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

相信很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在吃手的時候,在孩子喜歡抓住什麼都要放嘴巴里面的時候,在孩子喜歡往衣櫃裏面裝的時候,在孩子喜歡不斷地扔掉自己手裏面的東西的時候都會去阻止的。

因為父母覺得自己這麼做肯定是對孩子好的,但是卻不知道在自己無意之間的行為破壞了孩子的什麼。

這裏的敏感期就是在孩子0到6歲的時候,身體遵守生命的驅使,在某一個環境吸收了一種新的特質,而且不斷地去重複的過程。如果説順利的通過這一個敏感期的話,那麼孩子的心智水平也是會提高的。

而且根據作者的發現敏感期也是會有彈性的,如果説在0到6歲的時候沒有實現的話,那麼在6到12歲的時候也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有一個愛和自由的'成長的環境,但是到了6歲以後孩子的學習壓力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時候他們得不到自己父母的尊重,也是沒有父母的寬容和疼愛的。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在孩子出現問題以後家長就會不斷地責備自己,為什麼自己不能夠多多的關心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一些家長是可以做到脱胎換骨的,能夠用全新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2

本書深入的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就如書中所説:“瞭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瞭解兒童生長的規律,破譯兒童內心的祕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並釋放內在的新的生命。回憶女兒的成長經歷,我恍然大悟。以下我根據此書對大女兒的成長經歷回憶和老二陳譽心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有一天和爸爸視頻,她一看見他爸就喊:你好老公,老公我愛你!”當時的我很震驚,我一直對她爸爸的.稱呼都是爸爸的名字,我就對她説:“這是我老公”,她就跟我爭執是我老公。後來我到街上碰到了消防車,她説:“我爸爸也給我買了一個消防車”,我説:“那你爸爸挺好啊,那你爸爸帥不帥”她説:“我爸爸很帥,你老公很醜”。

這表明她對性別、對自我、對異性已經有初步的感覺。作為家長和老師,對此不要大驚小怪,一定要平等的、正常的、科學地和孩子交流。婚姻的敏感期,其實是兒童最早開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問題。當着孩子的面,我不會吝嗇對她爸爸的愛,同時也會經常告訴她只有長大了她的老公才會出現。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四歲以後,有些在三歲多就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

初始階段的表現是對自己父母的喜歡,孩子對男人或者對女人的首次理解是對自己爸爸媽媽的理解,所以婚姻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很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為孩子建立更好的婚姻觀念,為孩子建立更好的愛的觀念和豐富的情緒!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3

過去了就永遠回不來,很多事物只能成為回憶,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好好把握。這是看完《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書中將理論與實例結合,將每一個敏感期繪聲繪色得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每一個時刻都是至關重要的,錯過了,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孫瑞雪的這部著作值得我們大家無數次的翻閲。

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我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會忽略了,也忘記了去幫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動,但是我們破壞了孩子的什麼,沒有人知道。孩子的許多行為被家長不理解並強行壓制,抹殺或者用愛的名義禁錮了兒童的正常成長。這是我們現在教育最大的誤區。認識各種敏感期,對於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長至關重要,不要讓我們的愛成為傷害,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後盾吧!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

在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拉了粑粑,在老師去給他拿褲子的時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來並放在書包裏帶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詢問原因時,孩子的回答竟然是:“這是我的”。

當你看完這個案例時,相信你也和我一樣已經樂得捧腹大笑了。但是這個案例卻告訴了我們,這是兒童自我意識產生的開始。

兒童在一出生時,他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建構的過程中,最初兒童是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兒童佔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的自我誕生的標誌。

在我們身邊不難發現,許多兒童在與別人交往中,會出現佔有慾強、不願分享、甚至別人碰他的東西就會大聲尖叫等。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把這一現象歸結為家庭教養方式的過度溺愛,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殊不知這是兒童自我意識初步建立的時候,也是他們必然要經歷的過程。當孩子出現了自我意識時,他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滿足兒童的合理需求,不要一味的譴責,給兒童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兒童圓滿的的度過這一時期。我想愛和自由永遠都是我們對孩子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