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熱)傅雷家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看《傅雷家書》,收穫很多,廣大家庭裏,很少有他們這樣的經歷。如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像傅聰一樣,可以去追求自己所愛,可以不用擔心其他的雜事,可以專注於自己的興趣,那是有多幸運。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 954年到 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對兒子的教育,關心,是如此地深厚,是許多父母所不能及。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像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每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到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給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他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中華民族是文明世界中真正樂觀的民族。

除此以外,他還用着自己的經歷,教導着兒子,在婚姻問題上指導兒子,如何和彌拉如何相處,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對待矛盾,如何對待文藝。雖然兒子已經成家,他還是事事提醒,事事操心。是父親,是朋友,是指路人,是支持者!

傅雷在收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被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他一直強調的,便是這顆赤子之心!

或許我沒有能做到如此的細緻,知識豐富,有藝術情操的父母,但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關心,愛護我,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不同於藝術的方式。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們都是儘自己所能,傾其所有,只為兒女。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是國中必讀書目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必讀書目一直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今日一觀,確實讓我大開眼界,我受到了深深的影響。父子之間的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我同意傅雷對待兒子那樣的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傅雷家書》是一篇,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曾在信中這樣説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sip(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

傅雷沒有把他的兒子只是當成兒子,而是把自己的兒子當成一個可以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朋友。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家中我和父親的'父子關係:我父親現在極少打罵我,除非我做了一些極其嚴重,甚至可能影響到我未來的錯誤。而我也幸不辱命,這種情況可以説是幾乎沒有出現。當我犯一些小錯是時,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就是:“你也不小了,讓我打、罵,你也不好意思對不對?”他總是這樣,不會讓我失了面子,卻總能在一些時候拉我一把,讓我在人生道路上不至於偏了大方向。家中的一些決定,他總是會主動説與我聽,而不是向一些家庭那樣:“大人説話,小孩子插什麼嘴”,我們時常意思討論,他也會聽取我的意見,即使大多時候都沒什麼好的意見。

這又讓我想起了現在很多中國家庭。忽視了同孩子的關係,從沒有真正享受過為人父母的快樂。他們迫切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結果最後都成了揠苗助長。甚至有的家庭還盲目的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舊時代觀念,可他們沒有學到這句話的精髓所在,只學到了一個“打”字。於是孩子在棍棒底下嚐到了屈辱和恐懼。孩子的時代本是花一般的時代,結果這朵花還沒開始綻放就已凋零。而這種摧殘孩子的陋習卻還可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傅雷是一個成功的父親,是摸索到“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真正含義的人,他的嚴厲讓孩子變得優秀,而不是懦弱,他是一名嚴父,卻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這種教育方式怎能不讓人大開眼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4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説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閲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繫着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書寫在紙上,讓愛化為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傅雷於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留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也會一股腦兒的全部湧出來。誤解了兒子,可能是因為礙於面子,不便説出自己的後悔;也可能因為內心的固執,所以故意掩飾,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走了,在火車上笑吟吟地向父親揮手的兒子去了相隔萬里的異國他鄉,父親也就不再掩飾,或是再也擺不出以往嚴厲的面孔,將後悔隨着離別傷感的.淚水一起湧出。

此後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麼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材料。,我認為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後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後後要廢掉三個多月此外,父親從兒子的來信中瞭解兒子的心情,並在回信中給予幫助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至於惹你麻煩。父親理解兒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瑣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兒子做朋友。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從對藝術的批判到對困難的苦惱,傅聰一定都寫到了回信中。隻身異國他鄉,傅聰將自己的內心寫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練習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這時在祖國的父母便成了兒子的精神慰藉。

書信在父子的手中來回穿梭着,這一邊父親簡述着家庭瑣事,那一邊兒子敍述着自身經歷。書信長了,是父親對兒子不忘的叮嚀與自己對一些遭遇的敍述;書信短了,是父親對兒子遲遲不來的信的期盼和對兒子的擔憂。

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兒的父親的心。

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愛,是一望無盡的大海,看不到源頭,看不到終止;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流露在在言語中,穿行於行動中。《傅雷家書》中是父親對兒子愛在那字裏行間隱藏。

從1954年開始,一封封家書穿過一道道國境線,送到兒子的手中,那是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直到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盡的,我讀《傅雷家書》瞭解到父親對兒子的事情認真仔細地,從“努力加餐飯”,“我們很想知道你的飲食起居,住的.屋子、寒暖、牀鋪”等等零星事,都是傅雷對傅聰生活點點滴滴的關注,讓我感受到愛的温暖如春。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很是專注,就像我的父母那樣,當我的成長軌跡偏離軌道時,父母都會給我加以改正,在無言的愛裏默默關注我的成長。

“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裏説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中擁抱你!”、“睡眠務須充足,一切總以身體為重,這是最基本的本錢!”傅雷對傅聰總是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關注身體狀況,天下的父母應該都是這般囉嗦,哪怕讓我們做好防護感冒,返校時父母總會多提幾句:“要注意保暖,多喝水,照顧好自己。”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這正是傅聰苦惱時,向父親傾訴,父親對傅聰説的話,在語句中體現了傅雷對傅聰思想上的疏通,也側面表現出傅聰把父親當做朋友、知己那樣信賴,更體現了傅雷向傅聰的期望。

“你的動作、語言代表你是否對人尊重”。傅雷在這方面從未對傅聰疏忽,在《傅雷家書》中“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説話時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多麼睿智理性的語言,傅雷從這些細節都是在為傅聰以後的成長鋪路。

一沓家書是來自遠方的父愛,傅雷對兒子的愛如山如火,是那麼厚重,是那麼濃烈,讓我們從生活的點滴中去發現父母對我們的愛吧!愛無盡頭!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8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可是夫婦間總有着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為父母,當然是期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卻有這麼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期望多研究。”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着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我,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麼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我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可成功卻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對於聰刻苦的練習,傅雷卻又常常勸説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需要讓自我太辛苦了。”只是不明白,聰有沒有把這句忠言聽進耳朵裏呢?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一樣。“究竟派你在哪個團體裏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裏去了沒有?”母親的信裏,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麼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温暖着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裏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之後聰結婚之後,母親又更加展現出了她的母愛:“記得有時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對於父親的嚴厲來説,母親的温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最近品讀完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讓我受益匪淺。

在二章談藝部分,傅雷做為一個智慧的長者向兒子傅聰和讀者講述了一些道理,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智慧與道理;讓我們明白了,我們都是追夢人。在追夢路上的我們或許會迷茫,但是有了傅雷先生的引導,我們也許會在追夢路上更加堅定,更加樂觀。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二部分中的那句話:“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在黑暗的角落中獨自享受着孤獨,才會有那麼多的名人崛起。頭懸樑,錐刺骨,十年寒窗苦讀,才湧現出了那麼多的人才;聞雞起舞,披星戴月,才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才會知道刻苦學習的樂趣……那麼多的優秀人才,誰不是忍受着孤獨,獨自一人鑽研着學術。也沒有誰是不經歷孤獨,而創造出來的美好。

我們在享受着養尊處優的生活和擁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庭時。我們不能忘記,是那些偉大的人帶給了我們這樣美好的生活。他們在孤獨中創造着一切,在學習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忍受孤獨,將壞習慣養成了個性,忘記了思考和探究。網上傳着這樣一句話:“許多人等把命運交給星座,把努力交給雞湯,把考試交給錦鯉,然後對自己説:‘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他們過不好這一生,但有的人卻能過的很好,因為那些成功的人,曾經體會過和成功等同的代價——忍受孤獨。

讓我們學習孤獨,忍受孤獨,體會孤獨,享受孤獨。即使有人對你説,努力根本就沒有用,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罷了。但在這個世界上,人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向別人證明什麼,你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着你將重複別人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在追求夢的旅程中,我們應該享受孤獨,體會孤獨,走一場用腦與心相對的征程,探索那神祕的內心世界。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裏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温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説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麼衣服。”這哪裏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裏,包含着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註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後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着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裏,《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温温,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説:“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在年味飄香的寒假裏,同學們有的忘記了學習的緊張,早已放鬆了心境,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堅持不懈,沒有絲毫的怠慢。當我讀完《傅雷家書》後,我也勵志要做一個持之以恆,應對困難不屈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書》中令我深受感悟的還是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説長道短,而是充滿哲理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的藝術品,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我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父親做一些新鮮的養料,同時也能夠間接傳佈給青年;第三,借通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資態方面。”傅雷經過給兒子不斷地寫家書並寄給兒子,是想讓傅聰明白,不管何時,不管何地,我們都要做一個有尊嚴,敢於拼搏,無私奉獻,人格卓越的優秀的藝術家。從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對孩子嚴肅而又真誠。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極想讓自我的兒女早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由於迫不及待的`想讓他們早日成功,早日能獲得名氣,而不斷地給兒女增加負擔,正是這一點點的負擔,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務,卻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罵、不斷地給孩子增加負擔來培養孩子的,他經過自我不斷給孩子寫家書來告誡孩子,讓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濃濃的父愛,讓孩子也成為家長們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長中的榜樣,家長們也應虛心學習傅雷的教育方法,而處於青少年的我們也應當做一個人格卓越,德藝俱備,應對困難不屈的人,同時我們也不能辜負家長對我們的期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紙與筆,造就家書,温潤而深情的字眼。也許此刻我們不再寫什麼家書了,但它始終是一種記憶,一種禮貌的傳承。提到家書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們的家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家書,寄託着沉甸甸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有沒有這一日呢?陸游不明白,陸游的兒子也不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依然是陸游的家書。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書,承載着陸游一生所學,寄託着詩人無盡期盼。一行行話語,是否也曾被厭煩,又被當做無價之寶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是蘇軾的家書。可是,這是寄給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歡快地度過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無知,無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學富五車,更不用説蘇軾的百年第一了。撫今追昔,過去的`夢,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書,令人動容。初讀《傅雷家書》,覺得便是些學術性的,大白話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漸發現,字裏行間都是對兒子深深地掛念。當時的雛燕早已遠走高飛,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視,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陣順風,託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議,都是家人們一生的經驗。我總是被裏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動。“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裏時,外面包的箋,千萬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壞手。”真的是細緻入微,想到了每個可能遇到的風險。都説兒行千里母擔憂,我總覺得父愛如山,應當是不善於表達的。可是傅雷卻像媽媽一般,絮絮叨叨,説長道短。可是這樣的表達是沒有錯的!父親和孩子本該這樣交流,而不是緘默不語。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關心,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載着沉甸甸關心的飛機呀,可千萬不要墜落。那隻飛遠的雛燕呀,可千萬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外出打拼,最擔憂的莫過於父母。他們害怕自己孩子在外遭遇風雨,不同父母選擇不同方式去幫助孩子,傅雷和她的妻子用書信表達他們的愛意。

這186封書信不為發表而作,都是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展示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這裏面既有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父母對生活小事上的嘮叨。以小見大,展現了傅雷家風。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説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人們一直在追求完美,可是世上並無完美之事,但追求的過程是令人感動的。

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也令我印象深刻:“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脱。”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就像傅雷説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樑。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着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裏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説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説,“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並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温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蔘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温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係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麼?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係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温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子女,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同樣是“愛”,卻常常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溺愛”,我們要什麼給什麼,物質條件一概滿足;有的是急於望子成龍,教訓責罵我們,有的甚至棍棒相加,他們説這是“恨鐵不成鋼”。暑假裏,我認真閲讀了一本書《傅雷家書》。從傅雷寫給自己孩子家信的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濃濃父子之情中,我才感到了什麼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那就是——既是慈父,也是嚴師,更是我們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曾經翻譯了許多受羣眾喜愛的世界名著。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稱職的、有高度責任感的好父親。即使孩子身在異國他鄉,他仍通過書信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例如在一封回信中,一開始就連用了五個問號,詢問孩子(面對孩子寄去的照片):最近消瘦的原因、飲食、睡眠、交友和周圍環境等情況。可見,這些溢於言表的關切之情使我們體會到作為慈父的一顆炙熱的愛子之心。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會對我們子女產生巨大的力量。傅雷常以父母的愛去感染孩子,但他同時也不忘給予語重心長的教誨和熱忱的幫助,這才是一個慈父形象啊。在如何做人這個重要問題上,他要求兒子像他一樣擁有“寧天下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精神境界;在藝術修養上,他對搞藝術的兒子説:“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要戰戰兢兢,鄭重其事!”他還教育孩子“隨時隨地準備犧牲目前的個人感情,為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成為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社交禮儀上,他又要求兒子做個有禮貌有教養的青年。有時兒子來信中寫了錯別字,他也不放過給兒子糾正過來。

正是傅雷在教子上像老師一樣嚴格要求,不忘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使孩子在理解父親良苦用心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從而走上正確地人生道路。

有哪一位父親能像傅雷那樣既有慈父的温情,又有嚴師的教誨,更多的是朋友式的交談呢?我希望天下所有為人父、為人母的人們真正地關心、愛護我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