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42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童年》讀後感1

讀童年有感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我。”作品向我們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着淚水,終於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想着想着,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和孤苦無依的老人。這見證了現時社會的不良風氣。試問社會怎能會有進步呢?怎能會繁榮昌盛呢?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裏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

這時,我的'腦子裏也隨着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理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我市市長,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好。當我一上任,會執行任務:第一:抓好教育事業。要多設一些專門學校,讓失學兒童讀上書,使學生能茁壯地成長成為國之棟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無依的兒童,還可以為國家培育人才。其次,還要多設兒童場所,發展兒童的智力,鍛鍊兒童的身體,做到勞逸結合。第三:設老人福利院。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退休職工、幹部,都可以搬進去休養,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並且特意派出專門人員為老人服務。這樣便能夠減少孤苦無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設施都實行後,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變少,由少變無,那時侯的我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孩子的願望,但我相信憑着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童年》讀後感2

《童年》一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怕的小市民王國。卡希林王國“不喜歡好人”,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瀰漫着劇烈的故意”,這裏司空見慣的是暴力、欺詐、損人利己、幸災樂禍和骨肉相殘,這裏榨乾了工人格里戈裏和小茨岡人的血汗,這裏容不得一丁點兒科知識的火花。在這黑暗王國裏,只有外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她愛憎萬分,在危難來臨時刻非常果敢,對生活始終抱着樂觀的態度。

記敍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廖沙四歲時,父親就死了,於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過着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複雜的性格,他的內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着他,給予他無限的温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他敢於反抗毒打他的外公,斥罵喪心病狂的舅舅,拿起小刀保護母親免受繼父的虐待;另一方面,他又能奮不顧身搶救落井的鄰家小少爺,和窮孩子結夥撿破爛幫助家庭生計;他還愛在雪 地上觀察小鳥的生活;用勤勞的雙手在花園裏營造自己的一角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有許多不幸,從另一意義上説,卻也是一段充滿了身心感受的豐富人生。

從書中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在逆境中我們要戰勝黑暗,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要牢記黑暗是永遠不能戰勝光明的',我們永遠歸屬正義的一方,同時在逆境中也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力 。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3

在這個愉快的寒假裏,我讀完了幾本對我們身心發展有益的世界名著,例如:《木頭娃娃的旅行》、《童年》、《居里夫人的故事》、《納尼亞傳奇 獅子女巫和魔法衣櫥》……然而令我情有獨衷的是《童年》這本書。它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作者用回憶的形式寫出了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

上學期我就對這本書有着無比的期待,寒假裏我終於有時間拜讀整篇文章。他是描述高爾基從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真實的反映了俄國民眾生活。讀到《我的謀生之道》這裏,我的心頭熱浪湧起,眼淚不停的在眼眶裏打轉。當時,在這個鎮上,偷竊已經成風,它是飢寒交迫的人們唯一的生存手段。大人們偷那些貨船,在休息的時候,他們到處炫耀自己的收穫,孩子們在旁邊,一邊聽一邊學。阿列克塞雖然和外婆相依為命,但不去偷東西,而是走街串港去撿牛骨頭、破布、爛紙和碎片,平時放了學也去撿,到星期天賣給舊貨商。而和他同齡的一些孩子們,喜歡到奧卡河對面或是彼斯基島去偷木板,他們都喜歡在大風大雪天去偷,只要阿列克塞看到他們去偷木板時,便會嚴厲的警告他們下次不能再偷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他看到別的小孩去偷醉漢的東西時,他會追上去警告他們,有時還會揍他們。阿列克塞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以熱情面對生活。對窮人有同情心,不許任何人去欺負一個無辜的人。他讓人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辛勤勞作,不能養成不勞而獲、偷竊的惡習。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有這樣的惡習。我興趣班裏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有一次,我買了一隻好看的筆,他看見了不禁喜歡上了,下課時我忘了放進鉛筆盒裏,擺放在桌上。可是回來時卻不見了,而某某同學手中正拿着我的筆欣喜地寫着字。我下課去向他要回來,可他並不給,還找盡理由説是他家長買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這部作品讓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惡中看到了善良,在冷酷無形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看到了高爾基的`坎坷經歷,我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裏,我們更要學會感恩,用愛心去包容每一個人,更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更要熱愛祖國。在阿列克塞的身上,我明白了一定要做一個堅定、正直、善良的人。

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作品,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我不僅從書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還看到了高爾基不屈不撓善良,真誠的高尚品質。高爾基曾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真不愧是世界名著,這碗既美味又營養的心靈雞湯,大家都快來喝一喝吧!

《童年》讀後感4

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但每個人的童年時不一樣的,在家我們都是獨生子,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就算我們不是獨生子,至少也有爸爸媽媽愛護着,而阿廖沙卻是那麼的貧苦,阿廖沙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快樂。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亡,他跟年邁的外祖母生活,外祖父脾氣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另外連個舅舅就更不喜歡他了,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勇敢地走了下去,他沒有新衣服,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多有大魚大肉是,我們被金燦燦的錢堆着,他的童年真悲慘,阿廖沙的原形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藉助阿廖沙本人描述自己的童年,這然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那個年代他們是在怎麼樣度過的,而我們整天被父母寵着,是多麼幸福快樂啊,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父母肯定會狠狠的教訓那個人,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天天被別人欺負他、辱罵他、傷害他,有時候我也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要無緣無故的去欺負他呢?做這些損人不利己的事,難道會讓他們快樂嗎?

所以我們要珍惜如今的美滿,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如果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我們的父母了。

這是我禁不住想起,我今年都十一歲了,當年的高而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我們不用像他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想想自己,那時候我是那麼的不懂事啊,什麼事都要父母來操辦,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高爾基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高爾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讓他成為了一個偉大文學家,他從不奢求什麼,而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努力學習吧!

《童年》讀後感5

大家都知道高爾基吧,他有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而《童年》是最著名的,這是一本偉大的書籍,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爾基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了,他就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那時外祖父的家業已呈現衰落趨勢。也正因如此,外祖父變得專橫暴躁。高爾基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高爾基母親的嫁粧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裏,高爾基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瀰漫着仇恨之霧,連孩子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

但是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中高爾基依然尋得了一絲甜蜜,結識了許多可愛的人。外祖母給高爾基的印象最深,外祖母為人慈祥,善良,公正,熱愛生活,仁後隱忍,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歌頌正義和光明。

後來母親再婚,但並不幸福,經常遭到繼父的毒打,貧困和疾病吞噬她的美麗,也讓她變得冷酷,尖刻。而母親卻將這一切不如意都轉嫁到無辜的高爾基身上。

而這時的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高爾基放學後就與鄰居的孩子們一起撿破爛賣。在這一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高爾基在經過一個夏天的思考後,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這時,母親去世了,便安葬了,母親到人間謀生。

在《童年》這部小説中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講出來的悲慘童話。然而,再描述了那麼多不忍卒讀的慘事與醜事之後,我們卻發現整部作品就如陽光穿透了樹葉,放射出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高爾基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鬥,拼搏,衝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

正如高爾基在談起關於《童年》創作時所説的:“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和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你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他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

因此,我們讀《童年》不是為了去體會高爾基那段悲慘的童年經歷有多麼值得同情與可憐,而是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環境如何惡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着一顆積極且感恩的心,總會觸摸到温暖的陽光,看到另一種美麗的風景。

《童年》讀後感6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其諸多重要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藝術結構嚴謹,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完美刻畫了高爾基、外祖母和外祖父這三個人物,形象、生動、感人。

它講述了作者從4歲至10歲這一時期的生活,也就是他的少年時代。他從各方面描寫了前蘇聯人民的真實生活和前蘇聯國民的眾生相,既抨擊了黑暗、又展示了光明。《童年》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自我批判精神的統領下暴露國民的弱點,氣氛不免有些壓抑、沉悶,儘管如此,文章卻能引人入勝,給讀者濃烈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個典型的前蘇聯小市民的家庭,集百年來,前蘇聯靈魂中的痼疾與沉痾:愚昧、落後、狹隘、自私、庸俗、殘忍……一件件醜事、一樁樁暴行、一幕幕悲劇,真是令人目不忍睹。高爾基就是在這種黑暗的、令人恐怖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高爾基並沒有被這一切壓倒、毀滅,反而鍛鍊成了一個堅強、正直、勇敢的人。這是因為,在這個現實中除了黑暗勢力外,還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們,是他們給了高爾基力量和温暖,尤其是外祖母,是外祖母無數優美動人的童話培養了高爾基的情操,他在書中寫到“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來應付困難的`生活。”

一個個值得回憶,記憶鮮明的片段,讓我知道了:挫折給予我的不是痛苦,是磨鍊;黑暗帶給我的並非憂鬱,而是成長。一路走來,終究是坎坷的,但是回憶,就要看你對於失敗時的看法,痛苦時的選擇了。所以,把握住機會,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時機,不要讓回憶一團糟。一個成功的人,想的不是如何擺脱黑暗和挫折,而是如何去解決它們,告訴自己,若將失敗化於成功,無論多少微不足道,你都已經勝利了。或許,我應該為自己的家境感到高興,我並沒有像高爾基那樣,有一個經常謾罵甚至毒打人的外祖父;並沒有像高爾基一樣,住在一個黑暗的深坑裏,失去了視覺、聽覺等一切感覺,好像一個瞎子、一個半死不活的人……若比自由、家境、親人,我比他好太多,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我還有什麼資格選擇放棄呢?

記住,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曾寫過一本家喻户曉的書———《童年》。

《童年》讀後感7

前兩天我讀完了俄國偉大作家高爾基的《童年》。《童年》講述了高爾基在從父親去世到自己出去謀生這段童年生活。高爾基整日與外公外婆為伴,儘管沒有了父親,但他的童年依然有着美好的回憶。

在《童年》這本書中,高爾基在描寫環境時措辭擬句水平很高。單是從他對環境的描寫,我們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人。在書裏,我知道他酷愛讀書,我想他能成為偉大作家與他愛讀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他頑皮淘氣但學習成績很好,從側面説明了他分聰明。在我的身邊有許多同樣這樣的人,他們的情商很高,智商也不低,彷彿這樣的人很招人待見,其實,哪一方面有過人之處都必然有其背後的努力,存在即是合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朝那方面去努力。

高爾基喜歡外婆,外婆確實不錯,善良温柔會講故事,對高爾基很好。對於外公的印象,人們都説他自私、貪婪、霸道、冷酷,可我不這麼認為。相反,我更喜歡外公,除了他打老婆這點,外公有主見有思想,外表冷酷內心卻很温柔。他在得知自己的女兒跟別人私自結婚後,他很憤怒,但事後還是選擇去看他的女兒和女婿,並且對他們的結合也不再有什麼異議。對高爾基也是如此,有時對他很兇,其實心裏也是很愛他的。所以,我更喜歡外公。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好事兒”,給人一種他像神人的感覺,每天做的事令人迷惑,但對他自己來説都是有意義的,別人理解不了。説話不多,卻每句話都能説到恰到好處。可這種處事方式別人卻不喜歡。我之前看的.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裏邊的主人公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這本書裏的“好事兒”,神仙級別一樣的存在,每天做着令別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不招人喜歡,可最後取得的成就是別人無法企及的輝煌。可見,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每一個過人之處背後都有其努力的存在。誰有誰的處事方式,誰有誰的閃光之處,關鍵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總有人喜歡你,總有人不喜歡你。如果你喜歡萬人敬仰,你就努力去做一個這樣的人,如果你覺得平凡最可貴,那就保持平凡,幸福、開心、自我滿足很重要。

總之,喜歡高爾基,喜歡他的性格,喜歡他的童年。在外獨當一面,在家小鳥依人,願我愛的人愛我,願我在有生之年能夠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童年》讀後感8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童年,並且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可能是歡樂的,可能是悲傷的,可能是富裕的,可能是貧窮的……就連高爾基也擁有着一段令他難忘的童年,之所以難忘,還要歸功於《童年》這本書吧,仔細地翻閲着本書,靜靜地走進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的童年……

這本書的個個角落都體現出了阿廖沙家境的貧寒,可是,他的外祖父是開染房的,但隨着家業的衰落就變得脾氣異常、極其的暴躁,像個爆竹一樣,一點就着,還動不動就打阿廖沙。當然了這種環境未必能讓阿廖沙成為前蘇聯最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之所以,讓她這樣功成名就,那得歸功於他的外祖母,以及小茨岡(伊凡)等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就是在他們的鼓舞下,造就了一個充滿愛心的高爾基。在有一段時間中,外祖母與阿廖沙相依為命,每每讀到“外祖母拿着阿廖沙掙來的錢默默地留下了眼淚”,我也會情不自禁的被書中的情節感動而與書中説的那樣,留下了眼淚。

書中還有幾個比較受我關注的兩個人物,其一就是“外公為阿廖沙講述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裏的卡希林。她的兇惡殘暴已經是出了名的。她其實也有個性麼,例如:唯利是圖,薄情寡義等等,我不説大家也能看得出來這些詞全是貶義吧,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呢,在整本書中與阿廖沙成了比較,也是市井小市民的典型形象罷了。

那另一位呢,便是伊凡諾夫娜了,也比較有名,可是,她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她也比較勤勞、善良、樂觀,有時也比較聰明,並且還十分剛強果敢嘞。

這本書不僅僅只在情節上跌宕起伏,曲折動人,描述方法上也是值得一提的。《童年》運用了從兒童觀念與成人的視角。一方面,從兒童視角光差描述生活,讓童年更加生動活潑,活活鮮鮮展此刻我們的眼前。另一方面,作者有偶爾以成人的視角評點現實,是文章富有思想性與哲理性。

語言上也有着藝術的腳印,特點便是活潑,經常經常將場面描述得栩栩如生,讀後給人一種身臨其中的感覺,這既是語言上精華。

或許,你的童年經歷着不一樣樣的遷變,或許你的童年已經遠去,我想説的是,不論,你的童年是歡樂是悲傷,都請你珍惜,更何況已經逝去童年的人們,因為,童年,屬於你的僅有一次。

《童年》讀後感9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知識,都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得。然而,當走進書店或者打開電腦,面對林林總總的書籍的時候,心中反而愈發不知所從。當你不知該如何選擇的時候,就讀讀名著吧。

在過去,書籍是打開世界的大門;現如今,書籍是調和心靈的溶劑。不同於速讀的快餐文學和看過就再也記不得的網絡小説,名著的好處在於,它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之後,始終不曾消失,也不曾磨損的.那塊金子,靜靜地等着人們來撿拾,給帶走它的人帶來無窮的財富。

著名詩人歌德曾經這樣説過:“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一位偉人面對面。”文學名著是人類思想的搖籃。可以説,名著裏面的每個字、每個詞語,都凝聚着書寫者的無限心血,他們留下的,絕不僅僅是文字本身,而是他們知識的總結、思想的精華、精神的遺留。閲讀並體會名著中的價值和思想,可以説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書籍的力量是偉大的,很多人都曾説過,決定他們人生最終走向的是幼年時接觸最早的一本書。由此可見,給孩子們看好書,尤其是在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開始成型之前看好書,是一件多麼迫切的事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路,那麼人們接觸的第一本書,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條路要怎麼走,要朝着哪個方向前進。

誠然,對於孩子來説,閲讀名著不會如看影視劇和讀快餐小説來得愉快,但那些愉快的東西只能讓人暫時沉浸其中,而名著卻同宇宙一般廣袤恢弘,一旦步入其中,便能獲益無窮。

好的作品,能給孩子以啟迪。對於鴻蒙未開的少年來説,他們心中有着無數的問題:他們迫切想對這個世界進行了解,迫切需要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迫切需要知道人活着的意義……對於這些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但更多的人,最終也不曾得到過答案。

這些答案,或許在書中無法直接找到,但是孩子們在閲讀的過程中,總能受到一些啟發,進而離心中的答案更近一步——因為這些疑問,很久以前的人們就已經問過,並且把他們心中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給後人以啟示。

孩子因閲讀而成長,通過閲讀這些名著,孩子們可以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能夠知道自己在面對不同的境遇時,該以何種心態、何種方法去面對並解決。

如同航海需要燈塔指引光明一樣,孩子們的人生,也需要書籍來指引方向。而名著,毫無疑問,能帶領人們走向前方。

《童年》讀後感10

這個學期,我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童年》,它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在阿廖沙三歲喪父後,由母親帶到外祖父家,這個家裏瀰漫着仇恨,而阿廖沙卻沒有染上仇恨的毒素,反而成長為一個光明的人。這本書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諸多問題。

在書中,首先反映的就是當時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雅科夫舅舅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外祖父不止一次暴打過外祖母,母親因自己做主結婚而被扣留了嫁粧,這些都是因為當時女性地位偏低,不能反抗男權的欺壓。文中寫到:“他媳婦兒偏偏軟得像塊涼粉”,正説明了當時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造成了她們性格上的懦弱。

其次,小説反映了當時巨大的貧富差距。在那時,工廠主以糧票的'方式代替薪酬發放給工人,藉此盤剝工人的工資,減少他們的應得收入,貧窮之人甚至形成了偷竊的風氣。大部分財產掌握在少量的富人手中,而窮人甚至連解決温飽都十分困難。貧富的“兩極分化”使得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因此,“解決温飽”成了窮人一生的奢望。

最後,小説也反映了當時民眾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狀況。積極投身於科研的“好事情”,竟成了房客們討厭的人。當時的學校也以教導《聖經》的內容為主,人們過度信教,死守教條,不接受這世間的真理,多少人都固執地堅信上帝就是一切,而忽視了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正是因為人們不重視科學,才使“好事情”被大家視為“異類”。而民眾文化程度的低下也是導致社會一直停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回想一下中國,我們也有過這些狀況並存的時代。在封建社會,我們也一樣“男尊女卑”,在舊中國,我們也曾經是貧富懸殊,老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在新中國,男女地位平等、機會均等,女性也頂半邊天。封建社會常常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在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北京、上海等已經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曾經我們因閉關鎖國而錯過了多次工業革命,而現在,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在我看來,男尊女卑、貧富懸殊、教育落後是阻礙當時俄國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因此我們必須追求公平、重視教育、發展科技,才能不斷推動社會發展。

《童年》讀後感11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之一,從另一面反應了高爾基的童年經歷,同時也讓我感受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的生活畫面。

高爾基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那天,母親生了一個小弟弟,幾天後也跟着父親去了天堂,弟弟用白布包裹着,外面扎着紅帶子,安靜地去了父親的世界。看到這裏我的心也往下沉,眼前浮現了那悽慘的場景。過了些日子,高爾基和母親就寄居到了外公家,從此高爾基的周圍,有嚴厲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奶奶”綠老太婆,還有一大羣玩草鞋大戰、在天雪地裏到小島上去偷木板的小流浪漢……尤其讓我感觸的是高爾基的外婆,是最最動人的俄羅斯慈母,讓高爾基受傷的心充滿了很多的温暖。有一次出於好奇,高爾基把白桌布按進放有藍顏料的桶裏,結果外公把他一頓痛打,之後高爾基就昏過去了,由於傷口高爾基只能脊背朝上,一段時間裏趴在牀上,這段時間裏大家都來陪他説話,想方設法讓他高興。外婆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他,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成為他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高爾基,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為一個堅強、善良的人。後來高爾基隨着媽媽去繼父家,而繼父很惡毒,一次讓高爾基看見繼父用長腿踢癱倒在地上的母親,母親無神的眼睛仰望天花板,嘴裏呼呼喘着氣……母親也傷心的去了父親的世界。留下了孤獨的高爾基,這時他的外公説“阿廖沙,你可不是一枚獎章,不能老掛在我的脖子上,這兒不是你呆的地方”。於是高爾基讀完二年級就中斷了學習,開了始流浪生活。在飢寒交迫的流浪生活中,他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他還幹過鐵路工人、麪包工人、看門人、園丁……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在繁重的勞動之餘高爾基通過頑強自學,成為了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我一直認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爸媽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我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讀完這本小説,我受益匪淺。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1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無論是開心還是無聊,都讓我們刻骨銘心。童年反映了我們童年的喜怒哀樂。我覺得這些喜怒哀樂已經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看了《童年》,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

主人公阿萊莎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普通公民家庭裏度過了悲慘而黑暗的童年。他早年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祖母來到專橫破產的祖父在一家小染坊的家中,卻經常被暴戾的祖父毆打。在他爺爺的家裏,他遇到了很多人,包括兩個自私貪婪的叔叔,他們渴望分開,還有兩個堂兄弟。簡單而又深愛着阿麗莎,“小茨剛”(伊萬)每次都用胳膊擋着爺爺的鞭子打阿麗莎,即使會紅腫。但他很強壯,卻在幫二叔雅科夫背十字架的時候被壓死了。

在阿麗莎的童年,父子、兄弟、夫妻勾心鬥角;為了爭奪財產,人們經常為一些小事爭吵和爭鬥.但好在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醜陋的,周圍也會有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給了阿麗莎信心和力量,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屬於光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祖母,她把蜂蜜送到了阿麗莎的心裏。祖母是她作品中最善良、最有人情味的形象。她總是用自己的温柔給阿麗莎播下愛的種子。種子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有了翅膀的保護,阿萊莎的'世界將不再是風吹雨打。祖母撫慰了他的精神創傷,真正教會他做一個誠實的人的是格里高利,一個老工人。當然,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剛”也教會了阿麗莎如何面對生活的艱辛,但他被兩個叔叔殺死了,但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殺死,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輝煌多彩的。沒有煩惱痛苦,卻無憂無慮。在家裏,父母寵愛,呵護,保護。在學校,有老師的指導,有同學的陪伴。高爾基呢?與我們相反。在這樣一個邪惡污穢的社會裏,他那顆明亮慈愛的心並沒有動搖,也沒有被污染,反而越來越開放明亮。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恨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閲讀中,我找到了他的愛,想到了他的恨,嚐到了黑暗的光芒。

我覺得高爾基的童年告訴我們,要堅持求知,不懼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敢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13

月光透過窗格,投下四方信箋似的光影,喚起我所有被深埋的記憶。

自爺爺去世,老房子歸他人,我就再也沒有回到那裏。那片像糖紙般包裹着我幾乎整個童年的土地,是否還存留有我童年的痕跡?

那片廣闊的棉花田還在吧?童年的我,一步一跳地跟在爺爺身後,突然被那麼一片開着白色黃花朵的植物所吸引。爺爺説那叫棉花。呵呵,好温暖的名字!站在它們中間,摘下一朵。源於相信每一朵花就是一座宮殿,而那貪吃的蟲子就是童話中的拇指姑娘。將花緊貼臉,又好似用臉去貼近花。感受到,那如密一樣綿軟的絲滑,我感覺自己里美更近了。有誰能告訴我,那些被我用稚嫩小手撫摸過的棉花,在近十輪風雨冰霜後,花瓣是否還留存我掌心的温度?

那條小河還是同樣的清澈嗎?酷熱的盛夏,它曾是我天然的空調。坐在散發着濃香的青草芳香的岸邊,讓雙腳接受溪水的撫摸、讓雙腳在水中盪漾,激起細小的水花,不時與水中魚兒打個照面。拔根小草,學着村頭那靈巧的婦人編小蟲,卻怎麼也學不上,也不惱,再來一次。許多個靜謐的'下午,便在雙腳蕩起波紋的推助下,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悄然溜走,只留下一個愜意悠閒的身影鑲嵌在飛逝的時光畫冊中。有誰可以告訴我,那片因為我而蕩起波紋的小溪水,在風吹冰封后是否還有一圈屬於我的漣漪?

那個舊牆角的祕密還沒有被發現吧?總在幾經確定無人之後,將自己的小寶貝埋在那個舊牆角,彷彿害怕被別人拿走自己的一切。讓我想想,裏面應該有幾片彩色的玻璃紙、一個酒瓶蓋、一片扇形的樹葉、一張寫有毛筆字的小紙片——寫着爺爺教我的第一個字,還應該有幾顆從糧罐裏偷出來準備喂小山羊的花生米……誰能告訴我,那個可憐的居於陰暗之處的牆角,在鐵鍬與磚石的洗禮後是否還能一樣不少地保留我的收藏?

那棵棗樹還在結着栆吧,口中的甜味,彷彿從未消失;那片青藤還該四季常青吧,盪鞦韆的歡笑至今任存在耳邊。

童年的痕跡呀,你還在嗎?當蜻蜓飛過小溪,停在對面的草葉上,我只能眺望。

相信那痕跡,早已深刻在我的心中,釀成我心中無邊的回憶與幸福!

《童年》讀後感14

眾人皆知,高爾基先生的自傳體三部曲響譽世界,其中《童年》一篇,更是絕世佳作。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的字忽上忽下……14天后,我終於讀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阿廖沙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同情的童年生活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裏一遍一遍放映。

可憐的阿廖沙(高爾基)4歲就喪父,失去了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就降臨到阿廖沙的頭上。為了一點不起眼的小事,外祖父鞭打阿廖沙使他失去了知覺,一連躺了幾天;兩個舅舅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常常打的頭破血流......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但是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善良、堅強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特別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我把自己的童年時代比喻成蜂巢,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們如同蜜蜂,把各自採集到的生活和知識的蜂蜜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我,為我的成長提供豐富的養料。儘管這養料又髒又苦,但只要是知識,它就是蜂蜜,雖苦尤甜。”阿廖沙的童年如同地獄一般混亂,但是他卻樂觀的比喻成蜂巢,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童年裏慈祥仁愛的`外祖母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能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撫慰了阿廖沙心靈上的創傷,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關愛教育阿廖沙。外祖母如一扇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內心,把阿廖沙引到了光明的地方,她的愛使阿廖沙充滿着堅強來應對苦難的生活。愛讀書的阿廖沙受外祖母的影響,在艱苦的環境裏尋找一切機會讀書,通過讀書打開了他與世界的大門。有人説:“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正是這一次次的風風雨雨為他走向成功打下了堅毅的基礎,造就了他的一生。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天地裏,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變,沒有變得骯髒,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都積極面對,勇於拼搏!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讀後感15

《童年》通過小主人公阿列克賽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十九世紀中下葉時期俄國的社會風貌及民風民俗,真實再現了當時沙皇統治下俄國百姓野蠻、愚昧、污穢到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輕一代反抗暴政、奴役,去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裏邊的每一個人物,作者都花了心思進行刻畫:如寡言少語,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的房客;為了分得財產,而不顧手足之情,大打出手的兩個舅舅;除此以外,還有通過對比手法,讓仁慈善良的外祖母和自私無情的外祖父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以上對人物的細緻描繪,讓我感覺感觸頗深。

思緒萬千,書中外祖父教育方式的粗暴,不正對應着部分家長的“棍棒教育”嗎?孩子們表面的`“聽話懂事”、內心的“掙扎叛逆”不正是這類教育帶來的附屬品嗎?這是早應該被摒棄的,但不應該是全盤否定,就如現在教師的懲戒權一般,必須有,但要有限制。

回到《童年》,在閲讀前我就想起了一句話:“有些人會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卻在用一生治癒童年”。針對這句話的內涵,帶着未深刻理解的疑問,我開啟了閲讀時光……

高爾基幼年家貧,父母早亡,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就踏入社會,為生計奔波,嚐遍了人間的辛酸,碼頭、車站和貧民窟成了他社會“大學”的課堂。這樣不幸的童年,悲慘的遭遇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如飢似渴地閲讀着各種文學作品,書籍成了他貧困潦倒時最知心的朋友,他便用此種寫作方式來治癒着自己的童年。

對比高爾基的童年,現在孩子們的童年都活在父母的溺愛之中,大多數已經離不開電視、手機了,甚至於年紀輕輕便戴上了高度數的厚眼鏡片,這是教育現象的一大可悲之處,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副作用之一。

那麼該如何儘量減少這些副作用,讓孩子的童年變得更可觀,更加生機勃勃呢?我的答案是“真正落實雙減”,而不是表面減,背地加。現在的“雙減”正是素質教育的一大加速器,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可是真正需要受益的孩子們,其童年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加五彩斑斕,家長們也沒有因此變得負擔輕輕,反而是加重了老師和家長的擔子,因為孩子們若干年後要面對的那杆“大學聯考”大旗依舊屹立着……

總之,《童年》裏的生活值得我們深思,《童年》裏的人物更值得我們去揣摩,《童年》裏的教育還需要我們時刻拿出來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