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1W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假閲讀的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通用6篇)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1

我非常喜歡看科普知識,因為科普文章不僅能給我帶來知識還能帶來快樂。

我看過的科普書有《昆蟲記》 、 《植物來了,快跑》……。在這些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植物來了,快跑》 ,因為這本書不僅介紹了神奇的麪包樹、臭氣滿滿的大王龍,還介紹了一些植物鬧出的笑話。就像麪包樹當它一成熟時,果子就一個個掉下來,當時走過來一個光頭佬,果子“啦”的一聲掉在了他的'頭上,後來果子咧開了,光頭佬“”的一聲把果子給吃了,後來人們稱他為“聰明絕頂”的老頭。哈哈哈……,看了上面的小笑話,非常有趣吧。作者不僅抓住了麪包樹的特點,還編出了這麼有趣的笑話,真是太有才了。

所以我覺得讀這類科普書籍,既可以學習知識,又可以感受快樂,非常開心。以後我一定要看更多的書,讓肚子裏面裝滿“食物”,小朋友們一起讀書吧!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2

《漁童》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故事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一篇故事。

這篇故事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貧窮的老漁翁,他一直靠打漁來生活。他白天在河裏打魚,晚上就睡在漁船上。一天,老漁翁去打魚時,從河裏打撈出一個白玉魚盆。魚盆底部的圖案是一個漁童坐在荷花上釣魚。老漁翁越看越喜歡,他趕忙脱下衣服,把魚盆包好帶回了家。

回家後,老漁翁把白玉魚盆洗乾淨,輕輕地擺放在牀前的木櫃上。夜裏,老漁翁突然看見窗前閃過一道光亮。原來,魚盆裏的東西都變成活的了,小魚童開始釣魚了。釣到的金魚從嘴裏吐出很多金豆子,小漁童把它們放到了老漁翁的碗裏。到天亮時,漁童和金魚都回到了魚盆裏,魚盆恢復了原樣。老漁翁很高興,並用這些金豆子換錢修好了漁船,買了新漁網,蓋了新房子。日子一天天的好起來。這天,老漁翁在集市上遇到一個洋牧師,他向老漁翁問金豆子的'來歷。老漁翁很老實,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這個牧師。第二天,洋牧師就勾結縣官把老漁翁抓到了縣衙,並讓他交出魚盆。老漁翁很生氣,並把魚盆摔碎了。誰知魚盆一碎,漁童活了,他甩起魚竿,吊住了洋牧師,高高的把它舉在空中,洋牧師嚇得大喊大叫,還對老漁翁破口大罵。漁童把他舉得更高了,直到他求饒才放他下來。然後,漁童把魚竿一晃,縣官還以為漁童要來釣他呢,嚇得白眼一翻,暈倒了。後來,魚盆恢復了原來的模樣。魚盆又回到了老漁翁的手裏,老漁翁很高興。從此,他就用這個魚盆造福鄉鄰。鄉親們更加勤勞,家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是:我們要以小漁童為榜樣,從小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做一個好孩子。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3

父母課堂每期必讀。如今讀父母課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凡是有責任感的父母,選讀這本雜誌對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有幫助的。裏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層面也很廣。讓家長們受益匪淺,這本書好像一盞燈,給家長們指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學問,不懂教育的家長又怎能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學習好,各方面都要全面發展,以後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而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寵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簡直太差,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們會幹啥?以後又怎麼能去適應社會?先別説洗衣做飯,就是獨自出門購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獨立解決的能力就更差了。光學習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獨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要放開手腳。不要什麼事情都擔心孩子會出錯,而不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就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就會無意中扼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讓他獨立去做。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實踐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在這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這樣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以後的行動中更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

總之,要結合當前的環境施之恰當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從未有過這麼深刻的體會。通過讀父母課堂,讓我瞭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養,要放開,要融入社會。要給他們一些關愛,要從小鍛鍊他們。給他們提供小小的舞台盡情施展發揮,將來就能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嶄露頭角,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4

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慢養讀後感。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卻不盡相同。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的成長製造了有利的環境,因為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奇妙的、複雜且難以解釋的感情。孩子是慢慢長大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迫切心情,常常使得“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在許多父母的眼中得認可。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教育理念,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若要引用,只能借鑑,不能完全套用。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慢養”,並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找到最好的自己。如此一來,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來源,家也才能為孩子的人生加分。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都不一樣,有的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對於父母的教育言聽必從,而有的則被冠名“壞小孩”,調皮、搗蛋、叛逆樣樣俱到。所謂的“好孩子”就是很會念書且又聽話的孩子,而所謂的“壞孩子”行為則相反,難道這就是父母們對於“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定義嗎?一句話就替一個孩子定性了,這樣公平嗎?這是令人深思的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應該用現在的狀況來判斷孩子將來的好壞,現在小孩功課可能很好,但不一定保證孩子未來就會功成名就,而現在也許孩子功課很爛、留級或甚至可能交了一些壞朋友,但將來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傑出的人,不要現在就替自己孩子的一生下定論!孩子的教養應該要慢慢來,給他們多一些空間,讓他們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藍圖。

這學期真覺得事物繁多,這兩天才能靜下心看看書,真是一種享受。

友人推薦了“滴答”吉他版,該曲中略帶沙啞而又舒緩的女聲,伴着悠揚的吉他聲,帶着我的思緒彷彿緩緩進入久已逝去的歲月,伴着“嘀答”,和友人聊天似的寫着email,談談自己對《慢養》的感受。

這兩天囫圇吞棗的把《慢養》讀完了。這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將養育孩子的諸多方法、哲理藴育期間,以小見大。內容組織精心、主線清晰,給為人父母者無限啟迪。有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對家人、朋友甚或同事也是適用的。

不過書中鋪天蓋地的植入了軟廣告(卡內基教育),這就猶如在電影中無處不在地植入軟廣告一樣有引人厭煩之感。

總的説來,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儘管很多思想方法要等寶寶大了後才能一一運用驗證。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5

清醒對一切 —《托爾斯泰傳》他留下了許多鴻篇鉅製,對世界文學有着深刻的影響;他出身貴族,卻長着一張典型的俄羅斯農民面孔;他擁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六十年創作生活不知疲倦。他就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在兩歲時的感官領域狀態就十分清醒,令人無法不驚歎:他可以用看、聞、聽、撫摸來感知生活。歌德和司湯達都是勉強清楚地回憶到八歲。而托爾斯泰卻能回憶到兩歲,且始終事實清晰,脈絡鮮明。這也就不難解釋他為何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了。不光如此,他總是直面對待自己的缺點,他在致魯沙諾夫的信中曾寫道:“認識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認識我們自己。”在他自己的老年日記中他也依舊學下了罵自己的話:“膽怯,惡劣,遲鈍。”這在一個世俗的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人們總是在迴避,甚至連談也不願談起,而他卻深知自己的不足,時刻鞭策着自己。這讓我自形慚愧。五年級上冊時,班裏進行了“讀書大王”的競選。當時的我自命不凡,自以為是。只草草寫了一份競選文章,便敷衍了事。可第二天,我才發現我的驕傲是我的愚蠢,我的自命不凡也更是天大的笑話。結果,我輸了。它像一盆冷水,淋醒了我的頭腦,打破了我的白日夢。使我清醒,讓我覺悟。我多麼希望當時我也能這麼清醒啊!感知生活,深知不足,清醒人生... ...

成功始於積累,用於大家 ——《居里夫人自傳》讀後感《居里夫人自傳》介紹了居里夫人與皮挨爾.居里平日專研科學的點點滴滴及生活經歷。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歷時四年才確定鐳為一種獨立元素,奠定了放射性這門新學科的基礎... ... 皮挨爾.居里在童年時,因為不能適應學校強加的知識灌所以常常被人認為頭腦有些遲鈍。 但他在這種自由的環境中瞭解大自然,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長進很快,同時對數學的基礎知識也掌握了不少。後來他經過不斷地創新,設想舊的知識,終於使他的數學與物理飛速進步,十六歲就獲得了理科的業士學位。他的經歷完全印證了“成功始於積累”這經久不衰的成功法寶之一。 這讓我想起了她,她對數學並不敏感,而她憑着那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夏練三伏,冬練三宿,硬是培養起了自己對數學的興趣,每當有難題時,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演算,草稿紙用了一張又一張,斗大的汗珠下來,浸濕了草稿紙,直致做出了目,他才露出了辛慰的笑容,轉身又匆匆投入題海中了... ...而居里夫人則印證了下半句話。一九一四年,法國爆發了戰爭,居里夫人在第一時間就利用自己實驗室的所有X射線設備,於一九一四年八九月間建起了幾個X射線醫療站,在戰爭前兩年發揮了很大的效用。如果居里夫人想借X射線設備賺幾個錢的話,又怎會在一九一五年搬遷實驗室遇到經費與人手不足呢?這就是偉人的風度,也正是為何稱之偉人的原因。我想:偉人的成功不是突然的,誰知道在這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藴藏着多少艱辛與苦澀?積累的汗水澆開夢想的花朵,亮麗的花瓣滲出了幾滴苦汁。而一個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更是難能可貴的。我也願成為這樣的人,使很辛苦,但精神的安逸,快樂便能佔據我的心房,令我幸福無比。

暑假閲讀的讀後感6

對着小女孩的槍傷他本該感到內心不安,或者深深地譴責。他卻欣賞它,並認為女孩因此與眾不同,它是一件藝術品,只要看到便會滿足。這難道就是張悦然小説最獨特的地方:用反向的感覺來襯托醜惡。

她抓着人性善良,懦弱的一面,對他的感受施加鏡子反映。他收養幾年前被他槍傷的女孩,並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憐她、寵她。

如果説《誓鳥》是悽美,那麼《紅鞋》則是殘忍、恐怖、血腥,一個清純女孩以自己最冷漠,也是最殘忍的方式報復着殺手。

“她走到倒在地上的男人面前。她把男人單薄的棉衫脱掉,褲子也退去。跛腳的男人滿臉參差的鬍子,赤露的身體上有三個槍口,血液正從四面八方彙集。她看着,露出笑容,覺得他是絕好的模特。

她從身上取下相機。喀嚓。這是男人這一生的第一張照片。他終於作為一個標本式的角色,印進了她的底片裏。這是他最後能給予她的,他的身體。

我們走吧。女孩心滿意足地説。她抬起腳,非常自然地從男人的身上邁過去。男人尚且睜着的眼睛只能看到她的紅鞋。那隻紅鞋從他的身上跨了過去。正像他一直記得的,他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她從她媽媽的身上跨過去那樣。

他橫在她的腳下,像是一條隱約不見,細微得不值一提的.小溪流。她跨越,離去,然後漸行漸遠。”

這就是故事的結尾,讓人深思。真的是殺手不冷,反倒是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孩。她的麻木不任,雖然兒時悲慘是殺手給的,但她還給他的已經不只是報復,更多是自我毀滅。

《紅鞋》留給讀者的是什麼,人性向上!可為什麼張悦然用了這麼殘忍的手筆,一次又一次製造、強調了魔鬼般的形象,這和那清純模樣的女孩衝突太大了,難道就是作品的成功之處嗎?成功了意義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