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刀鋒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7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刀鋒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刀鋒讀後感

外國的經典小説一開始閲讀時總是有點絮絮叨叨的感覺,如果能靜下心來一口氣讀個好幾章,對於我來説才能真正進入作者所營造的那個世界。前段時間讀了《月亮與六便士》,對於作者所塑造的那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非常不理解,讀了《刀鋒》之後,才大概對毛姆這種非常聰明的寫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這兩本小説都是按照第一人稱來進行敍述,“我”同主人公算不上親密的朋友,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聊得來,而且一般會跟主人公的親人或朋友有着非常親密的來往,使“我”能夠從第三方聽到關於主人公的不同階段的故事。

説實話,無論是斯特里克蘭德還是拉里,都是很多年輕人可能會非常崇拜,但永遠不會去嘗試成為的一種人,我看到有一些人説他們看毛姆的書會有種想要立馬辭職去浪跡天涯的衝動,但是沒有幾個人會真正的這樣做。“我”也是這樣的一個角色,“我”在拉里的生命中是一個尋常的過客,“我”時常勸説他走常規的路,“我”不能理解他散盡家財的做法,當聽到拉里説他要去做一個出租車司機,“我”覺得他真是瘋了,和拉里去辯論錢的重要性,然而主人公若是這麼容易被左右的人,恐怕就不是毛姆筆下的主人公了。

在《刀鋒》這本書中,主人公拉里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男主人公,恐怕所有的少女都會喜歡這樣的一位陽光少年,他同青梅竹馬伊莎貝爾一開始有着讓人豔羨的愛情,那是少年時代純粹直接的吸引,而當拉里一心要追尋自我、全然不在意物質生活時,伊莎貝爾也很理智地選擇了能夠給她體面生活將她奉為女神的格雷。兩人在巴黎重逢及分手的場面,拉里對於精神生活的描述:

“但願我能讓你認識到,精神層面的生活是多麼令人激動,生活的體驗是多麼豐富多彩。可謂生機無限。可謂不亦樂乎。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比擬,就是你自駕飛機翱翔在高空,只有一種無窮大包圍着你,使你陶醉於無邊的宇宙。你感受到的那種欣喜若狂是你不願用任何世上的權利和榮耀來交換的。”

但這種精神生活我想一般人是無法體驗到的,若非拉里能夠一直頭也不回的在精神世界閒逛,他也無法體驗到這種從容與無窮。而伊莎貝爾想要的是現實世界的從容。他們非常自然的分手,兩人之間沒有一絲不快,還能體面地參加社交活動。

毛姆寫拉里講述自己去印度走走逛逛的五年,一些奇遇,一些想法,作為讀者我們跟着“我”去聽他講故事,“我”問出讀者想問的問題,就讓這樣一個人好像與我們有着似遠而近的距離,這是毛姆的聰明之處,他作為一個普通俗人的角色,跟讀者一樣的眼光去聆聽拉里的故事。

但我還是沒有理解《刀鋒》這個書名該理解為什麼意思,可能還只是讀小説讀了個熱鬧,只能用扉頁的這句話再做個結尾:

“剃刀之刃難以逾越;

智者雲,救贖之道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