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草房子》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草房子》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草房子》有感

讀《草房子》有感1

孤獨的老人,有着一顆不善言語的心;倔強的老人,擁有一顆不善言語的心。在他們心靈的深處,只有一池煞費心思的善意,只為換來淺淺的一碟關注的目光。

最近,我讀了曹文軒的純美小説《草房子》。小説中,遍地都是草房子的油麻地,有一座國小——油麻地國小,它四周環水,很獨立的`樣子。但在西北角上,龜縮着一幢小草房,它的主人,就是“可惡”的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住在學校裏,因為那是她與秦大辛辛苦苦幾十年的汗水換來的,可惜秦大死了,那塊地又被建為了學校。她在僅有的一點點土地上,不再種麥子,而是種上了微微發苦的艾。她恨學校,因為那是她的地,不善言語的她,想靜靜守候她的地。最終,在她救一名叫喬喬的小女孩時落入水中後,學校與她之間的關係才發生了翻日覆地的變化。她開始守護學校的財產,讓自己與孩子們心對心,漸漸成為學校的一員。可,好景不長,秦大奶奶在一次打撈油麻地國小的南瓜時,失身落水,這次,再也沒有“回來”。

每個老人,都會有一顆不善言語的心吧!我那倔強的爺爺,就總是惹奶奶生氣,讓她着急,不就是為了換取一束關注的目光嗎?

那次,奶奶想回老家,看看自己的親朋好友。我們一家人,除了爺爺外都沒有意見,可問爺爺為什麼不同意時,他卻沉默不語……奶奶要出發了,他又去阻攔,可是無濟於事,因為他畢竟是人單力薄。奶奶上車走了,爺爺長久地站立在窗邊,目光飄出房子、飄過樹林,飄向遠方。不時,他長長深吸一口氣,又慢慢歎出……

是呀,老人們太孤獨了,兒女們要工作,孫兒、女們要學習,孤苦伶仃,誰來陪陪他們呢?

孤獨的老人,有着一顆不善言語的心;倔強的老人,擁有一顆不善言語的心……他們不想讓兒女們太過勞累,可作為他們的後代,我們應該多多地回家看看他們……在他們心靈深處,只有一池煞費心思的善意,只為換來淺淺的一碟關注的目光……

讀《草房子》有感2

“明天一大早,一隻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着他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裏——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座金色的草房子。”讀着這段略微感傷的文字,我沉浸在中國著名作家曹文軒叔叔帶給我們的作品《草房子》一書中,聽説這本書曾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並改編翻拍過電影。

初次翻閲此書,書中一個個特別的名字“禿鶴”“紙月”“百雀”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摩挲着封面,我看見一羣質樸、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孩子在草房子周圍快樂地玩耍、打鬧。我彷彿能聽見孩子們的歡笑聲、哭鬧聲……

9個精彩的故事,回憶的是兒時的遊戲、伴侶以及難忘的.國小生活。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那個調皮而又極富正義感的桑桑;讀着讀着,我又彷彿看到了那個受人嘲笑但能勇敢面對挫折的陸鶴;他們一步步地向我走來,慢慢地,我和他們一起來到了油麻地國小……

禿鶴之悲傷

初見禿鶴,他的調皮、搗蛋,他的小光頭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最讓我難忘的是他在一次會操表演時,因為自己的搗亂而使油麻地國小失去了榮譽,因而遭到了同伴們的冷嘲熱諷。雖然,他使用了許多的辦法,但是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仍對他不理不睬。在分組活動時,同學們都找到了種種理由拒絕他的加入。

禿鶴只好漫無目的地走出教室,爬到一堆磚瓦上,禿鶴覺得這樣挺好。他就這樣坐着,讓那濕潤的熱氣包圍着他,撫摸着他……

讀到此處,我感到非常地悲傷。這樣真的很好嗎?這讓我想起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有的同學會因為學習成績不太好,大家就不太喜歡跟他一起玩。我在想,這位同學當時的心裏會多難過啊!

讀《草房子》有感3

外婆家的門是紅色的。從紅門往外看,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鴨子在春天的荷塘嬉戲;荷花在夏天的荷塘爭豔;落葉在秋天的荷塘漂浮;魚蝦在冬天的荷塘游泳——這都是從那扇紅門裏看到的。

紅門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刷的,新房子刷上紅色油漆,誰都覺得好看,也喜氣。也是從那個時候,生活開始富足起來。十幾年下來,紅色油漆沒有一點褪色,依舊是那麼紅。但是我並不喜歡那扇門,很早就學過“朱門酒肉臭”這句詩,所以對紅門一直沒有好印象。

其實也有那麼一扇紅門,杜雍和家的門。我也討厭那扇門,門裏面那個虛偽的世界,連醬油都羼水的虛偽世界。《草房子》看了好幾遍,我最喜歡翻到“紅門”那篇,因為我喜歡杜小康那跌宕起伏的'經歷,或許真的是人一倒黴起來什麼壞事都接着來。對於杜小康來説,壞事一件接一件來。尤其是在看到其他小孩子在學校上課,而自己卻只能在學校門口賣些小東西;看到小夥伴們一起遊戲,而自己卻沒有勇氣和他們一起玩;面臨着要和父親放鴨子的現實,而自己卻只能選擇接受。或許是對於倒黴的事讓我感同身受,我總是很同情杜小康的遭遇。

讓我最感到現實的殘酷的,就是那扇紅門被摘掉,只剩下一間空屋子的情景。剎那間,我似乎能感覺到杜小康在想什麼。或許安靜地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甚至是心跳聲。面對着家徒四壁的房子,想起曾經的風風火火,又想起如今的悽悽慘慘。即使是麻油地最結實的房子,卻不如草房子,裏面的熱鬧和温馨或許是今後都感受不到的了。還有,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是否還可以回到那個草房子裏面和夥伴們一起唸書呢?紅門裏還會不會回到從來那副景象呢?杜小康一定是帶着這樣的疑問的。

不久前,外婆家搞起了裝修,説要把那扇大紅門也卸下來,換上防盜門,才既安全又美觀。看着裝修工人抬着那扇紅門,走得很遠很遠,不禁又想起了杜小康家的那扇紅門,我竟感到了同樣的空虛。

因為我再也看不到那扇紅門,再也不能從紅門裏看到四季的變化了。

讀《草房子》有感4

今天我讀了曹文軒的純美小説系列中的《草房子》。在故事的發生地油麻地有很多草房子,因此得名《草房子》。

合上書,機靈的桑桑,善良的紙月,堅強的細馬,頑固而又具有奉獻精神的秦大奶奶……一一在我腦海中浮現,他們的故事都很感人,雖然故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但故事裏傳遞的美的力量,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永遠存在。

讀完了這本書,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秦大奶奶的故事。她一直佔用油麻地國小的地不肯歸還,也不願意搬進政府給蓋好的新房裏,還經常故意放一些雞鴨鵝在學校“遊蕩”,它們常常會出現在教室、辦公室裏,擾亂了學校的正常學習秩序。然而,她的心地還是善良的。有一次,她無意中救了一個落水的孩子,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在這之後,秦大奶奶越來越喜歡孩子,喜歡學校,後來,她自覺搬出了油麻地國小,還幫助守護學校的'財產。最後,她只是為了保護學校的一隻快要掉到水裏的南瓜,竟不幸落水身亡。她由一個人人討厭、害怕的老太婆,變成了一個人人尊敬、喜愛的老奶奶,這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結果,是對無私奉獻的回報。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缺少的就是真誠,就是與人為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只要你願意為別人付出,就會收穫別人對你的真誠,會贏得尊重。

草房子裏的人樸實,善良,全村人和睦相處。聯想到我們現在,人們住的不再是簡陋的“草房子”,而一個個高樓大廈好像把人們關進了“大籠子”裏,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變得冷漠,缺少了很多歡樂。如果大家見面打聲招呼,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那麼大家心中就會充滿陽光,感受到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

讀《草房子》有感5

那晚在整理書櫥的時候,我的眼睛再次落在了那本美文小説上,忍不住再次走進了曹文軒叔叔為我們搭建的《草房子》裏,與主人公桑桑一起細細品味那一連串撼動人心的故事:不幸的杜小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慘;禿鶴對尊嚴的執着堅守;秦大奶奶在最後一剎那閃耀的人格光彩······

在油麻地天真的孩子中,寫紙月的筆墨並不是很多,但她的恬靜清純和善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校裏的紙月寫着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和美文,是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卻沒有一點傲氣;生活中的紙月,當得知桑桑生病後,隔不幾天就會走進桑家的院子,或是放下一簍雞蛋,或是放下一籃新鮮的'蔬菜。有一天,恰逢下雨,路滑橋滑。她老早就看到了艱難的行走着的桑家父子時,冒着雨,從操場邊上的草垛上拔下了一大抱稻草,將它們厚厚地撒在了容易打滑的橋上。而此時她的頭髮已被雨水打濕,瘦圓的下巴上,滴着亮晶晶的雨珠;在離開那片土地前,她把母親生前留給自己的書包送給了桑桑·······

善良的紙月感謝桑喬校長讓她在油麻地國小讀書,感謝師孃的疼愛,感謝桑桑在學習和生活上對她的幫助,也懂得回報和感恩。細細想來,我們終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物質上的享受,給了我們精神上的愉悦,但往往我們對於家長的要求置之不理,認為無理,甚至無聊。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可我們呢?竟不懂得回報和感恩,與紙月相比真是慚愧。

再讀這本書後,紙月的人格魅力讓我震撼,也讓我明白了:人,要學會付出,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

讀《草房子》有感6

在一個叫做油麻地的學校,主人公桑桑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酸甜苦辣”,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成長,是最讓我震撼的兩個字。

成長,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或許只有在接受肉體的摧殘,只有在接受心靈的打擊後,人才會長大吧!每個人都在長大,變得成熟。我們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當我看到桑桑穿着棉襖在烈日炎炎下行走,想吸引別人注意時,笑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成長。一個人只有耐得住寂寞,能忍受孤獨才算的上成長。

杜小康的長大,是在經歷一次次磨難之後獲得的.從小康到困頓,從班長到輟學,在空曠浩渺的環境中不得不與命運做抗爭,忍受孤獨,承受着成人也難以想象的痛苦。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曾經的驕傲、輝煌轉瞬即逝,經歷人生大起大落,身世浮沉,卻堅強地走了過來。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極致的`孤獨。讓杜小康長成為小小男子漢。

世間如苦海,人在海中。身體是船,魂兒是船裏的的人。大浪滔天,便是世間苦難。船載着人,向成功的彼岸,向夢中的彼岸行駛。

是的,只有在失去一切後,才明白自己的偉大!我堅信:心中真正的神佛就是自己。

孤獨與其説是不幸,不如説是不幸中的萬幸。孤獨——人生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無法消滅孤獨,除了接受,理解孤獨的真諦,忍受這無邊的黑暗。在無言的世界裏構造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心中種下成功的種子。

雄鷹的幸福是追逐無邊的蔚藍,森林的幸福是織就深沉的翠綠,星辰的幸福是點綴寥廓的天宇,成長的幸福就是鑄就輝煌的人生!

讀《草房子》有感7

細馬的故事觸動了我的心靈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我沒有理由不感動。他是個過繼過來的孩子,剛來麻油地的時候很不招邱二媽喜歡,可是邱媽遭遇水災一無所有而把她送走的時候,她卻毅然決然地回來了,因為她知道邱家正需要她。接下來邱二爺病到了,他不顧嚴寒,手裂和鮮血直流疼痛艱難拋挖出大半框白嫩的柳須做藥引子。但邱二爺還是去世了,邱二媽精神恍惚而走失,細馬一連七天到處尋找,帶回了乾乾淨淨的邱二媽,並且賣掉了所有的羊到縣城治好了邱二媽的病,細馬不過是十一二三歲的孩子,卻知道孝順這兩個字的含義,面對以前百般挑自己不是的養母卻能把自己的孝心傾注於她,這種至善智孝,讓人敬佩。

在《草房子》中有許多之最,在我心中細馬是最有孝心的。他的故鄉在江南,從父母家被領到了麻油地,他雖然成績不好,但他對自己的養父母很有孝心,他的養父母生病了,他不顧寒風刺骨,去挖柳樹的須,後來他又像大人一樣照顧母親,並重新做了一回房子。

故事由九個故事組成的,似乎可以獨立成章但他們內在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裏的一切和油麻地這個地方有關,都和桑桑這個小主人公有關。故事的一切都圍繞着他們展開。桑桑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在他六年的國小生涯中做的好事都不勝數,但是闖的禍也不少。比如把蚊帳改成漁網來捕魚,砸鍋賣鐵買鴿子;把碗櫃造成鴿子的‘高級別墅’這一切不得不使我一邊笑一邊看。

但是,在‘藥撩’那一章,又讓我多次流下淚水。桑桑被診斷患有絕症,桑桑的爸爸走南闖北,四處尋訪名醫,但又一次次的失敗,我為桑桑這樣短暫的生命流下淚水。在幾乎要絕望的時候,温幼菊老師帶桑桑到他的藥撩室裏,為他熬藥,鼓勵他。終於,桑桑的爸爸訪到了名醫。當看到桑桑的'病痊癒的時候,我高興的又一次流下淚水。從此,隨着時間的流動,桑桑懂事了許多。

有一次桑桑想‘自己有個好住處可他的鴿子卻沒有好住處’。所以桑桑就想改變他鴿子的住處。他趁着父母不在時,將家中碗櫃裏面的東西拾出來,給鴿子了一個家。晚上,母親回來了,母親看着那櫃子,把桑桑狠狠的打了一頓。但桑桑不長記性,僅隔十幾天,他又舊病復發他見有人拿着漁網打魚,他便也想有一張網,他把父母的蚊帳做成了一張網,高高興興的去打魚蝦,中午吃飯時,母親便問桑桑哪裏來的網,小妹妹柳柳説‘用蚊帳做的唄。’媽媽走進屋子蚊帳沒了,而母親並沒有打桑桑,而是懲罰他,母親把桑桑的蚊帳拆了。結果是,桑桑滿身都是紅包......

知道我為什麼喜歡桑桑嗎?因為他的想法總和別人不同,他異想天開,做出一些古怪的事情。真讓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那樣做。

《草房子》就是用這些最純真的情告訴我們、感動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着去面對。當我們跨過了道道溝坎,衝破了黑暗,便會迎來平坦的大道,黎明的曙光。

讀《草房子》有感8

“明天一大早,一隻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着桑桑和他的家人,遠遠地離開這裏——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

我現在讀的就是着本書——《草房子》。作品寫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忍心的故事。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在這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桑桑。可能是因為他勇敢,還可能是因為他尊重老人,做事敢作敢當的品質。

有一段時間,紙月上早課總是遲到,桑桑很好奇。就到紙月上學的路上去探個究竟,沒想到,紙月是被幾個原來學校的高年級男生欺負了。於是桑桑便手裏拿着磚頭,做出一副真要扔出去的樣子,嚇得男生們不敢動彈,然後乘機和紙月逃走了。就這樣,桑桑用自己的勇敢和機智戰勝了那幾個男生。

還有一次,桑桑無意間去了大家認為最頑固的秦大奶奶家中,秦大奶奶的心一開始就被桑桑的友好問候打動了。最後,秦大奶奶為了救人死了。當地有個習俗,老人的孫子要剪一撮頭髮下來給老人陪葬,於是桑桑就為秦大奶奶盡到了最後的一點孝心。

然後,他又幫白雀和蔣一倫老師傳遞了很多信。可後來她們又分開了,桑桑便把所有責任都攬給了自己,説自己如果當初把最重要的信不弄丟而給了蔣老師,後果也不會這麼慘了。還有他最後患了鼠瘡跟着爸爸到處求醫時的堅強精神。

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具有桑桑那樣正直、善良、勇敢、堅強的品質。

讀《草房子》有感9

本書講述了桑桑即將離開他整個童年生活的油麻地,他回憶着他以前一個個同學,回憶着他養的白鴿,回憶着他以前生活的一點一滴,眼中閃起了淚花。

幾乎是從一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作者描寫的草房子打動了我這個毫不對農村生活感興趣的人。“油麻地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這一座座草房子,在鄉野純淨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草房子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想想都是那樣輝煌。

作者曹文軒把桑桑的生活描繪的淋漓盡致。有些情節甚至好像以前發生在我身上似的。看到有趣的.情節,我會一起笑;看到感人的情節,我也會流下一滴滴淚。作者也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紙月這個小姑娘。紙月身子弱,在她原來的板倉國小有人欺負她,所以大費周折的轉到了油麻地國小。紙月很受大家歡迎,她字寫得好,學習好,也經常在學校的文藝表演時看到她的身影。因為桑桑是校長的兒子,紙月的家離學校太遠,有什麼緊急情況就在桑桑家住下,兩人便成了好朋友。後來紙月因病去了別的城市。

禿鶴因為禿頭每天上學要帶個帽子,同學們拿起他的帽子來回亂丟,把禿鶴繞的來回亂跑。看到這兒,我就笑了起來,可我又擔心禿鶴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帽子。真是複雜的心理呀。

作者幾乎把桑桑的每一個朋友都寫了一個章節,禿頭的禿鶴、文靜的紙月、可愛的温幼菊,讓我感覺到無比的真實。想到就要告別那些美好的回憶,我都替桑桑感到傷心。在桑桑與大家一一告別時紙月去了別的城市,桑桑多麼想念紙月呀!看到作者描寫桑桑要離開的心情,我都哭了。我想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記錄着我童年的地方時,我的心情會不會和桑桑一樣呢?

《草房子》給我帶來了感動,帶來了快樂,這真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呀!

讀《草房子》有感10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有些人很幸福,有些人卻沒那麼幸運,就如《草房子》裏那羣少年。

雖然他們出生在農村,生活艱辛而樸實,但他們依然能快樂地過着每一天,彼此之間守望相助,抒寫了一幕幕有情有意的動人篇章。

《草房子》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

讀了之後,這位少年的形象令我印象至深。

桑桑是一個天真淘氣、內心敏感、心地善良的孩子,他是桑喬校長的兒子,不免有些嬌氣,但在油麻地六年的生活磨鍊了他。

他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了一連串看似尋常卻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他和油麻地的那羣少年:陸鶴、細馬、杜小康、紙月等,共同經歷了生與死,經歷了喜和悲,經歷了愛和恨,共同體驗了成長中的酸、甜、苦、辣。

這一羣鄉村少年們用純樸與真誠演繹着讓人沒齒難忘的童年生活,他們那種微妙的情感變化,那種純潔的友誼,那種對人生樂觀的態度,無一不讓我想起似曾相識的少年夥伴們。

比如陸鶴,一個天生的禿頭,儘管受盡同學的嘲笑,卻又努力去展現自己,爭取贏得友誼,維護了強烈的自尊;細馬,一個從江南來寄人籬下的孩子,在災難面前還是勇敢地站出來保護“父母”;杜小康,一個原本出生在優越家庭的'孩子,隨着家道中落,優越感不斷被消磨,後來還逃不掉輟學的困境,無奈遠離家鄉、夥伴與父親孤獨在蘆葦蕩裏謀生,但最終能在經歷風雨後成長起來……

《草房子》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純真少年形象,讀着他們的故事,讓我不由想起一起成長的有情有義的同伴們,想起了那漸漸離我遠去的童年,我深深地沉醉在這純美的世界裏……

讀《草房子》有感11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繁星》

近日,讀完曹文軒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草房子》。一向不喜歡這種題材的小説,我更喜歡語文華美,題材夢想化的小説。如果是帶着些許鄉土、兒童氣息的文字,也要有能感動我的“亮點”—而《草房子》這樣平實的文字,我則不怎樣感興趣了。但這本書能吸引我的原因還不少,主要有三方面。

故事——純

《草房子》記述的故事約為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農村孩子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城市的繁弦急管掩藏不了我們兒時的童真。相比而言,我們五六歲在做的事,《草房子》中的孩子到三四年級才去做,可是他們仍給我以深深的共鳴。桑桑的純真,禿鶴的質樸,杜小康的蜕變,紙月的細膩都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一個個純真的故事。

語言——美

“純美小説”,這本書的封面這樣寫。可是,在初讀後,它根本沒有給我“純美”的感覺,而是在仔細品味後感覺到的。它向我詮釋了一種新的寫作手法,叫白描。我一向認為在這種書中採用白描,效果是不好的。沒有華麗的詞藻,嚴整的結構,只是普通平凡的描述,卻把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勾畫得有聲有色,讓我感歎的同時的愈發驚詫。我想,這種質樸的語言也是最難駕馭的。

情感——真

質樸的語言背後,定是隨筆傾瀉而直的真情。曹文軒先生生於1954年,那個時代正是他的童年。“草房子”這個虛虛實實的意象貫穿全文始終,也正是寄託着自我絢麗的童年,情感真實感人,給讀者以心靈的寄託。書的遍佈上題着一句話:“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我的童年……”雖然不瞭解曹文軒先生,可是我相信,這必須融入了他的情感,是他童年的真實寫照。

合上《草房子》,我受到了故事與文筆的薰陶,感受到了作者豐富的情感。我想,這必須是一部經久不衰的書,它的時代性,質樸性都是純真的,不經矯揉造作而又精雕細琢的。

讀《草房子》有感12

這本書敍述了一個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六年國小生活。講述着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着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着我的心靈。

最有趣的就屬禿鶴那章了,他和桑桑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同學。其實他叫陸鶴,只是,他是一個十足的小禿子,所以油麻地國小的`人都叫他禿鶴。禿鶴的頭很地道,大家都想摸摸,可是必須用東西換。可是有一天禿鶴對自己的頭很在意了,誰摸他的頭他就和誰急。禿鶴的爸爸就給他買了一頂帽子,桑桑和幾個同學拿着他的帽子到處扔,有一天學校要會操,禿鶴想參加,可他沒帶帽子老師不讓他參加,最後禿鶴在台上鬧,蔣一輪老師只好讓他參加,可他卻闖了禍,他去討好別人,大家都不理睬他,直到有一次演戲,沒有合適的選擇,才讓禿鶴來試試,這一試卻讓人對禿鶴刮目相看。

最讓我感動的就屬秦大奶奶。她是書中最頑強的一個,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國小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污點,學校費了很多時間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個可惡的老婆子,經常搞破壞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後才勉強下地。從此,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枴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枴杖關她夠不着的窗户……最後,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感動之餘,我不禁想;是什麼使她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什麼使她為了一個區區南瓜不顧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麼使她在垂暮之年發出人性光彩?是愛!是油麻地人的淳樸,是油麻地人對她純真的愛。也是她那顆感恩的心。關愛、純樸、感恩書寫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後一筆。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盪漾與整部作品的悲憫情懷,閃耀在每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讚歎這極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遠值得我珍藏的書!

讀《草房子》有感13

放下《草房子》,心中便泛起太多的漪漣。這份美,這份感動,總在我腦海中迴響,揮之不去。

下面攝取幾份與大家來分享:

一、堅毅美,對執著的感動:書中的桑桑、禿鶴、細馬等孩子,都是經歷過太多的困苦、磨難,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飢餓感、嚮往感。這對於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們來説,這是多麼不幸的遭遇哪!但,他們是好樣的!他們用自己頑強不屈的精神,咬緊牙關,向困難發出不可抵擋的挑戰,並用自身的所有力量、精神集中起來,形成一道道耀眼奪目的燦爛光環,助其一臂之力,賦予其一般成人才擁有的思想、行為,從而獲勝。這種品質,這份堅毅,我想足以讓我們動容。

二、苦難美,對享受苦難的感動:當今社會苦難已成為一種財富,成為一種力量。只有經歷苦難,才會懂得世事萬變,才會珍惜美好,才會坦然面對一切。而在那個文革時期的孩子們,生活在苦難中,每日每時都咀嚼着“藥寮”裏那些“奇苦的藥”。但他們表現的不是畏縮不前,而是在那支只有歎詞的神祕的歌中,在那輕輕而又深重的.“別怕”中,平靜,甚至享受地喝下苦難,卻從這奇苦中獲取了那塊“鼠瘡”的消除……

三、成長美,對改變的感動:在孩子們經歷過苦難、展現出堅毅後,他們便開始成長了。這種成長是由“量”到“質”的蜕變。你看:桑桑變得冷靜沉着了,杜小康變得更懂事了,細馬變得更有思想了……這是給我們的一份驚喜。但同時,我們在成長時,也需要這樣一份從容與淡定,才能如展翅雄鷹,一擊沖天,在藍天中展現出一切勇敢、果斷、幹練,展現出人生的精彩。綜上所述,與六、七十年代的人相比之下,我們便多了一份衝勁,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經驗,少了一份淡定,我們要做到“四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請別僥倖,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請別喪氣,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學習桑桑、學習杜小康、學習那份藥寮的苦,學會做新時代的仙人掌!

讀《草房子》有感14

金色的稻草房頂,在陽光下閃閃放光,有一些小孩子在放下面玩耍,到了上課時間,他們紛紛跑進了教室準備上課,在這羣人中有聰明淘氣的校長家的孩子桑桑,有長了一個光溜溜的腦袋的禿鶴,有文靜的紙月,精打細算的細馬……

《草房子》主要講了油麻地國小的校長兒子桑桑的六年的國小生活,桑桑在這六年時間裏所經歷的事情。在那裏發生的事情中間有許多感人的'部分,也有許多有趣的部分,一件件事都是那麼的高雅,有美感。

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任務是桑桑,因為他是一個很淘氣,但是很正直,勇敢,有想象力的一個孩子。桑桑喜歡幻想,他為了改善他養的鴿子的住處,就趁爸爸媽媽沒在家,把家裏的碗櫃改造成了他想象中的高級鴿籠,並在傍晚掛在原來鴿舍的位置。結果他晚上捱了頓結結實實的打。可是他還不長心,僅僅過了十幾天,他又被好奇心所驅動了。他看到漁人在河裏打魚,就決心要自己做一個漁網,他把他媽媽的蚊帳剪成一張網,去河裏打魚,中午媽媽發現有兩三斤魚蝦,就問桑桑哪來的,結果桑桑的妹妹柳柳,給桑桑的媽媽説桑桑用蚊帳打的,媽媽在背地了罵了桑桑一頓,並把桑桑的蚊帳拿去,晚上桑桑被蚊帳叮的滿是包。桑桑還很勇敢,紙月是桑桑的同學,最近紙月經常遲到,桑桑決心要去看看,他親自去了三裏之外的板倉的紙月家,正走到村口就看見紙月了,在紙月前方有三個三個男孩,他們都是板倉學校的壞學生,一定是那三個學生欺負紙月,才使紙月天天遲到。桑桑這次保護紙月把三個男孩中的一個叫劉一水的推入冰冷的河中,讓劉一水得了重感冒,劉一水的媽媽找到桑喬,也就是桑桑的父親,桑桑説明了原由,最好結果,如果在欺負紙月,學校和當地政府會對劉一水等採取嚴厲的處理。桑桑在1962年的八月離開了油麻地到了別的地方。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桑桑和他的同伴的無憂無慮,看到了生活的美好。

讀《草房子》有感15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草房子》。這是作家曹文軒寫的一部長篇小説。

這部小説寫的是桑桑在油麻地國小從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之間發生的事。其中有桑桑、紙月、禿鶴、杜小康、細馬……

桑桑是個調皮、聰明、善良、細心、勇敢而有正義感的孩子。他把蚊帳做成捕魚的網;把碗櫃做成了鴿子的家,結果捱了父母的打罵。桑桑幫紙月打走欺負她的壞同學。後來,當他得知自己患了絕症時,他並沒哭,最後他的.病被一名老中醫治好了;而紙月是一個成績好、漂亮、細心、乖巧的好孩子,但她很軟弱,被三個欺負自己的孩子嚇得連學都不敢上;禿鶴卻是一個孤僻、心中充滿仇恨的孩子,因為自己有一點缺陷而失去自信,變得十分自卑。但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堅強,在一次演出中為學校爭了光,從此變得自信起來,人也活潑開朗了,合羣了,對人的仇恨也隨之消失了;杜小康是個愛學習、聰明、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家裏十分富有,但因為一次失誤,他家裏一落千丈。從此,杜小康就沒有去上學了,但他很想讀書,就偷偷跑到學校,偷了一個小女孩的所有課本。

當他看出桑桑很喜歡自己的腳踏車時,主動教桑桑騎腳踏車;細馬憑藉着執着的追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桑桑六年級的時候為媽媽造一幢大房子;秦大奶奶是一個孤單、固執、善良而單純的老人。她曾經兩次落水:第一次是為了救護一個小女孩;第二次是拼了老命去救護學校的一個大南瓜。這奇特的故事在表面的詼諧和滑稽中透出一種人生的苦澀,令人驚奇的是那一顆飽經滄桑的靈魂居然還是那麼無暇的純淨。

從這些故事中,我一次次的領悟到什麼時人生的“滄桑”,什麼是“善”,什麼是對一種理想的執着……愛,無處不在!

愛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温暖;愛是沙漠裏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裏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是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