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致教師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9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致教師讀後感(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師讀後感(精選3篇)

致教師讀後感1

人生是一場無法彩排的演出,教育是一場現場直播的實況,老師和學生,每個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師就像導演,學生就像演員,教室裏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雙眼睛在注視着導演,這些偉大的觀察家,在拿着最精密的顯微鏡,觀察着導演的一舉一動。這場現場直播的效果好壞,將會給學生的成長、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作為老師,這是一種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動力。

看完《致教師》我的心亂了,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了教師這一個行業,是把它當作謀生的工具,做個教書匠,平平庸庸過完這一生呢?有可能走到半道就被淘汰。還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不僅導演好自己的人生,還要為我的學生演員們指導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

回顧自己從教的這五年,根本沒有真正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曾經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早已忘到了九霄雲外。目標沒了怎麼還談得上行動,談得上努力?浪費了大好的`青春。《致教師》一書中, 朱永新老師寫到的最多的就是“新教育”,書中也透露了很多“新教育”的精髓,如新教育教師的“吉祥三寶”:專業閲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這“三專”給教師的成長、發展指明瞭道路。我應該行動了,不能再渾渾噩噩的走自己的教育路了,不能再過教書匠的生活。

在過去的日子裏,聽了很多名師、專家的講座,這些講座,內容都不一樣,但都傳遞着同樣的信息:多讀書。這時自己就會想工作那麼繁鎖,每天過着“兩頭黑”的日子,哪有時間讀書,總是給自己找很多理由。讀了《致教師》後,不僅有一種很想閲讀的衝動,而且還激起了我成長的渴望。打算把“新教育”文庫和“大教育”書系的書依依捧讀。我也想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沒有人會找任何理由來拒絕幸福,為了幸福將所有“沒時間”的理由扼殺。拾起書本,讓閲讀成為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開始行動吧,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是最困難的,但是,只有堅持,並且長期堅持,才會有奇蹟的出現。

曾經也有過那麼一次次的衝動,一次次的渴望,一次次定下的美好願望和目標,但都輸給了時間,輸給了自己,輸給了各種各樣的藉口。讀完《致教師》,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是一個奇蹟,任何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想成功,必須努力,且要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奇蹟發生。每個人都是人生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這個故事,由自己編劇和出演,由時光定格。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教育的舞台很大,演出的早間很長,一幕沒有演好還有機會,只要不斷努力,就會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謝幕的那天,即使沒有雷鳴般的掌聲,也會心安無悔。等到自己銀絲滿頭時,回顧自己的一生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在我教師故事裏出現的那些可愛並茁壯成長的“生命”們!

致教師讀後感2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班裏的萌宇同學,紀律不好,讓人頭疼,卻發現他熱愛勞動,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説“我來幫他掃。”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成了班裏的生活小老師,當上班幹部的他,果然不一樣了,還經常提醒別人要遵守紀律。另一個小熊,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強,還非常懂禮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學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裏掛着的鑰匙,批評的`話會變成關心的話,慢慢的,學生和我關係好了,就不會在課堂上搗亂了。

班裏還有一個轉學生,一開始時成績很差,作業不寫、上課講話,每節課都攪壞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數學課上,黑板擦不見了,全班孩子都幫着尋找,突然,這個學生衝上講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顧滿地灰塵,從角櫥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給我,短短几秒時間,孩子善良質樸的天性打動了我。

從那以後,我讓他每天數學課前幫我開投影機,他對這個從未有過的“待遇”也很吃驚,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之後的數學課上,各方面的表現開始一點點進步,每一個進步都會給他鼓勵,現在看看,似乎這孩子還挺可愛。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温暖。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3

《致教師》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個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啟,傳遞着普通基層教師的境遇與困惑,苦惱與疼痛。

與其説那是某一個教師的問題,不如説是某一類教師的問題,甚至是所有教師的問題。我特別注意到《致教師》裏那些提問者。他們中有的是剛剛走上講台的新教師、有的是遭遇職業倦怠的老教師、有的奔波於城市、有的堅守於鄉村、有的教語文、有的教數學……每一個提問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生命敍事。因為他們的存在,《致教師》中的“教師”不再是空泛的職業人羣,而是一個一個鮮活的“人”。

我也特別注意到所提的問題。有的叩問價值,關於信念、關於理想、關於幸福;有的探討幸福,關於讀書、關於研究,關於備課、關於班級建設;有的問道人生,關於職業境界,關於生活情趣,關於處事為人;有的討論教育生活,關於儀式與細節,關於讀書與寫作,關於教室締造與期末慶典……

朱老師對於每一個“問題”的迴應,不是簡單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維方式的照亮。我們把朱老師的這種精神帶到我們的班級,耐心的迴應每一位提出問題的幼兒。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着“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裏,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可是我們一直主張師道尊嚴,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於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

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閲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繫,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