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的品質》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1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讀完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生命的品質》是作者20xx年至20xx年所寫文字的結集,共分十一輯,包括對生命內在意義的探索,哲學的思考,對教育的呼籲,讀書的吶喊,對時代的評論,對人性的度量,對心靈的追問,面對災難的反思以及對宋詞的賞析等,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誠、睿智、思考、獨立,襯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潑、善良、哲理。什麼是生命應該具有的品質?書中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卻自始至終無不透露着答案。書雖讀完,思考卻無法停歇。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單純。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為了這些,我們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頭來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一場雲煙而已。早些時候,讀過於娟的生命日記——《此生未完成》,對我觸動很大。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澱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着放下了。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在這個故事裏,相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暫,在這個愈來愈快的社會裏,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時候,讓自己慢下來,迴歸簡單,迴歸淳樸,不要讓名利權情這些社會堆積物矇蔽了我們的生命,使得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有意義的事。

把心安頓好,積累靈魂的財富。畫家王川曾説:“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來,中間的時候,什麼都留不住,最後的時候,什麼都在。”最後的時候全部都在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精神與靈魂的積累。物質性的東西可以設定目標,精神的追求同樣可以設立某種目標,但這種目標只是一個方向,它的實現方式不是在未來某一天變成可見的現實而是作為方向體現在當下的每一個行為中。

它永遠不會完全實現,又時刻可以正在實現。把心用在每一個當下,事事磨練,實現內在的轉化。練就一顆堅強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練就一顆慈愛的心,愛己愛人;練就一顆坦蕩的心,光明磊落,無愧於心;練就一顆安靜的心,剝離喧囂,沉澱浮躁,享受真正的歡愉。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通過靈魂的昇華,心靈的培育與安放,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肉體生命期裏實現生命精神品質的延伸。

照看好命,安頓好心。樸素的文字,道理卻讓人沉思而深遠。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2

關於人的生命最本質的思索,我們每個人理解不同,讀過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對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頓悟。尤其喜歡他序言中的第一句話: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的越來越複雜了。

我們在這個喧囂的社會越來越無法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原本單純的生命被附加了太多的野心、慾望、財富、名聲甚至是平庸,充滿詩意的生活在今天的社會成了一種奢望和夢想,人們很難靜下心來真正的去體會我們活着的意義。有人説我們都是普通人不用去想那些空洞的道理,不用去體味什麼是生命的意義,我們只要活着就好,可是有誰在不尊重生命本身的同時能夠安靜而幸福的活着。“我們活在世界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着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其實我們能夠一家人安靜的在一起吃頓飯也是一種幸福,亦或我們能專注的看一處風景也是一種幸福,是真正的在體味生命的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個瞬間。可是我們太多時候都是在隨波逐流,太多的時候都忙碌不堪,我們到底在忙什麼?回過頭看看我們活了那麼多年生命中留下了什麼,有的`人也許只是自然年齡的增長而已,可是我們終究要面對我們的內心,如果沒有一顆澄明的心,我們就無法享受真正的美好,充其量享受平庸的熱鬧而已。我們既沒有能力享受安靜,也沒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歡。所以我們只有單純的活着才能還原我們生命本身的美好。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相對簡單,可是安頓好我們的心就比較難了。針對這點作者在文中是這樣寄語孩子們的:

一、成為你自己—不受外界時尚和潮流的支配,有真實的自我;

二、愛使人富有—一顆心不在社會的競爭中變得冷漠,有豐盈的愛心;

三、生命中不能錯過什麼—真性情不被物慾污染,保持本色的生命;

四、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做人有道德,處世有理想,有高貴的靈魂。

只有這樣少年的他們才能安頓好自己的心,那我們呢?我們雖然在過去的歲月裏失去了許多本真的東西,這有社會大環境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最終影響着我們的社會,如果我都安頓好自己的心,讓內心清澈豐盈,那麼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成為沒有真正信仰的社會。金錢至上,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等等,我們的心跟着這些生命以外的東西慌亂不堪,讓我們的生命失去本真,讓我們的心無法安放。我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心慢慢的釋然了,希望能真正的獲得內心的平靜,安頓好一顆被世俗物化的心靈。

我們一直在匆匆趕路,我希望大家停下來,看看我們的生命軌跡,等等我們的靈魂,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的生活。保持生命的自然品質,昇華生命的精神品質。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3

不工作並不代表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在自己身上體現的淋淋盡致。忙,都為他人做嫁裳。一些不快的經歷,不能動搖我絲毫的秉性,固執如老頭般可愛,內在的本質更顯強大的一面。

書店,看到周國平著《生命的品質》,被封面後面的一段話所吸引。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的生活。

樸素的文字,淺易的道理,確讓人沉思而深遠。

人來到世上,首先是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人不只有一個肉體生命,更有一個超越於肉身的內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説到底,人活的'就是一個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人生。平凡的生活體現了生命的自然品質,內在生活體現了生命的精神品質,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是就是好的。

書中,有篇《人生邊上的智慧》——讀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書中寫道:

尤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濛在煙雨雲霧間。”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眼明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之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自己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看完深思,對照自己,無愧為醒世良言。這個時代有種種問題,最大的問題正是信仰的缺失,信任的缺失。當自己對任何一個只要我認識的人,無原則的絕對信任,給予了我能力範圍內的幫助。而實際情況確經常事與願違,受到傷害也是必然。

不夠豁達,不夠大度,不然就不會有痛。愛我,更愛他們;恨我,一笑而過;罵我,檢點自己;咒我,反思自己;幫我,銘記於心;幫人,選擇忘記;恨人,不如恨已。

醍醐灌頂,頓然醒悟,心也釋然。只應有愛,不應有恨;只應記恩,何必念仇;

幡然於世,多應寧靜,各位朋友抽空可看周國平《生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