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4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剛打開這部小説,看到那麼多哲學的知識,我便失去了興趣。但讀到蘇菲收到一張奇怪的明信片時,我又好奇的想知道席德是誰。帶着這份好奇,我把書讀完了。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講述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的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説。

小説裏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內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小説裏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還有席德的父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疑慮又將此書變得帶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説人話,香蕉皮內寫着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他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這部小説最令我欣賞的'就是作者把許多看似毫無關係的用哲學課程聯繫在了一起。小説裏的蘇菲學習哲學是為了擺脱席德父親的控制,這似乎有點奇怪,但當你知道席德的父親也是一位哲學家,這一切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在書的結尾,席德與她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係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於席德的疑惑變為了席德對於蘇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一個角度,故事又會產生新的趣味。

就像這部小説一樣,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甚至我們自己都有兩個或多個面。許多的事情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你得到它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會受到一些無形或有形的傷害。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如果你想要得到其中之一,你就必須放棄另一個。而關於我們自己,你是否會發現,有時自己在朋友面前活潑開朗,但一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卻會一語不發?或是有些人在家總是面無表情,但在學校,單位對人卻是滿臉笑容。正是因為我們對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方式,才造就了這個多彩的社會。

我們無法改變事物的多面性,但我們可以正確的分析,並作出正確的選擇,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14歲小女孩的視角,帶我們瞭解哲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蘇菲的世界》裏面的極其巧妙的一個比喻——這世界是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兔子的細毛頂端,剛開始,所有人都對這場戲法感到驚異,但年紀愈長,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温暖舒適,再不願爬出來看看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深以為然。起初,每個嬰幼兒都是在細毛頂端的,他們對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從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創造出來。但魔術師的手太過巧妙,何況當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這巧妙的戲法後,多數人選擇了忽視,他們鑽入温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度過餘生,再也不對一切習以為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懷疑。唯有極少數人,一生站在危險的細毛頂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們只是保持了對未知的敬畏與好奇,就站在了讓絕大多數人仰望的高度。醫生李文亮的離去,讓我再次對這個哲學上的問題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數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處的人,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們習慣了固定的思維,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網絡上一些所謂的“科普”,讓人更加喜歡“拿來主義”,缺乏了自身獨立思考和做出判斷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認並努力學習,一點點讓自己的無知變為有知,從皮毛的深處向上攀爬,他們努力地攀爬着,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人要有主見,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才不會被別人的聲音所左右。願我們都保持着一顆警惕的心,不喪失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靠自己的腳走路,靠自己的腦袋思考。

文以治疾,書以療心。正如馮亦代先生言:“識得書報可以解無名之憂,治療心疾。”對於我個人而言,讀書思考是能夠提升個人品質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時可從多個角度看待進展,讓人變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我們要積極調整心態,不恐慌,獨立思考眼前發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時光,讀書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學習《蘇菲的世界》第二篇的時候,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這一篇主要講的內容是什麼?我是第一個回答出來的,我的答案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老師用嚴肅的表情對我説:“你肯不肯定?”我看到此情此景,根據以往的推論,肯定是錯的,於是我又接二連三的在文中找出了幾個句子。等同學們都找完以後,老師告訴我們,我找的第一個句子是對的。

我很吃驚,既然我找的第一個句子是對的,老師為什麼要用這種表情來看着我呢?老師説:“這就是因為你不夠自信,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太粗心了,導致你只要看到老師表情嚴肅一些,就認為自己是錯的,把自己是錯誤的這個認知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就是我思維的一個漏洞。

在討論完這個問題之後,老師又讓我們把文章看了一遍,讓我們找出文章中三個問題之中,哪一個是我們最感興趣的?我説的是第一個,文中講的是一個火星人從台一個很小的太空船裏爬出來,抬頭看着我時,我會怎麼想。我用稀疏平常的語氣説:“這個外星人既然能到地球來,肯定是科技比我們高很多,既然這樣,他到地球來的`原因一定是邪惡的,我沒有什麼想法了,他肯定會把殺人滅口的。”

老師用嚴肅的語氣跟我説:“你怎麼知道他就是邪惡的呢?你的認知裏已經判定了外星人是邪惡的,這是你的固定思維模式。你缺少了對這種事的好奇心,你這樣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和外星人做朋友的機會。如果他是友善的呢,你為什麼不先去上前和他交流呢?”我一頓時一驚,突然明白了,這就是文中講的對世界的好奇心缺失。

我們認為地球有地心引力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世界為什麼能停留在這個宇宙的空洞當中呢?在沒有地心引力這個概念的時候,人們是怎樣認為的呢?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你爸爸在飛,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老師給我們舉了很多很多例子,你是否覺得和平是理所當然的?你是否覺得爸爸媽媽愛你也是理所當然的?你是否覺得一個穩定的工作很重要?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實則不平常。

老師,讓我們現在就明白,懂得了這些道理。我們要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考慮清楚再做選擇。不要以為任何事都是平常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像是虛無的,又像是真實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許許多多未知的奧祕。我們的世界就是如此。

從收到第一封信起,蘇菲的世界也許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誰?”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包含了許多哲學的道理。在這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漸漸有了更寬闊的知識面,那些不尋常的來信,似乎也喚醒了這個14歲女孩的悟性和天賦。她遊於各個知識領域,探究着一件件難理解的`哲學問題。但未知的世界遠遠比她想的更復雜,更怪異。不知覺中,蘇菲的世界越來越不同尋常,可能,世界本就是這樣的。

本書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級作家,喬斯坦·賈德。主修哲學,神學及文學,是當代重要的北歐作家。也許蘇菲就是他的一個縮影,是他寄託感情的人物。因此,蘇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來了,同時,也在人們心裏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網上的論壇我見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盡頭即為神學”。而我認為,組成神學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學。《蘇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學入門書吧。它喚起了我們隱匿的,潛藏的對世界的一個個問號,而後又不禁使我們產生了一個個恍然大悟的感歎號。哲學就是這樣的吧,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任何時間。

我們可以構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盤古開天劈地而來,那麼宇宙又是怎樣的存在?那麼世界到底是怎麼來的?總有人説宇宙是無限大的,而無限大到底是多大?沒有邊際,甚至我們對此一無所知。這足以見人類的渺小,世間的寬廣了。於是人類便試着去認識,去理解這個他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哲學的大門就這樣被悄悄打開了。

書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這個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顆星星,每一片雲朵都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浮想聯翩。所以才讓人們留戀,惋惜,從而認識生命的可貴。

所以,這不止是蘇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我開始並不明白,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明白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之後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為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

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資料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並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貌,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樣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

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當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並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此刻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説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十分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樣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後,心中有感而發,這本書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的信件帶領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麼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假期讀完的第三本書——《蘇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抱着一種很期待的期望。

書中主要講述着哲學。儘管我對哲學還一無所知,但卻有着十足的興趣。開頭伴隨着兩個令蘇菲(還有我)深思而費解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後來,蘇菲與她的哲學教師見面了。

書中介紹了很多和哲學有關的知識,也正是艾伯特與蘇菲長久的談話內容。但是後來卻發生着一個又一個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全部明白)。

後來發生着很多離奇卻有關聯的事,蘇菲經常收到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給她寄來的.明信片。寄信的人知道蘇菲,他可以進入別人的電腦,將字寫在沒有剝開的香蕉裏,甚至讓一隻狗開口説話……

讀到書的後一半部分時,主人公改變了。敍事的角度不再是蘇菲,而正是蘇菲一直只聞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齡女孩席德。蘇菲與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但席德卻知道一切。蘇菲的生活全部出現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禮物——《蘇菲的世界》上。這是一本書,爸爸從書中教會他的女兒哲學。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覺得蘇菲與艾伯特真實的存在。爸爸送席德的書寫上了句號。

蘇菲與席德生活在兩個世界裏。最後,蘇菲與艾伯特來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這樣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們,從而《蘇菲的世界》就這樣結束了。這個不屬於蘇菲的世界中,他們碰不得、拿不起任何東西。別人的車可以輕易從他們身上壓過去,沒有人能看得見他們。蘇菲找到席德,那時席德感覺周圍有一陣風。而蘇菲身上有着一種不同尋常的潛能——席德看見一條小船自己鬆了繩,漂到了河中央……

我愛極了這本書,這是我進入的與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閲讀《蘇菲的世界》,就好像出席一場無與倫比的哲學宴會,亦是參觀一座人才濟濟的名人殿堂。它雖然不是那麼淺顯易懂,但它依然使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我們不能將任何事情都當作理所當然,應該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這本書主要敍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我們跟隨她的經歷,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笛卡爾再到薩特。有達芬奇的繪畫,有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機。時空穿梭交替,思考不斷深入,看盡社會滄桑變幻,留下許多心靈的震撼。

剛出生的嬰兒對所有的一切感到不可思議,並有興趣、有時間去探索和發現;而越當他們慢慢變得成熟穩重的時候,卻將對世界的好奇和驚訝拋到了九霄雲外。哲學家們不斷地提出問題並絞盡腦汁去尋求解釋,但那些甘於平凡的人們卻一如既往地談論着尋常的事情。“世界是什麼?”“世界為什麼存在?”“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我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豐富多彩的世界彷彿虛無縹緲,敢於探索、想要喚醒我們的人博得的卻是不屑一顧甚至是厭惡和迫害。世界上有多少人願意思考這些問題?有多少人為了尋求真理而不顧他人的嘲笑的眼光和譏諷的話語?

現在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沒有任何主見的人們逐漸變得迷茫和浮躁。先進的科技只能帶給我們方便快捷,而唯有哲學才能教會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給我們知識和智慧。這足以讓我們在這個人云亦云的社會中奪得一席之地。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光聽名字的話,會覺得像小時候閲讀的童話故事書一樣,不過,如果你開始閲讀的話,你會發現,這本書,神祕莫測。

初讀·伊甸園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很奇怪,為什麼作者要用伊甸園來做標題?在之後,我看完了伊甸園這一章之後,我發現,伊甸園這個詞,在整章裏面,只出現了一兩次……

伊甸園這一章,是整一個故事的開頭。我覺得,主人公蘇菲,是一個非常愛探索問題,很有主見的一個小姑娘,她收到了兩封神祕的信,沒有寄信人的名字,也沒有貼郵票,而且,這兩封信裏面也只有一句話,分別是: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第二章·魔術師的禮帽

魔術師的禮帽,這一章連接着上一章,蘇菲在自己在探索這個問題,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而第二章開始,就有一封神祕的來信,循循善誘的帶領着蘇菲去探索這個問題,這個神祕人,用魔術師的禮帽和兔子開始教導蘇菲,打比方去告訴她這兩個問題。

第三章·神話

神話這一章,我算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我對神話故事是比較好奇的,因為,我們大多都是瞭解本國的神話故事,而課本里教的也大多都是本國的神話故事,所以,我對國外的神話故事都不是很瞭解,所以,我還是比較想了解一下外國的神話故事。

而這個神話故事,也是由那個神祕人告訴蘇菲的,因為,神祕人想用這些神話故事,繼續幫助蘇菲解開這兩個問題。

第四章·自然派哲學家

自然派哲學家,比起神話,我剛開始讀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在我的理解裏,哲學家就是哲學家,為什麼要加上自然派呢?

而這個自然派哲學家,仍然還是那個神祕人告訴蘇菲的.,而在神祕人介紹的這幾個自然派哲學家裏面我比較赫拉克里特斯的説法,他認為:在事物的秩序中,好與壞、善與惡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壞善惡兩極之間沒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則世界將不再存在。

但是,我不太認同他的觀點,他認為:大多數人的意見就如兒戲一般。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就像是,有的人喜歡巧克力蛋糕,而有的人則覺得巧克力蛋糕太甜、太膩了不好吃。所以,我覺得他這句話不太對。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一開始她只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後,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祕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並加以解釋。然而隨着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現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後,蘇菲和艾伯特終於脱離了少校的控制,並隨着小説的結束而結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為他女兒創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係,在跟我們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麼,因為主宰着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説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想到到了笛卡爾説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也許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祕。在探索這些奧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祕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説;“我是xxx。”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麼區別?

我們的稜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於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於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於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着動盪、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裏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響,《蘇菲的世界》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世界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現了一封寫着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祕來信,她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指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説,最後塑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之後,作者化身為艾伯特,為蘇菲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從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現實生活中,我們缺的就是那一顆好奇心,但好奇心太大也不好,可是如果人沒有好奇心,就會失去動力,失去了可以發掘的智慧。沒有天生的概念,而我們也應當相信,無論事情對於自己來説是好是壞,都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如果是好事,當然很好,那麼如果是壞事,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教訓,所以無論事情好壞,我們都應當笑着接受做事也要考慮後果。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探索需要經受種種的挫折,一個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漸漸成長,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曾經經歷過兩次對自己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連續兩年大學聯考失敗,另一次是出國留學夢的破滅,不過正是這些磨難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於是他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機會,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練人們的意志。

頁頁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閒來常作伴,意藴可滌心。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學問,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就明白了,哲學到底是什麼,哲學也可以證明許多: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以及一些科學給予我們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我們是誰?是書中的人物嗎?是在被更強的手操控嗎?我們從哪來?是被別人創造?還是説我們真實存在?

“哲學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人們以更高、更深遠、更本源、更根本的洞察力剖析世界的工具。是一支鋒利的手術刀,劃破世界遮遮掩掩的面具,將本源展露在宇宙的光芒下,為人們所觀察、解構、分析、慨歎。”自古以來,人們就有了對世界本源不同的思考。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唯心還是唯物?無數的哲學家向自然宣戰,向宇宙探索,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獻身,因為我們想知道,我們是否真實,那個神祕的領域總是散發出難以抵抗的魅力。

“宇宙的本質,人生的意義,思想的盡頭,規律的.本源。”宇宙,生命,思想,規律,混合在一起,永遠都分不開,即使自古以來的哲學家們都有着各自的觀點,但充滿智慧的到最後總是殊途同歸。不同人的觀點總是會不謀而合,作為人存在,其實是很有侷限性的,但是人的思想無邊無際,所以對於世界我們可以任意思考,對於本源我們可以任意探索。我們不能侷限於眼前,我們要嘗試着跨越大河,翻過大山,走向更加遼闊的天空,那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那裏的人都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世界觀,價值觀,懷着的是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對本源的追問,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定義。

那世界究竟是什麼呢?哲學的導師引領着蘇菲一步步走進哲學的殿堂,一點點的有了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她一點點的探索,最後卻發現,自己只是席德的爸爸創造出來的人物,而席德的爸爸是被作者創造出來的人物,那麼我們呢?這跟我以前的想象倒是不謀而合,我以前常常會想,或許我們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劇本里面,當死亡之後,劇本自然完結,我們作為我們,作為自己,卻無法決定我們的任何事,長相,身高,甚至於連我們自己的性格都很難去控制,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要是單看書名,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蘇菲是個快過15歲生日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着小女孩的小日子。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

書中的“艾伯特”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哲學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後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後是十九世紀中後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後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紛繁複雜的各種“主義”也按時間先後一路噴湧了出來。理性主義,知性主義,浪漫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超自然主義等等等等。另外,作者為了折騰書中人物蘇菲,甚至還讓小紅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時不時突然亮相。

《蘇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創作出版後不久就成了暢銷書並被譽為名著,除了本身內容真才實學外,可讀性和趣味性強也是關鍵因素。總結起來有兩大點,一是書中闡述哲學觀點後必舉生動例子;二是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前者我沒法在此詳述,讀者看一遍書就知道了,後者倒是可以簡單説説:故事的主人公蘇菲其實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書裏,而這另一本書是一個住黎巴嫩的少校寫給他女兒的。但蘇菲和創造他的少校,以及少校的女兒卻又都是在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而且在書中,筆下人物與筆下人物經常互動,這裏的關係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楚,總之讀者看看就明白了。除了哲學外,《蘇菲的世界》還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識。

哲學不是一班人能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去積累知識和經驗,可以在他人得出的理論上創新,以導出自己新的觀念。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於是就找來看了。此前也從來沒有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讀完這本書以後,果然還是沒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張白紙了。

在蘇菲的老師開始出現的時候並開始教授她有關哲學的知識時,儘管有些離奇,我還是從真實性故事的角度來看的。後面卻愈發的跑偏了,我又轉換成奇幻故事的心情來看,再後來看到蘇菲是少校書中的角色,這樣一種劇中劇的寫法,這個腦洞確實有驚豔到我。

讀完書我有了一個自己對於哲學的理解:哲學是對於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這個詞的理解,我認識就是把事物尋根問底得拆分到最小單位。

前期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闡述人文發展,不論科學、宗教,都是對於身邊事物的解釋。對於可以理解的東西,我們稱其為常識,還沒能力對解釋的,我們把解釋交給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滿足於神的解釋。而更加理性的解釋就是科學,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為科學是理性的,宗教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理性的。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釋性。而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又都不理性,因為他們劃定了邊界。我總能從書裏感覺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兩者所帶來的方向性,我是説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們有能力全都搞清楚,應該就能發現,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並不全包括在現在給出的選項中。大到宇宙的運轉,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現在科技發現的今天,當然發展的不僅僅是科學,但他最顯性。變化是永遠不變的。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世界裏,我們不斷打破了邊界,從而重新建立新的邊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這些東西的背後的動力,應該就是思想了。

我們這些浩瀚宇宙裏的渺渺星塵,擁有着最珍貴也最強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