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精)《呼蘭河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呼蘭河傳》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呼蘭河傳》被作者蕭紅用一層憂傷之紗矇住了。通讀全文,總能隱隱約約感到些許悲悽,但又是那麼捉摸不定。是什麼讓她含淚愁悶?

小團圓媳婦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還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鄰居給折騰死的。街坊鄰居們和老胡一家都是為了小團圓媳婦好,這不難看出,他們都想把她管教成一個傳統化的媳婦,所以才打她,在她生病時又都幫着出點子,雖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結果不大好,在他們無所知覺的情況下,其實是把小團圓媳婦推到了鬼門關。

小團圓媳婦只是傳統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個犧牲品罷了,當然不只她一個,在那個時期恐怕還是有很多的。別指責呼蘭河小城的人們,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罷了,他們也是可憐人。他們是無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時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這就使得他們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單純的惡毒更可怕,我一直這麼認為。惡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實是惡毒的一個分支,只是掛上了“善良”的頭街,因為愚昧無知,所以總是被人們諒解。正因為人們對它的縱容,它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變相地“殺人”。

既然説到了小團圓媳婦,談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話是不錯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確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後期就會被黑暗的社會腐蝕了,變異成“愚昧的善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團圓媳婦當人看的,甚至把她貶得連動物也不如。不過她到底還有些良心,不然也不會花大錢給她媳婦治病,但盡花得是些冤枉錢,藥方子荒謬到了極點。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間接導致了她媳婦的死。這個婆婆在書中是個反面人物,是當時社會上眾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見,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數,説它比惡毒更毒也就不為過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無忌憚地在世上橫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惡毒並肩走在一起,狀如親兄弟……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沒有打五顆星是因為,這本書讀着蠻沉重的。n説文采吧,幾乎沒有。因為通篇作者的用詞都特別樸實無華,就是像聊天拉家常一樣的敍述,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文字真的特別平淡,沒有什麼修飾和華麗詞藻。但是讀來就是覺得特別悲涼。充滿了諷刺和拷問,人心也特別受到震動。n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但是某些場景,某些社會現狀,我們還是能有感觸的。比如文中講述的迷信場景。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過一些封建迷信。比如孩子生病了,就覺得是不是有小鬼上身了?然後治療的偏方就是在牀底下豎起一個雞蛋。總之也聽聞過一些情況。但是沒有作者描寫的那樣恐怖,因為活生生弄死了人命。這是很殘酷的。n文中的小團圓媳婦,真的讓人覺得很揪心。一個活蹦亂跳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十二三歲,花樣年華。但是不幸的成為了童養媳。然後開始了她的悲慘命運。不想重複講述,只是覺得無可奈何的悲痛。我作為看客,是覺得很殘忍的,很無力。然後只有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樣恐怖可怕無知又愚昧的社會。n看這樣的文章,會心生悲涼,又會特別慶幸。文中提到的兩個讓人感覺温暖的人物,一個是作者寫的祖父,還有一個就是拉磨的馮歪嘴子了。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刻畫任何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是日常瑣事中的'簡短交流中,透露出這個人物的特徵。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還有那樣温情的人存在。只是這份温情,在整體的冷漠無知中,顯得特別微不足道。n文中有一段火燒雲的描寫,應該算是整篇文章中比較有色彩的描寫了。然後跟隨作者一起感受她那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人懷念和回味的。到了後面的文風,就開始顯得有些刺傷人心了。特別對於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敍述,想來女性讀者讀完會更有感觸吧。n男女平等,或者是人權的提升,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但是也比以前的社會要進步很多。所以看完這樣沉重的書,不應該沉溺在那樣無助的情緒裏。還是要反思目前的現實生活。如果可以,我們不要做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如果可以,我們要做一個自尊自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要學習,成長進步,擺脱落後和愚昧。活着,在什麼年代都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們總有活着的責任和義務,然後還有夢想和存在的意義。所以,努力的去生活吧,就像不曾受到傷害過一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在我的知識的海洋裏,有一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呼蘭河傳》這本書。每當我經過書店門口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呼蘭河傳》這本書。然而,此時此刻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駐足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文章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覺得人怎麼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節選主要講的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她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卻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還被她的婆婆説她有病,説她不能受涼,還用棉襖把她蒙起來,蒙的沒頭沒腦的連臉也不露出來,明明是想憋死她,表面上還説怕她受涼。真是太虛偽了,如果將心比心,如果有人這麼對待她的女兒,她會怎麼樣。

真是不知道她被折磨過多少次,“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這句話竟然是小團圓媳婦自己對“我”説得,可想而知她一定是不止一次被這樣折磨了,接下來真如她所説的該“洗澡”了,但此“洗澡”非彼“洗澡”,她的洗澡是被她婆婆在眾人面前把衣服扒光扔進滾熱的熱水中,還被人按着頭,從頭上澆水,對於我們常人來説洗澡是非常享受、舒服、愜意的,而小團圓媳婦卻洗的吱哇亂叫的,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折磨!

她最後被燙昏過去了,就這樣連續洗了三次才肯罷休還説是為了驅邪;就這樣被折磨了六七天裏,她都是不飲不食的昏睡;就這樣她家裏的人還説“她這種不飲不食,似睡非睡的`狀態不但不用引以為憂,反而覺得應該慶幸”。她昏睡四五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六七天,這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如果我當時在場,我一定會問他們還有沒有人性,這樣對待一個小姑娘,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

更可恨的是在小團圓媳婦死的那天,埋葬她的那天去幫忙埋葬的人卻好像是過年回來的,而不是出喪回來的,讀到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蕭紅説的話:“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是呀,人性愚昧到如此地步,人情冷漠到如此地步,怎能讓人忘卻呢?

這就是我對《呼蘭河傳》的讀後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之所以買這本書,完全是看了兩部關於蕭紅的電影,一個是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一個是宋佳主演的《蕭紅》。因為是為了紀念蕭紅誕辰百年而拍攝,所以這兩個影片時間很近。兩部電影雖然很像,但是沒什麼可比性,對於個人而言總之都不錯。講的都是蕭紅同一時期的故事。所以我才對蕭紅產生了一點點的興趣,百度了一下,便買了這本書。不是為了書而買,而是為了一個人,一個談不上喜歡又有一點點好奇的一個人。

這本書分兩個部分,前部分是《生死場》看得很仔細,裏面有幾處描寫挺有趣,一會我會把原句寫在下面。那個年代對我來説只能去想像了。主要講了一些農村裏的人民平庸的一些生活,一面受地主壓迫,一面為了生存而奔波。沒什麼人生意義,但沒有意義的人生正好是那個時候人們生活的真實體現。後來日本人來到了這片土地,便像惡魔一樣破壞這片土地,破害這片土地上窮苦的人們。。。。。。

“菜田裏一個小孩慢慢的踱走,在草帽的蓋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類。”

“菜田的`邊道,小小的地盤,繡着野菜。”

還有胡風對《生死場》讀後感裏的一句:

“蟻子似地生活着,糊糊塗塗地生殖,亂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種出糧食,養出畜類,勤勤勞勞的蠕動在自然的暴君和兩隻腳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生死場》讀後有一種沉重感,不是因為那些人的痛苦而沉重,而是因為這些都是事實,是中國歷史不可掩蓋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呼蘭河傳》。很遺憾,我看得不夠認真,一點也不誇張,我幾乎是囫圇吞棗的把後半部分看完了。原因是我不喜歡!對不起,我不是不禮貌,就像菜品眾口難調一樣,小説也是這樣。我沒説它不好,只是我不喜歡,只是我想説真話。我想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情也許不好,或者是那時她的身體就已經不好了。就像是一個老婦人在生病或老了的時候講述一些過去的事情一樣,有點繁瑣,有點羅嗦。一章可以用一個段落就行了,可她卻用了好幾頁紙面;一個段落用一句就可以代替了,可是她又前前後後用不同的字組成句子,來表達同一個意思。好像前三章都在講的是一個事,哦不,前三章根本沒有講事,只是描寫了小小的一個村子。後來就是講述一個女孩的少年時代,很多人説這是蕭紅的自傳,可是我無所謂了。最後我再説一下,我必須承認我就是目光短淺,讀小説時只顧一時的痛快。我一點也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只是不和我這個小斯的胃口而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呼蘭河傳》,它的作者是蕭紅,一代才女,但她的一生坎坷苦難,這本書,就是她生前寫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説。這是一部充滿温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説。

這本書主要寫了蕭紅小時候鎮子裏的舊事,平凡的小鎮卻藴含了深情的回憶。説道最有趣的莫過於東二道街那五六尺深的大泥坑了,下雨時它就成了河;天晴時它就成了‘‘蚊子’’坑;曬多了就成了“提煉爐”;雨下多了就成了練膠的.大鍋。這個大泥坑就像我小區的“馬路大窟窿”,很多車子經過時難免會摔倒、顛簸,就連汽車經過時也會抖一下。這個泥坑有時也會淹死豬,人們就把“瘟豬肉”低價賣掉。可見人心的黑暗,因一己私利去禍害別人。這個泥坑成了此處的標誌,很多人都想辦法不掉進坑裏,卻從來沒有人要填起來,這個泥坑是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似乎還有了感情,社會還有一絲温情。

我最觸動我的心的還是“團圓媳婦”的那件悲劇,團圓媳婦還是挺漂亮的: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着麻花般的辮子,這辮子竟長到了膝間,皮膚也是黑乎乎的。她的婆婆為了給她的下馬威而天天打她,小團圓媳婦每天也叫個不停,直到一個冬天,迷信的婆婆以為胡仙上了她的身,用了好多方法都不管用:抽帖兒、吃藥、洗澡……但這些都不管用,還沒到二月,本來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就死了。好好的一個人,若不是因為迷信,怎會如此,人們就如此愚鈍嗎?不僅僅是這件事情,

在呼蘭城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這些人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自以為是。他們每天漫無目的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讓我不知道到底是該可憐還是該痛恨這些無知的人們。

告別了社會的灰暗,來到後花園,蕭紅就可以忘記一切煩惱,和親愛的祖父一起玩耍,看着這如畫的童年,我又想起了我的現在。是啊!我們與她對比起來是多麼幸福,沒有社會的陰影,沒有吃食的煩惱,卻不知珍惜,當時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呼蘭城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就是當時全中國的寫照。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親人,立下目標,為自己而奮鬥,不為別人!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一部不朽的文學經典,看似沒有什麼優美的文字,但處處是故事,回憶裏透着悲傷,我們可不能像書裏的人們一樣愚蠢,要積極向上,為了學習奮鬥!

《呼蘭河傳》讀後感6

用針扎我的祖母去世,年幼的我並不感到悲傷,只是和來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很多我之前未知的世界,到了街上,感覺後花園已容不下我,那一句是不是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觸動了我的心,年幼的思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那種好奇讓我感到很驚訝,是否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走的很遙遠,我也在問自己。

我想將來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沒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和祖父學詩,祖父給我烤乳豬,鴨子吃,可見祖父對我的疼愛之情,那種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陪伴着我成長,讓人羨慕的幸福!

破敗的老屋,其中幾件租給了養豬的,還有的租給了賣粉的人,他們生活很辛苦,整日為了活着而工作,很可憐!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又是人生的淡漠,人性的麻木與冷漠

我家是荒涼的不論周圍的風景,還是居住的人家都是荒涼一派的,團圓媳婦的到來,看似一則喜事,其實不然,只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健康的,活潑的硬生生的.被折磨出了毛病,竟然還説是被靈魂附體了你,用各種偏方醫治,麻木和愚昧好讓人無奈。

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終於小團圓媳婦被他們折磨死了,在我看來,死或許是一種美好的解脱,不用再受折磨,死後被埋在城外,就如同死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有同情,只有人性的冷漠,有二伯的半瘋半癲,整日的胡言亂語,偷東西也是平常的事情。還有那馮歪嘴子的事,都讓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壓抑之感,壓抑的是他們周圍人的態度,極致的冷漠,任何一點上吊自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用買票的表演節目,從別人的悲傷之中尋求一點活着的快樂,成為別人的看客,也在看着別人。其實,縱觀整個中國,這種愚昧的情景隨處可見,潛在的具有麻木性質的無形思想在統治着他們,失去所有作為人該有的意義,生只是為了死,過日子也只是為了完成從生到死的過程,何其悲哀呢?

但是,在小説的背後馮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死了之後,他堅強的擔起了撫養兩個孩子的情景,很令人感動,其中閃出人性力量的光輝,作為男人,或許他不成功不起眼,但他疼愛自己的老婆,堅強獨自地撫養自己的小孩,或許他不知堅強,希望為何物,但是他在別人對他絕望的眼光中堅強了,結局不知怎樣,但在那樣一個愚昧的年代,是很令人感動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是一個優美的小城,城市並不繁華,只有兩條街,一條是東二道街,一條是西二道街,兩條街裏面有各美味的食物,其中裏面賣的麻花、涼皮等各種食物都把我饞成小花貓了。在蕭紅家中,重男輕女的行為對女同志很不公平,幸好祖父、蕭軍、魯迅這三郎幫助了她,尤其是祖父。

蕭紅小時候家庭條件很好,房子總佔地面積是3000平方米,可以看出父母都是富貴人。蕭紅的書房很大,周圍的書架上都是書,書桌很復古。雖然家中重男輕女,但是祖父對蕭紅的愛是無限的,祖父不管那些事兒,而是在蕭紅有困難的時候去幫助她,在蕭紅不懂某件事時,祖父會教會蕭紅,例如“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説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有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蕭紅原名“張迺瑩”,她的性格原本不怎麼好,但是祖父在慢慢改變她。

祖父名叫“張維楨”,心地善良。有一次因為馮歪嘴子結了婚,工廠裏的老闆就把他趕了出去,結果他既沒有了事業,也沒有了家產,導致所居住的房子也被人收走了。馮歪嘴子沒有辦法,只好向祖父請求,祖父送給他後花園的一間小房子,讓他們一家在那裏住,還不收房錢。祖父真有一顆“愛心。”但是蕭紅的父親就不是像祖父那樣忠厚、善良。父親張延舉在文學方面很有學問,可是在品質方面,她的父親就缺少教養。有一次,家中保姆“有二伯”做一件事,沒有達到他的滿意,他就用鞭子把有二伯抽得渾身都是血。他還在家中實行重男輕女,害的蕭紅不能上學讀書,幸好蕭軍幫助了蕭紅,讓她得到新的起點,培養她寫作,還成為妻子,後期因兩者天天鬧矛盾分開,只有魯迅先生幫助她,培養她。

這本書裏描繪的家鄉呼蘭河區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河是一個優美、樸實的小城,別看着小地兒不怎麼繁華,可是這兒的老百姓都非常善良,看到誰遇到了困難,就會去主動幫助。尤其是街旁叫賣的`種各樣的小吃,大麻花、一碗涼皮、豆腐、小葱……都把我饞死了,可真想去嘗一嘗。

雖然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對祖父的愛以及對那些被輕視的人的同情與幫助,我建議大家讀一讀這本書,能從中體會到祖父的善良以及那美麗的花園,彷彿就是一個童話王國。雖然語言仍不失其質樸,但我卻體現出重濃的色彩。色調斑斕、生機躍動、彩蝶飛舞,金光閃耀。正是這美麗的花園,才會組成作者童年時的快樂,自由的生活。學會了善解人意、性格開朗、熱情而又堅毅剛強的性格。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我喜歡寫上世紀真實鄉村生活的作家,我總認為通過他們的眼睛,我能窺探到最純真、最自由的生活。蕭紅的《呼蘭河傳》就完美地展現了呼蘭小城的風土人情。

書中以兩個部分為主——蕭紅的童年與小城故事。蕭紅以細膩卻又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真的小城市井生活,不但屬實,還有着獨屬於百姓的生活經歷與幽默,稱得上是反映百姓生活的一面鏡子。

書中作者對自己生活的描寫堪稱一絕。小時候作者是個調皮的孩子,熱衷於看各種熱鬧,東跑西跑。如果不説,我絕對想不到作者是地主家庭出來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作者請祖父給她講詩,祖父唸了一首又一首,作者卻總是聽不夠。這一場景可謂温暖至極,像是熱牛奶與熱巧克力的搭配,温暖到了人的心裏。

還有作者小時候,去雜物間玩,找東西的片段。作者像個好奇寶寶,東翻翻西翻翻,找到好玩的就據為己有。這讓我想到陽光下、草地上的小女孩,穿着蓬蓬裙,手裏握着心愛的玩具,一會兒跑,一會兒跳,一會兒又在草地上坐着玩玩具的場景。這生活就像一幀幀復古而華美的影像,令人豔羨,又令人神往。

作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描寫是美好的,但呼蘭小城的生活不全是美好的。

首先可以看全書開頭。作者描寫了一個賣饅頭的老頭,在冬天上街兜售饅頭。他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把饅頭撒了,就有人撿起就吃,也沒有給錢。老人無可奈何,只能説幾句,又離開了。

然後還有對團圓媳婦的描寫。那位團圓媳婦只有12歲,但因為婆家的盲目迷信與吝嗇,活活葬送了年輕的生命。那團圓媳婦性格活潑陽光,不怕生,也吃苦耐勞,但只是因為她的無畏與熱情,與大多數的團圓媳婦不一樣,就被婆家不認可,以至於認為她是病了,請毫不講科學的`江湖道士來看病,不但賠了錢,還葬送了一條年輕的生命,這讓我感受到了當時對女性生命的不看重,與人們的麻木愚昧。這樣病急亂投醫的舉動難道不可笑嗎?

我知,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造成了人們無法科學的解決問題,只能靠迷信自欺欺人。另外,蕭紅的語言文字也讓我欣賞。她在文中運用了大量方言,極具地域風味,讀起來質樸又妙趣橫生。但這語言的質樸,併為影響描寫的細膩。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比如雪、茅草屋等。所以,蕭紅才會成為女性作家中獨樹一幟的那一位。

讀《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呼蘭河城的人情,也讓我感受到了蕭紅既細膩、又質樸,還具有野性的文字,實在是佩服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9

打開《呼蘭河傳》,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敍述,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城。

走進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們日復一日平靜地生活着,春去,秋來,循環往復。唯一飄出笑聲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後院。作者的童年生活快樂,卻也寂寞,從祖父這裏她獲得裏唯一的家庭温暖,祖父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愛,是作者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回憶。除此之外,在《呼蘭河傳》中,作者通過所見所聞,描寫了呼蘭人的聖湖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小城種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看客,他們愚昧無知,冷酷無情,對生命漠視。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見人一點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大漠大樣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這一切都表明了這個女孩子並不像謹小慎微的團圓媳婦。於是,婆婆開始“好心”地教導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了。卻沒想到出了事,小團圓媳婦“病”了。然後,“熱心”的`各位鄰居帶來了各種偏方,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畫符、用開水燙……一一試過後,小團圓媳婦終於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終於“回家”了。

讓人毛骨悚然的治病過程,就是在各個“熱心腸”的鄰居的圍觀下完成的,人命在他們眼裏算什麼!也許還比不上幾塊豆腐。這是什麼樣的吃人規矩!這就是打得小團圓媳婦丟了半條命的規矩,這就是呼蘭人守着的老祖宗留下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它吃掉了小團圓媳婦的生命,更吃掉了千千萬萬呼蘭人的心。他們像是沒有知覺一樣,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真是可惡,可歎!

萬幸,在馮歪嘴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些許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後,一個人獨自帶着兩個孩子,生活雖是艱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改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馮歪嘴子堅強地過着自己的日子,“他雖然也常常滿滿含着眼淚,但是他一看見他的大兒子會拉着小毛驢飲水了,他就立刻那含着眼淚的眼睛笑了起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我想也是作者蕭紅的期待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説來説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温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本書寫小城裏的故事,整篇文章的內容就像一盤顏料,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卻又別有一番風韻。《呼蘭河傳》中有寂寞、有美好、有悲傷、有希望,這故事沒有優美的句子做裝飾,沒有華麗的詞藻作為點綴。

只有簡單的文字敍述那些人兒,那些事兒。作者用一個安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當一箇中年人推開往事的門窗,用一個初涉人間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而又嚮往的童年時,平靜下依舊是洶湧潮流。

呼蘭河城裏的`人大概是這些:尖酸刻薄,小心眼兒的老廚子;忠厚愛做事,愛妻兒的馮歪嘴;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小團圓;害怕男人的女人們…一座小城彷彿是一個封閉的廣闊的世界,剛剛提到的人物身上重疊着無數呼蘭河人的影子。

女人們不平等的地位,肇事者不平等的命運,生活其實並不單調,但可怕的卻是重複護欄和人並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是為了打發着簡單而悠長的時光,活着是小城裏的人唯一的追求。

這本書像極了作者寫的自傳體小説,它讓我看見了她快樂的童年,她的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支歌,令人嚮往,在她的描述中,她有寫到童年仍存在寂寞。

但我認為,她的快樂大於它的寂寞,我很羨慕,我的童年沒有大大的後園子,沒有神祕儲藏室,沒有整日陪伴着我的祖父園子裏的小蝴蝶小蜻蜓,小蚱蜢,小黃瓜是她的玩伴,還有二伯,老廚子,東鄰西舍,磨坊的磨官,他們呀,全都陪着她,這還不快樂嗎?

但這些往往都不會一直存在,祖父去世了,二伯去世了,廚子去世了,小蝴蝶,小黃瓜也不知哪裏去了,那時世界在作者眼裏變成了灰色,雖然作者童年記憶中有着悲涼的往事,但她依然願意去追憶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時人心愚笨,把別人尋死的事當做茶餘飯後的新鮮話題,把對自家媳婦的虐待叫做管教,這一切一切的變態心理真是令人髮指,而在意識中反抗着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習慣,而思考而生活的作者,所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説不完,作者的惋惜,我深感體會,而對我來説也不能永久停留在童年,時光總會走,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或因懶惰、或因拖沓成性,總之藉口總是容易找的,時至今日,終於斷斷續續的讀完了《呼蘭河傳》。誠然,為人物、為國家、為公司立碑立傳者比比皆是,而為地方、甚至一個偏遠小城立傳者罕有。蕭紅以散漫、隨意而又詩化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副多彩的風土畫卷,那是一個平靜、寂寥而又美麗的小城,一羣平實、健忘、鮮活的平頭百姓過着清貧而滿足、亙古不變,周而復始的原生態生活。一個時代、一座小城、一羣人彷彿是中國大地在那個時代,甚至更久遠時間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真。可以説,《呼蘭河傳》是一個多稜鏡,不同人讀它,不同的感悟。

雖為南方人,不盡可能理解“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的妙處,讀着它,卻一股腦兒的勾起兒時的回憶,兒時的一幕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現在我的腦海,記憶瀰漫,尤為温暖,那燃着火燒雲的傍晚,裊裊炊煙,那看戲的熱鬧,那甜膩膩的叫賣聲,那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稚氣,串串童年符號永久的融進了故鄉的雲,故鄉的水,開始懷舊、開始戀鄉,我已老矣?但很享受這份温情,這份美妙。

遭遇苦難而悲劇的團圓媳婦兒、有些阿Q而忠誠的有二伯、勇敢堅韌的馮外嘴子……一個個鮮活、立體的人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藝術源於生活,不需要多餘的裝潢和深奧的道理,接地氣,這就最容易引起共鳴與同感,而現實的生活,又有多少類似角色?

《呼蘭河傳》描寫的諸多人與事是中國文化和歷史沉澱的縮影,甭提那個大水泡子意義和經典的吃瘟豬肉的演繹,就拿“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類似的“精彩”一直在生活中不斷的上演,而大家幫忙抬出陷入水泡子裏的馬,多半是為了熱鬧……呵呵,充分彰顯了我們民族特性和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歷久彌堅,又是多少文學評論家、社會學家不斷深究、分析的課題,我們難道不也應該常反省嗎?

《呼蘭河傳》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懶惰如我的讀者,懶於探究,而是隨躺隨卧,隨翻隨看,時任思緒飛揚,無限遐想,或悲或喜,信馬由韁,無拘無束,享受讀之樂趣而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今天把蕭紅的《呼蘭河傳》看完了,因為讀書沒有規劃,零零散散,花費了挺久時間。

呼蘭河傳這本書就像它的書名一樣,將的是呼蘭河的往日舊事。這個地方很小,小的像是我們的村莊。本書以作者小時候的回憶為線索,將整個小城的故事串聯起來。講了四五歲的孩子眼中的呼蘭河是什麼樣的。

小城很閉塞,能引起人們注意的往往是發生的不好的事情,這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是快樂所在。這裏的人像是魯迅先生所説的看客。

他們所開心的是某條街道的大泥坑這些日子淹到了多少牛羊牲畜,哪家買了好吃的糖葫蘆小孩子爭的雞飛狗跳,誰家的團圓媳婦生了大病請來大神反覆“治療”,這個季度的大戲又成了多少家的因緣,有二爺與廚房師傅之間的吵鬧,磨坊裏歪嘴死了老婆孩子怎麼照料……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團圓媳婦和歪嘴的事情。

團圓媳婦從一個活潑開朗、人見人愛的大妞,變成整日噩夢連連、疾病纏身的妖怪。而這,都要歸咎於常常拿她出氣、施加暴力的婆婆。團圓媳婦常常喊着要回家,只是再也回不去家。生病的日子被各種偏方、鬼神方法環繞。被脱光了衣服洗滾水澡、被烙鐵燒,小小年紀已承受太多的痛。周邊的四鄰都是看客,生怕錯了這精彩的表演。最後團圓媳婦還是死了,變成在橋下常哭泣,説要回家的兔子。

歪嘴的生活有了改變是從他突然成了家,有了孩子,在四處透風寒冷的磨坊裏,被主家驅逐。還好有老爺爺收留的草屋。在草屋的日子,雖然還是很冷,家徒四壁,卻常常看到歪嘴圍着家人的開心,覺得在這世上有了根,他應該是疼愛妻子和孩子的`好丈夫和好爸爸。可妻子還是在貧困中疾病中生下第二個孩子死去了。周旁依舊是看熱鬧的鄰居,各種閒言碎語傷害着這個選擇歪嘴的老婆。而這之間的事成為他們新的談資。好像別人過得不好,他們就覺得這日子還挺熱鬧。

作者説,不知道中國其他的城市是不是這樣,呼蘭河是的。無疑,中國各地都聚集着這樣的人,在不忙碌的地方最多。

其中作為温暖的要説作者和爺爺的日常。後花園是他們共同熱愛的地方,在這裏種菜除草捉蛐蛐,躺在蘆葦裏睡覺。爺爺是最有耐心的,每天教孫子背詩,不厭其煩的講解。他對身邊的其他人同樣寬容。讓人感到人性的温暖。

作者説,呼蘭河的小城裏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大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只是對這裏的幼年記憶,卻忘不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了舊社會時的封建思想,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地位,也沒有了欺壓百姓的罪惡統治者。

疫情期間,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記敍了舊社會人們的封建,思想,導致無意識的殺人。但其中也充滿了人們對“生”的希翼。

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小團圓媳婦,才只有12歲,嫁過去了沒有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打得很厲害,總是傳來哭聲、叫聲。鄰居都説那團圓媳婦早該打,走路快如風,坐得筆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潑、最可愛的。那家不打了,又開始跳大神,跳了一個冬天,把團圓媳婦都跳出病了,面黃肌瘦,但還是笑呵呵的。這團圓媳婦一病,她婆婆就給她吃連毛雞、吃黃連豬肉,又請來抽帖兒的,還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眼見小團圓媳婦越病越重,人們又想出了法子一當眾洗澡。這消息一傳開,鄰里都來看熱鬧。團圓媳婦被破棉襖蒙着,蒙的.沒頭沒腦的。過了一會兒,小團圓媳婦被當眾脱了衣裳,還進大缸,用滾燙的熱水澆,她叫着、跳着,但怎麼也跳不出來,被人們按着。最後連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還沒有到二月,那個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死了,那小團圓媳婦一死,老胡家也亂了。我讀完後為小團圓媳婦打抱不平總有兩三顆冰涼的淚珠落下,不覺感歎一個孩子竟然都會成為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團圓媳婦,她12歲訂了婚,嫁給了我的爺爺,奶奶的婆婆也對她很不好,經常打她、罵她,有時還騎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婆婆虐待兒媳的畫面?難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兒媳為樂嗎?奶奶現在有70歲,不識字,還患有高血壓、腦梗塞,但是她對生活總是報以樂觀的態度,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折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兩個孫子,但是對我的堂弟更疼愛一些,如果堂弟弄壞什麼就説是我的錯,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有時我晚上梳頭髮,奶奶就不讓我梳,説晚上梳頭不好,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愛我的奶奶。

我們新時代擁有了新文化,對於那些封建思想我們要巧妙對待,人們的迷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新社會的新風尚是不能改變的。

通過讀《呼蘭河傳》,我明白了:一個人,應該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對於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從,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意識。生為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用法律來捍衞自己,決不能讓那些無知者和惡人,拿新中國未來的花朵去踐踏侮辱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説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悦。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説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