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百年孤獨讀後感集合15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

剛剛開始閲讀下載《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個性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個性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個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地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地牽扯了進去。

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下載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讀後感2

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個性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個性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個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

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讀後感3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説,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獨創新穎倒敍手法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是全書的第一句話,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敍事角度。這種獨創、大膽的敍述手法在我們讀來,給人一種驚人之感。

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説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作品的預見性

作品在“冰塊”和“石頭”中開始,在一陣風中結束。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4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説內容複雜,人物眾多,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融匯了南美洲的文化。他描寫的是小鎮馬貢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直至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驚異的瘋狂歷史。

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專業老師那裏看的。當時看着這個題目就覺得有種脱離現實的魔幻般的感覺,而我對這本書的作者並不瞭解。在人文課上,老師也講過這個小説。

小説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於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着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着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着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後,這件事消失。

這小説讀起來總是給人一種虛幻飄渺不真切的.感覺。但是故事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的落後寫照,在此向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

往往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着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又多離奇,都是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百年孤獨讀後感5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説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整個民族能夠團結在一起。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原因。他們的孤獨並不是因為不能與人分享快樂,而是由於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可以使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

在此,馬爾克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獨,而這樣的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這便出現當下小月月、小夥與七旬老伯爭搶地鐵座位的現象。社會是羣體的,需要大家共同建設社會才會和諧。

《百年孤獨》裏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者們。孤獨成了這個家族的徽記,如同他們血液中固有的冒險、衝動、勇敢和不屈,還有遺傳的高高的顴骨,以及骨子裏隱藏至深的渴望。

這種孤獨不同於中世紀貴族的那種“高貴的憂鬱”,象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它不是在華麗的客廳裏,踱着方步慨歎生命之短暫、薔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麗目俯察人世的風雲無常、世態炎涼。它是對世界本體的一種淒涼的絕望,是低賤的、卑微的,有一種濃灰色的壓抑感,有是一種慘淡的幽默。這是一種絕頂的憂鬱,無可逃遁甚至無法減輕。

百年孤獨讀後感6

《百年孤獨》是我非常喜歡的的一本外國小説,從捧起這本書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深深地被其語言的魔力所吸引——“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正是這別具一格的開頭方式吸引我好好的把這本書看下去,從而獲得了一次美妙的閲讀體驗。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洲文學作品。《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和小鎮馬孔多的興盛到衰敗覆滅。馬孔多是哥倫比亞農村的縮影,也是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

從布恩蒂亞家族的第一代人來到馬孔多,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將家族發揚光大,最終還是難逃衰敗的命運。布恩蒂亞家族的最後一人,長着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布恩蒂亞家族徹底消失在世界上。布恩蒂亞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孤獨的.,他們各自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儘管他們的心靈備受孤獨的折磨,但他們內心深處同時又享受着孤獨。孤獨讓家族的成員之間缺乏了溝通,關係變得冷漠而僵硬,一個無法同心協力的家族註定會走向滅亡。

孤獨是什麼?是羞於啟齒的祕密?是不願告知別人的想法?還是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卻又享受其中的一種狀態?孤獨是永遠也無法消除的,也永遠無法窺探到底的,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與我們的靈魂纏繞在一起。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每個人的孤獨只有他自己能懂,其他人無法體會更無法真正明白。

雖然孤獨無法避免,但我們無需擔憂,我們要做的就是多與人交流,走出自己的世界這個小小的空間,孤獨便不再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7

結束了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鬱悶期之後,書裏的情節總會鑽進我的腦海,讓我回味。所以今天我打算好好寫一下看完這本書的感受。

這是一本我讀過的最艱難的書了(讀書不多)。第一次翻開時囫圇的看了三章,但是看到的暈暈乎乎,根本沒有進腦子裏,分不清誰是誰。七月放假在家,百度了作者,看着想法裏有人總結的人物關係,找來一張紙整整齊齊的寫下了所有的人物關係,開始一字一句的讀。才發現剛開始那句“面對行刑隊…”是倒敍手法,這句話在後面也出現了兩三次。

小説整體感受就是宏偉了,作者佈局謀篇一整個家族史,大悲劇裏套着一個個小悲劇。人物性格又活靈活現,到中後段基本不用看關係表,就能分清誰是誰了。開篇的又和結尾相照應,裏面一位智者的預言又一一印證,一一順勢發展。讓我聯想到《紅樓夢》。裏面的主人公一個個死去,殘忍又賦予美感:那個優雅的鋼琴師在一次次充滿希望又次次受到打擊,最後終於絕望死在黑白琴鍵上….畫面如果定格一定很美!第二代的大塊頭哥哥死的時候血流成河,血經流處描述出人們幹着自己的事情,流啊流啊,一直描寫…拍成電影多麼精心設計的長鏡頭啊!還有那忘了是多少世的後代,他經歷了一車廂的人被屠殺,想找人訴説絕望,可沒有人願意承認死了人…政府封鎖,羣眾保命,最後連他自己都分不清這是事實還是一場夢了…我還清晰的能感受到那種絕望。

這一家子人是內心是扭曲的,第一代這樣,最後一代的亦是這樣。看到中間再到最後,讓我深刻感覺到基因的強大。每個人其實都活在父母或長輩的影子下,你的.長相,你的性格,你的行為舉止…從出生開始你就不能擺脱也無法擺脱。(但是可以帶着意志活出不一樣的活法來。)由此衍生出來的家庭教育就太重要了,這一家族都不太會教育孩子,從初代的母親開始就十分冷漠,男人就更加放肆,給了種就不是自己的一樣,等到長大了會跑會説話才開始正眼看待。本不該如此,要以此悲劇來警醒!

百年孤獨讀後感8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彷彿已經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説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閲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

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閲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裏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着。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着”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着的方式,為了尋找活着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着,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裏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並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歷過這數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於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百年孤獨讀後感9

到此刻為止,算是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不過依舊做不到很清楚,好歹是個大眾評價極其高的名著,總該需要留給自己一點此刻的感受方好。

也是因為機緣吧,前幾天看德川家康的空隙間隨意翻找,找到這本書,不是有人説什麼一輩子只讀一本書還是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不管他是怎麼説的吧,我也懶得去查,不就是一個人説的話嘛,沒必要讓我如此執着!就是這本百年孤獨了。既然有緣,我也接受,這本書起初其實並不令我喜歡,沒什麼感覺,人名字老長,感覺遠古開荒一樣,直到快到中程時方進入狀態,才知道他寫了個啥,這老馬也怪有意思的啊!

總體感受是這個人真的如同哪個書友説的,真的'是被閃電劈到了才能如此文思如泉湧,不,不是泉湧,是洪流奔湧!他的形容詞用法,比喻,比擬,通感等等大量描述方法,讓人看的眼花繚亂,酣暢淋漓!他通過這種方式把普通人難以描述的東西給你描述的真實立體,栩栩如生,似乎我感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物,感覺是他不能給你描述出來的,當然我可能我讀書少!也有別的比這牛逼的?

對於什麼百年,孤獨啥的評價,書友們一針見血,長篇大論得多了去了,我沒那個才能,也就懶得説這個了!説點別的感覺,讀這本書,在這裏讀,最好的就是有這麼多書友,大家都相互幫助,扶持,解惑,真的蠻有意思!大家都在讀,有讀的快的,信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後來讀者看到了去回答,討論,他們又會看見了反過來回答,討論!這是我自己的實體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進益收穫良多,在此感謝書友們!

本來個人的看書速度很快的,沒想到這麼一本書讀的如此之慢,只是因為駐足查看書友們的評論,並對感興趣的加上自己的一點淺見,和他們互動一下,哈哈,有趣!

百年孤獨讀後感10

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百年孤獨》,印象最大的不是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而是近一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裏那一種流傳已久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雖然在最後的那場颶風中消散了,可是,這種孤獨感不是因也不會因為墨爾基阿德斯的預言或許是詛咒而消散,這種孤獨感是發自內心的。

家族裏的每個人在成熟之前都像烏蘇拉説的那樣很乖,可在鬍子長出來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種變革,我認為大概是他們自己的生命到了與自己的孩提時代告別的時候就突然迷惘了。這種迷惘,來源於自己與環境與生命的關係。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沒有了方向,在建立馬貢多之後,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率領着他的朋友們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布恩迪亞上校發動的那三十二場不成氣候的戰爭其實是為了一種高傲,奧雷良諾第二先前的花天酒地難道不是一種空虛嗎,連這個家的主心骨烏蘇拉,誰能説他的內心不也是孤獨的嗎?每個人的孤獨,導致最後的心理畸形,也就演變成了命運的畸形。

人是應該自經歷某些磨難,經歷某些事情,或者是在無風無浪的生活中悟出一種態度,這一種態度可以使我們不孤獨,也許身邊沒有多少人,可不會讓我們為一味的孤傲去發動戰爭,在失敗後把自己鎖在房子裏作小金魚。不會讓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其實每個人都有書中的那些人孤獨的趨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要不要那樣的活着,像布恩迪亞家族的那些人無病而老死?答案肯定是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現實的,有時候想得太多,會導致這種孤獨的迷惘。

孤獨讓自己把自己鎖起來,自己把自己鎖起來又增加了孤獨感,烏蘇拉不會明白,他想把自己的子孫培養成教皇的想法的關鍵不在於看住他,而是在於教育那種温暖,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向往,自己的人生仍是空白,可以在這張白卷上寫下輝煌。這樣,孤獨不會持續一百年。

百年孤獨讀後感11

“文學是為了嘲笑人們而做出來的最好的玩具。”這句話是最後那個和阿瑪蘭塔·烏蘇拉愛的死去活來的奧雷良諾的朋友阿爾瓦羅説的。那麼加西亞·馬爾克斯寫這本書我可不可以看做他在嘲笑,而且不僅僅是拉美的歷史。

今天下午在圖書館一口氣讀完了最後四章,其實早在讀到老阿瑪蘭塔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不安了,雖説之後的家庭成員在一定程度上覆興了另一種形式的家業,可是那種浮躁虛華正是預示從波峯下滑直至衰落的最好嘲諷。這個時代就這樣沒落的開始了。

作者以平直的'語言講着看似與他無關的故事,語氣裏沒有表情,可是之中有似夾雜着弱弱的同情。每個人孤獨的方式都不同,卻又是一脈相傳。這個家裏是由女人來支撐的,所以孤獨就顯得風情和動人了。

然而,他是這麼嘲笑的。追求科學與外世界的被科學和超脱的精神折磨而死;環球漂泊見多識廣的最終還是回到這裏離奇而死;一心操守家業,默默打理內務的被煎熬而死;參與戰爭、起義和遊行活動的因對鬥爭的恐懼而死;純真的昇仙,惡俗的墮地,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全部被意識捲走,剩下幹扁腐化的軀殼。

最後得知墨爾基阿德斯為這個家族早就準備好密碼羊皮書,我彷彿看到了長滿綠斑的吉普賽老頭閃着黑色渾濁的眼睛嗤嗤地笑,笑這個家族以看不到的程式緩緩地進行。每個布恩地亞家族成員和與其有關聯的外人本都擁有特殊的力量,所有人的力量在明處互相烘托,卻在暗處抵消。讓孤獨佔了上風。

我們在看着,彷彿自己成了最後的奧雷良諾,閲讀一本已經鋪敍好的鏡子,在鏡中是否看見自己與周圍不斷的執拗着,孓然一身。我們按照作者設定好的路線笑着小説中人物的愚蠢,笑着不同民族的無聊,笑着舊時人們的落後。但自己是否真的就那麼精明發達?我們的本性就是旁觀者,卻沒法旁觀自己,這部書終於反射出作為旁觀者的卑劣。

我們被同情地嘲笑了,不過我們還好有這面鏡子,看看自己僵硬的表情。

百年孤獨讀後感12

我喜歡那種看完之後留有餘味,能帶給我思考的書。毫無疑問,《百年孤獨》即是。

“人生而孤獨。”沒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無法擺脱自己的宿命,逐漸走入孤獨的深淵。布恩迪亞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都重複地陷入孤獨之中。書的結尾令我由衷驚歎,極其精彩巧妙,即使之前已經隱隱提到。所以,隨着閲讀加深,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的結局無非就是走向毀滅。雖然最後阿瑪蘭妲和奧雷里亞諾的活力給人以希望,現在想想那也無非是毀滅前最後的掙扎。一切都還是輸給了狂熱的愛情。也許這個家族的結局有一部分與愛情有關。雖説愛情是小説不變的主題之一,而書中的愛卻讓人難以接受,人物成也愛情,敗也愛情。羊皮卷破譯了,家族也毀滅了,所以讀完之後,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故事,本就是在影射我們心中的幻象?我們的.內心本就是孤獨又迷茫的,在經歷了狂熱,榮耀,屈辱,衰敗之後,我們終於得以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一切事物的實質,也是時候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或心的死亡。所以,百年孤獨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自己的百年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我看來也是人生中每個時期不同的心境造就的不同自己。

書中我最喜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與生俱來的洞察力,野心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孤獨感都令我讚佩。這就像是正當盛年的我們,帶着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特質,又努力的去探索新的世界,想發現新的自己。

這本書故事性不是很強,於我而言,讀書只讀故事未免無聊,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思考,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願我們都能在孤獨的人生中發現孤獨到極致的快樂,在平庸的人生中成就不平庸的自己。

百年孤獨讀後感13

在現今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但其實在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和平相處、樂於助人的,只是因為現在的時代變了,一些網絡的便利讓人以人的接觸少了,壞人本是小部分的,經過網絡傳播讓人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壞人,人與人之間的温暖也就變成了冷漠,這在《百年孤獨》這本書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這本書主要講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和馬共多鎮的故事,在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布恩迪亞家族有七代人,每一個人與其他親戚之間的關係都混亂不已,就連自己的家人間關係也十分混亂,不管是父母、父子、姐弟等親人間都十分的冷漠,沒有感情,所以人人孤獨終老,孤獨百年。

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為他們歎息,對他們那恐怖的慾望,愚蠢、自私而感慨,他們中不缺少聰明的人,不缺少有創造力的人,也不缺少堅持不懈的人,但他們都在路中失敗了,有的迷了路喪失了初心,有的對自己的夢想產生了懷疑,自己放棄了,這一出出事件,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悲劇。

文中作者把人性的罪惡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這一本書中,作者完全沒有刻畫哪怕是一個的“好”人,對我們現在一些思想比較幼稚,認為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的人帶來內心的感觸,幫助他們更好地認清現實,同時也告誡我們一個人可悲起來到底有多可憐,是一部活生生的反面教材,這樣我們更加堅信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制勝法則:團結就是力量!正是這一條法則,我們國家解放到發展再到戰勝新冠疫情和天災,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優劣,我想我們也會通過這一本書知道自己該以何種態度與他人相處。

百年孤獨讀後感14

放佛他們都在堅持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堅持到底。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在堅持着所謂的理想。或許是因為上帝不想讓人們過於幸福;所以,當上帝以無邊的美意創造了一切後,又會讓魔鬼所破壞,正如馬爾克斯所説的那樣,布恩迪亞家族經歷着這樣的一切:街上的女人會使人流血,家裏的女人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鬥雞會讓男人喪命、終身內疚,槍彈一沾手便會引發二十年的戰爭,冒失的事業只會將人導向失落和瘋狂……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為什麼?

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説説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麼要回來,過着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説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捲神祕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唉!人生百種滋味,還需慢慢體會。

百年孤獨讀後感15

《百年孤獨》是一本措辭簡單的書,甚至簡單到帶一點冷酷的味道。幾個字就能殺死一個人,幾句話就終結了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能如此不動聲色地,把那麼多紛繁的故事自然的、毫無痕跡的鏈接起來。

這裏沒有政治,沒有宗教,不諷刺也不批判,就光講着一個村莊的故事,卻能字字珠心。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是故事裏的任務自己在講故事,因為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而這份鮮活,賦予了這本書另一種魅力,那就是每一個故事都隱隱的帶着對歷史的嘲弄,或藴含着讓人會心一笑的哲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因為一個人想另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沒有人去想。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裏,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莫過於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麼一個地方,孤獨到沒有人去談起,也有那麼一羣人,孤獨到沒有人在意。這種鮮活的孤獨感,是每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我和馬爾克斯的共鳴,一種無以言表的孤獨,一種靈魂深處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