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優秀)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6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論語讀後感(優秀)

論語讀後感1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經典。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老師的言行編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名言警句,直到現在還在鞭策着我們。

孔子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大夥兒煮粥。顏回煮好了粥,揭開鍋蓋,有粒灰塵掉進了鍋裏。他想:扔了灰塵會扔掉很多米。而這粒灰塵,誰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塵和米。孔子看見了,心想:平日裏我教他的禮節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顏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給老師。孔子説:“我剛夢見了神靈,第一碗粥,要先給神。”顏回聽出了話裏的意思,説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顏回道了歉。孔子這種知錯就改的態度,我們應當學習。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論語》裏有一句話“言必行,行必果。”現在這句話用於表揚。但是如果背了後面的話,你就懂了。這句話連起來是“言必行,行必果,鏗鏗然小人哉。”這其實是一句批評的`話。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聽信,一定去做,沒有正義感,不區分正義和邪惡的人,真是個小人。

最後我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經典瑰寶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把它放在心靈房間最顯眼的地方時常拿來擦拭。這樣,中華經典才會世代傳承,中華民族昌盛久遠。

論語讀後感2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與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與啟發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並且啟發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於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論語》還善於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與主張。這比單純的説教更生動形象,易於被人們所理解並接受。

作為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啟發。它的教育思想與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論語》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閲讀和學習。

論語讀後感3

小時候,媽媽讓我看《論語》,我看了好幾遍,也能背出幾句來,可我卻沒有理解任何一句話的意思。

我是獨生女,所以大人們將我視為“掌上明珠”。小時候我不懂事,吃飯時,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裏扔。媽媽見了説:“虧你還讀了那麼多遍《論語》,怎麼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説實話,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但媽媽訓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錯事了。

二年級的一箇中午。我們班發生了一場“魚丸風波”。我班的二號胖子小陳,看着他碗裏的美味佳餚—魚丸,差點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竇看着魚丸卻皺起了眉頭。小陳看見了皺着眉頭的小竇,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邊嘰裏咕嚕説了一通話。説完後,小竇眉開眼笑地把魚丸一股腦兒地倒給了小陳。我和一些同學見狀,也把自己不要吃的魚丸倒給了小陳。沒過多久,小陳的碗裏矗立起一座宏偉的魚丸金字塔。這時朱老師進來,看見小陳苦着臉,捂着餓扁的肚子,對着“金字塔”無從下手。朱老師急忙走過去,從他碗裏扔出了許多魚丸。終於讓小陳吃到了飯。當朱老師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在黑板上寫下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並且對我們講了這句話的'由來。這時,我聽了朱老師的話,我才漸漸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強行別人。我們這麼做,給小陳添了很多麻煩。

通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孔老夫子寫的《論語》藴含着許多我們做人的道理,我還會再讀《論語》的。

論語讀後感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來自孔子的著作《論語》,而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在我成長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會我許多道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了我對父母一定要孝順,要謹遵父母的教誨。“巧言令色,鮮矣仁。”不要做一個花言巧語,虛偽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對人也要仁德,禮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吿訴了我孔子他從小便有遠大的.志向,堅持不懈地學習,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對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讓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學,還要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收穫很多的知識。兩樣少了一樣,都會讓學習變的學習變的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要常常複習回顧以前的知識,進行理解、掌握。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孔子的那些話語讓我歷歷在目,深深銘記於心,對我來説,《論語》中的每句話都是座右銘,指導我前進的方向!

論語讀後感5

最近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其中我對“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理解最為深刻。這句話是孔子教給他的弟子仲由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孔子説這段話是要告訴我們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實事求是,要有誠實、謙虛的態度,不能不懂裝懂。這句話的意思大家心裏都很明白,可我們的身邊依然有很多不懂裝懂的人。那天我的幾個朋友來我家,我們一起聊天,不知不覺聊到了地理。我問她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有幾個麼?”大家都困惑地搖搖頭,唯獨有位“聰明”的.,她告訴我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一個,面積好象是幾百平方公里吧。話一説完,另一位朋友就反駁到:“誰説的,上次我在網上就看到了世界上面積小於1000平方公里的國家好像就有20多個哩。”為了得到一個正確的解答,我們上網尋求答案,果真跟另一位朋友説的一樣世界上面積小於1000平方公里的國家就有25個,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012平方公里。那位“聰明”的朋友“唰”的一下羞紅了臉。

看來如果你養成了不懂裝懂的壞習慣,那你可要麻煩咯!

論語讀後感6

我第一次讀《論語》是在20xx,那是驕陽似火的盛夏,當時我正在國家會計學院學習新發布的《審計準則》。在近20天的時間裏,白天是48項新《審計準則》的滿堂灌,晚上我挑燈、赤膊、揮汗夜讀《論語》,讀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

《論語》並非孔子所著。它是2500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點點滴滴,被他的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所成,可以説是孔子學生彙集編纂的課堂筆記。《論語》的體裁是對話形式,通過一問一答,就事論事地回答問題,很少有長篇大論。千百年來,歷史沉澱,廣為流傳,很多對話成了膾炙人口的語錄。

傳説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我數了一下《論語》中提及的孔子學生,約32人,其中子貢、子路等均被後人封為先哲;據説《論語》中子貢的名字出現37次,居眾弟子之首。

《論語》全書20篇,每篇的章數不等。自從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就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而孔子是中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論語》中宣傳的就是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化、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等眾多方面。

我的古文基礎差,讀《論語》就顯得吃力,一字一句的摳。好在我讀完《論語》不到兩月,在20xx年十一黃金週裏,央視十套百家講壇節目,就播出了《于丹論語心得》。我看了電視又買了書,感到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7

子路修養在外,注重形體的仁義,視自私為恥;顏回修養在內,注重本義的仁義,視自滿為恥;孔子修養無形,注重自然的仁義,視自欲為恥。可見,子路誌在他人評價,“與朋友共”未得兼濟;顏回志在我心無悔,“願無伐善”仍屬有心;孔子志在兼善天下,“安、信、懷之”於民福祉。

《道德經》對上善若水解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無形無體的,至上善行就象水潤萬物一樣無聲無息,又不從萬物中要求回報。而人的本性,容易受形體的影響,這就常常因欲而生爭,因爭而生尤,因尤而生惑。老子倡導人性上善,就是要去除形體上的拘束,無私的心法才會形成,只有逝去“有”,才會表現“無”,人的真品德才會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大德大善的.境界。孔子的理想,與老子的“上善若水”相吻合,因為無私、無慾、無我而存善。

仁行千里,兼善萬物而不伐善;義布天下,廣惠萬物而不施勞。細品孔子的理想,不禁為其寬廣的胸懷而歎,聯想到近代的雷鋒、焦裕祿,其品行自然非一日之功。

論語讀後感8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裏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幹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麪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説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裏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後,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讀後感9

新的學期,李老師讓我們誦讀《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國學經典。裏面藴涵了許多人生哲理和學習方法,字字句句都讓我受益匪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句。

前一句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後一句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可恥。

這兩句至理名言出自孔子之口,細細品味,我感同身受。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每天都在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我虛心請教,將來都可以成為我的良師益友。比如,就我們班級吧,全班有七十多名學生,有的是數學天才,有的是足球小將,有的是小畫家,還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多向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學習,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感謝《論語》教育了我,助我成長。我會一直誦讀《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讀後感10

《小王子》這本書我們已經啃完了,現在我們又啃了一新本書——《不讀論語枉少年》。這本書的作者是謝然,深圳高三學生,十七歲,是讀經典的小天使。

《不讀論語枉少年》在封面的這幾個字是徐磊題的,曹文軒親自為它序言。《不讀論語枉少年》是謝然對儒家學派經典《論語》的深刻解讀。這本書使我大飽眼福。人人都認為,經典是最枯燥的。但這本書用幽默的.眼光,讓我覺得讀《論語》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個可愛的,普通的,智慧的老頭,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會驕傲,他也會罵學生。可他又對自己和學生嚴格要求,力爭達到君子的標準。他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為了克己復禮,不辭辛苦帶着弟子周遊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卻很偉大,謝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評價孔子,借而解讀《論語》。《論語》雖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讀的書,是一本可以當作小説來追讀的書,是一本長得最不像經典的經典。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身的修養。

《不讀論語枉少年》,一本好書,它不適合增囫圇吞棗的人,不適合看短篇小説的人,不適合走馬觀花的人,只適合慢嚼細嚥的之人。

論語讀後感11

《論語》是紀錄孔子及其門徒言行的書,其中有很多話都成為格言流傳於世。今年暑假的兩個月裏,我每天都要和爸爸一起誦讀一則。

在這些對我來説覺得深奧而充滿哲理的語句中,印象最深的是學而篇的第一則。它的內容只有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告訴我們:學習時常温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覺得孔子的這三句話説出了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三種樂趣。第一是學習之樂,上課時,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漸掌握了各種知識;下課後,我們又按時去複習、琢磨學習的內容,心裏就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然後還能去完成一道道習題,心情非常的`愉快,體會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第二是與朋友相處之樂,平時,我們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也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第三是自身之樂。我認為這是最難得到的一種樂趣,但我覺得平常我們應該努力這樣去做,那就是即使我們周圍的人不瞭解你,不看中你,你心中也能保持穩定的心緒,堅強的承受不公平的遭遇,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説的樂觀豁達的境界吧!

我反覆吟誦着幾句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一代聖人的智慧之花在靜靜地綻放。

讀《論語》樂在其中。

論語讀後感12

一則童話猶如一幅畫卷,賞心悦目;一個故事猶如一汪清泉,澄淨人心;一本好書柔如一陣清風,放飛思緒;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在傳弟子編嗊二成,是一本為語錄體的書。還有許多的名詞出自這裏。比如説:温故而知新?、欲速則不達、文質彬彬等……

讀完這本書,我領會到了許多小人和君子之間的.差別,書中寫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還有許多關於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見仁,智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還告訴我們許多生活上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並且還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這本書,記錄了太多太多的做人的道理,我還要繼續努力研究,去更深入的瞭解更多的知識和道理。

這本書非常棒,也希望朋友們也讀一讀這一本精彩、充滿知識的書,多從書中繼續點知識的營養。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仔細揣摩此句哲言的含義,不難得出,對於古典文化經典的弘揚與傳播者而言,不僅要對古典文化經典有深入研讀,更要經過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得出經典的性質以及其中所藴含的奧祕。我們在深入瞭解古代經典文化的同時,應當積極調動身邊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全民知古論古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中國古代經典繼續延續傳承,不斷髮展。讓崇洋媚外成為過去,讓愛古通今成為風尚。將這承載着我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經典哲學帶到普羅大眾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

我們應當將這優秀傳統傳承下去,不能讓如此輝煌神聖的中華文化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已很難放下手機去拿起紙質書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經典。當今大學生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靈巧地運用網絡技術讓國人對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重拾興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弘揚中華傳統服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接軌,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國人眼前。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侍坐章”應當是指《先進》篇的.最後一段吧?這是《論語》中比較長的一個段落,但感悟卻只有一句話——現如今,去哪裏再找到這樣的師生關係!

這裏摘錄這段話,讓大家仔細品味,看看是不是有同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讀後感15

于丹的《論語心得》一書,最早風靡一時的時候,我便想拜讀了。可書一買回來,趁着熱勁,讀了不到一半,便擱置了下來。

忽一日在電視上看到于丹,又想到了她的書。便又翻出書想靜靜的品讀一下。讀書的過程是一種心靈淨化的過程。論語向我們展示了中華五前年的傳統美德和個人修養的魅力所在。主要以教化人的品質道德為主,裏面還摻入了一些佛家的禪論。教人要"仁",即用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世間萬物和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終須要得以見天日。一個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個正人君子,你也就不會被煩惱所困擾。另外孔子還崇尚修身養性,即把自己隱居起來,與世無爭,經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為,是否坦蕩蕩,從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侷限性。把兇殘的狼圈起來,就能輕易的改變它的本性,變成善良的羊嗎?儒家思想裏存在的一些説教的東西過多,而且有些脱離現實,可能是時間上的差異,國情上區別所制,儒家思想精華的部分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但不能全盤接收,奉為“守則”,一律照章執行,是不可取的。我們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個真正的人,對人對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動別人,用自己的個性美贏得別人的尊敬,就像歌詞裏講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想説,只要人人都能自正吾身,世界將會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