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集合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在寒假中,我品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書中也寫了這個小城的種種風光,令人產生了嚮往之情……

這本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我們大家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

呼蘭河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小鎮子,這裏的人們樸素善良,但是大部分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祖父是作者最喜歡的人,他們祖孫二人天天在一起玩耍,祖父一直慣着兒時的作者,她想要什麼,祖父就竭力怎麼做,是那麼的和藹善良。再就是老胡家。他們家本來是一個家境還説的`過去,生活不富裕,但是十分幸福快樂的。不料,小團圓媳婦嫁進來以後,婆婆和丈夫就時不時地虐待她,説是這孩子沒羞沒臊的,然而不久後,團圓媳婦死了,這一家也落寞了。至於馮歪嘴子,他的命運也是十分悽慘,妻子死了,剩下自己與很小的孩子相依為命。但是他冒着別人不信任和鄙視的目光堅強的活着。有二伯則是一個説話語無倫次,有時候也蠻不講理的人,着實讓人捉摸不透。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看到了那裏人的樸素和善良。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像現在這樣為了錢而拼上命,而是知足的就這麼貧窮地活着。在那個社會,沒有現在社會這麼多的勾心鬥角,也沒有這麼多的陰謀詭計,人們雖然比較粗俗,普遍沒什麼文化,可是心中卻裝着正直和善良。雖説都比較好事,但是也從不藏着掖着,有什麼都説出來。

不過在那個社會也不完全是完美的。在那個還有些封建思想殘留的年代,人們都相信鬼啊神啊的,一看到那些所謂的“神人”,就不管人家説什麼都相信,而且那時的人們也不是那麼自由民主,有很多事都不能幹,小孩子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被家中大人們毆打。也很可憐

但是還好,現在一切都好了,我們的社會變得團結和睦了,那些封建的舊毛病也都煙消雲散了,如此幸福的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原因嗎?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呼蘭河傳》,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洛神”“中國四大才女”——蕭紅所寫。這本書主要講了蕭紅五歲的事,介紹人們的風俗,字裏行間感到當時人們的.愚蠢和迷信。

比如有一章,蕭紅的鄰居娶回一個12歲的團圓媳婦,那一家人對她又打又罵,她婆婆對她更是殘忍至極。結果,打出病來,夜裏突然從牀上坐起,眼裏含着淚。她被打時,一直説她回家,她婆婆問家在哪,她卻哭而不答,老胡家很怕她是妖怪附體。因為她婆婆過於迷信,就請人給她抽命,令我感到很疑惑,命還能抽嗎?可當時的人很迷信,就以為抽個命得了病可以好,人死了能再活過來似的。於是就請了一個名叫“雲遊道士”來抽,抽命其實很簡單,有四個包,其中紅色和黃色是好的,藍色和綠色是差的。她婆婆小心地抽一個,一看是藍色的,心想:完了。這時“雲遊道士”説:“若不好花五吊錢可再抽一次。”婆婆連抽幾次都不好,只好請真人過來趕鬼。

於是“雲遊道士”又是念咒,又是燒香,一會對天指手畫腳,一會對團圓媳婦瞪眼,其實這人一個都不會,這些動作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最後,他胡亂説了一些配方,就帶着200多吊錢樂呵呵的溜了。

可想而知,團圓媳婦的病越來越重,在夜深人靜時無聲無息的離開了人世。

看了這個故事,我火冒三丈,當時的人到底有多蠢啊,這個騙子説得一切都是假的,你們難道聽不出來嗎?你們怎麼能信呢,一個12歲的孩子就這麼被活生生的害死了啊!她經得起這種虐待嗎?唉……沒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不能相信迷信,不能像老胡家,花了200多吊錢,不僅沒有把團圓媳婦的病治好,還把她害死了,他們寧願花200多吊錢去請個騙子,也不願花一二十吊線去看醫生,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迷信害死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3

俗話説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閲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敍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説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為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温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為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閲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五年級語文課本下冊第2課《祖父的園子》,節選自蕭紅的自傳體長篇小説《呼蘭河傳》,描述了“我”在祖父的園中那段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這個暑假,我讀完了一整本《呼蘭河傳》,從中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在童年時期的心靈,充滿了夢幻色彩。

小説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把狗尾草當成穀穗留下的那一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把狗尾草當成穀穗留着……等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着狗尾草的一片,就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説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看到這裏,我不禁大笑起來。雖然這只是小説裏記述的一個生活場景,卻處處體現了祖父對“我”的寵愛,也間接表現了作者蕭紅熱愛生活,懷念童年的情感。而“我”與祖父嬉戲的歡快場面,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發生的趣事。

三年級暑假,一個天藍雲白的早晨,大姑開車帶爺爺、奶奶和我一起去巢湖一日遊,再順道去碧桂園小區她家小院玩。

路經八百里巢湖時,大姑把車停在岸邊。那天,風挺大,湖水用力地拍打着巖石,我不由得喊出了蘇軾的一句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而遠處的幾葉扁舟,在這風浪裏顛簸搖曳,面對這景象,八十歲的.爺爺,竟背出了范仲淹《江上漁者》裏的詩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奶奶笑了,大姑也笑了。

到了大姑家,我們戴上了各色的防曬帽,走進小院菜地。爺爺左手拿着袋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個個綠油油還泛着亮光的辣椒,生怕把辣椒枝折斷了。奶奶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把着菜苗,“咔嚓”一聲,嫩綠的空心菜就被剪了下來。大姑在一旁掐着貓耳菜,汗水一滴一滴地流淌了下來。我看着一個個像小燈籠似的西紅柿,不禁口水流下三千尺,卻不知從何處下手。這時,爺爺笑眯眯地對我説:“有句俗話:柿子撿軟的捏呀!”哈哈!我們不禁大笑起來。

可以説,比起蕭紅,我的童年差不多每天都是這樣充滿自由快樂的。

然而童年會一去不復返的,儘管我們是多麼希望喚回她,在書本上、在生活裏、在記憶中。所以,我們更要格外珍惜她。

呼蘭河傳讀後感5

筆調細膩,安靜隨意,卻又淡漠憂傷,在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座繽紛的城市。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感情,一直都是那麼淡漠憂傷,但提到她的祖父時,筆調一下子輕盈明快起來。這座小城裏,究竟有着作家蕭紅怎樣的回憶呢?

寫到祖父和他的園子時, “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跟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感情,親切的稱呼,足以看出作者對園子深深的感情,彷彿把蜜蜂當做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一樣,用母親般疼愛的口吻進行了描述。作者細膩的描述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真調皮的小女孩,踢白菜的胡鬧,捉蜻蜓的三心二意,拼命灑水的活潑,不服氣着辯解的可愛倔強……

但是,在描寫其他地方的時候,筆調一下子淡漠而憂傷起來,平靜的敍述的`口吻,彷彿一切都不起波瀾。即使是哪家人家裏出了事,大家悲傷一陣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一切都恢復平靜,不管如何,日子總是要過的。開始我並不認同,可是,後來我想想,的確是如此,那家人肯定是悲痛欲絕,但周圍的人,那出事故的人與他們又沒有關係,他們自然不會永遠記着這件事,慢慢地這風波也就平息下去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啊!但是,作者這裏的傾訴,為什麼感覺有着悲傷感,還是,她曾親眼看到過這樣的事?

作者對自己親人的描寫,祖父是重中之重,對祖母、媽媽、爸爸的描寫則略少些,也就是作者並不喜歡嚴厲的祖母和冷漠的爸爸媽媽,而喜歡親和的祖父。爸爸和媽媽一直對幼年的蕭紅十分冷漠,祖母更是用針扎過小蕭紅的手指,藉此整治她的調皮,所以小蕭紅無論如何都喜歡不了他們,但是,當最後描寫祖母不是躺在牀上,而是躺在長板上,被白布單蓋着的時候,雖然是平靜的描寫,但卻從中感到作者的一種空茫和不安。

其實,這座熱鬧而繽紛的城市——呼蘭河小城,蕭紅還是愛着這裏的吧!合上了手中的書頁,我卻還沉浸在呼蘭河的故事裏……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在暑假裏,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是一本“回憶式”長篇小説。作者蕭紅用她那獨特的文采描繪了呼蘭河那個她小時候曾生活過的一個平凡、灰暗的小鎮。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和一個尾聲,第一章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裏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九節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寫了關於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上的活動,有什麼“跳大神”,鬼節放河燈,台子戲,廟會,跳秧歌等。第三章寫了祖父與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涼。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之死,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裏“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

通過蕭紅細膩而詳細地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對我來説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第一章中關於泥坑的`描寫用了大量的篇幅,看到了人們的自私與麻木,而所有的死豬肉都要説是泥坑裏淹死的,又反映了當時們的自欺欺人的心理,而之所以那樣又是因為當時經濟落後的無奈之舉。而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來的時候活蹦亂跳,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走上了黃泉路了,她才十四歲,卻早已成為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應該是個天真活潑孩子呀!而造成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個惡婆婆。幸好我們生活在新中國。那時的整個社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親人的愛,本該像我們現在的上學年齡的卻不能上學,在家裏做這做那,還要飽受摧殘。想想那時的小女孩真是太可憐了。而我們現在吃的好,穿的好,父母都把我們當寶貝,享受着科學文化的教育。

總的來説,呼蘭河當時的人們的經濟是很落後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認為呼蘭河也許就是當時整個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落後時期的種種生活,也慶幸自己生活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往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述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杯具……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杯具在那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一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讓我不明白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僅只是呼蘭河,它能夠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終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境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樣樣,就怎樣樣。

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傳》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座叫呼蘭河的普通小城。而故事情節並不想任何其它普通小説,開門見山的直接直接引出人物與事件,而是一半時間花在了講述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由此可見此書前半部分對呼蘭河的景象做出了詳細的描寫,中後部分都以“我”的回憶陳説城裏人的一些故事。其中不乏我在《呼蘭河傳》中最喜歡的作品《有二伯》。

這個故事講述了有二伯三十多歲來了“我”家的那段時間。二伯在“我”家做長工,他沒有親人也沒有家,每天都會換一個地方睡。説他性情古怪有二,其一,有東西不給他吃,他就罵,給他吃,他又不吃,其實無非就是爭那份’掛念';其二,他和人沒話説,卻和天空的雀子,地上的大黃狗,甚至是碰了他的腳的磚頭,都有很多話説,是一個怪性子。而當時有二伯在家的地位很是低,連雞狗都不如,而且時常會發脾氣。除此之外,有二伯經常被欺負,就連名字都會被他人嘲諷。老廚子常説,“我看你這個’二伯’一丟了,就只剩個’有’字了。”而’有’字的發音又很像有子,所以每次有二伯聽到都會和老廚子打起架來。

有二伯的故事讓我看到了社會不同層面上的人。他常被蕭紅的父親鞭打,每次都會被打得躺到地上,而每次被打倒後鴨子都會來吃他的.血。發生這種事普遍會都會來旁觀者。但每次唱中沒有任何一位旁觀者會主動站出來幫助有二伯,來的人都是看笑話的。這讓我瞭解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人們會把虐狗殺人當做笑話看。而當不鬧事時就沒在有有趣的事情。糧食基本上都是靠天攢的,只要有東西吃生活就能過得無憂無慮,毫無壓迫感。這也導致人們不願意受教育,素養不高。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着重陳述了封建社會的陰暗,更是體會了呼蘭河中隱藏的低劣。表面上,這個地方看上去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城。但當蕭紅落筆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呼蘭河的不尋常。蕭紅常在小説中提她家的院子是多麼的荒涼。我認為這荒涼冷落的感覺,是由這座城中的人帶來的。而有二伯,以及小説中其他悲劇人物,例如小團圓媳婦以及馮歪嘴子的悲劇都側面的泄漏了呼蘭河的荒涼。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這座小城,實在“安靜”得很。

大事不過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等四五件。除去這些,便剩下這家妯娌與婆婆鬧矛盾,那家又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來吵去此等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封建舊疾在當地老人眼裏固不可徹,兩家訂下娃娃親,待子女成人後,若一方家境衰落,婚約定是要被取消的。若取消的是男方則相安無事,若是女人,出門上街便少不了被指指點點、議論非議,往後也再難婚配,而且對丈夫百依百順的妻子才能稱之為良妻。誰家裏人生了病,不先去藥鋪就診,反而聽從鄉人空口無憑的偏方,等到病情刻不容緩時,再請大神來家裏跳上一段,美其名曰驅趕鬼魂,現如今想想實在荒唐了些,那病自然石沉大海了。生活在這樣的小城裏,蕭紅應該是無趣寂寞的。

呼蘭河這座小城,有時靜謐美好。

斜陽細碎斑駁,庭院下嫣然一片,黃瓜、冬瓜、小麥鍍上粼粼金波,盈盈閃爍,“賣豆腐哩,新鮮的豆腐”,街市上由遠及近的冷硬的叫賣聲劃破小城的寧靜。大户小户的門聞聲即開,清香的'豆腐香潛入深巷,在飄忽不定的叫賣聲中倏地爆發,沁入人心。有錢人家呢,便解囊買下幾塊,拌上葱花,嫩白嫩白的點綴上淺綠的花邊,入口即化。待到盛夏傍晚,坐在門檻上,與鄰居暢談時舀上幾嘴,那真是炎日裏最幸福的事。沒錢的人家呢,光聞聞味,便心滿意足了。

呼蘭河這座小城,住着她的祖父。

星光漫天,留給夜空獨有的温柔,漆黑的幕布下,祖孫倆倚在小牀一隅,她纏着祖父念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韻飄香,悄然潛入小丫頭的美夢中,靜謐的夜裏,傳來甜甜的鼾聲,祖父握着煙頭,柔柔地注視着女孩,煙霧四溢,朦朧中老人渾濁的眸中閃過一明一滅的清明。小蟲細碎的祕語,泛淡白色清輝的皎月,郁郁青青的庭院似全都沉溺在這一刻的美好中,睡吧,醒來便知花落多少……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在茫茫書的海洋中 ,《呼蘭河傳》給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它用樸素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作者蕭紅童年時一幅幅歡聲笑語、自由自在、温暖動人的場面。

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有了一個疼她、愛她的祖父。讓我最難忘的是祖父帶着蕭紅在門前的菜園裏辛勤勞作。祖父拿着鏟子剷土,蕭紅也拿着一把鏟子,在地上磨啊磨,把鏟子拆成了兩半。祖父正在給植物澆水,蕭紅採了一條黃瓜,用水洗了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有一次,玫瑰花開得正香,蕭紅偷偷採了幾朵,趁祖父不注意時,悄悄插在他的頭上,回到家時,祖父還大聲稱讚,説:“今年的玫瑰花開得可真香,這麼遠都能聞到濃郁的花香。”聽了這話,蕭紅便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來,這時,祖父才知道自己頭上戴了幾朵玫瑰花,也跟着笑起來。蕭紅最喜歡擺弄家裏的舊東西,她又在倉庫裏翻箱倒櫃,翻出了一個滿是灰塵的舊燈籠,祖父看見了,不但沒罵她,還仔細地擦拭乾淨,才給蕭紅玩。正因為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能每天把笑容掛在嘴邊。

蕭紅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是因為有了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潭,這泥潭不但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還經常弄翻人馬,淹死人和牲畜,是因為這個泥潭,村裏才開始熱鬧起來,大家互幫互助,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了下去救人,如果擋住了人,大家就會從旁邊的牆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會不願意來救人。當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泥潭也有好的地方,如果淹死了幾隻豬,大家都會爭先恐後的搶,想要撿點便宜,如若被賣豬肉的撞見了,他就會撿回家,再以半價賣出,但也不會有一個人嫌棄這肉,都會一個勁誇好,如果有人説這是淹死的豬肉,大家一定會罵他胡説。正是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泥潭,讓呼蘭河充滿熱鬧。

雖然在呼蘭河時時刻刻會發生一些悲慘、淒涼的事,但卻永遠也不會埋沒蕭紅那一顆真誠質樸的心。這段至純至美的平凡童年生活會像小苗那樣在蕭紅和每個人心裏生根發芽,長出一朵最獨一無二的鮮花。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讀出了童年的珍貴,讀出了人間的真、善、美,讀出了那個獨一無二、平凡亦温暖動人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和一個尾聲,第一章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裏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九節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寫了關於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上的活動,有什麼“跳大神”,鬼節放河燈,台子戲,廟會,跳秧歌等。第三章寫了祖父與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涼。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之死,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裏“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

通過蕭紅細膩而詳細地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對我來説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來的時候活蹦亂跳,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走上了黃泉路了,她才十四歲,卻早已成為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應該是個天真活潑孩子,而造成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個惡婆婆。幸好我們生活在當今時代。那時的整個社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親人的愛,本該上學的年紀卻不能上學,在家裏做這做那,還要飽受摧殘。總的來説,呼蘭河當時的人們的經濟是很落後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認為呼蘭河也許就是當時整個中國農村的縮影。

蕭紅的整個童年關於愛的記憶大多都來自於祖父,書中很温情的描述了這些關於愛的回憶,祖父的園子裏永遠是春天、是生機、是五彩斑斕的,而園子外的呼蘭河城裏卻總是凜冽的冬天,是蕭瑟、是暮氣沉沉的。從祖父那裏,蕭紅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温暖和愛。所以她就向這“温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讀《呼蘭河傳》之後,內心難以平靜,有很大的感觸,忍不住要把這感想付諸紙上,記錄我此時的心情和那個小城的故事。

讀一本書不得不説這本書的作者,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6月1日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區,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如果她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將會給我們留下更加優秀的作品。

覺得文中平平淡淡的,像小説?沒有一般小説那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像自傳?書中多數在寫一個小城的裏裏外外。不知道該去怎樣定義這樣的一部書蕭紅幼年喪母,一生坎坷,一個女子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裏生活,她的筆下也浸透着淒涼與寒冷,唯有祖父的照顧和陪伴才給了她童年些許的温暖。

忽然想到另外一個作家餘華,餘華和蕭紅應該算是有神交的吧。他們幾乎都不對人物進行內心活動的描寫,只是依賴荒誕和生冷的'對話來展現人物的悲慘和社會的悲涼,來表達他們所感知的愚昧,野蠻和殘忍。

而他們又與嚴歌苓截然不同,嚴歌苓是一個非常善於寫人物內心的作家,作品中經常有大段大段的精彩的心理描寫,她可以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寫的九曲迴腸。但同是女人的蕭紅,落筆顯得更冷峻和直白。

《呼蘭河傳》書中有小城的麻木、自私與冷漠,作者平淡的敍事中不乏諷刺,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例如當馬掉進坑裏,“看那馬要站起來了,他們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馬又站不起來了,又倒下去了,這時他們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幾聲。不過這是喝的倒彩。

這有點像魯迅筆下的看客,他們對無關自己的事情,始終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彷彿這個世界和他們沒有關係,實際上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看似無關的事,可能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有諷刺,也有幽默,剛開始讀的時候還是一種輕鬆的感覺,到後來讀着就覺得沉重了,小城淒涼、愚昧。他們守着那份愚昧和孤獨一天天的活着,那樣的地方該是冷的吧,就像“嚴寒把大地凍裂了”那種冷一樣。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悲涼的夜?”——不明白一生究竟要多少悲苦,才能讓文字透紙生涼。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週末無疑是讀書的最好時光,早上打開《呼蘭河傳》,一口氣讀完後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黃昏。《呼蘭河傳》出自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前讀的書再怎麼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麼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在這部小説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裏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整篇小説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説更為誘人。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迴歸。

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呼蘭河中有一個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個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個嚴冬到來,大地就裂開口、處處佈滿冰霜的呼蘭河邊,作者的童年也似這座寒冷的城一樣悲涼。她面對着因説吃的是瘟豬肉而慘遭母親外祖母打罵的孩童,無人理會、無人在意的不幸者,無數在泥坑中喪失生命的小生靈以及父親和祖母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都不禁讓我泛起絲絲心痛。在這個悲涼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漸漸成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來給予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祖父給予了作者無限的關懷和愛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憶大多都儲存在祖父的大花園裏。作者總是愛學習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鏟地。鏟地時祖父還貼心的把鋤頭杆給我拔下來。作者在花園中嬉戲玩鬧,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當做“穀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學問的',他喜歡教作者唸詩,發現只念行不通時就給作者講每首詩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來了還念,然而作者總是愛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那客人也總點頭説好。

祖父是個善良的人,在小團圓媳婦夜晚被打時,他到老胡家去勸説了好幾回“小孩子知道什麼,有點差錯,教導教導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給馮歪嘴子居住,幫其渡過難關都體現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個年代思想上也難免是迷信的,呼蘭河有一個説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讓每晚跳大神的團圓媳婦家搬家也總説明年二月再讓他們搬。

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那園裏的風景也無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擁有歡樂,用作者的話説“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

祖父給予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它允許作者隨便玩鬧,對作者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這個悲涼呼蘭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副多彩的油畫,一串淒涼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