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常用1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56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讀後感(常用13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記得某人説過:一個人要對自己整個人生的目的有明確而堅定的認識,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活着,這是一件極難的事。

因為極難,所以更想知道答案。因此,我在看到餘華的小説《活着》時,便急迫地讀完。

這部小説,以第一人稱的敍述方法,用一種冷靜、平常的筆調,娓娓述説福貴老人並不平常的一生。

在福貴還是一個闊少時,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名不文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入茅屋的當天。破敗以前的福貴不懂得傷心,破敗之後的福貴卻沒有資格傷心了。因為他成了佃户,佃種着曾經屬於自己的五畝田地。此後的日子,他經歷了戰爭,被抓壯丁到戰場而死裏逃生;經歷了自然災害年,飽受飢餓的折磨而僥倖活命;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而他卻活着,與那頭同樣叫做福貴的老牛“幸運”地活着。

“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覺得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餘華語

“坐在我對面的這位老人,用這樣的語氣談論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內心湧上一股難言的温情,彷彿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遙遠處波動。”——小説中的描述。

作者餘華説:“《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視,他們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解釋:“‘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需條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讀過《安妮日記》這本書,書的主人,年僅十三歲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為逃避納粹的迫害,同家人一起,躲避在幾間密室裏,忍受著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那種牢獄一樣的環境與低沉、緊張的氣氛中,仍然堅持讀書、記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能忍受的力量,來源於她心中的光明

沈從文先生《邊城》中的老船伕,“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親人——翠翠”,他能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的力量,來源於他肩上的責任與心中的愛。

而生活在真實社會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忍受呢?忍受生命的艱難與痛楚,忍受生活的瑣碎與平庸,忍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並在忍受的過程中,明瞭活着的理由,在忍受的過程中,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很欣賞餘華説的一段話: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忍受並幸福地活着吧!

活着讀後感 篇2

初讀餘華的《活着》,我僅有一陣惘然,隨後是一會兒的喜悦

喜悦實際還是實際,小説集依然是小説集;我活在實際之中,而福貴也只存有於小説集當中。

或許對日常生活在那時候的人而言,福貴可能是自身的一部分,又或者是自身是福貴的一部分。而針對我,一切都僅僅小説集,開啟,隨後合上。我的心裏冒出難以名狀的打動,但在時間的流蕩中,一切都將湮滅,就彷彿人一樣,問世―活着―去世。

“人是為活着自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話是創作者在序中告知大家的。一開始,我認為創作者真是太消極了,他的心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

唸完了福貴的一生,。我確實搞清楚,人是為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彷彿牆腳的乞丐,有時候我認為她們一無所有,對她們而言,死也許會比活着更強,但她們的確的活着,在任何地方。

餘華説,“活着”的能量並不是自喊叫,也不是自於攻擊,只是忍受,去忍受性命授予大家的義務,去忍受實際給與我們的幸福和痛苦,無趣和平凡。

這要我想到了一句話,大家生出來了,吃苦了,去世了。

本來活着是一種痛楚,卻總是有大量人挑選活着,而不是身亡。

小故事一開始便是不幸,那時候的徐家本來富有,本來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但你卻明晰體會來到一個爸爸的悔恨,一個母親的無可奈何,一個妻子的忍受,一個大家族的搖搖欲墜。

而當偌大的一個徐家只剩5畝農田、一間草屋之時,才愕然發覺,她們還有相互。一個妻子總算擁有一個愛她的老公,一個母親總算擁有一個孝敬的孩子,一個爸爸總算擁有父母的威嚴。

啥都有了,一片空白了,你不能説是她們喪失的多還是獲得的.多,是以往幸福快樂還是如今幸福快樂。

假如徐家還是當時的徐家,一家人或許會被一起槍斃,但最少她們富有,她們不用吃苦。而她們活着之後,大家只有看到她們痛苦的人生,那個時候誰也分不清楚,是活着又或者是死更幸福快樂。

這就是人生,沒有挑選,沒有回過頭的空間,僅有再次。

擁有的人一個一個喪失,福貴看見爸爸、媽媽、一雙子女、妻子、女婿、外孫一個一個的身亡,自身卻還活着。那個時候的福貴,也許感覺身亡才算是一種幸福吧。

或許,他也不知道自身為何活着,就彷彿許多 情況下大家也不知道自身為何活着。

因而,人為失誤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萬事萬物所活著,就是如此而已,卑微,卻遭受着優秀。

藍天白雲、白雲、水稻田、老牛,如果你一無所有,你能找尋任何事物給你覺得幸福快樂,就彷彿如果你擁有許多 的情況下,你也能夠找尋一切你所喪失的一樣給你覺得悲劇。

珍惜自己,這就是較大 的幸福快樂。

愛惜一切你所擁有的,愛惜一切你以前擁有的,愛惜一切你未來會擁有的。

人的一生好似一枚硬幣,反面寫着幸福快樂,背面寫着痛苦,本來全是你所擁有的,看的視角不一樣,感受自然也不一樣。

許多 情況下,你不用尋找活着的原因,由於活着自身便是一種原因。

活着讀後感 篇3

讀完活着,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者因為福貴悲慘的命運,或者是因為他窮其一生,終究卻只剩他一個人。

福貴是書中的男主角,但故事是以他的訴説展開的。餘華用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展開了以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地改革運動,再到大鍊鋼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一個小小的平凡人發生的事情而福貴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不幸。

這篇故事以“我”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為頭,在初夏的時候“我”遇到了福貴,而與福貴開始交流,正是因為福貴在吆喝讓牛時幹活時喊的那幾個名字。我想故事的開端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吧。福貴是舊時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地主。但是卻有個奇怪的癖好,喜歡去村口糞缸上拉屎。或者就是福貴這富二代的身份,她愛上了嫖,也愛上了賭。他懷着六個月身孕的妻子家珍曾去賭場勸過他,但福貴沒聽,後來被二龍和沈先生兩個人騙去了所有的家產。他和父親,母親,女兒和懷孕的妻子一同搬回了鄉下。父親因為這件事去世了。而他因為去幫母親找郎中而被國民黨抓了被迫離開了家鄉,他不敢逃,也逃不了,命運似乎對他特別無情。他離開後,母親也離世了。等他回到家後,已經過去三年了,他的女兒鳳霞因病聾了又啞了,兒子有慶長大了,卻不認識他。在之後鳳霞嫁給二喜之前,有慶因為給省夫人獻血過多而死亡,之後鳳霞也因為生孩子難產死亡,妻子因為軟骨病死亡,女婿二喜因為鳳霞死了之後心神不寧在做工時被石板砸死。而他唯一的外孫苦根,因為吃東西吃太撐撐死了。命運似乎對福貴特別不公,他的命運多舛,上天似乎總喜歡跟他開玩笑,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他。書的名字叫《活着》。但我覺得福貴之所以活着,是因為他忍受了命運的不公折磨。忍受生活殘酷,忍受人生的無奈,每個親人的離世都是那麼的毫無預兆,措手不及。

文中記得很清楚的是家珍在得知有慶死了後説的一句“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看到這裏我覺得心痛。有慶是個乖孩子,他愛他的羊,對它們好,為了不被父親罵,還把鞋脱了才去跑步。但是就這樣去世了,富貴難過,他心痛。但他又能怎樣呢?書中有句寫得特別好:“月光照在路上,撒滿了鹽”。我想,福貴每次走過有慶常跑的那條路,心都會痛的吧?但是他空有一身悲痛卻無法宣泄,他還有妻子女兒要照顧啊……

他無法對命運抱不公,他只能忍受,然後活着。這個或許就是餘華想要告訴我們的。面對命運的.不公平折磨,生活的殘酷,努力而堅強的活着。

文章的結尾是這麼寫得:“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內容召喚她們的女兒,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句話似乎平淡如水,卻又意味深長,卻又出乎情理其外,情理之中。這樣的結尾讓人無法不佩服餘華。讓人深思,讓人回味。福貴的活着,註定是一種苦難,一種悲哀,但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的伴隨下活着。這便是這本書的真諦。只是闔上書本之時,似乎還是不能平靜。或是為福貴的悲慘生活罷,或者因為他窮其一生,最後只剩他自己。也許他是不孤獨吧,他有那頭牛,有那些悲傷卻美好的回憶。這些會陪伴着他,直至死亡。

福貴,《活着》都以苦難為船,悲傷做槳,時間如水,獨自劃過歷史的長河,不留一絲漣漪。

活着讀後感 篇4

餘華的《活着》讓眾多讀者感慨,有人對主人公福貴產生了憐憫之情,我卻從中獲得了一份寧靜。

地主家的兒子福貴嗜賭成性,肆意揮霍家中的財產,最後一貧如洗。然而禍不單行,接二連三的大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女婿、孫子相繼離世,命運多舛,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相伴終老。

面對家人的離去,福貴卻沒有被悲慘的現實打敗,他仍懷着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他把痛苦交給時間。沒有血淚地控訴,沒有撕心裂肺地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包容着的一切。以致後來時間裏再大的災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堅強的活了下來,不鬧不爭。人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我被主人公福貴的平靜而堅韌所震撼,生命的意義即在於生命本身存在的價值,它來自活着,“活着”便是全部意義。

抽象的苦難是易於接受的,最不可接受的是, 眼睜睜看着這些痛苦都加於那些最為善良美好的人物身上。福貴面對這些善良的人的離去,面對這些這些人生的無常,殘缺與痛苦以及人生歷程中無法避免的劫難,禍患之力的壓迫,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頹唐消沉,沒有像春生那樣用一根繩子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沒有像路遙小説《人生》中的主人公初遭挫折時虐待自己,而是默默在角落裏舔着傷口,超然而平靜。

無謂的抱怨不如平靜的接受,學會超然和平靜面對困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正如黑塞所言“有勇氣承擔命運這才是英雄好漢”,我們應該要像福貴一樣把臉迎向陽光,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苦難加上忍耐,塑造了他寬廣、堅韌、温婉的性格,他活着,卻並不是福克納《喧鬧與騷動》的結尾所説的那樣“在苦熬”。對福貴而言,苦難已消失於無形,他的內心有的只有道禪思想中那種面對生活時的超然和平靜。而能夠讓福貴如此超然和平靜的正是苦難本身。擁有過財富地位、女人,他沒有珍惜,最後失去了這一切,但他卻得到了愛。他擁有母親無私的愛,擁有妻子忠貞不二的愛,擁有孩子、女婿的孝順和尊敬,正因為他擁有並珍惜這些,在經受如此巨大打擊後仍能樂觀面對。

然而小説中並非只有主人公一個人能夠面對苦難時表現出超然和平靜。福貴的母親臨死前對福貴説“活着就有可能,死了就什麼都結束了。”沒有抱怨不公,只希望能夠平靜的.活下去。家珍更是不想爭什麼,對福貴説“福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們,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只求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不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處於當時底層社會中的勞動人民,面對不公和不幸卻學會了隱忍和平靜對待。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楊絳百歲時曾説“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後來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一個人有限的生命裏還是平常點好,無需去爭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學着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就夠了。並在生活中學會隱忍,學會承受苦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從容平靜的面對生活,不要被小挫折、小困難打敗,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因水的清淡而厭倦飲水,也不能因生活的平淡而掘棄生活,把臉迎向陽光,享受和珍惜每一天活着的生活,這便夠了。

活着讀後感 篇5

從縱情聲色到散盡家財,從兒女雙全到孑然一身,幾番波折來去末了只剩一頭黃牛老來伴。這一生的起伏都化作深沉長歎,而長歎沉澱下來,便成了兩字:活着。

小説《活着》以老農福貴之口,講述了他漫長又辛酸的一生:福貴原為富家少爺,卻因嗜賭輸光家產,不久父親也意外去世。在為病重的母親進城尋醫時被抓走充軍,回鄉後又不斷遭遇變故,相繼失去兒女、妻子和女婿,最後連小外孫也意外死亡,只剩一頭老黃牛與他在陽光下回憶過往。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福貴的一生可以説是塵世中千萬人一生的縮影,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乏長鬚短褐、倚仗歎息的“福貴”;在海洋的另一端,也定有金髮碧眼、沉浮苦海的“福貴”。他們被生活不斷擊倒,卻未停止前行,無論以奔跑或攀爬。也許有很多人徹底倒下,但從時空的總和上看,人們的腳步卻是堅定的。我想並非所有人活着都是因了一份頑強的執念,更多時候是出於骨血中生來就有的慣性,即“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是全人類共有的屬性。因此,《活着》可以是發生在任一時空的故事。它向我們揭示了人類本質的生命規律,足以激起所有人的情感共鳴。

當然,《活着》不僅體現了人類生存的共性,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氣質。福貴的一生從美滿到零落,很有“食盡鳥投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意味,是循了傳統説法中的因果輪迴之論。而獨守黃牛的結局猶如一聲深沉又不見重量的歎息。説深沉是因這聲歎在滄海桑田間被成千上萬次地重複;不見重量則是因為儘管苦難輪番上演,人們卻仍在吞嚥、消化現實給予的幸福和痛苦,並在歎息後復又前行。這聲歎息中外皆有,不同之處在於歎息後的動作。美國的郝思嘉歎息後會揚起下巴亮着綠眼睛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而中國的福貴唯見歎息不見雀躍,蒼老的眼睛裏也沒有漣漪。但你知道,他一定會活下去,哪怕老黃牛也離開他,他也一定會活着。正如回溯我們的五千年時,你會發現這片土地不管經歷了多少血雨腥風,中華兒女也從未被真正擊倒,硝煙散盡後大地上依然是人們蓬勃的身影。中國人的“活着”是平靜而堅定的,如作者餘華所説:“‘活着’在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和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無聊和平庸。”

《活着》打動人心的原因除了有對生命規律的揭示,還有作者對苦難淋漓盡致的刻畫。在餘華的筆下,苦難被具象化為紛至沓來的死亡。人物的死因有的雖顯荒誕,但卻都在情理之中,而死亡的疊加與其荒誕性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劇性,對讀者造成心靈上的.衝擊。例如,福貴的兒子有慶被活活抽乾血而死,小外孫苦根被豆子撐死,兒女、女婿又都死於同一家醫院……無不予人以震撼。而對於苦難的描述,作者將悲憫藴於冷靜之下,沒有哭天搶地的哀號,而是採用冷靜又不致冷漠的筆觸。如他所言,“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而應向人們展示高尚,高尚即對事物理解後的超然,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在平時的語言背後,你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歎息,而苦難也在冷靜的刻畫下更具衝擊力。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作和尚”,福貴的一生雖似一聲長歎,末端卻又繫了歌謠般的期盼。這一縷期盼雖非雀躍,但也是一種樂觀,為“活着”增添了雲淡風輕的超然。書頁翻動中,我獲得了關於生命的指示,感受到生命在與苦難相依中迸發出莫大力量,指引着我堅定而緩慢地前行。

活着讀後感 篇6

歷經千辛萬苦,福貴得以與家人團聚,可生活的難題再一次擺在眼前——有慶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福貴、家珍只能決定把鳳霞送人。可憐的鳳霞,還不知道自己就要被送走了……我們無法去譴責福貴的選擇,因為我們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但也同樣心疼懂事的鳳霞……

至於有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為了不磨壞鞋子,大冬天的光着腳跑去學校,每天來回幾趟割草餵羊。鳳霞也是,父母為了弟弟上學把自己送人,她除了不捨之外,沒有一點怨念,反而一直惦記着回家……所幸,最後福貴還是把鳳霞留了下來。這一家人艱苦卻又寶貴的相處時光,真的太少太少了。儘管生活充滿了艱辛,嚴厲地對待有慶也不是福貴本願,但一家人是沒有隔夜仇的。而若是福貴的父親還在,大概會訓斥他:自己都不成器,是個敗家子,有慶比你小時候懂事多了。——總之,一定會護着有慶。

接着,又是人民公社、吃食堂、鍊鋼……時代裹挾下的福貴一家人,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辛苦嗎?辛苦的。他們自己心裏覺得幸福嗎?幸福的。這就是餘華在自序中所説的,“活着”的力量吧。

災年之下,原本樸實本分的人為了活命,也會做出缺德的事。“倉稟實而知禮節”,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不為五斗米折腰——正是因為聖人的數量如此之稀少,而其品格又如此之高潔,所以才顯得尤為珍貴,也才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福貴和家珍,也都垂垂老矣——“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們。”因為對家人的'眷戀和不捨,家珍挺過來了,真好。就像電影《流浪地球》裏説的那樣,希望是比鑽石還珍貴的東西。——哪怕是在那樣艱難困苦的生活中的希望。

可誰知,意外來得那麼的快——有慶死了。從憤怒,到痛恨,再到無力,最後,只剩心疼。心疼一個勤勞能幹而又善良懂事的孩子,還沒有來得及長大,就離開了人世;心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家珍和福貴,生活已經夠苦的了,卻還要承受那樣的打擊。餘華沒有特意煽情,可讀來心情依舊沉重。

縱觀全書,鳳霞出嫁是福貴一家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光,所有人都流下了喜悦的淚水。家珍對福貴説,自從他回家以後,這個家就“什麼都好了”,但其實,生活還是那麼的苦,只是,一家人在一起。就什麼都不怕了。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要是按年頭算,苦根今年該有十七歲了。”鳳霞死後,家珍也很快便去了。福貴親手埋葬了自己的一雙兒女,又送走了家珍。現在,只有他自己、二喜、苦根這三代在人世間“受活”。愛無生離,只有死別。

最後的最後,家人全部離去,就連苦根也死了,只剩下福貴,還在人世間“受活”。我們也就突然明白了,在故事的開頭,福貴為什麼要騙老牛還有其他的牛在幹活——或許,他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或許,在他心裏,那些人兒從來就沒有離開過。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唱着歌,和老牛一起,漸行漸遠,消失在了茫茫歲月之中。人這一輩子啊——黃昏轉瞬即逝,人生白駒過隙,黑夜從天而降,死亡終會來臨。“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銘於斯,其魂氣無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

活着讀後感 篇7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

午後的田野中,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被歲月風乾了的枯乾的皮膚,因後背的弓起,在胸前皺起一道道的溝壑,儼然一棵飽經滄桑的老樹。

一顆種子,在時間的孕育中,悄然誕生。於是,他在彷徨中,隨風漂泊,然後,在這厚重的土地上落腳,生根,發芽。他的一生,活着,就好像是慣性,他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即使,他只是泛泛之輩。

命運,將他的最幸福和最痛苦,都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中。命運,讓他一生逃不開“孽子”的罪責,曾經的浪蕩不羈,年少輕狂,一夜之間,他輸光了萬貫家產,氣死了父親。命運,也讓他在艱苦的勞動中深深懺悔,重新成長。

命運,讓他在戰火的洗禮中,在飢寒交迫中,在咬緊的牙關裏,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學會了對生命的堅持與執着。命運,也讓他在戰火紛飛中絕處逢生,奇蹟般地回到了家人身邊。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徒留悲涼黃昏中,墳冢前,一雙顫抖着的雙手,和一雙空洞的眼眸。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責任,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脱,而選擇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責任。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温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於,他可以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説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命運,讓他在苦難中學會了忍耐,以至於他可以隨時從容應對,並傾盡全力讓自己以及身邊的家人好好地活下來。命運,也讓他超脱自己的苦難,用自己樸素的善良的心,來對別的生命給予同情,以至於他救下了要被宰割的老牛,來陪自己安度餘生……

如今,當這一切不堪,一切苦難,一切幸福,一切蕩氣迴腸的記憶都隨着遠方的殘陽歸於平靜的時候,那棵老樹依然靜靜地挺立在那裏,不曾彎曲。

他是那樣平靜,淡然地講述他的過去,沒有哭泣,亦沒有逃避。可能是那些陳舊的記憶,已被時間風乾,成一枚深紅的硃砂痣,凝在心口,揭開衣衫時,只聞到一絲淡淡的暖香,而不見那徹骨的疼痛。但是,那些過往,他講得是那麼細緻,每一個笑容,每一滴眼淚,他都記憶猶新。從他渾濁的雙眸中,似乎能感受到,他的精神曾在命運的轉輪中顛沛流離,幾乎支離破碎,但他的靈魂卻掙扎着,不曾放棄。

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朝朝暮暮,不斷輪迴。我想,這便是活着吧。

在老人和老牛遠去的背影中,我感到,他,就是那棵詮釋了生命的樹,站成了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活着讀後感 篇8

人越怕死亡,就獲得越怯懦,而堅強樂觀,又是一種對死亡的超越。人會因孤獨而痛苦,又會因痛苦而孤獨,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冥冥之中,互為因果。讀了餘華的《活着》之後,我才發覺,原來我未曾真正活過。

坐在窗前,抬頭才發覺已夕陽西下,沾染了一些書中的悲愴。在一個黃昏,福貴江蘇了他的故事,帶着些許無奈,帶着些許悲涼,帶着些許惆悵與悔悟,再帶着些許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陽,從升起時的光芒萬丈,到落下時的微弱呼吸,無一不透着一個老人的釋然。

年少時的福貴,流連於花月場地中,只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富少,他有着劉村人都沒有的條件,有着他人都咩有的尊寵,當他被青樓女子揹着行走於大街小巷時,他一切都沒有顧及,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沉醉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顧嬌妻。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未曾感覺到煙花易涼時的淒涼,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悄聲無息,福貴不知道,他已經跳入了為自己挖的'陷阱。

當富貴敗光了家當後,他的父親沒有動手打他,反而表現的很平靜。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如水並不能掩飾心中的驚濤駭浪,福貴的父親的死,恰巧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當一個人被上帝盯上後,他不一定是幸運的,還有遺棄。家裏的那一抹悲傷還未散去,福貴又經歷了妻離之痛。岳父大張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福貴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會了種地,用着自己的雙手和租來的五畝地,養活了母親和自己。這時的福貴還叫“富貴,”這也是命運的一種諷刺吧。不過這裏的福貴,是真真正正的,認認真真的用心活着。

命運總是變化多端的。福貴剛與妻子重逢,卻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當他被倖免回家時,他是否看着那依舊的茅草屋,心裏有親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對兒女,也許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價值吧?眼淚是歡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載體,是情意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相逢是讓人感動的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時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與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並不在意他的勇敢,無情地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着躺在病牀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活着,因為他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外孫……都離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沒有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託在老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超脱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福貴一生的悲慘,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的午後向被人講訴自己的一生。正如餘華自己所説:“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它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活着讀後感 篇9

人活着是為什麼?活着的意義又在哪兒?活着究竟是怎樣的?讀了餘華的《活着》後,我百感交集。作者以樸實無華的筆觸,在我的心間降落了一場場瓢潑大雨,又在我的心尖吹起了一陣陣春風。它帶給我的感受,是沉痛卻又積極的……

作者以一個聆聽者的身份,敍述了福貴的一生。福貴年輕時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父親因為他的不孝而離去,母親在不久後也病死;在自己被抓去做壯丁打仗時,女兒鳳霞不幸失聰,自己回來後,家裏一貧如洗,曾經的自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如今為養家餬口下地幹活;兒子有慶因抽血過多而離去,鳳霞嫁人產後死去,妻子家珍病逝,女婿二喜意外事故身亡,孫子苦根在那樣一個飢餓的年代活活噎死;暮陽西落,福貴與一頭老牛相伴到老。福貴的一生失去了七位至親,都由他親自送葬。那種痛,紮在心裏,刺在肉裏;如刀割,如箭落,但福貴依然靠着堅強的意志一路走來,他依然活着……

鳳霞,福貴的女兒,幼年失聰,但乖巧懂事又勤快。可福貴夫婦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把鳳霞賣給了另一家人。看到這裏我攥緊了拳頭,心中滿是疑惑:為什麼?再苦再累再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總會攻克難關的。

因為貧窮和供有慶上學,就要把自己養了十幾年的女兒賣掉,這未免太欠妥了。父女別離的'場面,太讓人感到心酸了!明明那麼的不捨,為何依然要堅持?可我轉念一想,也對,在那種情況下,必須要顧全大局,這個辦法或許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最能應急的。因為國家有難、人民貧困,就不得不做出一些違背自己內心的事,人們無可奈何,割至愛、舍至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福貴的兒子有慶,在學校主動獻血。護士為巴結縣長一家,把有慶的血幾近抽乾,造成有慶意外身亡,福貴好似抓了狂,萬念俱滅。讀到這段時,我的心亂做了一團麻,我想像雄獅一樣怒吼:“這是什麼?這是人性的泯滅!”有人為了巴結高官,不惜用一個生命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一條鮮活的生命,就一文不值嗎?這是為何!有慶的死,又是給福貴當頭一擊……

可在充滿苦難的生命中,我以為還夾雜着一絲絲的幸福。鳳霞嫁了個好人,待她温柔體貼,為人實誠,福貴的女婿二喜的出現,也給這個家帶來了希望和幸福。原本醫生説福貴的妻子家珍,活不過一個月,但因為愛和那股堅定的力量,家珍神奇般的稍有好轉,雖然最終還是沒能拗過病魔。這一家子雖然很累很苦很難,但就是這樣的,生活他們也能活得出幸福,活在出愛的光芒,活得出平凡與偉大……

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啊,還是要為自己而活着,但這不代表着我們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人,因為不管我們有多依賴他人對我們的幫助,他們都將離去。到頭來,還是要靠我們自己。

活着的意義又在哪兒呢?我們活着不需要我們創造和奉獻的有多少。就從最樸實的來説,活着不需要那麼多浮華,平平淡淡,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扛得住困難,挺的了傷痛,不驕不躁,就夠了。

活着究竟是怎樣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全是磨難的。在這條漫漫的人生路上,會有荊棘,會有石塊,也會有指路標和明燈,只有拔出荊棘,踏過石塊,才可能看見希望。人生很苦,就像一杯茶,品到最後,才有點回甜;人生就像一塊田地,需要時常耕耘,也需要經得住狂風暴雨,才能收穫希望的麥田。

活着很苦,但也很美好。因為活着,本身就閃着燦爛的光芒……如果你遇到困難,請和福貴一樣迎難而上,向着那希望的麥田加油,挺住,前進……

活着讀後感 篇10

黑暗籠罩了一座城,唯獨只剩一盞燈。窗外只聽見寒風在黑暗中掙扎,吶老的老鍾慵懶地敲打着。此時空氣中瀰漫着沉重的氣息,使我一閉上雙眼,那書中一幕幕電影般的情節紛紛閃過;在這孤獨的夜裏,只剩下聚光燈和筆墨與我作伴。

想起白天裏,我與《活着》的邂逅時光。我還是與往常一樣,喜歡去書店與書共渡休閒時光。我喜歡坐落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書;喜歡書慢慢劃過我的指尖;喜歡書身上特有的淡淡清香,喜歡它們帶我領略知識的海洋。窗外的風變得格外温柔,輕輕地撫摸着我的側臉,但我更喜歡那冬日裏的一束微弱的暖陽,那種訴不盡的温暖,讓人很愜意!而它,恰好出現在我必看的書架上,格外的引入我目,我順手拿下它。

沒有想到,我的眼淚卻與它達成了共鳴:

回憶本是一本蒙上灰塵的書,它曾單薄的承載了某個人的酸楚,過往的不堪,讓人不敢再去回憶,漸漸地成了我們閉口不談的話題,可餘華筆下的垂垂老矣的老者,卻慷慨大方的與我們講述他的一生;在錦瑟年貨裏,該努力時,卻有人選擇了一份安逸。他是地主家景出生的福貴,他過的是“吃喝嫖抽賭”的生活,可能煙花巷柳顯得格外柔情吧!賭場上的輸贏猶如夢,而他卻不知自己早已輸掉了自己的人生。惡習讓他家道中落,父親卻被他給活活氣死,一貧如洗,窮困之中他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不料被捉去當壯丁,他親眼目睹了戰場上的無數的傷兵之死。歷千經萬難回鄉時,才早母親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帶了一對兒女,女兒鳳霞卻因無錢治病成了啞巴,本以為團聚了的一家子能在貧困中得到了平靜,不料苦難卻依舊如影隨形,兒子有慶為難產的縣長夫人獻血時,醫生大量的抽血,不料這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就此消失在這無情的年代裏,有慶的死瞬間讓我錯愕。原以為福貴的生活中的悲劇可以到此結束,可是悲劇一再上演,並沒有要停歇。相距離世的是鳳霞,她在生產時,死於大量流血;福貴一生經歷了最悲痛的事是沒能養老送終,白髮人送黑髮人。妻子因長年被病痛折磨到生不如死,最終還是先他而去。現在只剩他和女婿:小外孫可以相依為命,不料上天又與他開了一場玩笑,女婿在一次建築事故中被砸死,小外孫苦根也因貪吃豆子意外撐死,命運與他離開了一場令人窒息的玩笑,生命裏難得的那一份小小的温情,最終被死神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頭牛跟他一樣堅強的活不了下來,他給這頭牛也取名叫福貴,夕陽西下,只剩下他和他的牛。

道不完這人世間的`陰晴圓缺,也訴不完這風花雪月,只因情深未了的結,也只因人世間遲早要離別;餘華用樸素的筆觸,詮釋了生命雖脆弱無常,但在書中,卻讓生命堅強得到了極限。《活着》讓我感慨良深,儘管四季輪迴的腳步讓生活不平凡,也蹉跎了光陰,黯淡了你的人生,我們也要在這條路上尋覓,哪怕有天,累了、倦了、也只不過在淡泊寧靜中踏着短暫的憂傷,走過坎坷,我們也要笑對朝陽。

我想!你一定對你的人生迷茫過吧!也掙扎過吧!可又不知如何去改變,所以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放棄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小火苗。每天無所事事,只會刷抖音、快手、淘寶、打遊戲,做着六十多歲老人做的事?尋找那份安逸?不!這樣的活着,只不過是在揮霍你的光陰,年輕是像蚌一樣磨礪出珍珠的過程,要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昇華,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這才是活着!

黑暗徹底籠罩一座城,也關了所有的燈。

活着讀後感 篇11

時間的拉伸勾勒出一代代人的幸福或窘迫,坦然淡定的敍述突顯出一個過來人的辛酸和頓悟。在那個年代,一片綠蔭,一個少年,在田間地頭,閲完一個老人的一輩子。合書而思,再談論作者筆法似乎又落入官套,而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的一生對思想的衝擊是再怎麼高調評論都不為過的。

在那個死亡和活着一樣普遍的年代,任何一個正常性情的人都會在自己的親人或近鄰甚至陌生人的屍體被抬走的瞬間真切地感悟到生命,而這份感悟絕對比西方死氣而刻板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更深刻,更具有哲學性。

雖説主人公福貴早年是個紈絝子弟,但破落後的思考以及對情感的解讀都彰顯着這個人並不膚淺。就像我們的人羣中,在實施了有損人格的行為後,一部分人否認,甚至錯誤地交代給自己的內心;一部分人極力討好被施與惡行者,侷限於表層的和諧和圓滿;還有一部分人,他或許不會表露歉意,但卻痛苦而自責地深省,體悟罪孽的根源並自己評析,哪怕對方不解,但自己卻也釋然。

煞是感動於福貴在別人口中得知自己頭髮白了大半時,回家端視妻子良久,告知她時間的流逝。概歎一種夫妻共生同難的幸福,一種此時非彼的酸楚,一種來日不測的無奈。我突然想到,也許只有借別人的眼睛,或是借日後以時間為軸的長篇記敍,我們才能在恍惚間意識到所謂生命如白駒,倏忽而已。

也感懷於福貴在描述妻子的死時並未煽情淚下,而只是簡單地説“她死得很好”。這又是何等深沉而有着非常之意味。微笑着回味相伴了大半輩子的愛人的生命終結處的狀態,似乎也只有這個看開了人生的老人做得自然而拿得上台面。

還有女婿二喜與福貴的對白。“爹,我死了埋在這裏”,“這塊地就留給我吧”對於死亡毫無畏懼,毫不避諱,活着的人以商量的語氣對死亡居所達成共識。這不是思維的極端,而是一種常態,決定這一切的,是那個時代,是苦難的命運,是活着本身。

也記得苦根在父親二喜死後活潑如初,竟問道“死”是怎麼回事。若説童言無忌,未免太過表層。我倒是從中感到一種震撼。苦根不瞭解死亡,福貴則太瞭解死亡;一個處在生命的始端,一個接近生命的'終處。兩者都能看開。前者因為對生命的無知,後者源自對活着的解讀。如果苦根活着,若干年後,或許當年的苦根真的就成了年老睿智的福貴,而看透了一切的福貴,也必然回皈原始而本真的苦根。

苦難的命運相繼在福貴身邊帶走了父親徐老爺、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孫苦根,到頭來相伴朝夕的竟是一頭叫着自己名字的老牛。他撫慰負累的老牛,跟它對話,談幻化出的家珍、鳳霞。這何嘗不是自説自話,自我撫慰。這種看似麻木的睿智讓孤苦伶仃的福貴坦然地接受着這個世界,堅毅地活着。

死亡似乎是個時人相當忌諱的字眼,帶點形而上的終極思維。因而活着也就失去了原本的衝擊力,因而生命也似乎沒有了原來價值。以至,小悦悦在眾目睽睽之下無人施救而丟了性命;當今社會竟為了跌倒的流血不止的老人扶不扶爭論不休。

不想再次鍼砭時弊,只是我覺得,對死亡的不敢提及,造成了對活着理解的誤區;我也只是覺得,活着的福貴,很是令人仰慕。

活着讀後感 篇12

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因為它的情節。

全書以主人公福貴對自己一生的敍述為主線。福貴曾是個富家子弟,年少時只顧貪玩享樂,嗜賭成性,敗光了所有家產,父親也因此而死。剩下福貴,妻子家珍還有母親及一雙兒女:鳳霞與有慶,過上了潦倒艱苦的生活。為給母親治病,富貴到城裏請郎中,不幸被國民黨拉去做壯丁。這一離家便是近兩年,回家時,母親已告別人世,鳳霞成了啞巴。原以為從此可以平淡生活,然而悲劇才剛剛開始。有慶在體育方面剛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卻為救縣長的妻子失血過多而死;鳳霞剛與二喜成婚,幸福美滿,因生孩子時失血過多而死;家珍二喜、外孫苦根一個個都棄他先去。年老的福貴與一頭取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無憂無慮、無依無靠。

寒假大紅大紫的《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令多少人潸然淚下。可讀完《活着》,我卻覺得在命運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又可悲。

鳳霞的生病、有慶的死亡、二喜的離去……幾乎所有事情都不在人的掌握範圍之內。在可控範圍之內的,許是福貴仍身為富家子弟時的所為——也可以這麼説,福貴的一生都在為年少時的揮霍付出代價。時間是最偉大的治癒師,他的傷口在時間中慢慢癒合,勇於對他人講述自己坎坷的一生。而福貴對自己一生平淡的敍述,更是一種對過去的釋懷,只有真正地放下,才會勇敢地面對從前。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對他開了玩笑,他的神經在這一次次的過程中早就麻木,而這一次放下,何嘗不是一次涅槃重生,一次自我救贖?在福貴的一生之中,他沒有理想與追求,甚至沒有像祥子買下一輛車那樣小小的夢想。僅是為生存而生存,為活着而活着。最後只剩他一人之時,他依舊沒有產生輕生的念頭——就當是不負降生在這個世界的幸運。

我深深地被這本書的情節所吸引,更被它的時代背景所吸引。《活着》雖是一本小説,可社會變革也是其中的一條暗線。被國民黨拉去做壯丁後“村裏開始搞土地改革了,共產黨沒收了他的田產,分給了以前的佃户。”幾年後,“人民公社成立了,我家五畝地全劃到了人民公社名下,開始吃食堂了。”接着,時代開始,“隊長讓兩個年輕人去買煮鋼鐵的.鍋”,鍊鋼的熱潮掀起了。後來,“_”開始又結束,實行包產到户了。

這一部新中國成立後的變革史,更是新中國的成長史。70年來,我們經歷了生產關係的變化、人民公社化的失誤、“_”的動盪……70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探索中不斷前進,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港珠澳大橋的通車,5G技術的發展,我們用了70年的時間,實現了從剛建立時的一窮二白到一個大國的偉大飛躍!

70年來,有多少建設者與科學家們齊心奮進,中華才得以復興?“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錢學森毅然放棄優越的國外生活條件,回國助以新中國核武器的發展;袁隆平苦心研究,只為種植出造福全中國的“雜交水稻”;南仁東幾乎耗盡一生建設中國“天眼”,只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助上一臂之力。他們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嗎?不,他們不僅為理想而活,更是為心中的報國之志而活!

時光流逝,歲月流轉。70年的時間已在歷史的車輪中消逝,70年後的今天,這盛世如你我所願。我願可以不負使命,在自己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的同時,為祖國的發展推波助瀾。這或許是新時代的青年們,活着的崇高使命與意義。

活着讀後感 篇13

説來慚愧,身為一名文院學子,我看過的主流文學作品真的可算是少之又少。因為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翻開餘華的這本《活着》,原意只為消遣,未曾想竟是欲罷不能。花了兩個半小時,一口氣從頭讀完尚不過癮,又將其中精彩片段反覆咀嚼,就連作者所書的三版序言也被我一字不落地看完。

餘華何其殘忍,他將小説取名為《活着》,但是小説裏的人物,福貴所有至親至愛,卻在苦難無奈的生活中一一死去,猝不及防。餘華實在是一個很冷酷的作者,他總是從喜悦與美好的生活狀態寫起,在我們的心被温情治癒,覺得如此生活下去也算安穩的時候,他在作品後面發出一聲冷笑。他毫不留情地讓我們看清生活的殘忍、生命的脆弱,讓我們把對幸福的要求一再放低,讓我們的原則一再退讓,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做退無可退。

故事最最開始的時候,福貴是村子裏最有錢的少爺,他過得肆意,讀者在看得時候不免連連搖頭——這不成器的主。於是餘華大筆一揮,少爺因賭博破產,老爺受打擊過大,突然去世。這便是福貴坎坷一生的第一個苦難,只是一個開始。被徵兵,歷經千難回來後活潑可愛的`女兒已然因為疾病啞了,母親離世,家裏就靠妻前前後後忙着。但也有欣慰,兒子已出世了。

福貴已經回來了,家裏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那時候我這樣簡單樂觀地想着。

而餘華真正的殘忍在這裏卻開始慢慢顯現。

有慶是第一個死的。死因那麼可笑——抽血過多。前一刻我們彷彿還看到這個男孩忙碌地上學放學割草餵養,忙碌地在辛苦的生活的男孩簡單的喜悦中追求平衡,下一刻,他突然躺在冰涼涼的醫院病牀上,留下一室冰涼。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有慶的死那是死亡的開始,這個家庭彷彿受到了最惡毒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個接一個死去,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所有福貴在乎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節奏那麼快,當我剛要緩一口氣時,又一個噩耗傳來。我不知道這接二連三的死亡到底要怪誰,抑或是真的源於這個家庭惡毒的詛咒?我不知道。看完全文,我的心就像是在酸水中浸泡過,澀澀酸酸,欲哭無淚。想要吶喊:不,福貴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但——吶喊無聲。福貴只是那個貧苦愚昧年代生活着的人中一名普普通通的一員,我知他過得坎坷,卻也知他絕不是最悲慘的那一個。以前也曾聽説那個年代的殘酷,但是這是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可以無力到這樣的地步。

於是感動之餘不免有一絲慶幸。慶幸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慶幸之餘又是羞愧,福貴那樣苦難殘酷的生活都沒有打垮他的意志,就算生活只剩下他和那頭也叫福貴的牛他依然活得樂觀,反觀自己,不愁吃穿,親朋好友俱在,一旦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痛斥命運的不公,為賦新詞強説愁。看完全文之後再次想來,真是慚愧到無以復加。這種生活狀態,真的能夠説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之人的生活狀態嗎?

人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苦難?我不知道。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有活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