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常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9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後感[常用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東漢末年,分三國??”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它是由元末明初的小説家羅貫中寫的。這本書裏的主人公有許許多多,有身經百戰的武將,有統一國家的君主,還有足智多謀的`國中軍師。

東漢末年,三個國家的君主——劉備、孫權、曹操,為了爭奪霸王,個個互不相讓,經常出兵攻打別的國家,各國都傷亡慘重。

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首先,這本書里人物刻畫鮮明。關羽英雄無比,曾與劉備張飛三人戰呂布; 張飛雖性暴如火,但武藝驚人,曾一人在葭萌關大勝馬超。

趙雲跟隨劉備,不讓劉備受傷,曾獨自傷五十員曹將,單騎救阿斗;張遼傷敵無數,曾和李典、樂進殺吳兵幾十萬人;陸遜武藝不佳,可身懷妙計,曾助吳兵,擊退劉備七十萬大軍。

其次,裏面的情節更為精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並一起報效國家,斬黃巾首立功。後來,董卓奪取王位,他們三人戰呂布。過了幾十年,魏、蜀、吳成立,各國君登基。又經過征伐,司馬昭、司馬炎二人統一華夏,自立晉國,結束了多年的三國之爭,使之成為歷史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我彷彿就在三國時代,我為其中的英雄豪傑感到驕傲和自豪。我要學習英雄們的英勇,繼承他們的精神,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發生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關羽,他不僅武功好,而且人品好,幹出許多出人意料的事,比如:斬華雄的頭、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最令人敬佩的還是那次讓華佗把自己的肉切開,刮骨治療,他一邊治療一邊與別人專注的下棋,如果是我不打麻醉針,肯定會痛的受不了。關羽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諸葛亮的聰慧令人讚歎,他遇事如神,儘管是明天的事,他也能猜到,所以什麼陰謀也瞞不住他,他還知道天文地理。他立過許多功: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木像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普通人都想不到。他還會搞發明,比如:木牛,流馬,它可以提高運輸速度,幫人們減少疲勞和痛苦。瞭解完諸葛亮讓我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誰擁有了知識,誰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戰鬥的勝利。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要學習關羽,努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在學習上要向諸葛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今年暑假期間我認真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趙雲、周瑜、葛黃忠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三國演義》一書中敍述了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雖然不像劉備他們那樣會打戰,可他會用智慧的.頭腦去策略去施計謀,諸葛亮作為劉備他們的軍師。諸葛亮是一個賢才,他是琅琊郡陽都,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是劉備請來的一位軍師,諸葛亮他什麼事都可以預計到,有非凡的智力,所以我很崇拜他。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我知道了什麼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意思,也知道了失荊州—驕兵必敗的意思。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然則正如書中所説,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一位無聲的軍師,他告訴了我許許多多打戰的方法,所以我建議大家也學習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在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書——《三國演義》。沒想到平時不愛看書的我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後經歷的大大小小艱苦、激烈、殘酷的`戰爭之後建立了蜀國,但是關羽戰死,張飛被暗殺。最後蜀國和聯盟國——吳國陸續覆滅。公元280年西晉王朝終於統一了我們偉大又繁華的祖國——中國。

在故事中曹操三笑引伏兵的情節我認為最為經典。講的是劉備進攻曹操,曹操落荒而逃,在山間小路里逃跑的曹操笑了三次。每次笑過之後伏兵就出現了!最後曹操被關羽放走了。從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我真是特別佩服他,我認為諸葛亮的一身本領不是天生的,肯定是他博覽羣書,勤學好思得來的,我要向他學習,希望以後也能成為一個向他這麼聰明的人。從這個故事中我還感受到了關羽的知恩圖報,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節比如:討伐董卓、孫郎光復江東、關羽大意失荊州、收服孟獲……每一個故事情節都讓人看的熱血激盪,充滿了英雄氣概!

在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中國古代戰爭的殘酷,老百姓生活的十分艱辛,許多當官的非常狠毒,殘害,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想想生活在現在的我是多麼的幸福!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義。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在勞動節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的書。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公園一八四年黃巾軍棋藝至二三零年西晉建立統一了中原。

這本書描述了各國的軍事、政治、外交和其他戰爭,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顯示了統治者的無能,反映了老百姓對戰爭和分裂的反對。 要求祖國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和趙雲。趙雲素有“常山趙子龍”之稱。趙雲勇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五虎將。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之上,殺人滅口,來來回回七次。不管是哪個曹將軍,都不能打敗他,但是讓趙雲科去吧!

雖然諸葛亮呢?名稱姓諸葛亮,被稱為“卧龍先生”,總是在羽毛扇的手中。這樣,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安靜的性格。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能理解天文,地理吧!同時準比現代樂器。我聽説他是在世界上僅次於五丈原去,還用自己的木製雕像嚇跑敵人,是“死諸葛嚇辜負”呀!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那時候的爭鬥,和現在的分班也一樣,那時的兵便等於我們現在的知識。我要對學生自己説:“我要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學期,我看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在魏、蜀、吳的三國的主公中,我最欣賞與欽佩劉備。因為他雖無諸葛亮的濟世之才,也沒有關羽的高超武藝,卻以仁德使趙雲、黃忠、馬超等當世虎將的投靠,雖然身居三國最弱卻能保持不滅,這是最強的能力!

但他最讓人敬佩的品質還不止於此。當曹操以徐庶之母為威脅讓徐庶前來投靠他時,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就此展開。劉備前兩次去往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着,無功而返。第三次,當他準備啟程時,關羽張飛二人極力勸阻,但經過一番勸説,還是去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的耐心與誠懇打動了諸葛亮。使得他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最終因為五虎將的相繼離世和劉禪的懦弱無能,蜀國終於衰敗了。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的故事,劉備愛民如子,諸葛亮足智多謀,曹操生性多疑,這些我早以知道,他們在故事中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知道他們的缺點,在生活中把他們的優點用起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書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智慧大門的鑰匙,更是人類文明的寶石。

《三國演義》就是眾多寶石中的一顆。讀完《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羅貫中寫的',原著一共800萬1284個字,是中國第1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朝廷慘敗,亂世走遍中原,許多豪傑想統一天下,讓百姓安寧而發生戰爭,最終歷史證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勢之趨,不可違反的定義。

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孫權……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這個情節在書中記載不多,但他們三人同心。張飛為了報效國家賣桃源,關羽文武雙全,劉備志向遠大。這樣三個人結拜成兄弟,多麼讓人感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更是表明了他們的決心。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可謂是三位豪傑。但是萬萬沒想到,後來,關羽過世,張飛被殺,劉備病逝。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諸葛孔明——諸葛亮了。

他才智過人,初出茅廬就讓曹操大敗而歸,又輔助劉備佔了西川。他神機妙算,在他指揮下,三國裏的故事不像歷史,而像寫好的劇本讓別人演出來的。就算死了的諸葛亮也能嚇跑活着司馬懿……

《三國演義》讓我十分感動,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為人忠厚的魯肅,忠心耿耿單騎救主的趙子龍……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一段段歷史故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9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漢代後期曹魏、劉蜀、孫吳三國爭霸,最終統一為晉國,從此中國歷史掀開了統一的新篇章。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關羽關雲長。在一次劉備與曹操的戰鬥中,劉備和關羽被打散了。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了曹操,但他與曹操約定降漢不降曹,同時只要有劉備的消息,就離開曹操,前往尋找。當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他不為美女、金錢、官位所動搖,不忘結義兄弟的舊情,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於大哥劉備團聚。關羽是一位真英雄,讓世人為之敬佩。

通過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關羽是一位忠義之士。他對國家、信仰、朋友的忠義之情,讓人為之動容。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應該忠於祖國,忠於黨,忠於人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本領,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添磚加瓦,努力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同時我們也要像關羽一樣真誠的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人與朋友。

《三國演義》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經典的一部古典小説,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活潑、場面波瀾壯闊,為我們世人瞭解當時的歷史畫卷與場面,提供了幫助。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在剛開學的兩個星期,我讀了一本長篇小説《三國演義》。

一開始引起我的目光在於它的內容與人物描寫,這其中令我好奇的地方在於劉備的侄子明明是一位皇帝,可為何劉備卻只能靠賣草蓆而生呢?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讀完《三國演義》後,我的心情不知如何説出。原以為劉備帶領的蜀國能統一天下,可迎來的卻是蜀國大將一個接一個地走了,也以為皇帝能平穩大局,但其實一直被曹操控制,我認為天下大勢就如大海一般,時而平靜無聲,時而又狂風暴雨地翻滾。

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是義絕代表—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待人非常講義氣,也很忠誠,而且從“千里走單騎”和“刮骨療傷”中既能體現他的.勇猛,又能體現出他遇難不慌,沉着冷靜的一面。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第二十七回,關雲長千里走單騎,主要內容是:關羽知道了劉備的去向後,帶上二位夫人一同過關的故事。

看到“桃園三結義”時,我想起在二年級的事,那時候我還不認識李錦涵和牛世紀,有一次和牛世紀打了起來,正弄刀起舞時,李錦涵及時出手阻止才停手。朋友是千金難換,美好的友誼更是無價之寶。

這本書中可以告訴我們,為天下統一的人都是偉大的,我應該從小做起,為國家富強而奮鬥。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我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的收穫頗豐。《三國演義》是一篇三國化的戰火式小説,是歷史演義的.開山之作,也是扛鼎之作。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我最喜歡的是關於智者伏龍——諸葛亮的故事。

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繼第十九回《單身救主》後的《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寫了周瑜請伏龍(諸葛亮)降曹操的水軍,伏龍出法用弓箭,周瑜趁機讓他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伏龍備二十條小船,每條船上配戰士三十人,再扎草捆一千多個。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伏龍率領士兵向曹營駛去。接近曹方水寨時,船頭士兵擂響戰鼓,伏龍命人擺上酒菜只管吃喝。此時江上起大霧,曹操以為敵兵來了,便命令放箭。諸葛亮輕輕鬆鬆地“借”到了箭,便命人在船頭大喊:“謝曹丞相送的箭!”説完便駛回江南。回江南後,周瑜命人清點箭支,真有十萬支箭。周瑜不僅不高興,還非常生氣。他嫉妒伏龍的聰明才智,便下定決心要殺死諸葛亮。結果他不僅沒有殺死諸葛亮,自己反而被活活氣死。

嫉妒別人不如提高自己,我們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納別人,要多多學習他人的優點。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本歷史長篇小説,描繪了東漢末年羣雄紛爭到三國歸一西晉期間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筆,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故事的情節妙趣橫生。

看了這本書,有人崇拜驍勇善戰的`關羽和張飛,有人崇拜一身是膽的趙雲,有人崇拜胸懷大志的劉備……而我,和眾多人一樣,崇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做的最神奇的事就是數草船借箭了。赤壁之戰前,周瑜“請”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諸葛亮卻説曹操這幾天就要進攻了,要求在三天之內完成,還立下了軍令狀。看到這兒,我不由地想説諸葛亮自討苦吃,加上週瑜又吩咐均不準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我真覺得諸葛亮死定了,誰知道諸葛亮居然算到三天後有大霧,在魯肅的幫助下,用二十條船、六百名軍士、青布稻草等,借了曹操十幾萬支箭。三國鼎立後,他七擒孟獲,五出祁山,卻為能重扶漢室,反而病逝五丈原,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諸葛亮能有如此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脱不了干係,倘若不是他努力學習兵法、地理、天文以及他的留心觀察,如今便不是諸葛亮流方百世了。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可以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正所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嘛。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翻開書的扉頁,試着重新複製那個時代,我又重新認識了一位位英雄……

原紹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個問題:原紹為什麼要在阻止何進入宮的'時候那麼肯定,不是那麼優柔寡斷[注: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可是在官渡卻那麼優柔寡斷,許攸、許多人都被原紹殺了,所以才會大敗。

所以我才選了姜維,他智勇雙全[注:又有智謀,又很勇敢。],幾次大敗魏軍,如果不是鄧、鍾兩人阻擋,姜維可能會滅了魏國。

我最討厭關羽,要不是他在華容道沒殺曹操,天下不會被司馬懿統治,而且他太驕傲,俗話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關羽不驕傲,就不會被殺,就不會引起70萬大軍。所以我不喜歡關羽。

姜維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注: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他的英雄事蹟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注:很有興趣地説個不停。],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少要讀三國,老要讀水滸。”近期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每每讀起這本書,總是令我流連往返。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説,以描寫戰爭為主。諸葛亮在陽平駐兵,把大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想了想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水掃地。自己則登上城樓,從容不迫的坐着彈琴。讀到這,我不禁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萬一司馬懿真的帶兵攻進城來,怎麼辦?沒想到,司馬懿帶兵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裏想到:這諸葛亮從來不幹沒有把握的`事,今日打開城門,城內肯定有埋伏。因此不敢貿然進入,便下令退兵。我為諸葛亮的智慧敬佩,他有勇有謀,怪不得劉備三顧茅廬。《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五次讀了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

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這個寒假媽媽推薦給我推薦了一本書——《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年間,魏、吳、蜀這三個國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形象,有求賢若渴的劉備,有智勇雙全的關雲長,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氣量狹隘的周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自信果敢,忠義無雙,刮骨療傷不怕疼,但是也因為他的大意丟失了荊州這座城池,所以做人不能驕傲。

再説説諸葛孔明吧,他用他的聰明才智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勝戰,也發生了許多精彩而有趣的故事,例如“三氣周瑜”、“空城計”等。

最後再説説我最敬佩的劉備,他在桃園中與張飛、關羽結拜成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讓我特別感動,他們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三顧茅廬中劉備用他的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我們平時做事也是一樣,只有真心的對待別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幫助。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人物的優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相信每一個讀三國的人都會收穫滿滿的,推薦大家都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