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學生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1

寒假期間,我讀了《論語》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有很多感受和做人的道理。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作品之一,主要講孔子對弟子説的一些對人有用的話。比如關於如何做人,君子的性格和性格,如何學習,如何治國,如何教育弟子……總共分為篇。有學而篇,為政篇,衞靈公篇,子罕篇,先進篇……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感受。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子説:人而無信,不知道也可以大車不行,小車不行。孔子説:人沒有信譽,不知道該怎麼辦。大車沒有車的邊緣,小車沒有車的凳子,怎麼開?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信譽,否則沒人會信任你,你在生活中什麼都做不了。我父親的朋友陳毅一點也不守信。如果你讓他幫你做任何事,他很快就會同意,但三天後,他肯定什麼都不會幫你做。所以長大後,沒有人信任他,他什麼都做不了。

《論語》這本書告訴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終生難忘。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2

對於文言文來説,這是師生最頭疼的文學體裁之一。多年來,我一直在教很多文言文,也在同一所學校的許多老師上了關於文言文的高質量課程。然而,對於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認為我在這方面的教學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論語》時,讓學生感覺自己彷彿穿越時空,閲讀、思考、學習,理解和深刻理解我們的祖先,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感興趣,願意閲讀,這些課不是徒勞的。如果你能讓學生願意閲讀,那麼課堂上學到的不僅僅是《論語》的十章。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於寫作,而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陶冶道德修養。學習文言文,我覺得不僅僅是把文言文翻譯成流暢的現代漢語,更不是對文言文句子進行詳細的語法分析,而是一查閲工具書和註釋後一目瞭然地理解或理解。在未來的學習或生活中,他可能會突然想到幾句類似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師和你不想做什麼,不要對別人做什麼的文言文句子。多讀文言文,會使人無形中受到影響。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3

《論語》裏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裏“三”不是具體數字,是多次、反覆的意思。換句話説,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為人謀而不忠乎?”

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於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於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於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麼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傳不習乎?”

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説,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於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裏,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後要複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温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説,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麼人生中又有什麼憂慮和恐懼呢?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最近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于丹的講評着實讓我佩服,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大家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它讓我想了很多。

孔子很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張我們交正直、誠實、知識面廣的朋友,而不贊同我們跟那些性情暴躁、優柔寡斷、心懷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在自己疑惑時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鏡,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當自己因為方向而迷茫時,又可以及時為你指明方向。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一個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倆人經常在一起參襌,打坐。有一天倆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説:"我看你像攤牛糞。"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虧。回到家,蘇小妹對蘇軾説:"參襌的人最講究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説你像尊佛,説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説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中有什麼吧!"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想:遇上開心的事,就盡情享受,與人分享,因為你的快樂也會讓別人快樂;遇上難過的事,一時的悲傷難過人之常情,但長時間沉迷於此,你的生活質量就會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裏快樂地生活!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説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裏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説門當户對是封建毒害的殘餘,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並不是説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

那麼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麼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5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裏面講了很多人生道理。每個道理都有一個故事和一幅插圖,圖文並茂,讓人更容易理解。帶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它。《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説: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也可以佛畔之夫!意思是:孔子説:君子要廣泛學習一切知識,用禮物約束自己,以免偏離君子之道。為了幫助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孩子放縱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每個人都認為他沒有前途。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對他的孩子説:你不要和他玩,他依靠自己的錢不讀書,不要向他學習。聽了之後,他收到了深深的警惕,覺得很有道理,從此努力學習,做了一個有用的人。是的,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這個暑假,我管理不好自己的.學習,每次都在媽媽的反覆提醒下做作業,看書。

書中還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讀其書。也就是説,學習要勤奮,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愛因斯坦命名的公式:努力工作 方法 講究=。勤奮是學習的主要因素,勤奮是精神,也是方法,勤奮學習,勤奮記憶,勤奮思考。兒子説:學而不思則危,思而不學則無所謂。人要增長知識和才能,就要努力學習。多好啊,我也想用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陪伴我以後的學習之路。

故事中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著名的學者。我也想通過自己的勤奮和自覺,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取得好成績。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説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為什麼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後,想起《論語》裏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令人討厭。後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後,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並且還要多讀聖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7

兩千多年前,一位學者正在教他的弟子們。他告訴弟子們生活的真相和方式。一節課結束後,弟子們寫下了老師剛才説的與學生和老師的對話。老師是孔子,弟子和老師的語錄,是照亮整個中國歷史的《論語》。

《論語》是孔子生活真理的精髓。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名聲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吸引了無數的學習者。後來,《論語》被列入《四書五經》之一,成為文人必讀的書籍。宋代著名政治家趙普説,一半的論語治天下,這表明《論語》在歷史上是多麼高貴。

在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中,深刻的道理巧妙地體現在對話中。有很多熟悉的名言,比如大家熟悉的學而不思則無用,思而不學則危險、學而時學則危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人性的光輝和道德無處不在。

20xx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孔子已經過去了,但還沒有過去。正是這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論語,依然閃閃發光,給人們講述了一個輝煌的道德故事。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8

這兩天引導學生自學漢語閲讀中的古文《推敲》,引導學生趁熱打鐵學習《論語》。

教文言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陶冶道德修養。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情感修養、立身處事、治學等方面,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性格和氣度。當然,我也想利用這些短文來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學習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絕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閲讀指導,將按節奏閲讀,養成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困惑和困惑的問題,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鈎,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把《論語》和生活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無聊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現實生存的智慧。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因為古文中知識點比較多,畢竟是國中生,有些學生可能對個別知識點了解不夠。

2.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討論,但他們的質疑能力仍然相對較差。如果學生能夠自己討論問題並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9

要快樂地生活,便要心懷一份無私的“博愛”

許多讀過《論語》的人都認為孔子最看重的東西似乎是“禮”,像如何宴請賓客,如何侍奉國君等等,所有禮節他都一板一眼、嚴謹無差,並認為禮樂是治國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説:“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所以在孔子意識裏“禮”是在“愛”的根基之上的。其實,不論古今中外,對於任何人來講,愛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卻很少看到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感激,父母盡最大所能給了孩子一切,卻獨獨忘記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他人、如何讓孩子覺得接受別人的關愛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就是愛的缺失,也是教育的缺失,存在這種缺失,不僅會讓孩子在今後的集體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沒有愛的人,無法體會到生活中最高的.快樂。因此,真誠的仁愛之心,應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恆中心。心懷博愛,還應在人際交往中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孔子強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不管與人相處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強求兩人觀點完全一樣,應該能夠保持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

要快樂地生活,便要享受一份內心的簡單。

何為簡單?我對簡單的理解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喧囂浮躁的世事中那份少有的寧靜,真正的簡單是寧心靜氣、無悔奉獻後的那份收穫與快樂。

生命的真諦,就在於微笑着面對生活,讓自己快樂,讓別人快樂,是一個人精彩人生的展示。因為,有緣相聚不容易,相聚相守更不容易。做一個快樂簡單的人,要有一份美好的憧憬。不管競爭壓力有多大、不管生活節奏有多快、不管學習過程有多苦,我們心中的美好憧憬不能丟。因為有了憧憬,才會有實現憧憬的願望,有了實現憧憬的願望,才會有實現願望的行動,有了行動就一定會有結果,因為你努力了。做一個快樂簡單的人,要做到“以責任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淡泊自己的名利,想着大家的利益。這樣,我們就會心胸開闊、豁然開朗。做一個快樂簡單的人,還要有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一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敗。當我們遭遇挫折,感到壓力,產生痛苦、面對無奈時,我們要做的不是頹廢沮喪,而是要反省自己,總結經驗,改變航向,因為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會轉瞬即逝。因為天塌不下來,當感覺天快塌下來的時候,實際上是自己站歪了!孔子認為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歸根取決於自己的心境。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時,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當我們無法改變事情的結果時,可以改變自己看待結果的心情;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時,可以改變自已的想法;當我們無法改變風向時,可以調整風帆的角度。

總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只有改變自己,才可改變世界;只有不忘初心,才會找到生活的真諦與快樂!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10

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學瑰寶似乎到處都是無數的黃沙。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理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這是由孔子對學生的灌輸組成的,是中國最著名的漢學經典——《論語》。

進入二年級後,我們開始閲讀論語。《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哲理,令人難忘。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三人行,一定要有我的老師,選擇好人,改變壞人。告訴我們三個人一起走路一定有人可以當我自己的老師,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沒有優勢,注意糾正他們的缺點。一句我不是天生就知道的人,好古敏要求的人也。讓我明白,世界上沒有天才,只有願意吸收古人的知識,努力尋求知識的人才會有真正的知識。我曾經認為我是一個完美的人,所以我很自豪,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尋求更多的知識,導致了成績的下降。現在我明白了真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知也。讓我明白,學習的時候,我忍不住假裝理解,欺騙自己。有一次,爸爸在給我解釋一個很難的數學題。講完之後,爸爸問我懂不懂。明明還不懂,卻渾水摸魚,説已經懂了,那是多麼的不應該啊!為了完全理解,我應該讓爸爸再説一遍。

《論語》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論語》終身受益。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11

于丹《論語心得》就是要揭示《論語》在今天的廣泛意義,是《論語》的古意今解,古語今用,透析《論語》的泛化價值和教育意義。《論語心得》在於“心”,心靈感悟,這種心靈感悟來自於丹自身對《論語》的品讀和對人生的感受,而心靈感悟,是需要用心來讀來解的,也需要用心與人對話的。于丹教授講《論語》,不在 《論語》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的解釋作文章,而在《論語》的整體性,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找到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 匙。從人生之道、處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靈之道等七個方面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語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 親切,娓娓動聽,感性自然,頗多警句,深入透闢,哲理雋永,耐人尋味。于丹用她女性獨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們講述《論語》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時空,與古聖人直面對話,傾談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發人深省,沁人心脾,變深奧而淺出,化腐朽為神奇。《論語》的深奧難懂,在於丹《論語心得》,則以淺顯動人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妙語連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許多女性的花拳繡腿,多了許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論語》心得,唱得人心舒暢;一番《論語》感悟,解讀的眼明耳順。于丹《論語》“論劍”,激盪着學者的情真意切,盪漾着女性的細膩温馨。

于丹《論語心得》故事連綿,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有理有據。于丹所述故事,不囿於《論語》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詮釋了“仁愛之人”的氣度……每一個故事就是一章《論語》,就是為人的啟示,就是處世的經典,讀之受益終身。

于丹向我們展示了聖賢的仁愛,透視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種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浮躁而閒情逸致,少爭鬥而寬容和諧;知滿足而 淡私慾,曉道德而遠邪惡。于丹話《論語》心得,不僅闡釋古人的仁德風範,而且穿透今人的心靈世界。于丹《論語》心得,春風化雨,卻又震撼人心。于丹《論 語》心得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于丹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告訴了我們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全方 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向我們傳遞着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啟迪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安寧的生活態度。

品味《論語》,是一種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種情趣。讀懂古文《論語》顯現的是知識的淵博,而讀懂于丹《論語》心得則是一次人生的昇華。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這是于丹在她的《論語心得》一開始就告訴大家的。讀《論語》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義,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複雜,我們可以把艱澀的古語簡潔化,把複雜的思想單純化,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于丹説:“中國人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注《六經》,另外一種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方式讀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窮經呢,把頭髮都讀白了,把所有的書讀完了,可以去批註了。瞭解了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種境界叫做《六經》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學習是融會了所有的典籍以後,用它來詮釋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于丹要告訴我們她的《論語心得》的目的意義就是“《論語》注我”——借《論語》來詮釋 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