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實用)《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説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説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説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2

寒假裏,老師推薦我們讀《三國演義》。通過讀這本書,我瞭解到《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羣雄爭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等。

在三國眾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諸葛亮了。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出了許多計謀來助戰,像美人計、三氣周瑜、火燒藤甲兵等。他還利用自然環境來使用謀略,草船借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十分大度,曾經七次捉住孟獲,都應孟獲不服而放走了他,直到最後一次,孟獲才心服口服的投靠了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號稱"武聖"的關羽了也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曾經斬顏良誅文丑,還在千里走單騎中過五關斬六將而且温灑斬華雄。他還是個講義氣的人,因為跟曹操打仗時為了保護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後曹操一直厚待着關羽,不想讓他走。為了報答,他斬顏良,誅文丑。在華容道上時,他念着以往曹操對他的厚待於是把他放了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討厭的人就是心胸最狹窄的周瑜了。因為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於是命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害死他。幸好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用船借來十萬支箭,才沒讓周瑜得逞。周瑜不死心又派人去刺殺諸葛亮,可諸葛亮早知道了,派趙雲把他送回去了。最後周瑜沒有殺死諸葛亮,反倒被諸葛亮氣死了。我覺得蜀國完全可以統一天下,就是因為劉禪繼位後整天吃喝玩樂,與宮女嬉戲。讓臣官掌控了大權所以朝廷才崩潰,滅亡了。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百看不厭。

《三國演義》讀後感3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為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説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名著,作者是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説家。山西幷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説《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故傳》,《水滸全傳》。代表作品有章回體小説《三國演義》。

本節主要講得是: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事,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説,是結合真實歷史民間傳説編撰而成的。小説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時期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峯之作。

賞《三國演義》,翻閲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着三炷清香,面前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萬千!如今桃園三結義己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叫人感動。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到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末知的道路燃起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人生,就因妒忌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陷害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含鮮血而死,生前所得盡失。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心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們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訝它現的驚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三國演義》讀後感5

自從讀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劉備、關羽、張飛、袁紹、曹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關羽温酒斬華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關羽温酒斬華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説了,董卓在漢山橫行霸道,有一次令華雄到袁紹寨前挑戰,袁紹派名將俞涉、潘鳳出擊,誰知都被斬了。關羽請戰,卻因關羽只是馬弓手被袁紹大罵。曹操卻釃上温酒讓關羽壯膽,關羽要求先戰後喝。關羽果然斬了華雄,並且回到寨時酒還尚温,曹操大喜。

關羽温酒斬華雄這一段寫的栩栩如生,僅用幾個詞就寫出了當時的激烈場面,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天摧地塌,嶽撼山崩,是這段的點眼之筆。釃提擲更寫出了關雲長的英勇、大膽。這也正是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温時斬華雄。可見關羽比那些認為厲害的人要強好多。

《關羽温酒斬華雄》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職位定一個人的才能,並且不能只欣賞地位很高的`人,因為他們不必須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羣當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強記多了,卻只是還沒被人發掘出來。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做人就必須做像關羽一個勇敢、有膽識、有自信、雄心壯志,不能貪生怕死、胸無大志。讓我們也來當上個小英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説: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説: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説: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説: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説: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説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哲學家培根曾經説過:讀史使人明智。我最喜歡讀的歷史書籍就是明朝作家羅貫中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它是根據歷史故事演義而成的長篇章回體小説,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精彩的小説。

《三國演義》的故事很精彩。“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火燒連營”、“七擒孟獲”等故事生動形象,讓我着迷。為了加深我對書中情節的印象,媽媽還專門帶我到武侯祠,到閬中張飛廟,觀諸葛武侯塑像,看“桃園三結義”聖地,賞“草船借箭燈會”,我們還去了廣元尋“劍門關棧道”,走“陳倉”迷宮。在這些地方,我一邊找着雞公車的神奇機關,一邊扮諸葛搖着羽扇,誦着“赤壁賦”,讀着碑文,好像回到了三國那個時代。

《三國演義》的人物很精彩。劉備的雄才大略,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狂妄自負,張飛的粗魯仗義,關羽的情深意重,趙雲的武藝高強……每個人物都是那麼栩栩如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為了請出賢才諸葛亮,劉備不怕路途遙遠,不怕日曬雨淋,三次到諸葛亮的'住地請他出山相助,他的真誠終於感動了諸葛亮。這也讓我懂得了什麼叫真誠,懂得了什麼叫求賢若渴,更懂得了只要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道理。

《三國演義》的語言也很精彩。如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周瑜是三步一計,諸葛亮是一步三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盤”“草船借箭——多多益善”、“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等等,經常被大家使用。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老生常談”、“三顧茅廬”、“如魚得水”等等,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借鑑。

我喜歡歷史,更喜歡精彩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7

閲讀如同飲食,在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點一樣的娛樂書籍,也有回味無窮的古典名著,但這些名著中,對我來説最耐人尋味的就要屬《三國演義》了。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讀書之樂”

初次“食”這本《三國演義》時,看到劉關張結為異姓兄弟,並且討伐黃巾軍時,那場面,彷彿身臨其境,浴血奮殺的情境讓我義憤填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讀書之樂”這種誘惑讓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讓我被這些英雄豪氣深深渲染,看到趙雲救阿斗的時候,那威武雄壯的身姿無可匹敵,一人抵擋千軍萬馬,那舞着槍,揮着劍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直至做夢也能夢見他。

英雄當然也不只他一個,還有眾人皆知的傳奇人物——關羽。

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等等事蹟,都能體現了他的`勇猛,斬殺華雄時,曹操本來想給關羽一杯壯膽酒,但關羽説等他回來時再喝,他打開城門,揮舞着青龍偃月刀,不幾回合,就將華雄斬殺,等到拿酒時,酒竟然還是温的!看的我又驚訝佩服,又高興地手舞足蹈,每當別人説起這故事是,我總是自豪地搶着説,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一樣。

説關羽是説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説起另一位智者——諸葛亮。

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他的故事,七擒,當我看到了才知道,原來是其次抓住了蠻王孟獲,每次看到孟獲被捕,我就樂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這也上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寬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於“_雄”曹操嗎,我並不怎麼喜歡他,但他的一件事卻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割須棄袍。平時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麼割須棄袍了?原來他是為了保命而割須棄袍的。當時曹操自己單槍匹馬被馬超追殺,馬超對士兵們喊:“前面有鬍鬚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話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愛的鬍鬚。馬超見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黃袍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曹操接着又棄了自己心愛的袍子。看這段是看得我“咯咯”直笑。

讀書給了我很多快樂,也增長了我不少知識,我相信,我時刻都會記着,“食”書的感覺是多麼美妙!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書像一條河,有的已經隨着波浪漂流走了;有的已經失去了昨日的光彩;但有一本書卻像刀子一樣深深地刻在我心裏,那就是《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説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中國小説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説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説書成為一種職業,説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説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説在形態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説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着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不知怎麼了,本書使我膽大了起來。以前,我一看到有人在放擦炮,我就捂着耳朵,跑的遠遠地。看着鞭炮有沒有放了。但自從看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我不再害怕了。都不捂着耳朵在看了。有時還自己放了玩玩。

我愛《三國演義》,它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優美的語言,給了我,這本書任我百看不厭,我十分喜歡它。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記敍了三國時期古代的事情,我從一個名叫“火燒博望坡”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人要取勝,就要靠智慧,蠻力永遠也鬥不過智慧。

在劉備剛剛找到諸葛亮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不受到人們尊敬的,因為他只顧着自己訓練剛招募來的幾千兵馬,什麼事也不幹。

張飛、關羽都覺得諸葛亮不會武功,沒本事,是個沒用的東西,不把他放在眼裏。曹操知道了,也不以為然,認為諸葛亮不過是個野人,他立即派大將夏侯敦帶20萬兵馬殺向劉備,去拿劉備的人頭。

劉備知道了,立即與諸葛亮商議,於是他便在博望坡仔細觀察,在這裏埋伏了一些兵馬,等待夏侯敦軍隊的到來,夏侯敦一到,劉備便衝上前去迎戰,但不一會兒就撤了,夏侯敦見了,連忙上前追趕,途中又遇見了趙雲,趙雲單槍匹馬,也是打了一會兒就撤。

慢慢地,夏侯敦的軍隊被引入了博望坡,諸葛亮下令放射火箭,於是,整個森林都被點燃了,夏侯敦的軍隊被困於火海之中,正在這時,劉備、趙雲衝上前去將夏侯敦的軍隊打散,隨後,關羽、張飛也衝了出來,把夏侯敦的軍隊一一消滅,夏侯敦也差點葬身火海。

其實,現代的戰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實力。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一心想着逐步蠶食中國。小兵張嘎又一次見到一個日本病倒了村子,便獨自上前去,手握着假的木槍,將日本兵的真強騙到了手中,這便充分的體現出了智慧戰勝蠻力的道理。

生活中的勢力與火燒博望坡也有着近似之處。

平時做英語同步探究,我總是習慣性地翻看最後面的答案,結果次次考的'很棒,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一道大考,我的狐狸尾巴便逐步顯露了出來,英語老師發現了之後,立刻撕掉了我的同步探究答案,意思是説,考試用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而不是蠻看配套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告訴了我:“強者會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屬於自己的智慧來取勝,而弱智,則會拼命地偷取屬於別人的智慧,做一個無形的盜賊!”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但我們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其中,我還喜歡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有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這三國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我感覺在不同的時期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讀少年版的《三國演義》,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都顯現參觀出他的才華橫溢、雄才大略······

讀一年級時,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

在三年級時,我看《三國演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那一個個好漢,一個個英雄。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的曹操······

它裏面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關羽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亂骨療毒······關羽的忠義之舉。其實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哪國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了今日,他們都已經暗淡無光了。一巨待二主可以長安無樂的',但關羽寧死不降説:“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

有一集叫白馬坡,關羽降曹操,曹操對武藝高強、非常守信譽的關羽十分敬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選了十個美女和許多禮物給關羽。

關羽把美女、禮物全送給了他嫂嫂,曹操十分感動,就認為關羽是個義士。曹操送給了關羽一件新戰袍,關羽把新的穿在裏面,把舊的穿在外面。曹操又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關羽十分感謝。

曹操説:“我以前送你美女都不説謝謝,這次卻十分感謝,為什麼呢?”關羽説:“馬一天可以走一千里,我要是知道了哥哥的下落一天就可以趕到那!”

《三國演義》是本好書,我建議大家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由無數知識的溪流交織匯聚成的知識的海洋。但我認為書中藴含的不只是知識,它存在着,另一個世界……

每當我看到《三國演義》這本書出現在書架上,我都會忍不住去取下它。用手輕輕的摩挲它亙古的書面,彷彿整個人回到了戰場,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為保衞城池,寧願馬革裹屍也絕不後退半步的男兒熱血情懷;看到了趙雲百萬軍中來去自如的的颯爽勇猛;看到了三英戰呂布的`激烈難擋。我多想去三國的世界去撒熱血、護疆土。

但是每從美好的幻想中迴歸時,才發現只是黃粱一夢。比起“乏味”的現實,我更憧憬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世界更加兇險,更加奇妙。

夜半,枕在牀頭,心裏想的滿是三國。諸葛亮輕撫鵝絨扇,望着滿城曹兵,面不改色心不跳。司馬父子在城門口兇猛的望着諸葛亮,而諸葛亮卻彷彿沒有看見一般,從容的彈着琴。

他深知自己兵數不如司馬懿,明知道自己不是敵方的對手。但他仍從容自得,冷靜應對。就是這一種舉動才使多疑的司馬懿退兵。我佩服他,三寸不爛之舌敵百萬的豪氣,敬佩他兵臨城下,面不改色的沉着,冷靜。我多想進入書中,進入三國的世界,我多想在諸葛亮身邊,記錄他的一言一行來勉勵自己。

我知道他們,這些三國里正直的人們,我知道他們厭倦戰爭,厭倦殺戮。但是他們即使懲奸除惡,窮盡了一生的時間也沒能盼到和平。如果他們能從書中的世界走出,看到這個和平的世界,他們一定會很欣慰,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平在不遠的今天終於到來了。

書中記載了那個時代的人們,那個時代的社會。那個時代被銘刻在歷史書中,他們會隨着書一直被人們傳頌。

每一本書中都藏着一個世界,每看完一本書就彷彿遊歷過書中世界一個個奇妙的國度。讀罷一書,游完一國,識過一人,我的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陳雜,只為那書,那人,那戎馬輝煌、快意疆場的世界……

願我能與書同醉,一書一世界,讓我再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在我的腦海裏,有許多精彩的文學作品。比如:《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魯賓遜漂流記》……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羅貫中是元末清初的小説家,中國章回體小説的鼻祖。有人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在《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仗義、有勇有謀的人物。有的'人喜歡劉備;有的人喜歡關羽;還有的人喜歡張飛,可我卻喜歡最聰明的人——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聰明,博覽羣書,知天文,曉地理,無所不能!在這本書中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更為精彩: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做好了準備,要發動火攻一舉燒燬曹軍的戰船,打敗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錯,沒有想到火攻對風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時節長江中游一帶多是西北風沒有東南風。如果就着西北風放火,曹軍處於上頭,剛好燒了自己,燒不到曹軍,周瑜想不到辦法病倒了。諸葛亮知道周瑜的病因,開了藥方: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讓他“借”來東風,諸葛亮馬上答應了。於是周瑜讓人建起七星壇,諸葛亮在上面借東風。到了那天,果然東風大起,曹軍大敗。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智慧,重創曹軍。其實諸葛亮只是善於預測天氣,知道這一天有東南風的,根本就不是“借”來的。諸葛亮的這種呼風喚雨的本領使我驚歎不已。他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讓劉備的軍隊在戰場上打了許多勝仗。他在劉備死後,輔助劉禪管理蜀國,可不久因過度勞累病死在五丈原,真可惜!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是有句俗語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如果我們想成為諸葛亮那樣聰明的話,就要博覽羣書,掌握各種知識,成為新一代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而這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因為它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多數都形象鮮明,不少還讓人可親可敬;講述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常常彷彿把我也帶入了那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戰場,與英雄豪傑們一起運籌帷幄、衝鋒陷陣。

俗話説的好:亂世出英雄。而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正是一個戰亂不斷、羣雄逐鹿的年代,所以英雄輩出:羽扇綸巾、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俊瀟灑、機智過人的周瑜,胸懷大志、禮賢下士的劉備,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有驍勇善戰、忠肝義膽的關羽、張飛、趙雲……每個人物都性格不同特色鮮明,而作者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的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過五關斬六將、官渡大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長阪坡、單刀赴會……它們個個令我難以忘懷。而桃園三結義的情深意重、志同道合,讓我替劉關張一起快慰慷慨;三顧茅廬的'遠見卓識、舉足輕重,讓我欽佩之餘又替劉備一道高興和長長舒了一口氣;單騎救主的驚心動魄,真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令我對趙子龍肅然起敬。所有這些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回味無窮。

我認為,當年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把關羽安排在華容道最後一關,使其放走曹操,從而奠定三國的基礎是不對的。如果安排張飛或趙雲在那裏就好了。因為曹操他們當時已精疲力盡、人困馬乏,憑那時的那點殘兵敗將,無法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對抗,更主要的是他們不會像關羽一樣放了曹操。俗話説:擒賊先擒王。若讓他們在那裏殺了曹操,曹操的手下們不久也會投降。那劉備他們不就能平定中原了嗎?然後,再讓諸葛亮採用“攻心為上”的方法安定少數民族,將所有佔取領土歸還漢室。那樣,劉備就真的報國安邦、恢復漢室了,就能安心當皇叔了,而諸葛亮還有可能當漢朝的丞相呢!

讀《三國演義》,既能瞭解歷史,又能明理通達,它使我受益匪淺,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佳作。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我是一個外表文雅的小姑娘,但是,我的性格特別像男生,愛研究兵書戰策。每當我拿起這些書津津有味地看時,一些女生就會來逗我:“瞧瞧你,簡直是一個小男生!”而我總是一笑置之。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那裏面的人物才華出眾,武藝高強。對於我這個“內心小男生”來説,那可是令我愛不釋手的珍寶了。我下課捧着它、放學捧着它,甚至睡覺前還捧着它,似乎它對我的生活,已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最喜歡趙雲趙子龍,他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因公孫瓚自盡,劉備又對其有知遇之恩,所以轉投劉備並拼命地保護劉備。每當我讀到趙子龍大戰長阪坡,他那英姿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他為何大戰長阪坡呢?是為了保護主公劉備的獨子劉禪和妻子。在八百萬曹軍陣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有時候我真有些想為趙雲鳴不平,他赤膽忠誠武藝高強,為什麼不可以和美髯公關羽一樣成為武聖呢?

另外,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武侯諸葛亮更是令我十分敬佩。這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的。孔明一生善用火,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放了幾把火呢!火燒新野、火燒樊城、火燒赤壁……我最愛看孔明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的情景。有書上説,三國演義裏最精彩的就是司馬諸葛鬥智的故事。每當讀到孔明獲勝的環節,我就不禁拍手叫好,而讀到仲達(司馬懿)獲勝的環節,我就連聲歎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永恆,誰知孔明病歿五丈原!讀下去,我真想號啕大哭。為何劉禪信黃浩,活活把孔明累死?為何孔明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為何魏延踢翻本命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三國演義》一本好書!