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通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4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通用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心中都有嚮往的月亮,但是不得不對六便士的生活低頭。

有人為了心之所向放棄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因為他所要追隨的慾望已經使他入迷,不得不這樣做了。

以前,我不能理解那些極限運動愛好者,但是有人跟我説因為對於這件事情的`喜愛可以讓他們不在乎死亡,如果不去做這件事情,就會像死了一樣。

我不能感同身受,但現在可以稍稍理解了。想到前段時間的紀錄片《徒手攀巖》,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完成了一座非常陡峭的巖壁,當時導演説要麼就是這部影片拍成功了,要麼就是死亡。

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嗎?不,只是他們在尋找一種最接近自然的感覺,只是通過這種方式釋放了出來!

很多人看完這本書,就很感慨,覺得自己也應該不顧一切追尋月亮。

可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都有感知天地自然萬物的悟性,也沒有一個強大的愛好或信念,所以還是過自己平凡的生活吧。

我從來不去理想化自己的生活,與其關心那些虛無縹緲的,少的可憐的天分,不如過配得上自己的生活。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不要太理想化,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斯特里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不感興趣!他的特立獨行太過驚世駭俗,如果僅僅是驚世駭俗也就罷了。偏偏,他的驚世駭俗還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了那些曾經愛過他,甚至給予他巨大幫助的人以巨大的傷害,這讓我實在受不了。

儘管從小到老,我一向以為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與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相比,我簡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許,正如書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獨行也不能掩飾平庸的本質”。我想,我的特立獨行只不過是想掩飾我平庸的本質罷了。

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迪爾柯·斯特羅伊夫。他是一位長相滑稽的荷蘭畫家。雖然繪畫天賦不高,但是富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雖然為人有點傻里傻氣,不諳世情,但是真誠善良,寬容大度;雖然朋友一再有負於他,但是他總是以德報怨。他給我的`震撼:一是他的愛才之心,儘管此“才”並不與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愛人之情,儘管他所愛的人並不愛他。

這是我第一次讀毛姆的作品,感覺書的前面部分語言非常幽默,後面部分語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儘管讀完之後,我對“月亮”心生恐懼,對“六便士”卻心有慼慼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總算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是本雪球老闆反覆,反覆推薦的書。

主人公史崔蘭是天才畫家---高更,後印象派天才(我對後印象派不太理解,我猜是以畫比喻某種訴求的意思吧,這樣的畫更有感情的傳遞?)

貫穿該書,我想到的形容詞就是:不顧一切

史崔蘭追求夢想---畫畫,離開妻兒,拒絕朋友幫助。

後來,固執的搶了他的粉絲胖子的老婆(敲黑板,男人千萬不要胖,老婆都容易被人搶走,還有千萬不要輕易成為別人的粉絲),最後因為畫畫而身心疲憊,客死他鄉( 塔希提島),也談不上他鄉,後期的史崔蘭(高更)已經不顧一切,心中沒有任何東西,只有畫畫,只有想把內心的'東西畫出來;

史崔蘭太太從愛史崔蘭,到不顧一切的恨他,後來因為發現他是天才,又對外界説自己對史崔蘭不顧一切的愛;

胖子伯樂對老婆布蘭奇的懦弱,對史崔蘭(高更)的不顧一切的放縱,背後映射的是愛,崇拜;

胖子老婆布蘭奇本來過着無望的,機械的人生,由於畫家的出現,表現出的不顧一切迷戀,被甩後,自殺的決絕。

看完,回味......

每個人都努力的用着自己的方式活着,而這些方式相互磨合在一起有時候會起到很大的衝突。這個過程其實誰都沒有錯。

明白了這個,也就明白人與人交流,衝突是常態,和平相處才是稀缺的。

如果要更多的和平相處,能做的就是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

如同它的宣傳語一樣,上帝的磨盤磨得很慢,卻磨得很細。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在書友們大都在詬病翻譯生硬時,我卻在讀到一些人物對話時難掩會心一笑,我喜歡這個翻譯的調調,讀來俏皮又不失深意。

我不懂斯朱蘭,因為我與藝術絕緣,但這並不妨礙我懷着極大的好奇心去"窺視"這個天才藝術家的一生。他性格乖張不羈,對德克的'嘲弄、鄙視甚至傷害,令人髮指。但他在大溪地留下的那兩滴淚水,以及付之一炬的絕世遺作,又讓人釋然了,他並非為這俗世而生,又何必用俗世之方圓去約束他。

雖説故事關於一個藝術家的生平,但我更多地從中看到了關於友情、愛情以及親情的温馨和殘酷。那個畫得一手爛畫卻鑑賞力驚人的荷蘭胖子,透過紙面油膩膩地朝着我笑……他的第一任妻子,永遠優雅得體,卻讓人只想與她走成兩條平行線……那個為他自殺的情人,寡言,沉靜,你永遠不知道她內裏的急風驟雨……還有那個大溪地土著女孩兒,堅忍,執着,她的字典裏沒有藝術二字,但她生活過成了藝術……喜歡這些豐腴的人物形象,縱然現實骨感,仍舊可以在書中與他們聊聊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讀完這本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故事依然深深刻在腦海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對於《月亮與六便士》中人生夢想的理解,沒有一千種,也有上百種,這本書通過講述著名畫家的故事,闡釋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生哲理。當滿地都是六便士,你是否還願意抬頭仰望月亮,月亮和六便士之間如何取捨?

職員斯朱蘭舍家棄業隻身來到巴黎,住在破舊的旅館,吃發黴的麪包,抽別人剩下的煙蒂,那一年他40歲,他只想畫畫,擺脱束縛追求理想,畫畫是唯一支撐他的精神世界。

貧窮、疾病、孤獨、非議,所有的一切他都毫不在意,掙脱人性的枷鎖,讓靈魂自由。

他從巴黎離開去了馬賽,而後又去了大溪地,一生流離失所最終死於疾病,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光,在失明的情況下,以牆為畫布完成了一幅曠世傑作,隨着遺言的'一場大火,他同畫葬在了一起,接近完美便是無。圖片

有人認為放棄安定生活去尋求漂泊,是個不理智的決定。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但他卻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在最後一段這樣告訴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喜歡的條件下生活,淡泊而寧靜,難道這就是把生活弄得一團糟嗎?我想,成功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社會的要求,如何看待個人的要求。”當然價值的實現往往也不能只是自我價值,在六便士與月亮之間,在理想和物質之間,做好平衡更重要。無論我們如何理解,我想,斯朱蘭説的那句話——“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始終沒錯。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無數讀書公號推薦過的毛姆這部長篇,一口氣八個小時讀完,然後義無返顧甘願成為推薦者的擁躉,希望有更多人讀到它。毛姆描摹人物簡直活靈活現,英國式的反諷暗喻堪稱登峯造極,不論斗轉星移世間萬物如何裂變,人性最深處的東西俱是相同,用尖酸刻薄的'文字寫出更深刻叫閲讀者駭顏,如果有人不喜歡這樣的文字,準是他描摹人性太過赤裸太過精準。每個章節的精彩部分我都想評論,又覺得蒼白無味的旁白辭不達意,一閲到底的慾望不忍打斷,即便長篇累牘的敍述也頗有樂趣,無暇顧及它的現實意義,只覺得説的真就是這麼回事!

第一人稱講述所見所聞真好,看上去很客觀,其實很主觀,他在文中巧妙地表達他能寫而不屑於寫的俗套手法,狡黠又智慧。這類雲淡風輕與己無關的寫作風格現在比較常見,看似沒心沒肺,實則更具迷惑性。小説題目與小説內容豪無關係,我覺得沒必要非要套上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名頭牽強附會,我猜沒準作者在考慮書名的時候恰巧抬頭看見月亮,低頭看見桌上的六便士,這般理解更如作者所願,僅此而已。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社會秩序、道德倫理、責任和愛慾等等,將斯朱蘭束縛成一個平庸乏味的證券經紀人,以致附庸風雅的妻子都不願在人前提及。當他斬斷世俗的束縛時,人物特性也鮮活了。到最後遷徙至大溪地,個人的自由得到了最大的釋放,他幾乎能拋卻一切去開拓他內心追求的領域乃至造就一個震撼人心的`國度。在文明社會裏,他四十歲後的為人無疑是殘酷冷漠的,但他自己十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不讓自己泥於世俗世界,才能最大限度地循着意志的驅動去追求他隱隱看到的那個境界。正如《五燈會元》所書:“向裏內外,逢着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脱。”

大溪地的那個船長和到埃及墮落的外科醫生只是主角的陪襯,三個人都有一個相同點,,最後都轉向對自由意志的追求,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德克和他妻子似乎是反襯,使人矇蔽者,愛與欲也。

本書作者似乎只是在轉述一種理念,自身只是走馬觀花。可能是用詞輕佻,抑或篇幅不夠長,或者作者以第一人稱的介入擾亂,導致這個理念並非突出。或許意志自由這種東西本身與世相違。前言中將作者評價為二等中的一等,私以為有足夠道理的。一等是因為作者很會講故事,二等是因為作者只止於講故事。不過對於吃瓜看眾來説,我們吃瓜,你講故事就行了[微笑]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都説毛姆寫字抨擊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點也沒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年近五十毅然決然,像發瘋一般拋家棄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畫家夢。説他勇敢,是因為他拋棄了現有的富貴和地位,寧可窮困潦倒去畫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畫。説他可惡,不為過,他性格古怪尖鋭,不負責任拋棄妻子兒女,背信棄義和幫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個我現實中從未見過,也不知能否見到的人物類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風景如畫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過着平淡無奇,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幾乎於原始人類的生活,內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總想把自己的內心和想法表達在畫裏。這是一種超乎世俗的心態,他就是覺得自己應該在這裏,過藝術家的生活,所以他説他沒有感到愧疚,沒有感到後悔。

我時常在想,以後我要是能和愛的人一起在郊外,過着田園般的生活,那該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麼?我希望的是有足夠的物質基礎,或者説,這樣的生活是在我已經體驗過世俗生活之後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沒有可能也不會達到斯特里克蘭德的境地,因為現實的束縛,因為內心的牽掛,因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我在看前五章的時候,真心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晦澀難懂的,只有那種潛心鑽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兩個月後重新拾起這本書,才知道那前面的鋪墊與後文的曲折有多麼大的反差。

我曾經形容我看這本書的感受,每翻一頁我的眉毛就會驚奇地上挑一下,斯朱蘭家庭的美滿,到斯朱蘭為藝術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滿,再到古德妻子為愛跑路,跌跌撞撞,斯朱蘭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激起過一絲波瀾。

藝術,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樣是偏執,同樣是渴望,斯朱蘭的形象讓人驚訝又討人喜歡的多,他的魯莽,他的狂妄,他的驚世駭俗,始終如一。儘管作者筆下的他那麼令人討厭。

但我始終不欣賞。放蕩不羈,野蠻無理,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是不可取的。你總歸是要生活,要與這個世界接軌,你既沒有辦法擺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題外話。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動到了。當他面臨難以言説的痛苦,他比起斯朱蘭太太更是個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裝和暗流湧動,仍然流着淚狠下心閉上眼睛,他是個温柔的人,他近乎絕望地愛着那個女人,即使她拋棄他,唾棄他,用盡全力傷害他作為一個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來,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悄悄注視着所愛之人,淚流滿面,喃喃自語。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麼辦啊……”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幾天了,當時很想寫點什麼,但又總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過去學生的電話,言談中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充滿了期待,《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於是我有了寫的衝動。

記得看完時已經好晚了,老公問:“這麼好看嗎?”

“嗯。可以吧。”

“講什麼的?”

“以高更的生平為模板,寫了一個有天賦的畫家的故事。聽從內心的召喚,尋找精神的家園。”

內心的召喚,這是我看完書之後強烈的`印象。畫家心中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他被炙烤,受煎熬,只為找到準確表達的方式,找到讓他內心平靜的地方。所幸,最後他找到了,臨終前,他的心平靜了,他在他嚮往的地方畫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靜、滿足地離開了人世,帶着對世人的不屑。畫家深知自己畫作的價值,但他從不售賣,也不讓人看,因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報答某人時才把自己的一幅畫送給他,在對方推辭不受時説:“你還是拿着吧,幾十年後它會有點用的。”呵呵,多麼自傲!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花了點時間,思考該如何評價這本好評如潮、被許多人奉為圭臬的書。

看到很多人在爭論到底應該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俯身去拾六便士,然後得出一個讓我很想呵呵的結論:要對這個庸俗的社會豎起中指,一頭扎進理想且永不回頭的人才是最酷的。毛姆塑造了一個冷漠自我的天才,藉以藐視一個現代社會的文明人所倚重的一切,物質、名利和人際,撕掉這層面具之後的我們還剩什麼,我理解為三個層面,一是自我,二是自我對外界的感知,三是自我 感知的個性化表達。非要在月亮和六便士裏選擇其一,大概就像在問你媽和我同時掉進水裏你要救誰這種智障問題一樣吧。斯特里克蘭是個極端設定的小説角色,極端自我又極端天才,人們可説他恃才傲物也可對他的成功頂禮膜拜,但如果他的一身臭毛病落在一個凡夫俗子身上,比如一個同樣不顧一切追尋夢想卻最終失敗的人,眾人的評價一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夢想與人情味、友善待人、社會道德感並不矛盾,相反其實我更喜歡布魯諾船長關於生活的温和追求,這同樣是一種美。

整體來説有啟發有感想,其實可以打四星,扣掉一星純粹是因為部分對女性充滿惡意、過分刻薄的`諷刺(不客氣地説一句,毛姆大概是個自命不凡的樸素唯物主義論者),以及不喜歡各種過於直白、充滿灌輸性的主題説教。

斯特里克蘭用繪畫這樣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感知,毛姆也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是這看法是否被人認可就見仁見智了,我只是一個持保留意見的讀者。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經典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交鋒

從俗世觀點來看,斯朱蘭是個妥妥的“渣男”,他對家庭不負責任,在當時那樣一個男人出門養家餬口的年代,拋妻棄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儘管工作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那個時代,那不是一位體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傷害過很多女人,不在乎他們的死活,他只希望她們解決好他的生理需求,給他做模特,其他時間離他遠遠的。我作為一個世俗女性其實確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有女人願意為這樣的拒絕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畫的浪子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後甚至親吻他的腳踝。又或者因為他結束生命,即使他對此絲毫沒有產生任何心理變化。

可藝術家不都是這樣嗎,他的腦袋裏除了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錢女人,他統統不在乎。不在乎現實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拋妻棄子如何,為他自殺又如何,照顧生病的他又怎樣。除了畫,任何事情在他心裏都泛不起漣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燒掉最後的畫作。在他心中畫出來了就夠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點也不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畫,只有心中的月亮。

這樣的人哪裏還能用俗世的標準去看待他的。什麼倫理道德,他甚至不屑於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僅僅需要一輪明月,和用來買顏料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月亮與六便士》是由英國作家毛姆寫成,譯者是傅惟慈先生。它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位原本成功的證券經紀人,在進入中年後着了魔般的愛上了繪畫。為了畫畫他拋棄了家庭,到巴黎去追求理想,過着困窘的生活。最終,他去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在那裏他找到了靈魂棲息的枝丫,並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時的.無情無義與決絕讓我感到窒息,在我心裏對他實在喜歡不起來。加之他親手將懦善的施特略夫的家庭摧毀。我對他更加沒了好感。但同時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對他有了絲絲敬佩。他揹負罵名,忍受困窘只為了畫畫,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他可以生活一團糟,他可以食不果腹,但不能沒有顏料。他的前半生安安穩穩,同許多人一樣。好像大街上隨便一個,再普通不過了。可是,某一天這樣一個普通人,他突然將他的前半生全部拋棄了,我以為他發現了自己丟失已久的靈魂,而只有畫畫才能滿足他。他追尋的是自己的靈魂與熱愛。當眾望所歸與他所熱愛的一切背道而馳時,他選擇了他熱愛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勇氣。

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映在心間的一輪明月。所以,他的畫一畫難求。而他不願明月落塵,只想自知皎潔。我於是頓筆思索就像書中所説“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裏的。”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輪明月,皎皎生輝,常伴左右。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起初看《月亮與六便士》,並不覺被那開頭的故事所吸引,只是翻到故事的最後,幡然醒悟自己早已旁人的角度走入了斯朱蘭的夢境,追尋着自己的夢想,永不停歇的腳步,不論世事如何,只做唯一的自己。幸福的童話當中總是有一座漂亮的房子,一個愛人,一雙兒女,最後的斯朱蘭也是達到了他自己的童話,也許是幻化成牆上畫作中一角走入仙境罷了。每一任被他所拋棄的`妻子,只是奔跑追尋月亮路途中,從口袋裏跌落出來的便士而已,蜕去的是肉體,而終究留下的是靈魂。時間流傳最久的不是任何固化的物質,而是永久的精神。

然世人皆覺此書如獲至寶,是因世人都不如書中主角那般灑脱,去追求天上之月,那如畫如夢般的月亮,只能低頭尋找那歸屬於自己的六便士。如你有一個幸福的生活,能做到拋妻棄子去追尋夢想麼?我相信很多人都無法做到,只好寄精神與書,放飛自我的靈魂,借斯朱蘭之體去感受一下何為夢想之説。“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充滿好奇之心,什麼時候,小時候的那份純真好奇,被生活所磨平了稜角,我們寧願數着口袋裏的零錢,也不願抬頭看看月光。我們留下的只有肉體,為温飽而辛苦的肉體,能超脱之人屈指可數,可你我卻又能成為這樣之人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是個很詩意的名字,但裏面的內容瑣碎多於詩意,斯朱蘭的一生也不是詩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這個人物,有點囉嗦,叨叨了很多無關的事,硬着頭皮看完漫長的鋪墊。後面“我”對一些人的描寫也過於拖沓。閲讀起來不大痛快。

其次是畫家,在別人眼裏或許是個瘋子,而不是天才。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過“我”將斯朱蘭各種事跡串起來,初看實在覺得畫家是個自私的人(作為一個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為追求理想,對所有事都無所謂,不受慾望的支配,大概人設會更接近我們對“好人”的認知。但是偏偏是個高傲的人,奪別人妻與屋的行為實在無力接受。看到別人説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為他最後成功了,就洗白”,蠻認同的。這樣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後一個妻子,生活在島上,才感受到斯朱蘭的追求。對他的反感才有所減輕。(那部分需要細細體會啊。)

最後是對書中斯朱蘭的三個女人的.描寫印象深刻,一是第一個妻子寧願他有外遇也不願接受他為了畫畫而丟下家庭。第二個女人因斯朱蘭對她有吸引力而產生恐懼,最後又飛蛾撲火般的走向自殺的道路。第三個女人是做到不打擾他,但在他病的時候那種“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決心蠻令人心動的。

內容跟朋友所説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説出來蠻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