只塗2格就可以了?等等這樣看似簡單而不經意的提問,其實能對學生理解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含義有很大的幫助。

接着請學生看着統計圖,説説從中瞭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採用同桌一問一答的形式分析這個統計圖。

B、探究半格的塗法。

(1)創設“開聯歡會老師去買冷飲”的情景,出示所買的各種冷飲的統計表,數據分別是:10、6、11、17,以及兩個條形統計圖(分別是每格表示1單位,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讓學生進行選擇,統一意見,選第二種統計圖比較合理。

(2)接下去是學生嘗試這完成這個統 計圖,有困難的進行小組的第三次討論:11該塗幾格,怎麼塗?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思維的時間,然後進行交流反饋,教師根據反饋在多媒體上進行講解和示範,帶給學生科學正確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問:看了這個統計圖,假如你是冷飲店的老闆,你會怎樣進貨?説説理由。

象這樣問題的提出,一方面學生對這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很感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另一方面,學生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是實用性,比老師空洞的説教強得多!並且《課標》要求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應注意在統計活動中,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樂於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以及分析、比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環節的設計,都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

3、鞏固深化,課外延伸。

(1)教師創設“聯歡會演節目”的情景,出示一個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下面沒有內容),請學生觀察説説缺了什麼?然後給出提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這使學生將統計圖的有關知識與分析統計圖反方法的有機結合。

(2)設計了一個“課後小調查”。小組合作調查班級同學最愛看的圖書種類,製成統計表,並根據調查結果對學校圖書室提出建議。

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是“有用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一種反饋以及課堂的延伸。

4、總結全課,談談該受。

這一環節,請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剛才學習時的表現,你有什麼收穫?

談談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感受或本組同學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這樣,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學會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始終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以上就是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統計説課稿全部內容供家長參考,祝能夠進入是適合的學校!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4月23日的校本教研活動中,聽了程老師執教的《面積和麪積單位》這節課,程老師幽默風趣的課堂組織能力,學生快樂輕鬆地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淺。

1、在活動中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教師就讓學生在動手摸一摸的比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摸一摸數學書的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哪個大?第二次摸一摸課桌的面書的面,第三次摸一摸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哪個大?這樣很好的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進行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於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了鋪墊。感知面積的內涵之後,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學具説面積大小,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於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

2、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程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理解“面積單位”這一概念。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通過學生自己想辦法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於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3、找出生活中的單位面積物體,為學生建立表象。在認識了1平方釐米時,教師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差不多是1平方釐米,如指甲蓋,鍵盤上的鍵等,同樣1平方分米的物品的尋找,特別是1平方米的報紙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1平方米的面積好大,並通過能站幾個人來實際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併為學生建立了單位面積的大小,教學效果好。

本節課程老師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於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兒童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並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注重算法多樣化與算法最優化的運用,尊重每一名學生的獨特感受,同時也讓每一名學生都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本課內容的一個知識生長點就是表內乘法,將整十、整百、整千數和一位數相乘轉化成表內乘法來進行計算,以此來滲透轉化的學習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本節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理解算理,學會口算方法。

2、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乘法計算問題,解決問題,感覺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4、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算理,掌握算法,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由算理想算法,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説教法學法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本着體現計算教學新理念的原則,重視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為學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種口算方法最優化,逐步熟練地運用口算方法並能有效地進行遷移。本節課教學的主要思路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數乘一位數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設計進行: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計算教學範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我先創設遊樂園這個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關注、更積極地參與下面的教學活動;然後提出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問題,鍛鍊學生的提問及解答問題的能力,情景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繫的,學生的學習素材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藴藏着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願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解決同一問題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幾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遷移類推,發現規律。

學生在9乘幾的基礎上計算10乘幾,再由10乘幾推出幾十、幾百的數乘一位數,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並得出整百、整千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

4、課堂反饋,檢查效果。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練習題,使絕大部分學生能當堂達成目標。

以上是我教學這節課的設計思路,由於水平有限,講得不好,請各位原諒,但我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虛心學習,所以敬請各位批評指正,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