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名著《邊城》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著《邊城》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邊城》讀後感

名著《邊城》讀後感1

《邊城》,一個令人動容傷感的故事。嚮往懷古樸實的小鎮,沒有污染,遠離喧鬧,寧靜得令人可忘記自己的呼吸。小鎮有一條清澈明瞭的溪,養育了一方苗家兒女,這個名叫茶峒的山城裏,在溪邊座落的白塔下住了一户人家,這家裏有爺爺、翠翠還有一隻黃狗。翠翠是孤雛,父母雙雙殉情而死,在那個並不惜命的年代,死亡可以只為情僅為義。生與死只是一瞬間的決擇,只是苦了爺爺和這個被自然養大、被天然雕琢的女子。《邊城》中的翠翠,若即若離,飄忽不定,憂鬱感傷的美,彷彿是古老神話的女神。想必沈從文先生在寫書時也着實是偏愛她的,“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爺爺很疼愛翠翠。爺爺與孫女相互依存那般無法割捨。老船伕淳厚善良,守信樸實,重義輕利。在極儉的生活中,兩人相互體貼、關照。老船伕有時在大石頭上睡着了,人在對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從不誤事。這樣簡單快樂的日子,是多麼美麗的啊!

只可惜,凡美麗的都不容易長存。

先是順順船總家的'天保的意外逝去,導致順順認為是爺爺的過錯。爺爺因孫女的婚事急得“發了瘋”。雷雨交加的夜晚,這位質樸淳厚的老人,因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打擊,靜靜地離開了他最疼愛的翠翠。又是一場大雨,沖走了渡船,轟倒了白塔,爺爺死了,心上人灘送下了桃源。整個故事轟然落幕,只剩翠翠孤身一人守着渡口,企盼着灘送的歸來。

山城依舊清翠欲滴,可人已逝。愛的人呢,或許明天回來,或許永遠不會回來了!

名著《邊城》讀後感2

邊城,描繪在黃永玉的色彩裏;邊城,甜美在宋祖英的民謠裏;邊城,生動在沈從文的墨香裏。風景綺麗,美不勝收。

邊城,美在青山碧水的風景裏。蓬蓬鼓聲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頭,到了清澈空靈的沱江河畔,到了我心中那心馳神往的地方。一座座土家吊腳樓在邊城煙雨中巍然而立,一首首月琴之曲在夜色笙歌張飄渺而出,一艘艘小船在祖父的漿聲裏遊蕩於青山碧水之間,朦朦朧朧的河面之上,還有幾隻潔白如雪的白鴨在水面上漂浮着,為邊城的美增添了幾分動感的氣息。

邊城,美在古樸和樂的風俗裏。一個個民俗的節日風俗,皆在這遠離世俗喧囂的小城裏被完美地保留下來。這裏有與民同樂的戍軍長官,有善於泅水的人們,有在水面上肆意追趕鴨子的'鄉親,有泅水划船的好選手天保、儺送。小山村河街間,凡逢節日時候,便變成了一片繁華熱鬧的海洋。明朗的天氣裏,鼓聲蓬蓬地響着。古樸和樂之美,大概皆凝聚在潭中划着的硃色長船裏,浮動在剛剛漲過的泛着翠綠色的龍船水面上,潛入到河邊人們認真凝視的眼眸裏。

邊城,美在淳樸善良的人情裏。有為翠翠點燈引路的好心人,有拒絕多收擺渡錢的老爺爺,有“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人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鄉親,還有為愛堅持等待的翠翠,“生生等你,死死等你,等一城煙雨,只為你;渡一世情緣,只和你。”千山萬水窮盡,萋萋芳草荒蕪,美麗而執着的等待,還在繼續。

青山依舊,綠水東流,變的只是那人、那時、那情。生活仍在繼續,或許本身就註定一個無言的結局。其實,結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稱之為過程的過程——可喜,可愛,可恨,可戀。

名著《邊城》讀後感3

前些日子,有知己好友向我推薦沈從文代表作《邊城》,閒暇時,我買了一本《沈從文集》,重點讀了《邊城》一文,感想頗多。

《邊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説,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通過描述女主人公翠翠與少男儺送的純情之愛,來揭示一種源自湘西古樸原始的“愛”與“美”。這種愛與美在小説中,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之舉,更沒有附加銅臭的權錢交易,相反小説所表現的男女之情正是古樸原始鄉村孕育而生的自然戀情,它青春、陽光、清新、健康,猶如陽光下愛情的花朵,晶瑩透明。縱觀小説描述的不僅是唯美的'戀情,更有祖孫、兄弟之間的摯愛親情,還有處在整個邊城各個角落人們之間的一種善良互愛之情,這些愛與情不正是如今我想看到的人類最高尚的心靈之美嗎?

雖説小説翠翠和儺送的愛與情以苦澀的悲情收場,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更是我為之惋惜的,但它又讓我懂了美好的愛與情有時並不能完全為自己所把握的一面,它有其社會屬性的另一面,以致這中間或有悲情、或有無奈,這讓我聯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慨歎,當然我不排除也有人能衝破重重阻力追求得到自己的愛與情,如古代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但話又説回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自己的愛與情?又有多少人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愛與情呢?也正因為這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名著《邊城》讀後感4

《邊城》是湘西的偉大的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一篇描寫湘西人民美好而又淳樸的人性的文章,看了這部小説我不得不為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美好而又遺憾的愛情所感動。女主人公從小生活在湘西這片純潔的土地上,所以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她與男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相見後愛上了彼此,但是,因為他們的善良,他們在哥哥出事後,不能什麼都不管的相愛,男主人公還是深深的愛着女主人公,但是他在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女主人公,可見當時的湘西人民是非常的善良的。

今天,當有些男女相愛時他們根本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他們認為只要有愛情就夠了,就這樣他們進入了婚姻,但是,結婚不久就會發現不適合又離婚。他們的愛情僅僅只是所謂的愛情而以。而邊城中的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離開之後還是每一天都等着男主人公回來,這才是偉大的愛情,雖然不知道結果,但還是等着自己的愛人,想一想,現在的許多女人,當遇到比自己的男朋友有錢的人時根本就不顧曾經的感情多麼的偉大。而是一切都是向前看,馬上拋棄自己沒錢但是愛自己的`男朋友。這種女生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呢。

除了愛情而外,這篇文章中的一些湘西當地的有情有義的人,也是值得一看的,他們的一些美好的品質也是現代人所缺少的。

名著《邊城》讀後感5

有人説他是山裏飄來的一陣風,還帶真新鮮泥土的氣息。當我翻開《邊城》的第一頁,我就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頓時我好像置身其中,深呼一口氣,感覺是那樣的清新愉悦,讓自己很放鬆!我的心也就從此刻跟着作者的筆尖跳動着,漸漸地認識的那個小鎮,那條河,那裏的人們,當然還有老船伕,翠翠,挪送……似乎我已成為了他們的朋友,隨其樂而樂,隨其憂而憂!

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充裕,可是心靈的世界似乎並未與物質同行,因而“無聊’”,“寂寞’”,“空虛”成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口頭禪。我也不例外,我時常在這個物質橫行的世界中感到疲憊不堪,心力交瘁,而《邊城》便是我尋覓已久的一片淨土,讓我疲憊的心找到了一個可以停歇的'驛站!與現在的世界相比,《邊城》裏的世界似乎什麼都沒有,或許是人間與天堂的差別,可是哪個是人間,哪個又是天堂呢?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是不統一的。

如果將《邊城》比做一個杯子,就好像韓寒一樣,我也好想從《邊城》這個杯子裏窺出理想世界的影子。走進《邊城》的世界,總是想找一些詞彙去描述它,可我總是失敗了,因為任何華麗的辭藻在此都變得淡然無味,它們切實與這裏的一切都不相符。最後我決定換過一個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曾説過人物是順着小説的世界而生的。翠翠那如水一樣柔情,明淨的雙眸,如那個世界的天空一樣空靈,廣闊的心;老船伕的善良,盡職;挪送的勤勞勇敢;天寶的直爽,憨厚……一切的一切或許就是一個“淨“吧,我並不知我這樣的概括是否得體,但它真是我真實的感覺。因為每次讀完《邊城》後我的。心靈就如春雨洗滌過的大地純淨無比,那種感覺真好!

名著《邊城》讀後感6

讀了《邊城》,不知是喜還是悲。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若加個結尾,又似乎是狗尾續貂,毫無意義。

人生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生,而是悲劇的永恆。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三角戀結成一個結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性。沈從文先生也許心裏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衝擊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裏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也飛速發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裏,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可是為了生存,我又無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餘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了《邊城》,讓我放棄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名著《邊城》讀後感7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温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閲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説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裏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説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着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麼?“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着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豔的文字了,這驚豔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説:“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間,有合適的心情,再讀《邊城》。

名著《邊城》讀後感8

這裏有山,有水,有人家,有那同一片藍天下別樣的桃源,沒有都市的喧囂。邊城是淡的,很美,很純,很遠,像縹緲的白雲,若隱若現;邊城裏發生的事也是淡的,它經不起大風,受不住大浪,只能有楊柳風輕;邊城裏的情還是淡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在似有若無中發生,結束,蒙着一層淡淡的喜,淡淡的悲,淡淡的羞,淡淡的情不自禁,淡淡的無可奈何……

青山依舊,綠水東流,變的只是那人、那時、那情。生活仍在繼續,或許本身就註定一個無言的結局。其實,結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稱之為過程的過程——可喜,可愛,可恨,可戀。

邊城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份無以言狀的情,而是那份如詩如畫,如痴如夢的景。邊城的山水是雋秀的。山是不能沒有竹的,邊城的竹是深翠的,帶有幾分天然的靈氣。還有開篇的“……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是一種純粹,簡單的小城,“一”是其中純淨的主旋律。邊城也是聲音的世界,這裏有草蟲的清音,有儺送唱的把靈魂輕輕浮起的歌,有竹篁深處竹管清脆的小調,有竹雀杜鵑的鳴唱,有爺爺雄渾充滿滄桑的古腔……這聲音是屬於邊城的,起於淡,歸於純。它在邊城的昨日響起,或許它將永遠留在茶峒的文化裏,是今日的茶峒,抑或昨日的茶峒?

茶峒還在,只是茶峒裏的人變了;茶峒的山水還綠,只是渡口的船飄逝了;茶峒裏的白塔還立着,只是經歷了一場暴風雨,那重修而成的不再是曾經的白塔了。一切發生,結束,留下的是淡淡的物是人非,或許,物也非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